《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四百章新旧五斗米教,张昭成背后的势力(求订阅!)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曹爽开口道:“即便是如今的五斗米教在张鲁死后分成新旧两派,但亦是难挡其在魏蜀两国不断壮大,毕竟其根基已成啊!”

杨综接话道:“丞相既如此不知是否应当是否答应张昭成之请?”

曹爽想了想继续道:“不仅要答应他,吾还要见一见那五斗米教的使者,以表明大魏对此事的重视,吾倒要看看这五斗米教到底要玩什么阴谋,张昭成背后的势力到底是谁!”

关于张道陵入蜀的原因,一是“闻蜀人多纯厚,易于教化,且多名山”,对创教有利;二是“闻巴蜀疹气危害人体,百姓为病疫灾厄所困”,他想用符、丹为人治病。

入川后,他先居阳平山,后住鹤鸣山,还到了西城山、葛溃山、秦中山、昌利山、涌泉山、真都山、北平山、青城山,精思炼志。

永和六年,张道陵着作道书24篇,自称“太清玄元”,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时称“五斗米道”。

汉安帝元年张道陵托言太上老君亲降,授“三正法”,命其为“师”;同年又授“正一科术要道法文”,“正一盟威妙经”,命为“三法师正一真人”。

又托言太上老君于汉安帝二年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嘱师张道陵奉行布化。

于是张道陵在巴蜀地区建立起二十四个宗教活动中心,即二十四治,进而设立祭酒,分领其户,有如宰守。

从这时起,道教开始有了正规教团组织“正一盟威道”,后世也称之为“师道”。

张道陵以符水、咒法为人治病。并授民取盐之法,后人称“陵井”。百姓得其益,奉之为师,弟子户达数万。

并立条制,使诸弟子随事轮流出米绢器物樵薪等;不施刑罚,以善道治人。

使有疾病者书记生身以来所犯之罪,手书投水中,与神明共盟,不得复犯罪,以生死为约。

张道陵尊老子为道祖,奉《老子五千文》为最高经典,并自编《老子想尔注》发挥老子的道家思想。

以“道”为最高信仰,将“道”和老子相提并论,宣称即“道”是“一”,“一散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自张鲁归附武帝,刘备、诸葛亮当政之时消停了很多,

却不想如今却又要开始在蜀地蠢蠢欲动起来,这对蜀国来是个不好的消息,对大魏来却是个很好的消息。

而太平道则是创立的晚一些,从东汉和帝开始,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彼此争权夺利,东汉王朝的统治日益腐朽和黑暗,

整个社会一直动荡不安,再加上频频发生的自然灾害和瘟疫,民众便萌发了“汉室已衰”的感觉,他们盼望有超人间的力量来救助自己。

顺帝、灵帝时,巨鹿人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张角在民间活动十多年,聚集了大量信徒。

他自称“大贤良师”,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实行分区管理,实际上已经开始政教相合。张角用符水咒治病的方式传道,治好了很多患了疫病的人,故而信徒颇多。

许多人为了投奔张角,争先恐后而来,沿途挤得水泄不通,半途被踩死多人。

对东汉末年摇摇欲坠统治发起第一击的是张角的太平道,紧接着汉中的张修也发动了起义,所不同的张角被灭,张修却保存了五斗米道在汉中的势力,

阅读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