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

第五百一十九章家常便饭,搭建简易浮桥(求订阅!)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随着魏军程喜所率领的魏军大部人马的过河,离战事又更近了一些,对他们这些人来打仗都已是家常便饭了……………

浮桥虽然架得尽可能的宽了,但对于一万人来还是窄了一些,程喜大军全队一万人过浮桥足足花费了两刻钟的时间,一万人马方才全部渡过大辽河,

当古人还不会或难以在深水中筑墩架梁,但又需要渡过水宽流急的河流时,该怎么办?

第一种办法,自然是坐船;第二种更为长效的办法,就是把若干舟船或浮体置于水面,连为通道,这就是浮桥。

浮桥是古人最早能建造的长大桥梁,是古人克服江河险阻的工程创举。

即便是在后来有了石桥之类的桥梁,在战事中用得最多、最方便的还是浮桥,

全世界史籍中最早记载的桥,就是浮桥。

《诗经大雅大明》中:“文王嘉止,大邦有子。大邦有子,伣之妹。文定厥祥,亲迎于渭。造舟为梁,不显其光。”

就的是周文王亲自前去渭水旁,迎娶美丽的殷商姑娘。

为了他们的婚礼在水上搭建浮桥,放眼望去,一片舟舟相连之景,盛大而又隆重。

顾颉刚认为:“吾国行用浮桥之历史,估计至少已越三四千年”。

不过李约瑟则认为,浮桥起源于公元前8-前7世纪,就“已经够恰当了”。

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最早在黄河上的蒲津渡建“河桥”。

古人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桥梁,也是浮桥。

《后汉书·岑彭传》记载,东汉建武十一年,四川割据势力公孙述为阻止汉军入蜀,在今宜昌附近“横江水起浮桥、斗楼,立攒柱绝水道,结营山上,以拒汉兵”,后被刘秀手下岑彭用火攻摧毁。

在汉代,浮桥建造技术已经成熟,应用广泛。

不过,因浮桥由易腐的木船木板搭建,能沿用几十年已属少见,能延续几百年则更属凤毛麟角。

古代的浮桥,有不同制式。在《尔雅·释水》中,影子造舟,诸侯维舟,大夫方舟,士特舟,庶人乘”。

“造舟”指船体顺河摆放并紧密相靠,并“亘板其上”;

“维舟”指用三船或四船形成一个浮体单元;

“方舟”为连两舟为一节,即采用古代曾经出现过的双体船为浮体;

“特舟”指用一船为浮体;“乘”则是指以筏相连,属最简易的浮桥。

从工程的角度看,这样的划分,主要取决于建造浮桥的舟船数量及类型。

至于什么等级的人用什么制式的浮桥,大概是后世儒生为维护礼制的附会之辞,恐难实现。

古代的浮桥,也有不同构造,主要包括“曲浮桥”和“直浮桥”等。

曲浮桥通常适于河水较深、河床不稳定的河道。

曲浮桥的各船体,无须用、碇或锚单独锚定于河底,而是采用大缆维系各船,并将大缆拴于两岸桩柱之上。

阅读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爽帝:从高平陵事变开始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