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靖难开始》

16、另类的科举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来的这么快?难道燕王府有人给建文报信?”燕王疑惑道。

“殿下多虑了,以老衲所看,此攻城非彼攻城。”

姚广孝道:“殿下此时太过劳累了,多日都未曾睡好,太过紧张了。”

“即使王府中真有这么一个人,来回传信又怎么可能这么快?”

燕王抚额道:“几日都未曾合眼,思绪繁杂,是本王糊涂了。”

“殿下,此时或许是收服北平城外这些兵马的契机。”

姚予初道:“只需燕王手中的两样东西。”

“何物?”燕王好奇道。

“圣旨与齐泰写给张昺的那封信。”

姚予初心中猜测,此时攻城,不会是针对燕王来的,原因有二:

一,就像师父所说的那样,北平到应天的消息不可能这么快,京中没有收到消息,没有圣旨送到军中,他们不敢这么做?

二,抓捕燕王一事,是绝密,外人不可能知晓,张昺更不可能事先将这件事大肆宣扬出去,北平军中知道的也就只有何玉一人。

所以,他们攻城可能只是看见了,丘福他们攻破北平九门,门卒死伤无数,误以为北平城出事了。

此时,要让他们见到朝廷的圣旨和兵部尚书齐泰的信,知道了朝廷等人的态度。

这样,才能顺势将他们收入麾下。

“大开城门,让他们入城!”姚予初对张玉说道。

不多时,几位将领进了燕王府,映入眼帘的是几桌宴席,燕王快步前来,握住两人的手,拉入宴席之中。

“标下还以为燕王出事了,如今见燕王无恙,就放心了。”其中一位将领道。

姚予初将圣旨与信放在两人面前,说道:“几位可愿助燕王清君侧,成后世名?”

“标下愿与燕王清君侧!”

???,答应的这么快?这让姚予初有点猝不及防,看来燕王在他们的心中此建文的分量还要重。

从洪武年开始,燕王在战场上表现出众、屡立战功,多次带人深入漠北,追击元廷。

到了建文登基时,燕王已经是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在北平的边军中拥有巨大威望和深厚人脉。

他们答应的这么快,倒也有迹可循。

北平九门悉数沦陷,多亏了丘福,张玉等人,人常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只能说,燕王的誓师大会讲的太带感了。

北平,一夜之间,被燕王握在了手中。

..........

几日后的清晨,北平城焕然一新,前几日战火的痕迹在今天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一切还要感谢朱能,是他连夜带人打扫。

百姓也不是眼瞎,姚予初写的檄文可是贴满了北平城外,大家伙都知道这几天发生了什么事,有很多人拖家带口急急忙忙搬出了北平。

燕王也任由他们去,并未阻拦他们,还给他们发放了新的通关文牒,没有这个,别的地方可去不了。

姚予初已然在城门处等后多时,前几日,就收到了朱高炽将要返回北平的消息。

算算时间,今天也就到了。

尘土飞扬,马车驶入北平城,姚予初与朱高炽寒暄了几句,就让他们赶快去见燕王。

如今燕王造反,自己的三个儿子还在外面,稍有不慎,就会出事,这几日可是愁的,茶不思饭不想的。

见了几个儿子平安归来,压在燕王心中的一块巨石头也能落下来了。

姚予初远远看见,马车上探出个脑袋一直看着自己,是朱高煦。

脑袋上还摞着个脑袋,是他弟弟朱高燧。

姚予初挥了挥手,这两兄弟什么时候对他这么感兴趣了?

“姚大人,别来无恙啊。”

身后熟悉的声音响起,姚予初知道,是梁小龙从应天赶来北平了。

“你还真是准时啊,你弟弟毫发无伤。”

“如此,那就多谢姚大人了。”梁小龙抱拳道。

“小虎现在在燕王府,张玉这几天给他讲了讲军中的规矩,打算让他在军中当个小官。”

姚予初道:“当然,如果你要带他回应天,也可以。”

“不必了,姚大人能这样安排,有心了。”梁小龙笑道。

啊?他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弟弟留在这,虽然说已经将他绑在了燕王这条战船上,可如今的北平那有应天安全啊。

“在下此次来,还有一事,是来向燕王复命的。”梁小龙道。

燕王?复命?复命!他是燕王的人?那之前发生的一切难道都是.......

卧槽。

卧槽?

卧槽!

“在下此前来北平,是助燕王铲除藏在北平城中的蛀虫的,顺带着抓了姚大人,这也是燕王的意思。”

“这场别样的‘科举’,燕王给姚大人的评分是状元。”

“姚大人能得状元,是因为最高的就只是状元了........”

姚予初心中惊涛骇浪,燕王的考校手法还真别致。

之前是一件事接着一件事,对梁姓兄弟的事倒是没有细想,为何他们能在庆寿寺光天化日绑走自己?

为何时间点刚好是朱高炽走后?

庆寿寺中,来来往往的香客好像并未发现这件事。

他们可能是跟着朱高炽那日来时的车队进来的,又跟着他们离开的,或者,他们就是混在了车队中。

如果他们的背后是燕王,这一切都好解释了。

去燕王府的路上,两人闲聊起了朝堂的事。

梁小龙道:“听齐泰说,陛下因为那篇檄文,已经两夜未睡了。”

“真不知道是出自谁人之手,我猜定是个饱读诗书的大儒吧。”

姚予初笑道:“我说是我,小龙兄信吗?”

“你!?”

..........

应天皇宫。

建文帝端坐龙椅,眼睛布满血丝,身前的桌上放着他已经看了无数遍的檄文。

“两位爱卿以为,何人可挂帅?”建文问道,语气中充满了无奈。

知道此时,齐泰黄子澄两人才意识到,真要打仗了,竟然无将可有,可挂帅之人寥寥无几。

昔年,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大兴牢狱,多少文臣武将死在洪武一朝。

眼下朱允炆登基,又改了祖制,重文抑武,能有的武将或许还未从军中拔尖,又或许已经没有拔尖的机会了。

齐泰忽然想起一人,只是他实在年事已高。

犹豫再三,齐泰说道:“陛下,臣有一人举荐。”

阅读大明:从靖难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明:从靖难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