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卧龙逆天》

第259章 巡视益州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九章 巡视益州

刘璋父子投降,蜀郡平定,百官封赏,诸葛亮下一步的计划,自然是休养生息,恢复战后的创伤,让百姓和军士得以安居休整。

要治理州郡事务,首要之事,自然是清点人口田亩,以及库存赋税等等问题。所以在忙完封赏之事后,诸葛亮与法正、张松,率领府衙一干文吏,开始查阅州牧府户籍典册,以确认目前益州的人口情况。

然而让诸葛亮没有想到的是,眼下益州九郡加上三个蜀国,共十二个郡国,在汉末动乱之前,在册人口高大六百万,而目前诸葛亮掌握的巴郡,广汉、蜀郡、犍为四郡和越巂北部五县,三个属国分别是广汉郡属国、犍为郡属国、蜀郡属国,全部人口加起来竟然只有一百八十万。(注:属国是西汉时期,设置在边境郡中作为安置少数民族行政区域,设有都尉管辖。)

其中汉中郡在曹操手中,永昌郡、益州郡、牂牁郡虽然名义上还是刘璋辖制的郡县,可从历年这三郡上缴的赋税,以及三郡军事势力来看,这三郡完全是属于半独立的态势。另外还有一些县城在这四郡势力范围之内,所以这四郡人口自是统计不到诸葛亮掌控的益州势力范围之内。

永昌、益州、牂牁、越巂四郡也被称之为南中之地,诸葛亮从手中所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三郡郡守,自从五年前上任以来。就没有回蜀郡述职过。

而现今有不少传言,三郡太守现今早已经和占领越巂郡南部数县,还有益州郡东部大片区域的南蛮王孟佬,秘密连成一片。形成相互的掣肘而又互助的同盟关系,各郡内的夷人百姓,甚至仍处在奴隶制度统治之下。

“主公,牂牁太守朱褒,本就是牂牁豪族,世代与夷人杂居,势力盘根错节,五年前其家族在牂牁自立。刘璋无力抗争,只得任命其为太守。”

“益州太守高定,永昌太守雍闿,与朱褒情况差不多。皆是百年土著世族,依靠着手中私兵部曲崛起,这几年为了能够相安无事,也都是象征性上缴一些赋税,维持着双方的和平。”张松眼见诸葛亮眉头紧锁。遂把当下三郡的情况解说了一下。

“唉,本侯还以为取得益州,怎么也能增加五十万户,二百万人口。却不曾想到,这大好的天府之国。竟然在刘璋手中缩水之至,我说这次进展益州。为何会这般迅速,原来本侯所得的益州,不过是全盛时期的益州一半还不到啊。”诸葛亮看罢户籍,大失所望的把竹简扔在了案几之上。

“主公,眼下取得的益州各郡,虽然大幅缩水,但益州的人口还是不少,若加上南中三郡,以及汉中郡的话,人口绝对不下三百万,下臣以为,当务之急,就是休养生息,养精蓄锐,安抚南中三郡,待来年兵强马壮,再一举荡平三郡,如此即增加人口百姓,二来也可以稳定后方。”法正见诸葛亮因为所得人口太少失望,忙劝慰道。

“南中三郡,是必须平定的,从今日起,就要着手准备这事,最迟明年秋季,吾要领兵平定三郡。”诸葛亮点了点头,接着道:“准备三千金,锦缎三千匹,另外叫工匠准备三个侯印,派使者给这三人送过去,转告他们,本侯与他们共襄盛举,互不征伐。”

“主公英明,不过下官以为,最好也给蛮王送个王印过去,先对敌示弱,到时趁敌不备,在给与一击,方能真正的事倍功半。”张松眼中精光一闪,附和的笑道。

“子乔兄,此策大妙,臣附议。”法正点头赞同道。

“此事就这么定了,该如何处理,你们商议着安排。”诸葛亮表示没有异议,接着道:“三日之后,本侯决定前往犍为各郡,州府政事,就交给孝直和子乔你们二人处置,军务之事,听翼德和俊义二位将军的。”

诸葛亮早在入成都之时,就已经考虑过,要出去走走,只有出巡,才能了解百姓的心生疾苦,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知道各地的山川地貌,所以他这会提出要出巡,并不是临时起意。

“主公,益州新定,南郡衙署皆未至,是否等安定之后,再前行?”张松劝诫道。

“无妨,吾此次出巡,会让子龙将军陪同,打着他的旗号,以巡视之名出去,另外会从让神武军中挑选三千军士随行,大纛旗号依旧留在成都。”诸葛亮把手中的羽扇放在案几上,显示出他已经安排已定。

“诺!”法正和张松见诸葛亮主意已定,自是不在相劝。

诸葛亮安排陈楚挑选军士出巡一事,自是无法隐瞒住神武军各级将领,其中新任军中主薄,兼左郎将费观,字宾伯,得知这个消息后,随即来到州牧府求见诸葛亮道:“主公,末将听闻主公即将出巡,特来举荐侍从两名,还望主公接纳。”

“哦,宾伯有何人选说说看,若是合适,本侯自当录用。”诸葛亮朗声一笑,点了点头表示可以接受他的提议,现今他帐下的邓艾和马谡被他安排去统率东州兵,现今他还正需要两个中郎,帮自己整理文书等繁琐事务,而这类事情,亲兵卫队的韩隆等人,因为知识原因,自是有难以胜任。

这个费观也不是普通人,而是费伯仁胞弟,费伯仁为劝降刘璋,立下功劳,现今被诸葛亮委任为州牧府从事,而费观他也颇为厚待,让他在神武军中任职,要知道神武军可是诸葛亮的中军,能进入军中的,除了才干出众外,忠心也是一大考验。

“吾长兄之子费祎,年方十五岁。才是敏捷,德行出众,另外一人是蜀郡长史董和之子董允,年方十六。此二人虽然年少,在蜀郡倒也有几分名声,然下官以为,这二人名大于实,犹如赵之赵括,学术虽然精通,但缺乏实践,将来纵使为官。也难于成为全才,故特意请主公带二人再身旁磨练几年。”

费观说的这两个人名,也算是历史上赫赫有名蜀汉大臣了,不过观二人事迹。也确实如费观所言,长于政务,不通军务,是他们最大的缺点,而这二人。却偏偏都担任而来蜀汉丞相职务。

对于这二人,诸葛亮虽然谈不上多熟悉,但蜀汉四贤相这个名头,费祎和董允榜上有名。也算是名声不小了。

“可以,明日就让他们二人到亲兵卫队报道。担任中郎之职。”既然是人才,诸葛亮自然地好好培养下。眼下的邓艾和马谡,跟了自己小两年,虽然不敢说现在就能够独当一面,但起码是初具雏形了,再过几年磨练一下,完全可以胜任大将之位。

“谢主公,末将告退。”费观欣喜的作揖而退,费祎董允都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这两小子好学聪慧,但却始终厌恶兵戈,这无疑是个大缺点,所以费观和董和一直想,给二人一个磨砺平台。

当初刘循领兵的时候,董和就建议过让二人去刘循军中历练,结果二小子去了一天,就被刘循赶回来了,说这哥们往营门一站,就像两娘们,有损他的军威士气。

傍晚时分,诸葛亮处理完手头公务,想起明日要出城巡视,这一去起码得十天半月,所以决定回后院,跟孙尚香打个招呼,也算是告个别,最近诸葛亮忙于接管蜀郡,忙的两人连三句话都没能说上,二人的关系,自然也就谈不上融洽,更谈不上亲密了。

“侯爷,饭菜已经准备好了,奴婢去请夫人一道前来用餐。”正在厅堂抱着书简阅读的吴苋,见诸葛亮回来,忙放下手中书简,上前给诸葛亮解下了锦袍,一边开口说道。

吴苋正是吴懿胞妹,现今三十一岁,与诸葛亮同年,早年许配给刘焉之子,不料刚过门夫家就病逝,从十七岁守寡至今。

不过这个吴苋,正如其兄吴懿所言,确实温婉谦恭,知书达礼,不愧是大家闺秀出身,而且相貌品行都不在黄月英之下,倒也确实是个难得名门女子。

“你是子远将军的妹妹,也算是自家人,不需要自称奴婢奴婢的,以后喊我大哥便是,我也跟子远一样,喊你妹子。”诸葛亮点了点头,洗了把手,走到主位上坐下了下来。

“这样好嘛?”吴苋有些欣喜的问道。

“这是在后院,自然是我说了算,难道你认为我说了不算?”诸葛亮板着脸回了一句,但他嘴角露出的一丝微笑,却也道明他并未生气。

“咯咯,我听孔明大哥的,那妾身去请夫人了。”吴苋高兴的点头走了出去。

望着吴苋的背影,诸葛亮不由暗忖道:“吴懿家族在益州势力庞大,有东州士子之头影响力,这人而且还有些才干,倒也值得拉拢,看来他安排其妹入府,也不是没有目的啊。”

这些时日来,诸葛亮也算理清了益州一些老旧势力的关系,益州目前主要分两大宗族势力最强,其一就是当年刘焉从关中带进蜀地的东州士族,另一派势力就是张松为首本土势力,如今若加上自己从荆州带来的文武将官,也就真成了三足鼎立了。

而眼下不管是东州势力,还是本土势力,还是有不少人念着刘焉父子的情分,这些人一旦捣乱,自己的政令就难以上通下达,所以诸葛亮眼下拉拢张松和吴懿,是很有必要的。

此刻的诸葛亮不知道的是,就是吴懿这个妹妹吴苋,在历史上可是刘备名正言顺的皇后,绝对的正宫娘娘。

而此女相貌并不算出众,起码比起诸葛亮家中的几位,如甄宓、大乔、和眼下的孙尚香是要稍逊一筹的,也就是跟邹欣儿一个等级的美人。

而眼下此女已经三十一岁了,而历史上刘备娶她还要晚上好几年,由此不难想象,以刘备的权势。完全可以娶个年轻貌美的,可他却偏偏娶了吴苋,其中很明显是有政治联姻的关系,当然吴苋品行端正。也确实是个难得的贤妻良母。

诸葛亮坐下不久,府中的两名侍女,就把饭菜端了上来,这会功夫,一身粉红长裙打扮的孙尚香,也在吴苋的陪伴下,走进了大堂。

孙尚香还难得的主动给诸葛亮欠身行了一礼,冷冰冰的态度虽然没多少改变。但从她行礼的行为来看,由此也不难看出,她对诸葛亮的冷淡,似乎真有了些改变。

“妹子。你也一起坐下吃吧。”诸葛亮见孙尚香坐定,看了眼站着的吴苋,微笑着说道。

“孔明大哥,我刚才吃过了,就不妨碍你和夫人用餐了。”吴苋心知诸葛亮今天回来。显然有话要对孙尚香说,聪慧的她,自是明智的选择了离开。

吴苋识大体的聪慧行为,自是赢得诸葛亮的赞赏。这个女人诸葛亮越来越觉得,留下她将来再府院内。做个总管还是很适合的。

诸葛亮的饭菜并不算丰盛,但在这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碗煮羊肉,一碗青菜,一碗肉汤,一碗白米饭,几乎是所有贫民每日奋斗的目标了,所以诸葛亮对这样的食物,自是很满足的,平时他也不喝酒,所以案几上没有备酒。

诸葛亮见孙尚香坐下之后,就一直在低头用餐,也就没有开口,同样埋头吃了起来,直到把案几前的四大碗食物全部吃完,诸葛亮才打了个饱嗝,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虽然诸葛亮对膳食要求不高,但每顿要吃饱,却是他对一贯的要求,只要每天保持充足的饭量食欲,才能有更多的精力,是应对手中繁琐的事务,再加上日常的训练,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呃,我脸上有饭粒吗?”诸葛亮抬头时,却发现孙尚香正失神的看着自己,好奇之下,他不由笑着伸手在嘴角抹了一下。

“没,没有。”被诸葛亮盯着的孙尚香,娇羞的摇了摇头。

她刚才是被诸葛亮那津津有味的吃相给吸引了,这些日子以来,还是他们俩单独坐在一起吃饭,这也是她第一次看到,外表俊逸儒雅的诸葛亮,不但饭量这般大,而且吃起来,俨然像个军中粗俗的大汉,没有丝毫的文雅可言。

“你到蜀地也已经一个多月了,也没顾得上跟你聊聊,最近过的还习惯吧?我还是那句话,你要想回江东了,随时可以回去,当然回去后,想回来,我的家门也随时欢迎,不过就是有一点,走得时候要打个招呼,千万不能偷偷走,这在军中叫逃兵,抓住可是要砍头,这你可要想好了。”

诸葛亮柔声一笑,一副轻松的表情说道,他以这样的口气说话,就是想缓解一下彼此之间的生分,让双方能够做一些交谈。

“我不想回去,但就是有点想母亲,她老人家年纪大了,也不知道身体怎么样。”

孙尚香想起在江陵时,从嫂子大乔还有侄子孙绍处,了解到二哥孙权的一些做法,心中是彻底对自己那位二哥失望了,自己此次出嫁,自己那位二哥,同样是说的冠冕堂皇,一切都是为了孙氏基业。

可让她一个无权无势的弱女子,肩负所谓的孙氏基业,孙尚香的的内心,充满着无奈,却无力反抗,因为这事,就连疼爱她的母亲,都对她说,这是命,是作为孙氏家族女子的命,她不能退缩,只能迎往直上,没有退路可言。

眼前的这个男人,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成为了自己的夫君,可到现在,他们在一起说的话,还没有十句。

但刚才诸葛亮的话中的诚意,她是听出来了,前次在雒城,诸葛亮说她可以回去,孙尚香一直以为那只是戏言,就如当初在江陵,自己询问嫂子大乔,是不是诸葛亮强迫她下嫁时,大乔却坚定而有幸福的回道她说:“今日的选择,是我自己真正的选择,我也永不后悔,能够嫁给孔明为妻,你才会体会到,女人也是能够获得尊重的。”

“想母亲了就给她多通通书函,吾会让各地驿站给你传回江东,现今益州平定,南郡的家属衙署,很快就会搬迁到成都。这里气候温暖,比南郡舒适,相信你会慢慢喜欢上这里的。”诸葛亮点了点头,宽慰着她说道。

在诸葛亮眼中。孙尚香无疑是政治的牺牲品,是值得同情的,自己跟她也没有仇怨,她愿意留下,诚心实意融入自己这个大家庭,他也不会反对,想走,他也不会强留。

因为幸福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需要自己争取的,自己给她机会,而她不争取,自己也就仁至义尽了。毕竟儿女情长对于他来说,终究只是锦上添花之事,而不是他生命最主要的事业。

当然诸葛亮并不是不重视家人,相反他把黄月英几个,看得比自己命还重。谁要是敢让他们受到欺负,他绝对会倾尽全力,让对方付出惨重的代价。

“谢谢你,你果然是个好人。嫂子她说的没错。”感受到诸葛亮诚挚的情感,孙尚香有些感动的说道。

“你是第一个称赞我是好人的人。相信在你二哥和曹操眼里,我一定是个大大的坏人。因为他们两个在我眼中,同样也是大大的坏人,哈哈……”

诸葛亮开怀大笑一声,毫不避讳的说道。

“你今天跟我说这么多,是不是又有战事要出远门?”孙尚香伸手撩了下脸颊上垂下的发丝,抬头反问道。

“美,当初你在江陵的时候,要是这个扮相,我还真下不得手打你军棍。”诸葛亮望着孙尚香撩发那妩媚动作,忍不住开口赞道。

被诸葛亮这么一赞美,孙尚香不由娇羞的底下了头,心头隐隐充满了甜蜜的味道。

“嗯,真被你猜对了,明日我准备巡视各郡,这一去少说也得半个月,所以特来告知你一下。”诸葛亮回了一句,起身道:“那我走了,以后没事多出去走走,虽然你现在姿容很美,可我更喜欢英姿勃发,朝气十足的你哦。”

“我能跟你一起出去吗?”诸葛亮走出大门时,孙尚香突然鼓足勇气喊道。

“换上你的戎装,明早在府门口等我,过时不候。”诸葛亮回头看了眼一脸期盼的孙尚香,满意的朗声回道。

“主公,我们这第一站,去哪里落脚?”翌日午后,诸葛亮率领的出巡队伍,已经出了成都三十里外,这会统军随行的陈楚,驱马来到诸葛亮跟前询问道。

“仲直,听说此去西北百里之外,就是有名的道教圣山青城山,不知汝可知晓?”诸葛亮骑着马背之上,回首对随行的周群问道。

“主公,青城山正是天师道天师张陵传教之地,先前的汉中太守张鲁,正是其孙,现今的青城山正一观天师张重,据说是张陵的关门弟子,如今已经年过百岁,却已经神采飞扬,下官十年前曾经有幸拜会过。”周群听到询问,忙上前回道。

“子杨,此行就去青城山,由汝率前军开路。”诸葛亮欣然点头道,神秘莫测的道教,他还真有几分好奇,如今益州新定,而益州百姓又对正一道似乎也颇为崇敬,诸葛亮也正好可以利用道教这个信仰,好好的笼络一下百姓。

“诺!”陈楚调转马头,立即前军先行开拔而出。

“子扬将军,跟随主公这些年,也算是历练出来了,如今他和字义二人,足以列入大将之列了。”赵云在诸葛亮身旁,看了一眼飞马而去的陈楚,不由开口赞道。

可以说陈楚和刘封二人,是诸葛亮真正一手培养出来的,二人十几岁就跟随诸葛亮左右,转眼十几年过去,二人经历大小百余战,战功赫赫,就算是封侯的功勋也足够了。

“这俩小子,跟子龙你相比,差的还是太远啊。”诸葛亮淡淡一笑,陈楚和刘封的成长,他自是看在眼里,但正如他所说,二人要想成长到赵云这样的高度,确实还需要更多的历练和机会。

“主公緲赞了。”赵云谦恭的作揖推辞道。

“继续前行!”诸葛亮环顾左右的董允和费祎两个小子,骑在马背上一副难受的样子,不由摇了摇头。

再看看骑在枣红马上,身穿青铜色鱼鳞甲,头戴青铜兜鍪,脸上还挂着皮具的孙尚香,只露出一双水灵灵大眼她,嘴角不由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

阅读三国之卧龙逆天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三国之卧龙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