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

第29章 皆大欢喜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你确定?”张邈按捺住激动,再次狐疑地看向刘楚。

刘楚现在这才暗暗松了一口气。

看张邈的样子,自己价还开高了?

“嗯,确定。”刘楚言辞恳切,神色严正。

“哈哈哈……”

“好,好啊!”张邈满意大笑了起来,

“四百匹马换一人,这不正是千金市马骨吗?”

“不愧是英雄出少年,好魄力!”

“不知我营中可还有刘司马看中,知道名姓的英雄豪杰,我可再着人替你找来!”

张邈现在心情大好,开始惦记刘楚剩下那四百战马了。

站在一侧的鲍信和曹操面面相觑,一时无语了起来。

刘楚笑吟吟地摇摇头,“暂时没有了。”

“那我们便这般说定了,何时可以交割?”

“如果府君方便的话,现在就可以。”

刘楚说罢解下腰间小印,看向曹操,“将军可否借纸笔一用?”

曹操抚须点了点头,众人正要走进帐去。

一直低着头的典韦却站了出来,拦在了张邈身前,紧接着朝张邈握拳一拜,

“典韦本一介布衣粗人,蒙府君及赵司马信赖,才得以在府君帐下为一队率,所以常思报府君之恩。

可如今大恩未报,府君便将在下交与刘司马帐下。

若韦至刘司马帐下,刘司马赐韦一职,则韦便为刘司马之臣,府君之故吏耳。”

典韦抬起头,看着张邈逐渐变得不耐的表情犹豫再三,

“到时候,在君为君,韦将不复为府君死命,还望府君三思而行!”

典韦说完再度低头。

张邈听到典韦居然要他三思,不耐瞬间变成了怒色。

他摆了摆手让典韦不要挡路,第一个走进帐去。

过不多时,张邈和刘楚两人互换符信。

张邈将符信交给司马赵宠,让他去刘楚营中取马。

然而赵宠刚刚转身,却又被张邈叫住。

他走到赵宠身侧,一把从赵宠手中抢过符信,然后兴冲冲地走出了大帐。

刘楚也将张邈的符信交给典韦,和典韦说了几句话,告知典韦自己的大帐所在。

典韦朝刘楚和曹操、鲍信三人作了一揖,便退下去做最后的交接去了。

刘楚看着典韦离去的身影心情大好,嘴角止不住微微上扬。

转过头来,忽然看到曹操和鲍信二人都笑着盯着他,刘楚心中又有了想法。

“鲍相,楚想再跟你借一人,不知可否?”

刘楚现在有些忘乎所以,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询问道。

“何人,但说无妨?”鲍信抚须笑眯眯地看着刘楚。

“我听闻泰山钜平有一人,姓于名禁,就在鲍相帐下,不知……”

“哈哈哈……”

“廷璞真是有识人之明啊!”张邈哈哈大笑,打断了刘楚,

“于文则乃我军中一都伯,自有部曲百人。”

“其职虽小,其众虽寡,我却素知他军纪严明,进退有度,有二千石都尉之才。”

“只是现在其人暂无军功傍身,我也不得随意将其拜迁罢了。”

“方才我还挺期待你能从我营中,再找出来一个像典韦这样的壮士来呢,哈哈哈……”

刘楚闻言挠了挠头,也跟着笑了起来。

感情鲍信搁这跟自己钓鱼呢。

不过鲍信还是看走眼了,于禁可不止二千石都尉之才。

能被曹操任命督七军的外姓将军,五子良将,怎么说也得是个一军帅才吧。

“孟卓不识真英雄啊……”曹操摇了摇头也跟着笑道,“倒是让廷璞你捡了个宝贝。”

曹操言语中不无遗憾,

“要不是廷璞你先开的口,换成别人,恐怕我也要和他抢上一抢了。”

刘楚听到曹操此言有些好奇了起来。

“将军愿为典韦出价多少战马呢?”

“他若真是布衣出身的话,当一贴身护卫最合适不过,我愿出四百战马换他!”

刘楚摇了摇头,“那恐怕将军还是抢不过我。”

“哦?你愿出多少?”

“我愿倾尽我现在所有,换他典韦效力。”

曹操和鲍信不禁愕然。

刘楚神色严正,不像是开玩笑的样子。

鲍信自不必多说,他总共只剩五百战马。

典韦身怀巨力,确实世所罕有,但让他用五百战马换典韦,他是不会愿意的。

要知道在中原,战马极少。

能像他这样组建起一支五百人的骑军,就已经足以成为一方势力了。

因为这证明了你至少有供养一万人的能力。

曹操现在战马虽多,但也不是他愿意换就能换的。

他的战马不完全属于他一个人,更是属于曹仁和曹纯的。

四百战马已经是他认为极高的价码了。

虽说千金易得,一将难求。

可典韦虽有巨力,却不过布衣出身,终究难成大将。

再者,四百战马,已经不是千金了,而是数万金。

如果他曹操愿意,他甚至可以直接用四百战马换成四千步卒,使他现在的军队直接扩充一半。

但战马太重要了。

四百战马已经足以成为战场上出奇制胜的关键。

曹操实在想不通为何刘楚会说他愿意倾尽现在所有。

难道此人真的能抵千军?

三人不再谈论此事,陆续落座,开始商谈进军兖州的事宜。

曹操此行找刘楚来,就是为了给他的两个至交好友当面介绍他这个阵斩於夫罗的外姓军司马的。

这也是向刘楚表达一下自己对他的信重之念。

三人谈至星夜,事已谈毕,刘楚起身告辞,却被曹操止住。

“廷璞稍坐。”

曹操招来一个亲卫,只见亲卫端着一物走到了刘楚席前。

“此物是你的。”

刘楚从亲卫手中接过,才发现是一方系着青绶的银色龟鼻小印。

这是二千石的身份象征。

“我已以刺史之名,著书一封向朝廷讨封。”

“因为你不在城中,故而现在才交到你手上。”

“其他诸位司马都已领了印绶,现在也都已经是二千石校尉了。”

“谢过将军。”刘楚躬身对曹操行了个礼。

他对此倒是没有太多的情绪。

因为他知道,曹操口中的讨封,就跟袁绍的承制一个意思。

天子自然是不可能收到曹操的讨封书信的。

即使收到了,现在实际掌权的也是李傕郭汜二人,他们断然是不可能同意曹操的讨封的。

所以实际上,曹操可能连书信都没有送出去,因为没必要。

这也便是为什么袁绍非要立幽州牧刘虞当天子,被拒之后又再次遣使想让刘虞当尚书令了。

因为只有如此,他承制所署的官员们才能被承认,他讨董才有法理上的依据。

所以现在曹操给大家讨来的官,说白了就和他现在的刺史之位一样,是不被朝廷承认的,是没有法理的。

甚至可以说,袁绍和曹操这样的举动,都是篡逆之举,要株连九族的。

反而现在拿住了天子的李傕和郭汜才是占据了大义。

他们可以奉天子诏,堂而皇之地讨伐袁绍和曹操这两个逆贼。

谁拿住了天子,谁才有话语权,谁才能得到那些暂时还没有发声的世家们的认可。

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奉天子以讨不臣”、“奉国家以征天下”、“迎天子以令诸侯”了。

奉天子既令不了诸侯,也讨不了不臣。

但能让你赢得那些暂时还没有发声的世家们的认可。

也能让你在讨伐别人时师出有名。

如果董卓不那么暴虐,如果他野心仅仅止于当下一个伊尹、霍光,那他必不会落个身死族灭的下场。

刘楚反复端详着这小小的龟鼻银印,心中思索。

接下来,他要让曹操这矫诏来的刺史和自己这两千石校尉,变得更加名正言顺才行。

告别曹操与鲍信,刘楚走出曹操大帐,往荀彧营帐的方向走去。

然而走了十几步远,他又好像突然想到了什么,返过身来在曹操大帐门前蹲了下去。

还行,不算太重。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阅读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三国:投曹,荀彧劝我当二五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