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

第十八回 授教兵法十三篇 苦读偷闲探医仙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十八回授教兵法十三篇苦读偷闲探医仙

回前词《武陵春》

修学兵法欲展才,师尊悉浇灌。三子怀志不畏难,奋激锦程愿。闲暇驰访神医情,蓬山空悲憾。受教天下奇韬术,何日建功赞?

话说乐羊返回家乡魏都安邑,与家妻亲属见面后,便急于寻找好友吴起,也是应约在此等待,还有林虎等三位门徒从人,彼此相见甚欢。说出要到广阳山拜师学兵道,吴起也是高兴万分,表示愿意同往,听说还有个不凡的学友相会,更是想尽早见到王栩,一道修学兵法谋略,顺便切磋剑术。在做了些拜礼准备后,几人便扬鞭策马,赶往太行山中的广阳洞府,与王栩相会后,一道登山拜广阳道君为师,很快便转学兵道学问。老道君虽深通兵法,但也知此道风险甚高,在讲解中也是谆谆告诫,此道当慎重对待,否则会有性命之险,各人都牢记心中,不敢有轻视之态。这样便安心在此学艺,也是收获甚大,因均怀有高远志向,即遵照师尊定规,有时上山听讲牢记,有时便下山复习研讨,还在山中考察山川地势,以增强所学解悟。

这样学了些时日后,便在闲暇之余,相约同去北面百里外,拜见一位医道高明的药师,也算是一次游历,大家都是踊跃随往。当众人穿越群山,来到一座高山脚下,打问山名叫作“蓬山”,山下有个小村,名称叫“神头”,也是顿感奇怪,王栩便说就是这里。几人忙下马来到村中,路遇一位老村民在街上,便寻问神医扁鹊可在村中,那老村民看这几个年轻人,都是悬刀挎剑,一派武人打扮,好像不是寻医问药的来头,不知为何要找那老药师。于是面带惊讶的问道:“你们莫不是要找,那老药师的高徒吧?那‘神医扁鹊’之说,是人们给老药师的尊称,其实老药师早已离世,听说是被人给害死的,也真是悲惨至极!难道你们不知吗?怎么还在惦记着他呢!你们是从哪来的呀?”王栩等人一听,顿时感觉吃惊,不知此情是何因由。

于是王栩便说道:“我是南面邺城人,这几位是我的友人,前些年我在此路过,曾听说此地有位医道高人,号称作‘神医扁鹊’,便想亲眼见到为快。本也为寻访此位高师,所以同友人一道前来,不知为何说,此人已经过世,这是何时发生的事呦?还望实情相告,也使我等知道来龙去脉,才好释疑解惑!不知可如愿否?”那位村民便道:“原来如此?我还怕是那秦国仇家,还不死心,前来寻找事由呢!不得不防啊!”说完还叹息一下。然后说道:“既然是来拜访的,听口音也似本地不远处人,其他几位想必不会怀着歹意,也就可如实相告。其实这老药师是北地任丘人,真名叫作‘秦越人’,本曾是个游走江湖的医者,对各种药材很为精通,善治疑难病症,是个民间医术高明的能者。”那村人说到这里,看似激动,在面上显现出赞佩之意。

稍微停顿一下,那老村民随后继续说道:“听说他曾给那以前晋国高官,叫作赵简子的,看好过一种怪病,因此对他十分感谢。于是将这里自己封地内,叫作蓬山之名,也有四万亩广大山地,恩赐给这位老药师,作为采药居住之处。此山本是杂草蛮荒,人烟稀少,难见踪迹,却在山上长有很多草药可采,实为医家所喜到之地,自然很是愿意接受。秦越人便来到此地,看是广阔无比,不由高兴万分,即在半坡平地,搭盖草舍居住,山下却有我们两个小村,也是人口不多,但可给予菜蔬粮食,足能吃饱肚子。后来常给村民治病除疾,久而久之,便有了些名声,周边民众都找他医病,却都能药到病除,很受大家爱戴。这老药师本为孤身一人,并无家室儿女,便收了几个弟子,跟着他采药行医,还钻研出一套医术,叫作‘望闻问切’!把脉验看,很是灵验的很,竟能药到病除。还能让徒弟制作药剂神丹,药方均出自其手,乡民全都夸他为神医。”老村民说的很是奇妙,大家听的不时点头。

王栩便急切问道:“既然如此,那还有谁会杀害这样好人呢?怎么还说是被秦人所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老村民便道:“此事说来话长,那老药师在此地多年授徒,有些已能独自行医,全都很得民心。这老药师却想到外地游走,也好与同行交流,还可找寻些稀缺药材。看徒弟已能担起医道之任,自己离开也不会耽误百姓看病,便带了几个弟子,到西面秦国去行医寻药。听说他到秦都,与那里的宫中医官交流医道,使那里的同行很是佩服,都想请其入宫为医,也是想学些学问。可却被那医官所妒,怕其夺宠,便设法阻拦使坏,怕还不中用,后来干脆便找人加害,除掉自己的医道对手。在老药师去给人看病时,暗自派人半路截杀,并割下其头颅,以泄私愤!当时还是有个徒弟机灵,正好落在后面去小解,侥幸躲过一难,自是看到了师傅被害之情。后来此徒弟逃归这家乡,并约人去设法偷回老尊师头颅,如今就埋在了村头山坡之上,不敢被人知晓,怕那秦人狡诈,再来找寻报复。此地民众知道噩耗后,都是悲痛万分,为纪念这位神医善行,便将村名改叫‘神头’村,还建了座神庙祭祀呢!”此话说完,诸人听罢,尽都怀有愤慨之情。

这正是:言说神医扁鹊情,众人敬意愈悲浓。本为医道神奇士,悬壶济世显高能。蓬山乡民受益喜,赞誉师徒疗疾灵。谁晓得罪恶妒狠,尸首分离享庙莹。

却说老村民深怀悲情,叙述完神医被害经过,使大家心情沉重无比,只见吴起说道:“神医如此被害,那秦国难道不知?王宫管者也未作追究吗?”那乡农便道:“听说传闻是不明失踪,看来还是那医官弄鬼,秦王宫或许不太知情,这老医师徒众本不是秦人,恐也只有不了了之喽!”吴起便气愤道:“如此草菅人命,也为秦国之大过,若是今后有时机,定要教训秦人不可!”话说得愤怒至极。王栩便说道:“秦人虽坏,也是那医官妒贤嫉能,兄弟难道还要攻打秦国,为其报仇伸冤不成?”吴起顿时愤恨道:“吾现在是做不到,也说不定找到机会,真想教训那秦国狂徒,才好出我这口恶气!”说完还是愤愤不平。可还别说,真待了些年后,吴起竟还亲率魏国大军,攻占秦地黄河西五座城垣,理由便是以此事去兴师问罪,并长期占据镇守,确使秦国吃了大亏,也算是给以教训吧!此为后话。

随后见天色已晚,几人便在神头村借宿一夜,第二日早晨起来,看到西面是座高山,巍峨不凡,山上草木繁盛,问知说此地便为蓬山。这里高峰危耸,山间有一条白色横带,将山腰与山顶隔成两半,十分壮观奇特,山间还有蛇形小道,可攀到山巅之上,却有个好听名字,叫作“太子岩”。大家听后很是好奇,听村人说竟有缘由,还是个有趣故事,使人听后遐思无限。传说附近有个国中太子,因得了一种怪病,曾被这神医扁鹊治疗好了,可是不久便又犯病,那太子便打听到老医师到了该地,因而找寻至此,也是为了治病。后来不意回国去,便跟随上山采药学医,倒也能吃苦耐劳,改掉了做太子时的懒惰享乐旧习,并喜欢上一位女弟子,梦想与之结为伉俪。可那女子命运不好,在一次上山采药中,不幸落崖摔死,太子悲痛欲绝,也随之跳下悬崖,竟将一条白丝带飘落,化成了如今山腰上的一道白线条,也是具有神话的传说而已。

其实那是一道白石层,也有数丈宽厚,横拦在了大山中间,使人看后感到惊奇无限。后来人们建房盖庙,便开采此石作装饰,很是显得华贵别致,至今扁鹊祠庙盖的宏大广阔,也是多用此石建造碑刻廊栏,凸显精美华丽。王栩等人于是登山观景,自见道路崎岖,丛林掩映,有很多景观可供欣赏,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山下有条河流曲折东去,问知是叫作襄河,也是古时因是襄地而得名,有座桥在神头村中,可供两岸村民来往便利。远望东面坡丘起伏,绿野沟壑,尽收眼底,好一派山地风光,村落点缀其间,更增添了无限情趣,显示出太行山的美丽景色。这使得大家心情愉悦,将登山攀爬的劳累,随着观览乐趣而一扫净尽,不久便登上了山顶,四望群峰环绕,山峦起伏,恰如大海波涛,形似逐浪,直到天边无尽头。此时阳光高照大地,更显群山绚丽多彩,使每人都深感兴致,听说那神医弟子,广布山乡平川各地,便找寻药师购得些疗疾膏丹,以备后用,王栩还分送给乐羊吴起。

在游玩尽兴之后,几人便下山取了马匹,顺着太行山中道路,赶回广阳山去,心中还是对这蓬山印象深刻,怀有依依不舍之感。王栩对此地医道之学,却有了浓厚兴趣,听说那神医曾留下高明医道,诊病用望闻问切之法,实感神妙无比,于是便有了到此拜师学医的想法。到后来吴起乐羊先后离去,他还真是到此寻找医师,对采药养生之道极为执着,还与药学高人交往甚密,以致后来老年时,竟有友人来往,其中不乏药师同道。如好友墨翟,曾帮助过他的徒弟孙膑,本是好心捎信荐举,却遇庞涓嫉妒其才能,怕超越自己而得重用,便设计陷害其师兄,使孙膑受到膑刑之苦。后被王栩嘱托所救,从而摆脱了厄难,竟上演出了孙庞斗智的精彩故事,令后人惊叹不已,此为后话。

却说王栩乐羊吴起三人,跟随广阳道君学兵道,自是刻苦用功,经历寒暑往来交替,也有两年之久,当是学有所成,能够熟读兵书,已理解其内涵之妙。那广阳老道君,经过悉心教导,不遗余力将所解教授明白,只是这三位学子虽具才能,却并无实战之机,还将智识谋略心得,只停留在书本上,当须亲自率军参战,才能体会深刻。这其中王栩所学最为精道,因其已经过两位师尊所教,自是理解更深,但却博学多能,爱好广泛,不止是独对兵道感兴趣,因此并不显示热衷。这其中还有深层原因,就是对自己身世尚怀疑虑,不愿做那出名显扬之举,顾虑会惹人非议,还是有些心理负担。而吴起最为聪明睿智,自是学的最上心,且博闻强记,掌握甚好,常受老道君夸赞,私下论是此子将来定有作为,必能扬名建功,会是军中能将。但其过于追求名利功勋,却无节制之心,或不知进退,难得善终。而乐羊却是功名心虽盛,却善于观风使舵,且能见好即收,当会善始善终。这些评价暗藏老道君心底,并不轻易透露,也是为师涵养所在。

这正是:学友闲暇奔蓬山,意在拜访神药仙。谁料敬尊早遇害,难过秦佞不测关。深怀缅念听讲述,不免热泪衣巾沾。兵法奇术熟掌日,欲展声威啸长天。

在三学子刻苦攻读兵法战策之时,各国也在不断产生摩擦,战争之事常有发生,因王栩不时回家探母,顺便到邺城购物,信息可算灵通。回来相议之后,却使吴起心动不已,自认为兵法战策谋略之术,已学的烂熟于胸,实能到战场率军厮杀,也好早日实现抱负志向。于是便向广阳道君提出辞行,要去战场实际运用,就见他说道:“学生受师尊恩授兵法,已学两年有余,实觉已有所成,想去从军征战,也好早日建功,不知恩师能否准允?”说的信心满满,看是已然做出决定。广阳道君便说道:“我所教授之学,也不过所讲这些,实也无可再教,确实到了该放你们下山之时。就不知你想去何国求任呀?”吴起便道:“不瞒师尊,学生曾在鲁国学儒,受到过不公对待,竟被逐出学堂,实是栽跤甚惨!两学友均知原委。我想如今学成兵法,就当在哪摔倒,便在哪里站起,方显壮士之志!所以想回鲁国求任,也好展现才能,让世人知我并非俗辈,不知此想法对否?还请师尊指点!”话说的很为直率。

广阳道君便道:“子志可嘉!或会如你所愿。但须谨记,荣极则祸伏!当临机明判,方可避危脱险!否则,祸必至矣!这是前人古训,自会应验。”吴起连忙施礼应是,随后说当牢记在心,谨遵师尊恩嘱。并说若有发达之日,绝不忘师尊教导恩德,自会加倍回报,老道君便连忙说好。也因吴起此前,曾与乐羊王栩透露过辞师举业之意,虽说都心中不舍分离,但也表示赞同,毕竟学即为用,早晚也会各奔前程,只是说到今后相互照应,恩义携助,也不枉同窗好友一场。当吴起离开老道君后,也向乐羊王栩两学友告别辞行,说是将去干一番大事,定要扬名于世!否则无颜相见。两人也都祝福,愿其早日建勋立业,马到成功。随后便就此分手,王栩又资助些银钱费用,吴起自是感谢不已,便带了三个徒弟一道,急速赶往鲁国求任去了。

此后,王栩与乐羊商议,也认为学业既成,就该告别师尊寻找它途,去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王栩意为还要到各地游历,并不急于去担大任,总觉尚有欠缺,再要游学充实能为,才好谋划未来,也是因家母在世,不肯多所牵绊。乐羊本不及王栩游历日久,学问尚欠广博,虽说学了儒道兵学,还不能说已学成臻熟,正好此时有王栩相伴,吃住不愁,可到各国多地同游一番,倒好增长见识学问,将会更加成熟老练。王栩钱财丰厚无虞,自可提供费用,不必自己操心费力,便可达到由来所盼,竟是个绝好机会,王栩也自赞成。所以两人一商即合,同心默契,乐羊便也不忙着回家,免得再在家妻面前不好交代,若是在本国中求任不顺,还说不定会闹出尴尬,由此便定准意向。

于是,王栩乐羊两人商议妥当,也同到广阳道君面前辞行,说是学业既成,想再外出游历,顺便看能否谋些事做,也不枉学艺之初衷。老道君也是高兴答应,说是学以致用,本是求学之人所望,当怀志进取,不负韶华,尽情去做一番大业,或能一展鸿才,叱咤风云,青史留名,岂不快哉!很是羡慕两位定举。两人一看师尊并不阻拦,本是想让所教学子,将来有一番作为,也显示他这为师之能。于是王栩便问道:“师尊阅历广博,观人透彻,学友吴起先行,已奔向鲁国求任。依师尊所断,其前程若何呢?能否告知弟子,也好有所遵行?”广阳道君微然一笑,便说道:“自为师看那吴起,乃是世之杰才,不仅其聪慧过人,武艺超凡,而且意志坚定,学而活用,定会做出不凡之事来。但此人功利之心太重,而且会不顾声誉利弊,直奔所欲而去,或许潜有祸事临身,当难有善果。所以我再三告诫,谨应慎重处事,善于机变,方可避灾躲难,也不知其能否深解?”说完还是轻声叹了口气。

王栩乐羊听后,点头赞同此说,也觉老道君看的透彻,深服其观人之能为。乐羊于是问道:“师尊观吴起如此,我也赞成此说,师尊不愧慧眼识人!那再看我俩会如何呢?能否坦诚相告?”广阳老道君便道:“你俩虽不及吴起机敏聪睿,但却脾性敞亮,也为可做大事之人,若是负有重任,均可担当的起。只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能屈能伸,便可免遭祸灾。只是名利之心,不可过于强求,当善于抓住时机,即能有所作为,若是把握得当,或许还会功业不凡哩!”王栩乐羊听后,觉得老道君对己评价,还是甚为得当,所嘱之言,分量不轻,于是牢记在心,共同点头说是。

王栩毕竟阅历较深,还怀有个人心思,也是暗蕴难言之隐,于是说道:“我虽学道杂乱不专,可还是觉得不甚广博,对那功利虚名,却也无意追求,何况家有母亲牵挂,自是孝道为先,师尊年岁已高,自当时来看顾,不欲远离太久。因此,还想继续求学,寻师问道,当多增智识为宜,或许外出游荡不羁,但会时常探家省亲,也会随时来陪伴师尊,当为学子该做之事。”话说得很为坦然诚恳,使老道君和乐羊听后很为敬佩,其实这也是王栩的真实想法,却也遵循了前代师尊的教导,与广阳道师的嘱咐期望一致,同脉相承。

这正是:学业既成辞师尊,

谆谆嘱咐牢记心。

各怀愿望难同趣,

却留友谊各自奔。

男儿有志当求取,

不论功利与才君。

成败还须天道助,

前程缘自际遇因。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阅读战国兵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战国兵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