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

第三十一回 登峰择定茔葬地 西河守战著兵书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三十一回登峰择定茔葬地西河守战著兵书

回前词《两同心》

亲子惨亡,爱徒骤伤。两友悲、且喜孙长,育栋梁、刻意培养。登峰赏、思念昔情,择地后葬。西河边镇可忧,危思良将。掠五城、固拒争抗,建大功、兵书著创。欲立相、选才荐贤,服辩高望。

话说西门豹借题发挥,佯装恭敬神明,假说选欲嫁河伯新人,容貌不佳,却让老巫婆去与河神说明,是遵太守之命,再选佳人相送。竟将那老巫扔到河中,顺流飘没完事,倒做了新娘之厄报,也是罪有应得。西门豹还不解气,便让连续扔了多名巫徒弟子,还有三老诸人,竟都如泥牛入海无消息,再要扔吏员乡官里正之类,却都磕头哀告谢罪,均跪地坚辞不去。说是受巫卜惑,罪不在己!西门豹以无见河伯的事实,揭露巫患害民之祸,并将诸人贪没的钱财,如数追回,发还赈灾,余款作为开渠治水之资。且命吏员贪者带民施工,以观后效,由此使得水利灌溉,庄稼倍增,邺地大治,民众感念爱戴,建祠祭祀,名留史册。吴起则被命守西河,筑城练军,借机攻破秦国地五城,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魏国能将,总算是东山再起了。

再说自从魏国占据中山地后,虽然选亲将西门豹,调任邺城镇守,可在乐羊与那世子魏击,共同悉心谋划下,采取低税减赋之政,赢得当地民心,治理日趋稳固。乐羊在无事闲暇时,便教那孙儿乐池读书写字,也算得到天伦之乐,儿媳灵芝很是贤惠,深知家父病殁,中山已归魏国所辖,只有依靠这位公爹,才能继续过好日子,于是也很懂礼孝顺。等到那恩公王栩到来,更是百倍顺从,敬若神明,她不仅是因王栩曾治好痼疾,而且是自己丈夫的师父,对她家也是恩重如山。还有便是曾在遭难之际,王栩将其亲儿带走抚养,逃过了凶险苦难,早已成为她家最亲之人,岂能有失孝敬!由此,这一家人阖美相处,过的还算惬意。只是乐羊失去了亲儿,虽然还有家中老小为伴,并不感到多少孤独寂寞,可每当想起乐舒之死,还是深怀悲惜之情,难于完全抚平伤痛,总觉得自己有愧疚之感。

那灵芝如今已成寡妇,年纪轻轻就失丈夫,虽有小儿为伴,却也感到孤独寂寞,虽然乐羊王栩两位长辈,都是思想开通之人,曾劝其改嫁,但她坚辞不肯,却也是个坚贞女性。而王栩此时也是深感悲哀,因那乐舒为他亲徒,年少时便跟随南走北往,亲如父子,又是好友之子,哪能感情不深呢?如今乐舒惨死,造成了乐羊失子,王栩失徒,灵芝成了孤儿寡母,真是一人系着众人心,岂不哀哉!王栩不时觉的乐舒,在其眼前晃动。乐舒那亲近之情,原来的音容笑貌,和他那聪明睿智情景,还有其忠义不苟之德行,顿使其生出悲哀之感,只是不便在人前显露而已。这些隐痛,其实每人内心都有同感,却又都不愿提起,生怕引起伤痛悲哀。于是便都将悲痛深埋心底,却将一腔热情,完全倾注在小乐池身上,尽量想把这个孩子培养成人,或可告慰逝去的乃父,也算做了长辈妻子该做之事。

在乐池长到十来岁时,已是个聪明过人的孩儿,全家人都喜爱不已,真是成了掌上明珠,却也不敢过于娇惯,生怕会成了纨绔子弟。于是乐羊便开始严格要求,平日习学文字之外,即开始教其习武,只是人小力薄,只得教些武功基础动作,待长大后便有了底功,再据其资质天赋,教会各种武艺。也是先强壮体格,再循序渐进的练武习功,总是要注重培养成才,这也是各位长辈的心愿。在此成长过程中,乐羊也常带其爬山练胆,使之不惧艰险,从小养成坚韧的性格,才能接过自己所创的家族基业。随着乐池不断长大,也便从幼小的心灵中,知道了自己父亲的事情,从没有父爱的生活阴影中走出来,成长为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接过祖父所赋予的重任。因此逐渐有了志向,后当继承其祖父乐羊的风骨性格,得到了全家人的夸赞。

有一回王栩来会乐羊,也兼看望这徒孙儿乐池,也是平日挂心想念,有时还带回家乡,让老母亲也亲近快乐,毕竟是曾从小家养过几年,如同心肝宝贝相似。这日乐羊无甚公事,便与王栩共同出城游玩,也是带了十几个侍从卫士,各携弓箭兵器,骑马护卫前行。当出城向西走了十余里路,便来到了狼山林山脚下,因这两座耸峙高山,是紧挨着的孤立岩峰,四周地形开阔,尽为沃野丘陵起伏,登高望远十分合宜。乐羊见此时春光明媚,晴空万里,正是登高远望风景的好时节。于是便对王栩道:“我平日也曾来此登山,因近时事务繁忙,有些日子未曾登上峰顶喽!要么今日咱就登高比试,看谁能早到上面,如何?”说完还看着身边的孙儿乐池。只见王栩笑着点头说好,还对小乐池说如何,敢否登此高峰?乐池很调皮的说行,还说一定要跑到两位爷爷前面,就看谁登的最快!大家不禁哈哈大笑,于是便将坐骑留在山下,派人看守等待,众人便整理好衣裤,爷孙准备来个登山竞赛。

这正是:祖辈垫基承儿孙,前人栽树后乘荫。曾经血雨腥风荡,战火硝烟弥漫昏。家亲受害留悲痛,伤子之哀何其深。迈过艰坎向前看,登高望远慰宽心。

且说乐羊王栩乐池爷孙三人,还带了几名侍卫,来到了狼山与林山交界处,看到高峰耸立,直插云天,巨石嶙峋,苍岩碧树,真是巍峨至极。两山之间有一道狭缝,却也能相通过去,可到达外边广阔之地,只是草木遮盖,掩映深幽,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在林山底下有个平台阶,竟是土石混杂,树木苍翠,微风吹拂,形如波浪,有小径穿行其间,可上山岩攀登小路。也是采草药之人,早就走过的道路,或是进山打猎者,寻找猎物的捷径之道。爷孙几人多曾走过,那侍卫也多是勇武之夫,便举刀提剑走在前边开路,后面也有手持弓箭者,好像随时防备人及野兽袭击,或是要相机射杀猎物,足见攀登此山不易。但此情却也难不倒这些人,因其均为经常在山地活动,或打仗射猎的亲历者,什么困难都能克服,只有小乐池被夹在中间,一蹦一跳的跑在其中,竟是乐此不疲。

这样经过左拐右攀,便逐渐来到山腰处,却遇到了一块巨石横档在路中,也有一大间房子般高大,好似是从山岩陡崖崩落下来,正好滚到此平台上。大家只好便绕过去,却在草丛中有野兔奔窜而出,竟将前面的人惊吓一跳,有个侍卫手快,便搭弓射了一箭,也未射中其身,竟让那物逃脱掉了。大家并未受到影响,便继续向高处攀登,不久便接近了崖顶,到底此山还不算太高,还是小乐池此时腿快,紧跑了几步,便到了前边,第一个捷足先登,到了崖顶最高处。还向乐羊王栩炫耀,说是自己已超过两位爷爷,得给奖励才行,竟弄得大家哭笑不得,说还是小公子有能耐,今后长大成人,可会是个争强好胜的壮士。乐羊便说等回去后,自会有奖赏给予,便哄得乐池很是高兴,竟在悬崖边上乱走,以示自己胆大,这却吓坏了两位高辈,急喊着要其小心摔下,也是担心会有闪失。毕竟小孩还未曾遇过险情,不懂得保护自己,当高辈的自是挂心,立即有侍卫跑去身边,拽住其手才算稳妥。

当乐羊王栩登临峰顶,站在一块平坦的巨石上面,观赏周围的风光景致,真是有飘飘欲仙之感。只见四周阔野无垠,坡地如海浪般起伏,显然是山下多为丘陵状态,东南不远处地方,宏大的灵寿城垣历历在目,南面的滹沱河水,恰似条玉带飘过,略显弯曲的河身波光潋滟。南岸为牛山马山,为两座不高的山峰,错落有致的排列在眼前,向西北两面远眺,均是巍峨高耸的太行山脉,群峦叠嶂,形成半环状,层绕在这两峰周边,形成拱卫城墙类似。在东边却是一片沃野平川,偶有几个小山丘,也似碧玉盘中的绿宝石,镶嵌在那稼禾草原之间,星星点点,更增加了风光趣味。此时沐浴着暖人的阳光,春风吹佛,衣摆飘逸,大家举目四望,真有心旷神怡之感,不禁心中赞叹,这绝妙的风光美景,享受大地群山的陶醉,尽情注目赏景。

这时,只听王栩说道:“看到这眼前的城郭景色,便使我想起了,东方远处的青州古城,站在城南面的云洞山上,也是看到如此美景,颇为相似,岂能忘怀!自也会想到跟随师傅学艺,后便葬其山中,我俩前去祭拜,恐也有近二十年了。时光过得真是快啊!转眼我们渐入老龄,也不知百年之后,却该归葬于何处哇?”说完不禁轻叹了口气。乐羊即道:“贤弟说的是呀!吾俩年轻时候,仗胆游历四方,也曾到过无数名山大川,均是风光无限好哇!可惜都不是咱们的安身之地。就那青州云洞山的风景,情形依然历历在目,真是与这里何其相似!那里是贤弟学艺成才之地,又有恩师葬于此,哪能够忘怀呢?要说吾这人生之运,可全赖贤弟恩赐呀!”说完自叹。王栩忙说道:“岂能如此说?其实全凭由己开创,仁兄立志在先,而又践行其后,同窗交友,虽相契合,当只辅助而已,成败时运莫测,何能都归功于我呦!”说完之后,洒然一笑。

乐羊不禁感叹道:“要说与弟之友情,真是胜过亲兄弟!还不同于那吴起好友,我俩可说是生死之交,不愿分离。如今吾已在此为家,可说是安身立命之处,也或不得离开喽!往后若想归祖拜宗,恐也不能够了。看来注定是要葬于此地,吾看不如就葬在此山之下,刚才山坡那片平地,我看就很适当,魂魄也好在此山上,能时常南望到贤弟家乡,愚兄也就算知足喽!”王栩听后忙说:“好哇!我观此地风水甚佳,不愧为葬身宝地,看来为兄的眼光不错!既然仁兄说,我俩为生死之交,若是有缘,为弟愿在此陪兄于地下,便亦茔葬于此,总算是有个归宿就好。”乐羊听后大惊道:“难道说贤弟不愿留在邺城吗?何故如此说呢?”王栩便道:“吾之家世,朦胧难清,兄自知之!实难归邺,终究为块心病,难道兄不愿与吾相伴吗?”听似有疑问。

乐羊忙道:“贤弟既有此意,兄还巴不得哩!哪能会不愿意呢?自那乐舒跟随与你,其实就如同父子喽!他娶妻生子,我都未管过,如今他又葬于此,于情于理都应如此,才合我俩心愿!看来要想实现我们的愿望,还要指望这乐池喽!我当会嘱咐明白,望弟放心好了。”王栩高兴的说道:“这都是我想说的话,却让你先说出来了,看来还是兄弟相通哇!尚有何说的,只管照您的想法办吧!”乐羊即道:“此事既然说定,我将绝不失信!”王栩便说甚好。乐羊忽然问道:“听说吴起兄弟,如今拜任西河守将,竟攻破秦城五座,终于实现了其志愿,不知今后若何?”王栩便道:“吴起名利之心过重,其志向还望卿相高位,不达目的,恐不罢休!如此追求无度,险危难料,或难得善终哇!不似我等应知进退,或能如愿以偿!”乐羊点头赞同,看山上风大起来,几人便下山回城。后来果然由乐池,妥办了两高辈后事,真遂了两挚友愿望。此为后话。

这正是:登山抒情赏风光,挚友却把后事商。忆起多年游历景,青州云洞恋岩苍。幽思人生终作古,莫如预先定归乡。碧峰脚下风水好,儿孙深交伴悠长。

再说吴起在西河边陲镇守,那秦国自失了五城之后,国内君臣朝权逐渐稳定,便欲派军夺回所失城垣,经过几次交兵,均以吴起所率魏军取胜。秦国损兵折将,伤亡惨重,方知吴起真乃将才,从此不敢再兴兵与战,也是真被吴起打怕了,只好是休兵罢战,等待时机,暂时吃了哑巴亏,也是无奈之计。吴起在与秦军抗争中,也深悟出兵道之外,却含有国政系联因素,民强兵勇,将士用命,方能抵御强敌,若失政弱权,兵战也会失败,其内涵玄妙费解。于是他便深刻参悟,细致研究一番,得出了很多前人未解之理,在孙武兵法基础上,又编写出一套自己的兵法论断,且精辟易解,论述明略,见地深刻。吴起的新著兵法,曾被传至后世,令人称道,经久不失,世称为“吴子兵法”,与孙子兵法齐名,后统称为“孙吴兵法”。此为后话。

且说魏国夺秦五城,军威大振,赞声飞扬,韩赵等国都派使到魏国祝贺,这标明魏国在三国中最显强盛,魏文侯自感欣慰,便回书致谢。魏文侯在治理魏国时,却不能事必躬亲,除大事亲自办理外,一般国政杂事,欲设一统领之人方可,否则效率自会减损,也有些难于应付,属于手大却难捂天之忧。于是便想在朝内设国丞,也就是后来的丞相,或叫国相与相国均可,后还曾叫宰相宰辅之类,均是丞相的别称,如同现在国家总理,也是根据政务多少确定。魏文侯要设丞相职位,具统辖众官之责,因其身边诸臣,竟具贤能之人众多,选谁担任此要职,实有些拿不定主意。也曾想让翟璜担任,因其荐能将有功,且办事干练,当为合适人选,但还是有些犹豫不决。于是便问亲臣李克,说谁任丞相为宜,李克便举荐贤臣魏成,说其贤声卓著,老成持重,众臣宾服,宜担此职!魏文侯听后,细经思索,之后便下了决心,准备宣布此决定。

这时高卿能臣翟璜,虽然平日管事最多,职权颇大,功劳显著,很受国君重用,但并未明确其位,也实想担任此高职。听说国君踌躇不决,询问于亲臣李克,便急想知道结果。于是等李克出朝后,便迎住问道:“闻主公欲卜相,取决于子,今已定乎?当为何人也?”李克便直接了当道:“已定魏成!”翟璜忿然说道:“君欲伐中山,吾进乐羊!君忧邺守将,吾进西门豹!君虑西河守将,吾又进吴起!均都称职建功。我何以不若魏成哉?”李克便道:“魏成所举荐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主公非师即友!君所荐者,尽皆臣用。魏成食禄千钟,九成拿出,以待贤士!而你得食,只顾自用,子安能与魏成相比耶?”翟璜听了,不禁面现惭色,于是施礼拜道:“鄙人失言,请侍君门下为弟子!”可见翟璜知错即改,其贤可嘉。自此魏国将相得人,君臣一心,边城安定,在三晋之国中实力最强。

魏世子与乐羊恰相融合,在中山之地经略数年,也逐渐趋于平定,且倡导儒学之风,经济恢复到了战前水平,军马已有三四万人,可谓兵强马壮,成为魏国一支劲旅。在此期间,乐池也逐渐长大,乐羊从小便教授其武艺,还在很小时便让练骑小马,还刻意制作了小弓箭,让乐池习练射箭,竟也聪明好学,武功大有长进。由于中山不同于其它大国,各族人多混杂相间,却能合萌共处,传承祖先遗风,尚有着养马驯马的习俗,因此多善骑射之能。而穿衣打扮也不分长短,各行其是,互相借鉴学习,各族百姓自是融洽阖美,交流已成共习,却使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相通,造就了一种奇特的情景。中原人当时喜穿长袍大褂,显得体态悠然,礼仪端美,而鲜虞人却因骑马之需,喜穿短衣秀裤,显得很为利落。于是相互交流,使得穿衣打扮花样纷呈,尽情自由,创出了不少新奇服饰。

待到乐池十六七岁时,已经成为文武皆能之少年雄将,不仅弓马娴熟,而且读书写字样样精通,乐羊便让其到军伍中锻炼,意欲使之成为军中将尉,便可量才使用。这样便逐渐成为,灵寿乐氏家族的榜样,带出了一批乐家族亲子弟,成为军中骨干力量,在那时只有率军之人,才会视作英雄,自是地位显赫,也是当时风尚使然。乐羊本以军功成名,且得到国君赏封,已然成为家族的标杆,所以习武之风盛行,乐羊也想从中选择优者,教授兵法战策,以便能率军征战,为壮大族亲实力培育人才。乐池当是最佳人选,即为刻意培养的对象,用心至极,外加上有王栩的辅助,顿使乐池飞速成长,具有了超常之能,成果自是明显。

这正是:将杰善思著兵论,

实战谋略雄韬奋。

边城建功扩疆土,

国力增强压群镇。

选相擢贤费踌躇,

高语卿服兴昌运。

培育亲族倡习武,

遴选能才担大任。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阅读战国兵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战国兵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