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

第四十九回 巧送张仪结友情 暗派弟子寻珍药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四十九回巧送张仪结友情暗派弟子寻珍药

回前词《木兰花慢》

辞师欲归家,因家贫,却困悲!借口赠银欠,羁留待友,资助可回。吃偏饭,教奇术,研讨正反观情盈亏。待的来接人马,盘缠赐赏不菲。亲人相见两眼泪,拜问喜欢慰。前去道路险,早有布置,已做防备。叙旧事,知缘由,方解恩施高义难挥。寻觅蓬山采药,医治痼疾久违。

话说孙膑看到高车俊马来聘,又亲见同门学友书信,就以为是不忘友谊,真心相助去同取功名,便要辞别师尊前去,且急切之色显露。鬼谷先生见庞涓书信中,连恩师都未问候一句,知其为忘恩负义之徒,虽不甚在意,却对孙膑前途担忧。于是用占卜给予警示,却也难于阻拦,只好交代些后事,让孙膑牢记不忘,还赠给个锦囊,作为护身符,以便至急时救其性命,也是遵天机行事。苏秦张仪见两位师兄,都有了进身之路,也是不甘学成无用,都欲辞师远离,去奔各自前程,鬼谷再三挽留,却是决心难改,不肯碌碌无为,志向颇为远大。鬼谷先生只好占卜休咎,以决其前程如何,又送奇书以备不测。而墨翟先生却仗义践诺,去替王栩捎信,面见中山国将军乐池,才解开了自己不明之谜,从而知晓挚友信义,不由心怀崇敬。

却说鬼谷先生留下张仪,说是想多给筹集些路资,一时难于办到,需等一位贵人相助,还有些后事交代,便让其先陪伴些时,也好单独教会些妙术。张仪因家贫无钱可用,只得由师尊周济路费,才能顺利返回家中,虽见苏秦已匆忙离去,心中着急也是无用,只能等待些时日,遵照师尊吩咐办事。鬼谷先生见张仪,不时在身旁看书,并伺候起居,还是继续用功,知其虽人穷志不短,是个可深造之才,当会睿智奇谋,自有大展雄才之时。便对张仪说道:“读书不可死记硬背,当要学会活学活用,思索领略透彻,才会有所妙悟!看事观情也是一样,世间绝大多数人,看事都是一面观,正就是正,反就是反,认识理解也多为单面。但若为智慧贤者,却要正反两面去细察思断,方可悟透内中真情,有些事看似为好事,反观却为坏事!有些事看似是坏事,却实为好事,结论颠倒辨析,这就是利弊反转之术!我谓之‘反象学问’。”张仪听后不明。

于是,张仪问鬼谷先生道:“此论学生不明,能否举例为证?”鬼谷先生即道:“可也!譬如说,一个贫穷之人,在路上偶然拾到一块金钱,并不知为谁所失,自以为幸运得意,解了穷困之急,这看上去是件好事。可却不知的是,他已丢失了德行,恐比那金钱要珍贵得多,其实是得不偿失!这就是反观其事,所得出的结论。”张仪道:“这应是看事评价不同,所产生的结论就不同。若是论急需来说,那拾钱可解燃眉之急,就应为好事!若是论德行来看,那拾钱自昧,就当为坏事!其实有些难论好坏之分。”鬼谷先生道:“要这么言说,这两个结论都为对,其实这就是看事的两分法,也就是论辩的技巧所在。有的人便能从中得到启迪,将正的说成反的,或将反的说成正的,如何说也似为对,使人难于辩倒理屈,始终处于有利之位。若运用得好,岂不是雄辩之术吗?”说完还得意的诡笑。

张仪听后思索一番,然后说道:“这样会不会,被人说成是诡辩?又有何用处呢?”鬼谷先生便道:“若从正面想,应该是这样!若从反面想,却恰恰是所要的成效,如能灵活捭阖,岂不使人觉得你聪明过人吗?要好好去理解这个道理。关于用途而论,却更加适用广泛,若是设谋使诈,还非用此法不可,否则人皆能懂得看透,又何为诈谋呢?所以行计之要,就是隐藏住企图,而使出为人不知的障眼法,才有可能获得成功。这就是说:‘正就是反,反就是正,’的颠倒之理。”说辩的是神秘莫测,是非难断,怎说怎有理,使张仪大受启迪。便即说道:“这其中的学问,还真是深奥,看来我当深思领会,正反运用?却真是要用心才行啊!”鬼谷先生便道:“其实兵学中,也应灵活运用,要么还有颠倒阵法,实为出其不意,变幻无穷,使敌军将领蒙头,乘机取胜,乃奇门异术之类。”说完自笑。

张仪便道:“此术为何师尊只教给我,而不教给苏秦呢?”鬼谷先生便道:“苏秦之智,不必明教,自会颖悟,且能运用惟妙,后当自晓!而你却教明为宜,如何运用,在乎一心,不是教授所能掌控。世间之事纷繁复杂,大小同理,有时看似险危,却蕴藏着安稳之机!而有时看似安稳,却暗藏着危险之因!只是得独具慧眼,才能窥透其中的玄妙。总之,智者务要看事情的两面,利中藏弊,弊中隐利,智识高低,自见分晓!当透过自己的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认识片面者众,平庸俗辈常见,不足为奇。”张仪听后意识到,自己当要悉心钻研,才能达到睿智奇谋高标,这许是先天资质所定,无非要比别人多费些心思罢了。于是说道:“谨遵师命,不敢有违教导,定要悉心揣摩,悟透其中奥妙,运用当自心出,争为师门添彩。”鬼谷先生听后,满意的连声说好,也是盼其成为举世能才。

这样过了十来日,忽见一队商客进入鬼谷,领头的是位威武大汉,虽穿戴为商贾打扮,却不失雄壮之态,正是乐池等中山国人,刻意装扮而来。待见到王栩之后,即刻便激动的泪流满面,乐池上前跪地磕头,口说数十年不见,想念师爷好苦哇!王栩这时见到了至亲,也是显出老泪纵横,说也想念亲人。随后便相互见面,共致问候,乐池见这山谷中,还剩几位年轻弟子,陪伴着老人家,也是深为感叹,说还是到朝歌城去吧!那里有接应商队等待。这时王栩已将山谷中弟子,全都打发回家,也是做好了离开的准备,只有张仪同几个学医弟子,一直守候在身边,只为耐心等待乐池到来。于是便简单收拾一番,交由那山民周强料理善后,随着乐池的队伍下山出谷,自有车马接着坐上,王栩便最后告别了此地,从此走上了回家之路。

这正是:弟子学成欲返家,敦敦教诲随心发。遍观天下阅历事,正反转圜两面夹。好坏区分凭意念,角度不同论断差。一代宗师离圣地,落叶归根伴仙霞。

且说王栩骑在青牛之上,眼望自己熟悉的山谷,心中也是依依不舍,毕竟数年在此修道之乐,从此便要完结,这是终生难忘的一段美好经历。王栩喜在此地,不仅度过暮年时光,还教出了几位出色的弟子,必将登上列国的舞台,大展宏图奇略,抒写精彩的一幅历史画卷,而且鬼谷之名也将永载史册。这是王栩一生的宝贵遗产,也是其扬名千古的神秘之处,后人将如何想象与评价,王栩也不得而知,但却未留下任何遗憾,竟是他达到智者顶峰的标志。王栩此时心潮起伏,激情彭湃,笑对身边陪伴的张仪说道:“吾当初选择这里,本意是想教授几个弟子,去拯救这乱世无度,看来未必成功,弄不好会越来越乱,这也是天意使然,非人力所能左右。但世道既然当是这样,也就顺其自然吧!后人或记得我这老叟,就全凭依赖在你们身上,传扬当由人说,风闻或显奇妙。也许有一天,由于你们搅动了九州风云,会留下神话传世,这里将再为之兴隆,成为耸立的辉耀丰碑。”说完开心大笑。

值得一提的是,本作者曾去过,朝歌古城西面的云梦山,到鬼谷洞游览考察,如今已开发成一处旅游景点,由于历史文化深厚,山谷景致奇特,前途十分广阔。山谷景区内,已建起多座道观殿宇,楼台亭阁高低错落,遍布四周高坡崖畔,给这个不大的山谷,增添了无限迷人色彩,上山道路数条盘错,可到达任何景点。只是那几个鬼谷山洞,却是格外醒目,乃是整个景区的核心部分,洞前的平台整修一新,宽阔错落,竟树立起大招牌揽客,上书“古代战国军校”几个醒目大字。恐怕是现代人的创意想象,或也是对鬼谷先生的最高褒扬,形象评价说明了,他对历史所创建的功绩。还有洞内所塑的鬼谷先生,稳坐教书及弟子们听讲,外加各自孜孜不倦诵读的塑像,均彩绘的栩栩如生,让人印象深刻。山坡处建馆陈列鬼谷论述,古代兵书,纵横捭阖策论,在鬼谷山峡中,也开发了石壁天书,天瓮洞,孙膑石棺等景点,很值得观赏。

闲话稍叙,言归正传。再说乐池接了师爷王栩,当日便赶到了朝歌城中,早就定下了客店,吃住自有随员张罗,不用张仪等弟子操心,只管陪着师尊坐享现成。乐池也不离王栩左右,照顾的周到无误,尽量使这老前辈满意,其实王栩并无过高要求,只是随意安排就好,也是豁达豪爽性格使然。待闲暇无事时,王栩便将张仪介绍给乐池,说是自为高徒弟子,将来前程不可限量,或有借助之时,不可慢待,乐池也自知后生可畏的道理,却也热情对待,张仪受宠若惊。当他听到乐池为北地口音,所带人马均是北方大汉,全都挎着腰刀利剑,虽是商队打扮,却都具有军人之风,便知非一般行商队伍,恐是有些来头。果然,鬼谷先生暗自告诉他道:“此人乃中山国将帅,名叫乐池,为从前魏国名将乐羊后人,亦为吾的门徒,今接我回北地养老送终,此便是我说的贵人。”张仪这才明白。

随后鬼谷先生对乐池道:“这个学生家贫,返家路费有些难办,我手头不大宽裕,还望汝给予资助些个,如何?”乐池忙道无妨,就听师爷吩咐遵办。鬼谷先生又道:“你俩都是我的门徒,虽然年纪相差不少,可却同出一门,情谊相连,不可不认!今后当相互扶持,守望相助。吾算定汝俩会有忘年之交,后当应验!”乐池张仪听后,不禁有些惊奇不明,连忙齐说谨遵师命。接着王栩便让乐池,拿出些银钱交给张仪,作为回家的路资,还顺便赠送一匹好马,即为张仪坐骑,使张仪感动万分,表示深切谢意。并施礼说道:“人常说,受人滴水之恩,后当涌泉相报,我若忘恩,天地不容!”乐池忙道:“小事一桩,不必介意!”王栩对张仪道:“汝时运未到,当有一段艰难时光,为师无意多赠钱财,只够汝回家路资,及接济家用所需,不可过富失志!待时运到时,将贵不可言!”说完便送张仪启程。

这正是:贤圣骑牛出谷川,恰似升仙入云端。满目恋望青山凹,景物历历热泪观。此去空留鬼谷洞,史册一页顷刻翻。嘱送弟子奋翮飞,敦敦教诲铭心间。

待张仪走后,王栩便问乐池道:“看来还是墨翟先生守信,方知吾在此地逗留,可如今赵国与中山视为敌国,你们是如何过来的呀?”乐池便道:“接到墨翟先生捎信,真是喜出望外,我就即刻想出办法,装扮成商队模样,绕道齐国卫国,这才秘密赶到了这里,竟耽搁了这么久呢!真恨不得肋生双翅,即刻飞到师爷身边呀!”王栩笑着说道:“我就知你会及时赶来接回家去,所以才耐心等待,并不担心什么,果真如此呀!”乐池道:“还说呢?怎么这一走多年,竟然杳无音讯,连个信息也不捎一个,万一出个事情好歹,可叫我们怎么办呢?家人都时常念叨,暗自为您祈祷,真是好担心呐!”王栩便道:“我不常教你吗?越是无消息,便是有消息,说明我还健在,这又不是兵战时,瞬息万变,消息不通,会坏大事!若我有急情,哪能不告知家中一声呢?你说是吧?”乐池听后不禁点头。

王栩又问后当如何打算,乐池便道:“我已安排妥当,也怕夜长梦多,走漏了我出行的消息,事不宜迟,明日一早咱便起程,还沿着来时的道路返回。为防不测,我已在路途布置了接应,都在旅店中等候护卫,可说万无一失,师爷尽管放心吧!”说的很是布署严密,也是怕敌军获得消息,便会派人半路拦截,自会有些危险,不得不作防备,王栩听后点头说好。然后说道:“做事不密,必有失计,应当如此!”乐池见这师爷,如今须眉皆白,银发罩头,已是老迈之人了,可精神还似从前,两眼目光炯然,并不显出耄耋之像,不禁深感惊奇。于是便问道:“师爷高寿之年,不知有何养生秘诀,竟至如此奇异?”王栩便道:“人无长生不老之说,只是自有延寿之法,吾当相传与汝,只等回到家再说吧!”乐池忙说不急,咱们有的是时间教授习学。

乐池忽然想起一事,然后不明问道:“刚才见那张仪,看似不象习武之人,却有何本事获取富贵呢?还有就是师爷如今花费生困,如何连少许路资,都给付不起呢?要知这样,还不如多给些钱币为好,也省的人家嫌咱小气哩!”王栩便呵呵一笑道:“此中玄机,你有所不知,此人乃大富大贵之人,只是其现如今,因家贫无力,难于周游各国,暂时不能发迹。但其后若遇时机,便可凭其智辩口才,谋划之术,得到国君重用,或为权臣能者,亦未可知。其富贵之地当在西秦,前程不可限量,到时也或是你的依靠,定将有互相借助之时,可要好自为之呀!”说的乐池如坠云雾当中,不明所以。只听王栩又道:“吾何时缺过花销呀?岂能连点路资都给不起吗?只是为你俩结识,给搭个桥而已,否则如何感恩互助呢?此子有穷困之命,不可过早满足,将会丧失大志。其实人赌一口气,才能迸发激情,做出超人之举,世间多为如此!”说完微笑。

乐池本生在富家,无此经历验证,对王栩所说并无深解,只是知这师爷能为高深莫测,他所说做之事,必有内中道理,只管听从就是,不必刨根问底。于是便不再细问,忙着命从人安顿好车马,准备明日远行,顺便带走几个王栩身边学医弟子,也是遵照吩咐办事。到了第二日,乐池便催动车马队伍,也有二三十号人众,离开朝歌城往东北行进,到了卫国边界后,欲绕道进入齐国,再由齐国返回到中山本国。就在这时,王栩便对乐池说道:“如今有一事须你去办,就是关于医治那厥症的灵药,叫作‘九转神丹’,为两种主药配制而成,却极难找到。我半生奔波采药,也只在那所住山谷中,寻到了其中一种,还有另一种,在赵国境内的蓬山才可采到,我曾见过此药材,稀贵无比。可近年却难觅见,因此配制不成,这是我此生的一块心病,真是死不瞑目哇!”王栩说着,显出极度悲哀之情。

乐池忙道:“墨翟先生已经道明此事,我才知师爷用心良苦,可却也帮不上忙,因而家母与长子死于此症。若是有此希望,多难也得去办!如何安排,就听从师爷吩咐!”王栩忙说好,接着说道:“如今我已年老体衰,不能再爬山越岭,只好派这几个弟子去办,此处离蓬山较近,你要选身边得力之人,也装作采药者,陪同保护才见稳妥。细事我已作好交代,办完后可悄然向北,越过赵国关卡,迅速进入中山国。只要能找到这种稀缺药材,便好配制出灵药,也就不怕那厥症再发,此为我终生意愿,就是死后也可安心入地下了。也算对得起你那祖父老友喽!”乐池听后,激动地热泪盈眶,便说自会去办,定然稳妥无误,无须师爷挂心。随后选派机灵随从,护送几个学医弟子潜去蓬山,也是给足资费,采买均可,务要获取此药材。

安排好此事后,商队便迅速赶回了中山国,当到达灵寿古城时,乐池合家欢悦,都出迎王栩这位老寿星,也是感到惊奇无限。当大家知道是乐池的师爷,虽然过了几十年,依稀还记得当年之事,全都惊讶不已,却不知其为鬼谷先生,也是王栩告知乐池,当要保守秘密,防止惹事生非。所以后人并不知晓,鬼谷先生到底去了何处?只是猜想或已然升仙得道去了,史书中亦如此神化其事,由此成了千古之谜。王栩在乐池家府中,安然颐养天年,享受着天伦之乐,却是天道酬勤,那些派出寻药弟子,果然不负所望,竟然奇迹般寻找到了那珍稀药材,使王栩最终制成了灵丹。

这正是:久逢亲人泪沾巾,

扬鞭催马往家奔。

虽是半途暗藏险,

部署得当稳安心。

行旅弟子有新遣,

采买珍药治病瘟。

多年奔波终见效,

天道酬勤慰友君。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阅读战国兵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战国兵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