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兵雄传》

第九十八回 虞卿巧言将相和 赵奢妙计解韩围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九十八回虞卿巧言将相和赵奢妙计解韩围

回前词《前调》

将臣争位甚,怨声烈、面不相容,堪为国忧。赖有智士解君意,进言道明利害,声称矛盾亦可纠。谒见豪雄述胸襟,顿醒悟、负荆请罪羞。重合好,刎颈交。

秦兵肆侵无忌惮,东方国、受尽凌辱,愤恨深仇。又闻敌锋向盟友,出援派将新锐,操军诡道诓诈谋。乘虚偷过夹谷道,摆战阵、大胜解围收。赏封地,威名留。

话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名为友善交好,却暗藏着不测杀机,也是因骗取玉璧不成,而又心生诡计,是想探验赵君胆量和赵国虚实,而设的阴策诈谋。但在秦王请赵王鼓瑟助兴,而想以此记载羞辱,却遭到赵臣蔺相如的坚决反击,竟要秦王击瓦盆缶,不然便要溅血拼命,迫使秦王再次屈从,从而维护了赵王尊严。秦王知赵国防备甚密,其能者辈出,国力尚强,不可轻图,当应笼络,便否定了群臣不忿,欲劫持赵王的建议,改为定约续好,还故意遣王孙为质于赵。秦王目的是想以此结好,取得彼此信任,从而稳住赵国,便可专心致志的图谋韩国,也是盘算的精道,却也是枉费心机,其后还是被赵军打败,未能实现最终目的。而赵臣蔺相如,却因两次当庭辱屈秦王,赢得了秦赵两君王的钦佩,自是赞声扬于天下,为赵国立下大功,被拜封为上相,位高于廉颇,引起忿怨不满。

且道蔺相如位高爵显,赵大将廉颇不服,狂言谩骂,欲当众羞辱,蔺相如却忍辱负重,不与其发生冲突,竟然避车让路,使其跟随门客不忿,感到软弱受欺。于是找主君反映众意,却要离开它去,当蔺相如说明其中道理后,才知其心胸广阔,乃是以国事为重,私怨为轻,不与廉颇争斗,是位值得崇敬的坦荡君子。于是均心中明白此意,都愿跟随身边辅助,也好图个进身之机。可未过几日,蔺府中舍人与廉府之客,在酒肆中相遇,两下为争座闹得很僵,均都觉得有理。这时蔺府之客便说:“吾主以国家之故,让廉将军,吾等宜体悟主君之意,让廉府友客吧!”于是主动撤出,到别处去寻地方,这让廉府之客愈感强势,傲气益盛。这时有个河东人虞卿,正好游历赵国,闻听蔺府舍人之语,便主动打听缘由,蔺府舍人便将蔺相如之语告知,虞卿觉得蔺相如品行高尚,而廉颇却显气量狭窄。

于是便想为其调解隔阂,使赵国两将相和好,也算为赵国君臣,做了件益事,便去拜见赵王道:“大王今日之重臣,非蔺相如廉颇乎?”赵王便道:“然也!”虞卿即道:“吾闻赵前代之臣,师师济济,同寅协恭,以治其国。今大王所恃重臣二人,而使自如水火,非社稷之福也!那蔺相国愈益让,而廉将军不能谅其情,便愈益骄,而蔺相又不敢折其气,只好敷衍共事。在朝则有事不能共议,为将则有急不相恤助,吾窃为大王忧之!吾虽不才,请合廉蔺之交,以为大王辅,若何?”赵王一听,顿时抚掌称善,言说正为此事犯愁呢,若能使两臣和好为亲,乃为大功一件,善莫大焉!虞卿得到赵王暗许允诺,便径直来到廉府中,面见廉颇将军。虞卿首先赞颂其功,说廉将军无愧赵国柱石,世之能将,威震诸侯,令各国之敌闻风丧胆,秦军也不在话下,真乃当今“无敌将军”,使赵国立于群雄之强,堪为世之翘楚,廉颇听后大喜,却接着往下听。

虞卿却话锋一转,便又说道:“然论功则无如将军矣,论量则还得推蔺相君。”廉颇听说,顿时大恼,勃然怒道:“彼懦夫以口舌取功名,何量之有哉?”虞卿便道:“蔺君非懦夫也!其所见者大。”因细述蔺相如对其舍人之言,并且说道:“将军不欲托身于赵则已,若欲托身于赵,而两大臣一让一争,恐盛名之归,不在将军也!”廉颇听后,不禁大惭,心已知错,决心改正,便对虞卿说道:“若不听先生之言,吾不曾闻过,今真是震耳发聩,道理自明,吾不及蔺君远矣!定会去当面认错,敬请其责罚!”因此,便请虞卿先去蔺府,先道明此意给蔺相如,使之有所领悟,也好给予原谅。然后廉颇便命从人,去找来一捆荆条树枝,自己脱掉外衣,赤膊袒露上身,用麻绳栓捆荆枝背在身上,一路过街越巷,故意让民众官卿看到。走着来到蔺相如府上请罪,不避羞耻,看是真心悔悟,明要深刻认错。

当大将军廉颇走在街上,光着上身背着荆枝,一路显出羞愧之色,市人不知何故,都用惊奇的眼光注视着,私底下议论纷纷,不知这是要到哪去?眼看奔到蔺府门前,这才恍然大悟。当廉颇走进蔺府院中,便高声道:“鄙人志量浅狭,不知相国能宽容至此,死不足赎罪矣!”因即长跪庭下。蔺相如已见过虞卿,当知廉颇将军来意,却未曾想竟是如此这般,便赶忙走出扶起,口中说道:“吾二人比肩事主,为社稷臣,将军能见谅,已幸甚!何烦谢为?”廉颇忙道:“鄙性直暴,蒙君见容,惭愧无地!”说着,相扶互持落泪,蔺相如也为泣涕不已。廉颇道:“从今愿结为生死之交,虽刎颈不变!”随之便先下拜,蔺相如也即答拜,就算成为了生死兄弟,随在府中置酒款待廉颇,极尽欢愉而罢。这就是后世所称为“刎颈之交”,这个成语的由来,也是戏曲“将相和”中,所表演的精彩故事内容。

后人有诗曰:“引车趋避量诚洪,肉袒将军志亦雄。今日纷纷竞门户,谁将国计置胸中?”是说贤相蔺相如,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个人恩怨为轻,做到忍辱不与廉颇公开争竞,其气度非凡,堪为后世楷模。而廉颇将军豪爽明理,听人说自己心胸狭窄,气量不如蔺相如,顿时气恼争辩,可说出蔺相如所言语,顿时醒悟过错,羞愧难当,于是负荆请罪,不怕众人看笑。表现了其坦荡真诚的性格,也正因如此作为,不仅未被贬低小看,而却更提高了威望,人格得到提升,令人赞赏,这也是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最好例证。其实在现实中,与人产生摩擦隔阂是常有之事,可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个古代故事,对人大有启发,成为历代传扬学习的榜样。后人为纪念此事,至今在邯郸城内还留有“回车巷”古迹尚存,供人观瞻。虞卿因使两重臣和好立功,赵王赏黄金百镒,被拜为上卿。

这正是:较功争位恼忿起,扬言辱杀贤相举。隐忍免遇避会面,却逢狭路躲巷里。舍人不解怨声询,一番说辞解误理。有赖高明点拨透,负荆请罪成赞许。

就在此时前后,秦国大将军白起,率兵击破楚军,将楚都郢城攻破,也就是如今的湖北省荆州市南,古称为纪南城,遗址尚存。即被归入秦国版图,因此设置南郡,楚顷襄王败走,暂时迁到陈地为都,也就是如今的河南省淮阳县,此前原为陈国故都。秦大将魏冉又率军攻取了黔中,为如今湖北与湖南交界处,恩施周边之地,地域十分广阔。秦国又设置黔中郡,楚国由此衰败削弱不少,只好派太傅黄歇,跟随服侍太子熊完,入质到秦国以求和,也是无可奈何之举。这时秦国又将兵锋转向魏国,白起率军又攻魏,竟攻到了国都大梁附近,也就是如今的开封市之地,魏遣大将暴鸢迎战秦军,却遭失败,竟被斩首四万人。魏国只好献出三座城求和,秦王因白起将军功大,封白起为武安君,此时秦军强盛,便四面出击,不断侵犯东边各国领土,野心逐渐膨胀起来。不久后,秦王便派客卿胡伤率军,又攻魏国而来,魏国派将军芒卯对敌,又遭失败,竟被攻取了南阳,秦因此设置南阳郡,却以此地赐给魏冉,号称为“穰候”,也是因亲缘褒奖。

就在不久后,秦王又派胡伤率师二十万,大举攻伐韩国,围了韩城阙于,韩厉王难于抵挡,便遣使到赵国求救,也是由于两国为三晋之缘,素来友好同盟。赵惠文王接到韩王求救信后,便集聚群臣商议,看韩国救是不救,该当如何答复韩王请求。蔺相如廉颇两重臣,还有在赵国的乐乘将军,权衡了当时的利弊,均都说道:“阙于道险且窄狭,派兵去极易遇到险阻,受到秦军伏击,不便出兵救援。”平原君赵胜道:“韩魏唇齿相敝,不救则还戈向赵矣!”也是知道秦王野心过大,若是打败了韩魏两国,必然会兵侵赵国,谁也不可能置身事外,虽然此时赵燕齐三国,未受到秦兵侵扰,迟早会与秦军对敌。而此刻只有赵奢将军,却是嘿然无言,看似是有自己看法,赵王便单独问其计,赵奢答说道:“道险且狭,譬如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赵王知其心有计谋,便即选取精兵五万,让其率领去救韩国,并让其便宜行事,可自行掌控大军进退。

赵奢领命后,即率大军出发,可刚走出三十余里,便命择善地扎下大营,且传令立壁筑寨,待安排就绪后,又出令道:“凡有言及军事者斩!”而后闭营不出,安然高卧,军中不明何意,于是寂静等待。此刻秦军强攻阙于城垣,真是气势如虹,声如震霆,阙于城中,屋瓦皆为振动,打的异常激烈,而韩军已知赵军出援,也是坚决据守,抵御很是顽强,战场呈现惨烈之情。这时赵军中的兵将,已得到秦军猛攻韩军情报,于是军士中有人来报,说大战如此这般激烈,望将军速发兵前往救援,可其话音未落,赵奢便以违令之由,立斩不饶。其余军将不敢再言战事,只好待在军营中歇息,这样竟一直安稳待了二十八日,且使人增垒挖壕,以为自固营寨,将卒均不明何故,却不敢动问原因。而秦将胡伤,早已探得赵军欲来救韩,便分兵去往赵军所来险道上,做好了阻拦防御准备,却多日不见赵军动静,感觉很是疑惑不解,便派出谍探前往侦查。

可那谍探者回报说:“赵国果然有救兵出动,率军者乃为大将赵奢也,可其军出邯郸城仅三十余里,即立垒下寨不进,不知是何用意?”胡伤听后,竟然不大相信,便派出亲信之人为使,直接到赵军营中探访,看其到底是何用意。那使者面见赵军主帅赵奢,便说道:“秦军攻阙于之城,旦暮可下矣!将军若能战,可即速来!”赵奢忙道:“寡君以邻邦告急,因遣本将为备,吾何敢与秦军战乎?”说完忙命预备酒食,热情厚待秦军来使,并使其观看壁垒营中之情,真是做好了防备之事,好似要等待秦军到来。那秦使赶快回报胡伤,说明赵军意图,胡伤大喜道:“赵兵才出国三十里,便坚壁不出,而且增垒自固,看来与赵军并无战情,白白设了重兵防备。这样一来,这阙于城必为吾有矣!”于是撤回防备赵军的秦兵,共同一道来攻韩军,实指望一举攻下阙于城,好建立新功勋,自做着美梦。

这正是:秦军攻掠正疯狂,败楚破魏夺城偿。蚕食侵地无所挡,又转兵锋向韩扬。邻为唇齿岂坐视,赵奢智将救援忙。竟屯壁垒扎营驻,示假诓骗暗计藏。

却说秦将胡伤,得知赵军无战心,遂不为御赵之备,专心志意的攻韩国阙于,决心攻破建功。而赵奢将军示假于敌,玩弄兵法诡道,竟收到预期之效,在送走秦使约三日后,猜度其已回到秦军。遂出令暗选精锐骑兵,由善射惯战者万人为前锋,大军跟在后面,衔枚卷甲,昼夜兼行,暗探得知秦军防御之兵,果然调回阙于战场,便命赵军快速通过沟谷险地。只用了两日一夜时间,便顺利到达韩境,达到了诱敌调动之目的,来到距阙于城十五里时,便命重立营寨军垒,竟与秦军相对不远,却是悄然到达,可见其用兵诡诈。秦将胡伤听说后,不禁大怒道:“赵将欺瞒吾好苦,真个是诡谋之将,是吾小看了此人。”于是留兵一半,继续攻阙于城,悉起老营之众,前来迎赵军之敌。这时赵营军士许历,自手书一简,上写“请谏”二字,跪于营前,声言要见赵将军献策,赵奢很感惊奇,便命取消前令,亲召许历入见,看其到底有何胜敌良策。

只见赵奢问许历道:“汝欲何言?”许历便道:“秦人不意赵师突至,由此其来气正盛,元帅当厚集兵阵,以防冲突,不然必败。”赵奢听后言说很对,自当照办,随即传令列阵以待。许历又说道:“兵法云:‘得地利者胜’,观阙于形势,唯北山最高,而秦将不知据守,此留以待元帅也,宜速据之,方为胜策。”赵奢又说正对,甚合兵法。即命许历为将,引军万人囤据北山岭上,凡秦兵队伍行动,一望可知,由此占据了主动态势。当胡伤率兵急来,看到赵军居高临下,显然对秦军不利,于是命前军赶来争山,自想扭转不利局面,却因山势陡峭崎岖,秦兵先头军兵往上攻击,竟都被赵军飞石击伤,难于攻上去。胡伤不禁咆哮大怒,命军兵四处寻路,意图设法攀爬上去,与赵军争夺制高点,可正在秦军与赵军对峙之时,忽闻鼓声大振,只见赵奢领军杀到,胡伤即命分队拒敌,抵挡赵军进攻。

赵奢即将赵军射手万人,立刻分为两队,左右各五千人,便向秦军乱射,顿时打乱秦军阵脚,后续军伍也蜂拥而上,与秦军混战在一起。这时山岭上的许历所率之军,也便从高处乘势杀下,顿时喊声如雷,形成前后夹击之势,秦军虽然数量上占优,却因突遭夹攻,却被杀的如山崩地裂,无处躲闪,大败奔窜。胡伤慌急逃走,却被马蹶坠下,差点就被赵兵擒获,却遇兵尉斯离领军赶到,拼命抵死救出,才免遭惨祸,赵奢率军追出四五十里,秦军混乱屯扎不住,只得往西逃奔而去。赵奢便命回兵攻向阙于,却因围城秦兵之将,已获知己方兵败,大帅胡伤竟向西逃窜,无了主将指挥,便也主动撤军离去,不敢再与赵军对阵,生怕被赵韩两军夹击。这样便解了韩国之围,韩王亲自到赵奢兵营劳军,并致书称谢赵王,待大军得胜回国,赵王即封赵奢为“马服君”,位与蔺相如廉颇相并列。赵奢荐举许历之才,即被提拔为高将,用以操军。

秦将胡伤率大军攻韩,本是秦王精心谋划的大计,意为攻城掠地,以霹雳手段攻占韩国阙于之城,夺取更多土地城垣,进一步削弱三晋两国,然后再对付强赵。却因胡伤被赵奢蒙骗,以为赵国不敢援救韩国,便想轻易夺取阙于城池,以完成秦王交给的使命,却因大意而被赵军击败,狼狈逃窜回去,还差点被擒做赵俘。这就有负于秦王的重托,损兵折将,自然会受到秦王处分,却也知赵国确有能将,不可轻视之,否则定然吃亏,于是更加看重赵国,不敢轻易与之开战。而赵奢经过这次大战,敢冒风险进取,以少胜多,敢与强大秦军对战,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和智慧,一跃成为赵国名将,在史书中多有夸赞之辞,也是其名至实归。赵奢一生谨慎做事,不仅自具智谋才能,而且善于听取下属之人的正确建议,所以善于用兵,不曾打过败仗,由此被人称颂,也是其优良品格的体现。

而赵奢却有子名赵括,自少喜谈兵法,对家传六韬三略之兵书,能一览而尽,常与家父赵奢论兵,指天画地,目中无人,虽赵奢亦难不倒他。其母喜道:“有子如此,可谓将门出将矣!”赵奢蹴然不悦道:“赵括不可为将!赵不用括,乃社稷之福耳!”其母道:“子尽读父书,其谈兵自以为天下莫及,可你却说不可为将,何故?”赵奢道:“赵括自以为天下莫及,此其所以不可为将也!夫兵者,死地,战战兢兢,博咨于众,犹惧有疑虑,而括却言易之!若得兵权,必果于自用,忠谋善策,无繇而入,其必败矣!”其母以此语告诉赵括,他却说道:“父年老而怯,所以有此言也!”过了几年,赵奢病危之际,对赵括道:“兵凶战危,古人所戒。汝父为将数年,今日方免败衄之辱,死亦瞑目。汝非将才,切不可妄居其位,自坏家门!切记切记!”又嘱咐其母道:“异日若赵王,召赵括为将,汝必述我遗命辞之。丧师辱国,非小事也!”说完此话后,赵奢便撒手人寰逝去。后来赵惠王顾念赵奢之功,便让赵括嗣继马服君之位,也是对其先人的抚慰,此为后话。

这正是:诡为夺道突开战,

援军抢据高山畔。

以上临下占优势,

两面夹击敌奔窜。

计解韩围功劳显,

赢得马服君盛赞。

有子名括受嘱咐,

纸上谈兵防后患。

欲知后事,下回分解。

阅读战国兵雄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战国兵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