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极品公子》

第965章 秋闱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十月初!

江南道,临江城,码头!

临江码头,恰好旁边就是滕王阁,恰好那滕王阁上,用红布黑墨写下的两句诗文,迎风飘扬。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刻的临江码头,数百学子聚集,正等待去往京城的船来。

江南道的道台是个年轻人,还是当今圣上的学生,唐寅虎。此刻,他就站在一众学子面前。

“诸位江南道的考生,请你们抬起头来!看向滕王阁的方向!”唐寅虎沉声道。

众人纷纷抬头看去,滕王阁上,那两句诗文,他们早已铭记于心。

千古绝唱!

这两句诗文,道尽了江南的美景,尽显滕王阁之风光,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群才子,想破头,也估计难以超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咱们圣上亲笔写出来的!”唐寅虎朗声道,“所以,少年郎们。我知道你们胸中充满了傲气,充满了你们自以为的才气。说实话,我当年也跟你们一样。

结果呢?结果被咱们的陛下,虐的体无完肤!”

众人神情凝重,没有人笑话唐寅虎,因为他们知道,唐寅虎曾经,也是京城四大才子之一,也有着一身的才华。

然而事实是,他们的那位陛下,更加的才华横溢。那个时代,是属于陛下的时代!而今,已经过去了七八年之久!

但是,陛下所写的诗文,依旧流行,依旧在学子之中广为传唱。比如那明月几时有,依旧是青楼必点的曲目!

陛下啊,他文夺圣号,无人超越,已经许多年!

“所以,我更希望你们收起傲气与张狂,把你们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考试中去!”

“大夏之未来,靠的是你们!陛下曾说过,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尔等少年郎,未来都将是陛下的左膀右臂,是大夏的栋梁!”

“我在这儿等着你们高中归来,谁若是进入丙等行列,我做主,赏银五十两!若是进入乙等行列,赏银百两。进入甲等行列,赏银三百两!”唐寅虎朗声说道。

一众学子,神情振奋!

江南道,为了鼓励学子们读书求学,考取功名,道台竟然亲自下场送行,更是颁布诸多奖励政策。

学子们怎能不激动?

要知道江南是最早被西山占领的,随后兴建了大批的学堂,许多学子,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他们这一辈子,本来都没有机会上学。而今西山,陛下,给了他们这次机会,自然会倍加珍惜。

五十两银子,三百两银子,对于那些地主,权贵士族来说自然不算多,可能这就是他们逛一夜青楼的钱。但是对于那些穷苦人家的孩子来说,不说多了,便是见都没见过啊!

所以学子们异常激动。

在这激动的心情之中,一众学子登船北上。

唐寅虎回头,看向滕王阁那两句诗文,苦笑着摇摇头。回想起当初,他们所谓的四大才子,还想要挑衅陛下的才华。结果呢?结果个个都被按在地上摩擦啊!

陛下,当真是世间无二!

大夏十月秋闱科举,此乃国之大事。

而今,已经有考生陆陆续续到达洛阳城。这是大夏立国以来的第一场科举,其中包括了文举和武举两门。各地赶赴而来的考生,多达数十万之巨!

这还是第一年。

等后续数年时间,各地的学堂建设完成,学子会变得更多。考科举的人数,也将成倍增加。

洛阳,稷下学宫!

文行渊和李书海两人头疼啊!

他们一个是当代大儒,一个是稷下学宫的院长。这场包罗了曾经四国之人,还有一个南蛮之人的科举考试,要在稷下学宫进行。

两人深夜还在学院中,对着炭盆,愁眉苦脸。

“要我说,文举之中考生的考题就应该一样。如此,对天下考生,方才公平公正!”李书海说道。

文行渊摇摇头,道:“这么做,未必是公正的!”

“大家都考一样的题目,何来不公正?”

“正因为大家都考一样的题目,方才会不公正。江南富庶地区的考生,从小到大,熟读圣贤。但是北方呢?北方能上得起学,能买得起书看的人有多少?南蛮呢?南蛮本就是蛮夷,先生没收服南蛮的时候,他们的部落还在穿着兽皮!

再者,金州,夷州特属行省,这些地方的圣学,远没有我们底蕴深厚。你让他们去和江南的考生考同一试题,他们根本就考不过!

到时候录取的都是江南考生,你如何向天下人交代?你就不怕,别的地区的考生造反吗?”文行渊沉声道。

李书海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如果处理不好,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按我的意思,就是乙等,丙等范围内招录考生多少人,按比例分配给各个地区的考生,按照户籍择优录取。甲等考生,以实力见真章。殿试,让陛下自己出题考!”

“如此,既保证了那些偏远地区考生的权益,也能做到部分公平。想必陛下,也会同意这样的作法!”文行渊说道。

李书海点点头,“此事可行,不过只适合文举,那武举,又该如何?”

“武举,遇强则强!”

关于大夏开国第一场秋闱科举考试,相关奏报,早就由专人报送到李丰年手上。

此刻,天舟西北,远行的马车上。

李丰年看着稷下学宫呈上来的奏报,里面就是一些科举相关施行的办法,规章。

科举考试考什么?

法令,书法,算数,文才,政论!

能来到京城考试的,证明考生已经经过了院试,乡试,进京赶考,考的是会试,殿试!

通过了乡试,便已经是举人,等同于有了官身。如果朝廷有外放的需要,就可以入朝为官了,比如当一些地方县令的主簿什么的。

再后面的会试,殿试,就要写文章。这文章,可以是对当下时政为题,可以是对朝廷的建议,可以是在圣学之中抽取出来的某一个论点,提出自己的思想,最主要是看主考官怎么出,你写的东西,合不合主考官的胃口。

这一封奏折,最后却是李书海让他来对会试的大文章命题!

李丰年想了想,道:“舒雅,磨墨!”

“大夏秋闱科举,公开命题!”

“题目是,论大夏之百年发展!”

阅读寒门极品公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寒门极品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