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庙一哲徐懋功》

第133章唐皇试陌刀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并州都督府内,诸位将军商讨军政事务。

李孟尝详述练兵情况,近来新增数千马匹,好马选作战马。孬马留作驽马,用于驮货拉大车。

整个都督府三十四府军,按足额配置,每府军五个团,每个团四个队。

一个团两百人,一府军足额一千人。

李世勣说:“还不够,无论将官和士兵,加两成人数。按最高限额每府军一千两百人募兵。将本地男丁登记造册,留作预备役将士,以备伤病减员,随时补充兵力。确保战时不减战斗力。”

参军张文瓘说:“乡村自卫编制就绪,大乡组立自卫团,小乡堡组立自卫队。男丁不够,男娃儿凑。别小看十多岁男娃儿,上树瞭望消息,巡查马铺送密信,协助游奕扫沙河,比大男人一点不差。”

“当年瓦岗寨全民皆兵,隋军张须陀进剿几十仗,一次也没能进入瓦岗老寨。当下并州全民皆兵,试看天下谁能敌。侦骑营训练如何?”

“第一批侦骑营将士,白天睡觉,晚上行军,不走大道,都走山野小径。走遍本都督府的岚州、齐州、辽州、汾州所辖地界。学会了夜间辨别地势方向,有一半将士学会了胡言夷语。”

李世勣说:“好,优选一队将士,行进大漠草原千里外,训练野外生存。”

月隐星亮的黄昏。李世勣来到侦骑营训话:“将士们,大唐勇士,舍我其谁!”

大唐勇士,舍我其谁!

大唐勇士,舍我其谁!呼喊声震天动地。

“将士们,本都督要你们远赴千里,去见识那个陌生的大漠草原。是为了胜利,为了大唐荣耀,为了两军大战少死人。汉朝有个武勇无敌的大将军李广,他在大漠草原迷途,功亏一篑,羞愧自裁。

万里大漠草原没有房屋村廓。没有阡陌道路小河为标志。不能辨别方向,就不能生存。

勇士们!你们将成为我的千里眼,顺风耳。辨方向,定时辰,算里程。为大唐建功立业,为了荣宗耀祖,准备好了吗?复述大漠草原的生存要点。”

“准备好了!

没有太阳察地辨形,

朔日望月北斗星辰。

苔藓背阴生,蚊鼠洞向阳。

树皮阳阴分糙细,

漠地棘草顺风斜。

沙丘背风陡,狼嗥近牧场……”

“好!古人说,牝马之贞,行地无彊。今日为勇士们各选一匹牝马,都有小马驹吃奶。让小马驹吃完这顿奶,把小马驹留下来。你们伴随着牝马远行,万一迷途,忠贞的牝马会把忠诚的大唐勇士带回来。下次月圆时日,我在都督府为勇士们盛宴接风。”

苏定方领着这队骑士振臂高呼:大唐勇士,舍我其谁!舍我其谁!

李世勣目送苏定方、东何侦骑勇士们,远行苍苍草原,探访茫茫大漠。

又是都督府例行全体统军将军会议。李世勣说:“诸位将军,请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如何行兵布阵?如何对抗突厥人骑兵?”

统军将军纷纷畅言,突厥人骑兵万马奔腾,一望无垠,漫山遍野,有如乌云盖顶,步兵对战骑兵,不战自颤。

对付突厥人骑兵,步兵结阵原地自守,以静制动,不至于溃散。守为上策,突厥人吃软怕硬,打得过就打,打不下来就策马远遁去其他地方。

守,只是一时之策。当今皇上为秦王时,前太子与朝中大臣倡导修筑长城。秦王力排众议,反对修长城。如今当了皇帝,指望修长城吗?不可能!皇帝不会自食其言。

突厥骑兵正面冲锋,咱步兵长槊加大楯,另加弓箭强弩,足以对抗。就怕突厥骑兵侧阵驰射,飞箭如蝗,掩护内侧骑兵逼阵。用马刀近砍。

战马侧身对步兵,马刀轻飘飘,飞舞不见影,格飞箭矢。马刀居高临下,借力下劈,使步兵刺来的槊尖偏位,后边突厥骑兵补上一刀。前后马刀手密切配合,一波接一波,把咱们的步兵阵冲散了。

突厥骑兵马刀轻快,飞舞时泼水不进,扬尘不入。整个马身都在马刀保护圈子里。唯有马蹄踩地时,不在马刀保护圈之内。古有斩蹄刀,一刀斩四蹄。不说斩四蹄,马跃腾空时有两蹄靠近地面,刀伤两蹄马必倒。

那就是蹚地刀法,短柄大刀斩马蹄,人身在马刀范围内,是同归于尽的战法。

长柄大刀斩马蹄,大刀重,惯性大,抡转回防速度慢。突厥人后骑配合前骑,连环补刀。大刀来不及回防,大刀手必定受伤于突厥人后骑的马刀下。这种地蹚刀法,单打独斗犹可,突厥人骑兵擅于刀、马、箭的配合,不会单挑独斗的。

大刀重,长剑轻,剑是两边刃,不需转柄即可回斩防身。以快制快,长剑装长柄。

自古以来两军大战攻防,有多少人用剑的?剑身轻薄两面刃,长剑不耐磕。

一寸长,一分强。一寸短,一分险。轻,才能快。锻打一支长柄剑试试看。

军中有匠工,当即将三尺半剑安装四尺柄。

短柄剑猛砍木桩,剑刃剑身完好无损。

长柄剑猛砍木桩,不是断裂就是弯曲。

匠作工歉疚自责:属下无能,剑柄长四尺,相比短柄剑,震力何止十倍。大刀是一边刃口,刀背不淬火,刀身半刚半韧。剑身窄而长,两边刃口,只有同时入水淬火。淬火硬,剑身受猛力而断裂,淬火软,剑身受猛力而弯曲。只有剑身加厚加重,才能耐用。

李世勣说:“不行啊,加厚加重就等于大刀了。轻、才能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都督大人,朝庭工部作坊集世上能人异士,或许有新异之术,能铸锻不易脆断或折弯的长柄剑。”

李世勣说:“把长柄断剑,连同奏表,驿送京城朝庭兵部工部。”

张文瓘执笔奏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蹚地刀剑法,横斩四蹄,阡陌一片。怎奈……”

唐皇世民接到并州都督府求助制作兵器的奏表,诏令工部作坊试制长柄剑。

唐皇世民亲身试用长柄剑砍树桩,与短柄剑不同,长柄剑不是弯曲就是断裂。如果锻剑加厚加重,失去了轻与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轻与快才能抗衡突厥人的马刀。

兵部尚书杜如晦说:“刑部尚书李靖,精通兵术兵器。请予相助。”

刑部尚书李靖,反复看了看并州送来的样刀说:“《汉书》记载,清水淬其锋。三国人蒲元,是蜀国最好的工匠,蜀主刘备采炼牛山铁,蒲元为蜀国造刀五万口,列七十二炼。

诸葛亮出祁山,蒲元为诸葛亮铸刀三千口,熔金造器,特异常法。汉江水不适合刀刃淬火,特别从数百里外的成都取水用于刀刃淬火,刚柔适度。

蒲元检验锻造军刀,以竹筒内灌满铁珠,举刀斩断铁珠竹筒,刀刃不伤。因而称为神刀。

东汉史载:良工万锻,乃成莫邪。

臣揣度,良工万锻,生铁熔炼锻打一万遍,有点夸张。蒲元的所记述:列七十二炼,可谓实用技巧。”

“召匠作大师问询。”

工部匠作大师禀告,生铁经过再熔再锻,刚柔适度时,即可制作刀具。在炉中熔炼,重复次数多了,铁失去刚性,柔软可绕指头。

前人书中所述,列七十二炼,是文人写的概数。重复熔炼确能成为纯熟铁,柔软无刚性。以熟铁制成刀具,淬火后钝而不锋利,但是能够百折不挠。

唐皇世民笑道:“熟铁百折不挠。生铁脆,熟铁软。不生不熟刚性硬,称为“钢”。

生铁再熔炼后成为硬钢。硬钢再熔炼锻打多次成为熟铁。

熟铁包硬钢,外柔内刚,阴阳合体,就是刚柔并济。”

“陛下圣明,臣即去工部铁作坊反复试制。”

经过昼夜试制新式兵器,三尺半剑四尺柄。刑部尚书李靖说:“柔中嵌刚,外柔内刚,是最好选择了。请陛下试用。”

唐皇世民观看这兵器,既不是刀又不是剑,双手握长柄,感觉轻盈顺手。劲舞半圈,紧急刹止无惯性,快速回旋好防身。

挥刀斫树桩,一挥两截,刀身不变,刃口不裂。唐皇世民连连高呼:“好刀,好刀,蹬地横扫,刀斩四蹄,阡陌一片。取名:陌刀。”

“陌刀,名如其刀,刀如其名。”

唐皇世民恋恋不舍,双手执刀,蹲腿舒臂蹚地扫,立身挺刀作槊刺,轻盈适手长相宜,三尺半刀四尺柄,收刀灵活随心意。剁骨不裂,砍树如灰。

皇帝诏令,外柔内刚,熟铁嵌刚的秘术不外传。陌刀镌刻偏号,登记造册,不许一把陌刀流落民间。

阅读武庙一哲徐懋功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武庙一哲徐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