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之新农村》

78牛刀小试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离国庆还有一周,李家庄各项工作进入倒计时。

锣鼓队、舞蹈队们一有空闲就排练,整个村里萦绕着一种忙碌而愉悦的气氛。大家像期盼过年一样,等待着国庆的来临。

天成看了一下最近的天气预报,还好,晴天为主。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晾晾。

天成决定展出藏品。

上午八点半,招募的志愿者们在村广场集合。

说是志愿者,都是本村村民,正好休闲在家的年轻小伙子。

还有放假已经回家的高中生、大专生,几个在体校上学的毛头小子。

这些是阿哲招募过来的,小家伙们很乐意当志愿者,为人民服务嘛。

阿哲给他们每人发了一个红马甲,马甲数量不够,临时找了几个红袖章,一来好区分,二来激发小伙子们的积极性。

天成大喊一声:“列队,站好。”

呼拉一下,还在聊天的小子们立即聚拢过来,一个个精神抖擞,站好队,等待领导发话。

不错,还是年轻人有组织有纪律,这些在学校受过教育的确实比那些老顽固们听话多了。

呵呵。

“今天大家的主要任务是,一把展览板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好;二呢,一会有群众来参观时,要提醒他们注意保护好藏品,只需看不准乱摸乱碰。三是再次强调一遍,除了安全还是安全,虽说我们有高清摄像头,但也要防止某些三只手的,你们可以溜达,巡逻,发现可疑情况立马向我报告。”

“知道了,村长。”众人异口同声。

最后,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阿哲发话:“今天中午大家都别走,村委会管饭,咱村饭店,不见不散啊。”

众年轻们个个抿嘴笑。

“啥饭,四菜一汤?”队伍里小夏子问道。

“汤你个头,你没看这些老报纸让你忆苦思甜的吗?吃个窝窝头就不错了。”人群里年龄大一点的栓子说。

小夏子摸了摸头,信以为真,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

天成也笑了笑,“别吓着小孩子,大家也可以熟悉一下报纸,一会我挨个给你们讲解。中午呢,就是家常饭,大烩菜,大家随意,村委办公室有矿泉水、面包和方便面,需要的话,自己去屋里拿。”

“大家把这个事当成自己家的事干,搬东西可别毛手毛脚,好,现在开始吧。”

不一会,一个个展板排列整齐,光鲜亮丽,得见天日,好像刚出嫁的姑娘,迎来了大家的瞩目。

大小伙子们和围在广场边的村民,不约而同的驻足观看。

人群里,是不是发出赞叹声。

这下子,李家庄和附近的村民算是真真见了世面了。

虽然没有过多的宣传,但朋友圈的威力超出想象,办展览的消息不胫而走。

有人还自发拍了图片,编了抖音。

广播站的老刘闻到了新闻的气息,立马打电话过来质问:“天成,你这人也太不地道了,有这么大的事怎么不提前通知我”

天成一脸无辜,确实,这几天忙坏了,也没想起来给媒体打声招呼。

“哪里,哪里,我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刚把东西搬出来,怕太兴师动众,弄不好了影响不好。”

“你这觉悟就不行,这可是千载难遇的机会呀,又正直国庆,你等着,我去找你,今天必须写好稿件发出去。”

听语气,看架势,天成颇感意外。先前筹备演出时也没见他这么积极呀。

下午,老刘马不停蹄的拍照,录制采访视频,写稿子,忙的不亦乐乎。

这是好事,扩大宣传嘛。

天成大概统计了一下,上午大约四五十个人。

到了下午,下班时分,明显多了,陆陆续续来了五六十人。

大家浏览、拍照、品评。

那专注的眼神,惊讶的表情,赞叹的语气,让天成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

他们都是最普通的劳动者,农民,打工者,男人、女人、孩童,年少与年长者,是身边的你我他,在这伟大的时刻,在最朴实的历史文物面前,他们无一例外的发出感慨和憧憬,没有大声喧闹,没有嬉皮笑脸,只有啧啧称叹和无声的敬意。

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感情是最质朴的。

不到一天时间,国庆展览的信息已经传遍县城的大街小巷。

也有其他媒体打电话准备采访报道。

当然,天成也专门就此事向镇长进行了电话汇报,邀请指导观看云云。

无一例外,得到了领导的赞赏和支持。

同时,这也正好为演出做铺垫,造势。

当然,为了欢迎领导、新闻媒体和更多的观众,李家庄的村民又忙活起来,打扫卫生,整理庭院,穿戴整齐,迎接四方来客。

只是辛苦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志愿者们。

从早到晚的接待、巡逻,外加义务讲解,彬彬有礼,谦虚谨慎,时刻维护着一个村民的形象。

也有嫌苦嫌累,站了一天,熬不下去,悄悄溜了。

为了犒赏这些勤劳的小蜜蜂,天成吩咐饭店,晚上多加几道菜。

阅读乡村振兴之新农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乡村振兴之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