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情大明》

第89章熊廷弼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刚出正月,各地的路也通了,经过一次大雪,庄家的长势也非常喜人,这时候大明主要还是靠农业,只要一年庄家丰收了,全国的老百姓能吃上饱饭,这一年就是太平年!

李达宝把他军营的贪污的十余人都送了应天府,各人都得到了该有审判,神策门的军营也得到了彻底的整改,真是利好。

这天我刚回到家,小雅兴冲冲的说:“永平哥哥,你知道谁来了吗?”

说着把我往屋里拉,一进屋只见方先生坐在那里,和小条子正在聊天,我见先生来了,非常高兴,他可以说是我人生导师,又是我未来的老丈人,我非常尊敬的人。

我给先生行了大礼,先生忙拉我坐下:“永平啊,你现在可是钦差巡察使了,是大官了,以后我要给你行礼才行。”

我高兴说:“我就是当最大的官,您永远是我的先生,还有小雅,我哪能让你行礼呢。那是折煞我了。”我说的小雅,就是说他是老丈人的事情。

他听后哈哈一笑夸我非常好,不愧是他教出的学生,还把我娘和我姐的近况都告诉了我,吴家庄的私塾,他也找好了新的教书先生,总之一切都挺好的,勿让我惦记。

小条子乐呵呵对我说:“吴大哥,我有新名字了,先生给我取的。”

我也笑着端起茶杯:“我们的小条子现在有名字了,以后就不能再叫条子了,跟大哥说说,先生给你取了什么新名字!”

小条子认真的一字一字说:“熊廷弼!”

我听他说完名字,一口热茶喷出,惊讶到我了:“叫什么?”

“吴大哥怎么了?先生说这名字是成为国家将才,辅佐朝廷的意思。”

我一把抓过小条子,哈哈大笑:“原来熊廷弼尽然是你小子,哈哈哈!”

我实在是太高兴了,众人被我语无伦次的样子,也惊到了。

他们不知熊廷弼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将领,军事家,万历二十六年,考中进士,起家保定推官,迁监察御史。万历三十六年,授右副都御史、巡按辽东。

当时辽东地面上,巡抚赵楫与总兵官李成梁放弃宽甸地方的八百里领土,把当地六万老百姓迁移到内地来安家,致使辽东地面放弃领土,后经他上奏说辽地多有闲地,每年在八万兵额中用三分人力来屯田、耕种,就可以收获粟米一百三十万石。

万历皇帝特地颁布诏书表示赞成熊廷弼的做法,命令在边境各处推行。当时边防将领喜欢搅扰敌营,动辄引发战斗。熊廷弼说防护边疆以自守为上策,修造城堡,有十五种好处,报告皇帝后就实行起来。

那年大旱,熊廷弼巡行至于金州,就在城隍庙神像祈祷,约七日里下场雨,如若不下雨就拆毁城隍庙。等巡行到广宁,已过了三天,熊廷弼就用大字写了白牌,封了剑,派使节前去斩杀城隍神,使节还没到,就见风雷大作,暴雨如注。辽地的人以为他为神明。他在辽地几年,杜绝送礼,核查军情,审查大将小吏,绝不姑息养奸,辽地的风尚、纲纪为之大振。

后来遭奸臣所害,部队在辽地战事中无后援的情况下,熊廷弼自知无力对抗,只有保护老百姓入关,后被罢官。

天启二年,朝廷下旨要杀了熊廷弼一伙人,无奈之下,熊廷弼让人用四万两金子贿赂内廷大总管魏忠贤请缓期执行。

后来却违背了四万金的许诺,惹恼了魏忠贤,发誓要尽快杀掉熊廷弼。后来魏忠贤指使手下之人出集市上刊印的《辽东传》向明熹宗诬陷廷弼说:“这是熊廷弼自己写的,是他想为自己开脱罪名。”

明熹宗恼了,于是在天启五年(1625年)八月把廷弼杀了,将他的首级在北方的九处军镇辗转示众。

值到崇祯二年(1629年),才得以平反,明思宗颁发诏书允许熊廷弼的儿子拿他的首级回去安葬,谥号襄愍。

熊廷弼在辽东巡抚任期间督造军器,修缮城堡,调兵遣将扼守各冲要地点,互为应援,守备大固。他还亲巡沈阳、抚顺,相度形势,召置流移,安定民心。熊廷弼的策略是以守为主,反对浪战,主张三方布置并联合朝鲜牵制后金,卓有成效,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

历史对他的评价非常的高,连乾隆皇帝都对他有很高的评价:“熊廷弼材优干济,观至此为之动心欲泪,而彼之君若不闻,明欲不亡得乎?”

现代熊廷弼公园位于江夏区纸坊城南青龙水库旁(乘公汽901路可达)为青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园中园,有机会的朋友可以去祭拜一下,一位真正的名留青史的一代功臣!

方先生一来,就把熊廷弼给找了出来,得知小条子就是熊廷弼的事情,自己又有一得力干将,现在有方先生的辅佐,我现在对整治好江南,开创一段新的盛世有了信心。

阅读柔情大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柔情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