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水中流》

27、新妇贤淑惹人羡、强人奇思解难题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新汉翻修的新房,原是准备用来做婚房的。楼下是营业间,楼上有二间房是可以做他们自己的新房的。可是红梅不同意。她觉得,若一结婚,就分开,别人会认为是她这个媳妇不能容老人,她是喜欢与老人住在一起的。她觉得与老人住一起有诸多的便利,一是可以向老人学很多的东西,遇到不明白的事,问起来也方便。俗语也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办事稳重老练,考虑的周全,可以让自己少走许多弯路。二是今后若是有孩子,老人可以帮着带,老人也可以享受天伦之乐,自己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三是也方便照顾老人,老人年龄大了,爬高就低的取物件或者搬运重物有时会力不从心,这样年轻人在家就方便多了。红梅想到这些,是更愿意和老人住在一起的。

红梅嫁过来后,虽然是新媳妇,却从未把自己当外人。她很快将家里内外都收拾得整齐停当,洗衣做饭也是一把好手,新汉妈看到后成天乐呵呵的。福昌师傅也觉得很满意,感觉这媳妇比女儿还贴心,每天给自己端茶倒水,嘴巴成天象抹了蜜一般。邻居们也很羡慕,经常拿红梅来数落自家的儿媳妇,红梅似乎成了小镇上好儿媳妇的样板。

红梅不仅对两位老人好,对待小姑子新霞也很贴心,陪嫁过来的衣服,就拿出来好几件送给新霞,还称自家是做衣服的,在穿衣服上不能让别人小瞧了。红梅的到来,让新霞感觉多了个可以倾诉的闺蜜。这姑嫂二人象好姐妹似的,经常在一起聊个没完。

红梅属于悟性极高的那种人,在家若是有空闲时,就会趴在福昌师傅的衣案边看着,时不时还会问些问题。店里忙的时候,她就会到店里去,不多长的时间里,红梅就可以熟练使用缝衣机单独缝制较为简单些的衣服了。若有客人来,则又变身招待,端茶、递烟,还帮客人参考做衣服的式样,看到红梅殷勤招待的样子,客人也更愿意来店里了。

有一件事,红梅与新汉闹了点不愉快。之前红梅不知道新汉的钱都是新汉自己在掌管,一直没有交给他妈妈,只是逢年过节或有大的开销时,新汉才会拿出些钱来。红梅来后,要将营业收到的钱,大部分都交给了婆婆,新汉妈很意外,新汉更觉得不可思议。这一年多,他已经习惯了自己记帐、自己管钱,再说自己已成家了,就更应该自己管钱。红梅觉得,大家住在一起,就是一个家,一个家就只能由一个人管钱。若钱分开管,心也就分开了,就不象是一家人了,大家做事时就会彼此算计,会闹出很多矛盾来。这件事,两人都觉着自己有理,都没有说服对方。

其实红梅心里也有自己的盘算,她觉着若分开成二家,亲戚邻里间送人情份子都得多掏一份。若是让姐姐和妹妹知道,反而会和自己走远。红梅知道姐姐现在做事就很出色,今后新霞读书出来一定不会比姐姐差,她们将来都会比自己强许多,今后自己得到的一定会比现在付出的要多得多。而且全家就新汉一个儿子,几年后公公婆婆年岁大了,全部的家当就都是自己的了,但这些话又是没法对新汉明讲的。

新汉妈看到红梅为钱的事跟新汉闹别扭觉得很好笑,在她看来这个媳妇心眼太实在了,她是越来越喜欢这个媳妇。新汉妈单独对红梅讲,新汉不愿意就算了,这一年多都是这样的,自己年龄也大了,钱多了也不会记帐,就让他们自己管好钱,要是实在要交钱,每月给点生活费就行了。红梅看婆婆也这样说,没有再坚持,就让新汉拿出些生活费交给婆婆,钱还是让新汉自己掌管。

新凤有了双胞胎的事,让新汉妈又喜又担心。喜的是自己求菩萨真是灵验,建华和新凤结婚都四年了,一直没有孩子,求了个灵签,不仅有了双胞,而且还是龙凤胎,甥儿甥女都齐全了,真是喜不自禁。担心的是新凤成天忙个不停,建华又不在身边,没有人照应,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呀?

新凤对自己妈妈的担心,根本没有当回事,她自己觉着很年轻,身体好,而她自己为棉纺厂纱线的质量问题,却大伤脑筋。公司那边已多次来电话,称织布的质量下降,也影响印染工艺,有几个批次的布匹被客户退货了,严令她务必尽快解决。她已经找黄局长协商过几次了,黄局长称也向棉纺厂领导施压过,但棉纺厂确实设备老化,不换设备肯定是难从根本上解决的,目前市里资金紧张,一时也拨不出这么多资金来。但仍要求新公司按当时合同的要求,负责包销,新凤一时陷入两难境地。

在办公室内,新凤又翻开了与原县政府签订的协议,仔细地阅读协议里的每一个条文。这本不太厚的协议,新凤已看过很多次了,她感觉想不出如何破解的办法来。忽然,她看到协议中的一句话:“新公司须按市场行情进行包销”,“市场行情,不就是按市场价格的波动来确定支付给棉纺厂的货款,市场价格也是按质论价的,一等品的质量就是一等品的价格,若不能达到一等品,就不能按一等品的价格进行支付,就应按相应的质量等级进行付款。”新凤突然为自己的这一妙想兴奋起来,感觉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二天,新凤让负责质量的工程师对最近收进的棉纱线按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质量评定,指示根据评定的等级来支付货款,并将相关的要求正式发文通知棉枋厂。因为评定的等级较低,支付的货款都不够棉纺厂的成本,这样一来,棉纺厂的领导急了,过来找新凤说理,新凤拿出协议,指明按市场行情确定价格,现在收到棉纺厂的纱线是按市场同等质量的价格支付的,并没有违反协议。若是棉纺厂不能尽快解决纱线质量问题,他们将会面临更大的损失。

事情最后反映到市里,由王副市长出面协调解决。新阳光公司提出的理由是充分的,问题的症结就是棉纺厂的设备老化问题。引进新阳光进来,是为了盘活棉纺厂,解决财政资金紧张问题,现在老问题尚未完全解决,新问题又来了,应如何解决呢?王副市长也陷于了沉思之中。

阅读击水中流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击水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