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水中流》

41、南国探访觅商机故友重逢叙别情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新凤原打算多带几人去参观,在市外经委办理介绍信和手续时才知道,办理入场证并不容易。企业须有对外业务或者有合作外商的要求,而且人数也有限制,一个外商只可以带一个人进去。新凤的公司目前没有对外业务,也无合作的外商,只能借用其它企业的名义办理,最后为新凤和公司的一名设计主管办好了手续。

他们两人入住在紧邻越秀公园西侧的东方宾馆,这里交通比较方便,距离火车站也不远,到广交会展馆也较为便捷。新凤安排住下后,就给王圭元打了一个电话。

四月的孝汉,仍是春寒料峭,而南国广州,却已是花团锦簇。长满胡须的榕树,枝叶繁茂;怒放的木棉花,如同燃烧的火焰般艳丽,更给这南国商城带来难以抗拒的热情。远远地便能看见镶嵌有“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几个鎏金大字的高大建筑,展馆前面有硕大的广场,进入展馆有数个通道。

新凤和同事一道顺利地进入了展馆,这是新凤第一次进入这么大的展馆内,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不同肤色的外国人。新凤的英语较差,她中学时学了一点俄文,工作后参加成人教育学了一点英语日常用语,但在这种场合完全不能发挥作用。好在同事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交流,可以询问一些简单的问题。

这里的展品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很多是新凤之前从未见过的。大的展品有汽车、摩托车、机床,小的展品有家电、机电工器具、家具,看得两人眼花缭乱。新凤和同事在浏览场馆时,更关注寻找有关纺织品的展台。

他们找到了纺织品展区,这里各类纺织品更是琳琅满目,有丝织品展区、麻纺品展区、针织品展区、棉织品展区、化纤品和毛纺品展区等,单棉纺织品就有十多个展台。新凤重点在这十多个棉纺织展台前来回巡看,这里有一多半是中外合资企业的产品。新凤想观察外商对哪些纺织品感兴趣,对纺织品提出了哪些要求。但在很多的展台上,中外客户的交流都是用英语在进行,新凤根本听不明白。新凤现在才真正理解何为“书到用时方恨少”,她感觉茫然了,心里想,难道就碰不到一个讲中文的展台吗?在展厅里转了几圈后,还真让新凤撞上了讲中文的。

在一个国内国企大厂的展台前,工作人员与一位汉语流利的老外的对话引起新凤的注意。

“60支的贡缎棉,可以做吗?”

“60支吗,做什么用的?”

“宾馆的床上用品,有床单、被套。”

“为什么要60支啊,40支就足够好了,轻薄度、平滑性、弹性和手感都很好呀,做床单40支就足够好了!”国内的工作人员认真地强调着。

“我要60支的,你不用问那么多,你就说你们能做吗,纯白色的贡缎棉,价格没有问题的。”年轻的老外一脸的认真。

“对不起,我们没有60支的产品。”国内的工作人员耸了耸肩。

“要多长时间能做出来?我可以下订单的!”老外并不想放弃。

“对不起,我们没有做过这种产品,无法满足你的要求,抱歉!”国内的工作人员没想继续谈下去。

”太遗憾了,我找了很多地方,我们需要这个产品。”老外仍不死心。

“请你到其它展台再看看,我们没法帮你!”国内的工作人员有些不耐烦。

“哦,我都看过了,都看过几次了,都没有。听说你们是中国最好的棉纺厂,为什么不能做?”老外很执着。

“对不起,先生,真不能帮你,我们后面再联系吧!”国内厂的工作人员不想搭理老外,态度变得有些不太友好了。

新凤站在一边默默地关注了他们的全部对话过程,60支纯棉贡缎白,自己的工厂稍加改变,是可以生产出来的。关键是有无其它的方面的要求。

“先生,请您留步!”新凤果断地叫住了那位失望的老外。

“您,您找我有事吗?”老外看新凤的装扮,显得较为时尚,年轻漂亮,不象是展台的工作人员。

“先生,这是我的名片,我是棉纺厂的负责人!”新凤笑容可掬地递上一张名片,这名片还是昨天在展馆外印制的,没想到就派上了用场。

“这是您的名片?”老外接过名片认真的看了下,又端详下新凤,感觉不太相信。

“是的,先生,我今天是临时过来看看,我公司没有设置展台,国内有些规定,您能理解的!”新凤故意这么说。

“哦,是这样,你们公司在什么地方,我需要很多,你们能生产出来吗?”老外有些意外。

“我们采用了XJ长绒棉,除了60支外,你们还有其它的要求吗?”新凤觉得还是要谨慎些好。

“XJ长绒棉,非常好,我们还有的,这个是我们的要求。”老外递过一册订货要求信息,因为全部是英文的,新凤没法看明白,她顺手递给了同事。

“这样吧,这个我们回去研究一下,你能留下你的联系方式给我吗?”新凤诚恳地望着对方。

“OK,这个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联系电话,我叫迈克!”老外从拎包中掏出一张精致的名片递给新凤。

“我叫新凤,很荣幸认识您,迈克先生!”新凤接过名片,伸出了自己的手。

“新凤小姐,您好,很高兴认识您!”老外很兴奋,双手握住了新凤伸出的手。

“欢迎您到我们公司来考察,我大约三天后就回公司了。回公司后就会回复您的要求。”新凤松开了对方紧握的手,“再见,迈克先生,后会有期!”。

“再见,新凤小姐,”老外依然看着新凤,没有离去。

王圭元是第二天下午到宾馆的,见到新凤非常开心,一定要请新凤吃广州的特色的艇仔粥,说离她住的地方不太远。他们打了一辆的士,沿解放路,过了解放大桥就下车了。下车后,王圭元手指旁边的一栋黄色的建筑说,“那就是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旧址,今天欢迎劳动人民,享受一下革命的胜利果实,走吧!”

据王圭元介绍,广州的小吃非常多,夜生活也很丰富,当地人喜欢宵夜,经常到夜里11、12点钟还会在排档,夜店吃食。这家满记艇仔粥是当地比较有名的老字号了,很多外地人到广州,都会来此品尝一下。虽然快到六点钟,但店内的客人并不多,王圭元找了一个迎窗的位置,可以眺望珠江对面的海珠广场。店里面正放着一首港台歌曲:

常埋怨,人情冷暖太甚;面常换,为着要适应别人;茫茫风雨天,路途未免孤独;有谁最熟最真,谁无变,尤其过去幼嫩;转变中,誓下了几个诺言;愁怀苦恼间,及时又见出现;往年许多亲切脸,原来世界怎么变。

新凤在孝汉就听过这首粤语歌曲,大街上的音像店都有唱的,虽没能全听懂,但大概能明白一些。但她有些怀疑刚才王圭元讲的话,这个店到现在正是吃饭的高峰期,怎么如此冷清呢?

看到新凤四顾张望的表情,王圭元知道新凤的心思了。他笑着说,“在广州,现在还不是吃饭高峰期,要是七、八点钟过来,就没有座位了。”

看到王圭元点了粥外,还点了鱼皮、炸花生、鱿鱼、珧柱、鸡蛋丝、叉烧等一大堆,新凤觉得很惊奇,吃碗粥,用得着这么麻烦。

王圭元很有耐心,他对新凤说,“吃在广州,这个真不是浪得虚名,广州人是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中游的,无一不可作为美食。尤其是粥,更是情有独钟。”

王圭元手指了一下挂在墙上的招牌,“广州人可以做出数十种不同的粥,一个月每天吃一样都可以不重复。每道美食,都有故事,都有来历。”

王圭元给新凤倒了一杯水,“就比如这个艇仔粥,据说是一位渔夫女孩,救了一条鲤鱼,后来这条被救的鲤鱼为了报答她,就告诉她艇仔粥的秘方。”

新凤端起茶杯就要喝,被王圭元笑着按住了新凤的手。“在广州,这第一杯茶水不是喝的,是用来洗茶杯的!”

王圭元熟练地冲洗一遍茶杯后,再重新倒了一杯茶,递给新凤,“入乡随俗,我也一样,刚来时闹了不少笑话。”

新凤重新打量了下王圭元,“大哥,你变了,你变了不少!”

“是吗,不改变是不可能的,我现在可不是什么市长,也不是什么局长,你可能不相信,我为了争取一个项目,或者为了谈成一笔合同,我可以坐在对方门前的台阶上等几个小时,也可以为对方端茶倒水,这就是生活!”王圭元说得很淡然。

新凤听起来却一脸茫然,在她看来,这些不过是业务员、推销员做的事,他一个大市长,能做出这样的事么。

“你不用怀疑,若是你有时间的话,我可以带你去看看我目前工作的地方,你看我对这些都很熟悉,你应该想到,我没有少请客,也没有少为别人服务过,今天也不是特地对你这样,这就是我现在的状态,我已经习惯了。”王圭元呵呵笑道。

这一顿晚餐,他们聊了很长的时间,也聊了他们过去的生活,两人都十分感慨。果然如王圭元所说,店里的人已坐满,外面沿街还临时搭了好几张桌子。

“不早了,我们回吧!”新凤提醒道。

“哦,你还需要适应一下,我还准备彻夜长谈呢,广州的夜生活其实才刚刚开始!”王圭元笑着站起了身,去吧台结了帐。

“你有安排住宿吗?”新凤拿起放在座位上的手拎包,随意地挎在肩上。

“和你住一起吧!”,王圭元也拿起了公文包。

“我还有一位同事呢!”新凤听后内心一惊,“要不我再帮你开一间房吧。”

王圭元知道新凤误会了,“你是我妹妹呢,我的意思是在你住的宾馆再开一间。明天我再带你去吃早茶,这个可是广州人的一绝,你来一次不容易,我一定要带你去看看。”

阅读击水中流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击水中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