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子武事》

第五十三章 胡天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诗云,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这诗句里虽明白的带着“胡天”二字,但它却也没具体说明这个“胡天”是在哪里。嗯,对于如今的北齐来说就是,你若把这句诗放到辽海北边郡县和安东都护府,好像差不多也是能适用的。当然,长城以南的九州大地上四季分明,现在还是在仲夏时节,离八月还有百十来天哩。但是在长城以北的无边草原、大漠戈壁上,情况复杂得多了。

嗯?刚才我好像说到了安东都护府是吧。那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咱们再说说眼下北齐和草原的情况吧。

咱们先说草原。

草原诸族与天州王朝的矛盾由来已久,在史书上可见的,早有夏商时的鬼方、秋狄;中有周朝时期的林胡、东胡、娄烦、月狄;后有自前汉建国之时,便一直与之相对抗的乌元人;还有今世的元胡人。

往前的咱们先不说,就先细说说这乌元人和元胡人。

乌元人的先祖,据传是夏后帝启的第二个儿子,名为夏维。

要说这位夏维,那可真不得了,是幼而能言,长而聪慧,成而敦敏,立而宽厚,又明于稼穑、晓于畜牧,端的是一位做仁君、施善政、治天下、保社稷的好苗子。

如此好的苗子,他的父亲、夏后帝启,自然也是都看在眼里。由此,他便产生了立这个次子为储的念头。

夏维是个聪明人,他当然也看出来自己父亲的想法。但是,他内心却不愿与自己的长兄争夺储君的位子,于是遂离开中原,来到了北国草原上,凭借着自己善于畜牧的手段,建立起了自己的邦国。这就是乌元的来历。

起初,乌元只是一个小国,倚仗着先祖夏维传下的畜牧技术,靠养些牛、马、羊、驴、骡、驼这些牲畜,过着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坏的日子。虽没有控弦数十万的势力,又辗转臣服于鬼方、东胡、娄烦等各大势力之间,但还是因为他们在畜牧业上的出色造诣,到哪里都会被奉为座上贵宾,也就还没断了族群传承。

到了春秋战国之际,九州诸侯为求入主中原混战不休,为了增强国力,边地国家遂纷纷选择向外扩张,最先打击的,便是实力弱小的夷狄。

先是秦伯灭七羌,霸西戎;再是赵侯伐中山、伐娄烦、逐林胡;后是燕将秦开破东胡,广地二千里。

草原各大族群在中国诸侯的打压下,是散的散、逃的逃、死的死,反正就是没有一个完整部落了。

而乌元人善于畜牧,会养牛、羊、马、驴、骡、驼等多种牲畜,作战可能不太熟悉,但能养活人,这却是一定的。于是,散落在草原上的诸多牧民,遂纷纷去投奔了乌元人。

就这样,乌元人在畜牧之外,又学会了作战,壮大势头更加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了草原上数得着的大部族。

再后来,到了秦末天下大乱,中原再次混战不休,各诸侯国无暇北顾,乌元人遂看准了这个时机南下劫掠,势力更加强大。

大汉肇基,高祖封韩王信于马邑,乌元人南侵,攻到马邑城下,韩王信开城投降,之后更是率领乌元人南攻赵国。

赵国求援消息传到汉京长安,高祖龙颜震怒,遂起三十万兵北伐乌元。

可是,彼时的中原王朝,才刚从秦末战乱的阴影中走出,民众饱受战争之苦,不欲,更无力再战。

况且,汉初的大多数中原之兵,所熟悉的,依旧是战国之年传承下来陆地兵车步战。而乌元人,是生长在马背上的民族,幼童八岁即可上马,十岁即可弯弓,十一二岁,便能在马背上开弓射箭,是熟于马上作战的民族。

两国交战日久,时间自夏季来到了秋冬季节,乌元人是见好就收、不利即走得作战风格,遂准备往北撤离。见此,汉军便继续追击,一路追着乌元单于的车驾,来到了雁门郡白登山上。

可谁承想,乌元人不仅会骑兵作战,也会兵法,懂得设置陷阱,这白登山上的单于车驾就是假的,是埋伏。高祖率领的主力落入陷阱,就这么被围困在了白登山上。

白登山在雁门,冬季本就极为寒冷,又遇大雪封山,粮草尽失,士卒冻死、饿死者竟多达十之六七!

以此来论,两国之间的第一次交锋,无疑是大汉落了下风。之后,两国之间便开启了数十年的和亲之路。

时间到了武帝朝,这位少年天子年轻气盛、意气风发,手里握着文景两位先帝积攒下来的庞大资源,跃跃欲试的想对乌元人发起一次大战。

大汉虽然名将辈出、国力空前强大又训练出了十万规模的骑兵部队,可乌元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在的实力衰弱时,便向大汉进贡称藩,假意臣服,等缓过劲来,便再次显露出獠牙,向大汉展开复仇。

然后,两国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便从那时一直打到了汉末桓帝年间,这时,变数来了。

永和五年,桓帝遣征北将军张欢,领胡汉四万步骑出上谷,在幽州长城以北的大辽河上,斩首数万,大破乌元人,打出了自孝康帝之后上百年未有的辉煌战果。

草原上散落的乌元人闻讯惊骇北走,一路往北撤出去数千里地,到了北海才停下来。

北海本是乌元人的祖地,自其先祖夏维以降,曾有过数代乌元人在此放牧。只是,当秦汉之时,乌元人成为了草原霸主后,便统治了辽阔草原上无数的水草丰美、气候宜人之地,便不再稀罕这块祖地了,此地便数百年不曾有乌元人居住、放牧。不料,这回乌元人逃回北海老家避难,一看,自己的老家却被别人占据了!大伙应该都猜道了,占据乌元人老家的,便是元胡人。

关于这元胡人是什么来历,草原上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们是北海原住民,只是原来数量太少,不成族群,遂声名不显;有人说他们本是瀛洲人,后来渡过东海来到草原的;还有人说的更离谱,说“元胡”就是“元湖”,元湖就是北海,元胡人就是北海里的妖怪上岸化作人形,此番是特地来找乌元人麻烦的。双方之间具体发生了什么,咱们是不了解的,反正最后的结果是,逃到北海的乌元人,一概都被元胡人收入了帐下,变成了元胡人的一部分。

自前汉桓帝永和五年到末帝天平末年年这三十来年间,元胡人在草原上东攻西讨、南征北战、所向披靡,草原上无数的部族望风而降,纷纷归降于元胡人旗下,元胡人遂重新一统塞北草原,号称控弦之士四十万,与天州大汉相抗衡。

前汉末帝河清二年,元胡人南下,劫掠大汉燕赵边郡。彼时的汉庭迫于大河决口、洪水肆虐的压力,已经无力组织大规模的抵抗,元胡人遂从容的自中原掳走了数十万百姓。

河清五年,前汉末帝身死,九州陷入战乱之中,长城守军亦是逃亡大半,元胡人又数次南下劫掠,残害九州生民。

到了高齐建国,好歹有了些新国家的样子,朝廷又重整了残破的长城防线,元胡人遂不再轻易南下。

……

说完草原,咱们再来说说北齐。

北齐的国族原身是渤海高氏。这是个自武帝朝发迹,世出文武二千石的大家族,是素来与南阳邓氏、长安杨氏、天水姜氏、吴郡孙氏、南海士氏这几个家族齐名的。所谓世代公卿,说的就是他们了。

在末帝身死、九州大乱之后,渤海高氏随之起兵。嗯,说起兵好像也不太对,因为人家当时用的口号是“护卫乡梓,安抚生民”,并没说要坐天下,当皇帝;手下一支军队的兵源来历,大部分也只是他们高氏的家丁、奴仆、佃户,算不得正规军。后来高氏能统一北方,也只能说是世事难料,有很大的运气在里面。

高氏统一了北方,南方却也有两个国家建立起来,西汉、东楚。

西汉占据益州之地,陈仓道、褒斜道、金牛道,阳平关、叚梦关、剑门关,皆是天下有名的易守难攻、险要之地。

东楚就更不用说了,只一条淮水、一条大江横亘在那里,就抵消去了北齐无数的战略优势。

既然两边都是不好啃的骨头,那就再找别人呗。谁呢?元胡人啊!正巧,高齐这边宣布继承了大汉的法统,是名正言顺的中央上国。而你元胡,之前对大汉造下了无边罪孽,正好我这个继承人替大汉来向你讨债。

河清十二年,暨北齐黄龙三年,齐帝高构以宗室大将、车骑将军高恭为主帅,领征北将军、度辽将军、振威将军三将军兼十二万步骑出塞。

经过惨烈大战,北齐军队自元胡人手中收复了汉末大乱时失陷的辽东、玄菟、乐浪、真番、临屯五郡。

但是,由于这五郡远离中原核心地区,又经过了元胡人多年的蹂躏,长城破败、五谷不生、荒草遍地、郡县萧索、在籍民户十不存一。若是想将之恢复到前汉天下未乱时的水平,那绝对是个长期赔钱的买卖。

于是,在大臣的建议下,齐帝高沟下诏,此五郡之地,在户口民生未恢复之前,先不设立郡县,只设置一都护总管五郡一应事宜,即咱们开头所说的安东都护府。

阅读甲子武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甲子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