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娶杨玉环,我只能反了》

第九章 后世习书,只学十八郎!(求鲜花,求评论,跪求一切)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大家之作!”

“开山之作!”

“点画皆有筋骨,其遒劲有力之处,相比二王之楷书,更能凸显我盛唐气象!”

张旭摇晃着脑袋,欣赏着李琩的书法。

本来他酒意都已经醒了大半。

现在却好像又刚饮下去三斗,目光都有些迷离了。

在他身旁的汝阳郡王‘李琎’,有心从张旭手中抢过黄纸,又怕将其不小心撕毁。

只急得抓耳饶腮,围着张旭转圈。

好不容易等张旭看过瘾了,进入醉熏状态,他才趁势将李琩写就的那幅新式笔法楷书拿了过去。

良久无言之后,就听李琎唏嘘叹息道:

“此字一成,今后世人再习楷书,当不学二王,而只学十八郎了!”

叮。

“宿主因为‘张旭’震撼惊叹,获得200声望值!”

“宿主因为‘李琎’震撼惊叹,获得200声望值!”

“宿主因为‘颜真卿’震撼惊叹,获得100声望值!”

……

哈哈,五百声望值!

为了展现谦虚气度,在张旭和李琎点评欣赏自己书法时,李琩一直正襟危坐,脸色肃然。

即便两人的评价之高,赞誉之甚,有些出乎意料,他脸上也没有流露出半点得意之色。

直到此时听到耳边传来的系统提示音,得知写了二十个字,就有五百声望值入账,才让他嘴角微挑,眼中浮现一丝笑意。

“这可比骑着马,围着东市绕圈来得轻松多了。”李琩暗道。

普通百姓震惊一次,才贡献一点声望值。

而张旭和李琎不愧是能传唱后世的名人,一下就有200声望值。

还有颜真卿……

嗯?

等等。

李琩怔住。

颜真卿?

中唐时创出‘颜体’楷书,后世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

李琩转头看向身旁的年轻男子。

尼玛!

这真是李鬼遇李逵了。

即便他知道此时的‘颜真卿’尚年轻,远未达到晚年创出颜体楷书的艺术巅峰阶段。

可自己写的就是颜体楷书。

而原创者就在身边。

还用一种崇拜敬慕的眼神盯着自己。

这感觉……

还莫名有点爽!

……

颜真卿,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中唐时期最著名的书法家之一。

因为他吸取二王楷书之妙,又彻底摆脱了传自东晋,以瘦长为美的楷书风范,创造了新的盛唐书风。

故而在书坛巍然屹立,后世学习者极多。

甚至有‘学书当学颜’的说法。

像李琩在未穿越前,参加的书法兴趣班。

学习楷书到一定基础,临摹的便是颜体楷书的字帖。

现在他自己被尚还年轻的颜真卿,崇拜敬慕的眼神盯着。

那感觉,就别提有多酸爽了!

不过惊叹归惊叹,张旭这位草圣,可不是颜真卿那样的小年轻。

年龄已到知天命的他,如今书艺已经大成。

最初时的震撼惊叹,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李琩所写的楷书,有别于二王,另创新的书风。

让他一见之下,有种豁然开朗,眼界大开的震撼惊叹。

但若真落到文字的每一笔画,包括笔法的快慢、轻重、徐疾、粗细……

在张旭这位草圣大家眼中,李琩的造诣,明显还嫩了些。

可当他抬眼去看李琩时,又不禁笑了。

毕竟才十五岁的少年,比自己孙儿大不了几岁。

能在这个年纪就有如此造诣,书风更是别出心裁的另成一派,自己还奢求什么完美。

真若是让李琩现在就能有自己的笔法造诣,那自己这数十年的苦练钻研,难不成都钻研到猪身上了?

想到此处,张旭也不开口点评。

只见他先是从李琎手中夺过李琩写字的黄纸,又拿过李琩用过的毛笔,蘸了蘸墨。

尔后他也不用书几,直接将黄纸铺在地上,以狂草书法,将李琩书写的二十字绝句,一笔而成。

顿时。

一张普通,甚至可以说是廉价的黄纸上,同样的一首五言绝句,却是被写成了楷书、狂草两种不同的书风。

一个字字瑰丽,雄健而又阔大。

一个笔迹伏如虎卧,起如龙舞,疾势如飞、奇伟狂放……

两种书风同时呈于纸上,竟辉映出别一样的奇特艺术效果,只看得李琎、颜真卿目眩神迷,不能自已。

最为年轻的颜真卿,更是不知不觉地趴到地上凑近观看。

看那样子,像极了在朝圣!

“如何?”

张旭酣畅淋漓地写完,极为狂放地将笔一扔,目光转向李琩。

“……”

这样近距离的观看草圣写书,李琩同样大受震撼。

尤其是他加点后,书法境界提升,本身对书法的眼力和认知,也一起提升到同一层次,自然更能看出张旭草书的艺术境界。

那一道道如走龙蛇、刚圆遒劲,且具有弹性活力的笔墨线条。

那奇险万状、急风骤雨般不可遏制的情态气势……

与其说是书法,更不如说是纸上的舞蹈——

盛唐剑舞!

……

……

成绩不太理想,有点慌。

头一次在飞卢发。

有人看吗?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阅读大唐:开局娶杨玉环,我只能反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唐:开局娶杨玉环,我只能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