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宋:从做海贼开始》

第22章船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造船作坊就在码头附近。

船队是蛟龙寨安身立命的根本,对于造船工坊,郑广他们可谓是下了血本,规模很大,各种功能也很齐全,海贼的船只基本都是在这里造出来的。

当然除了造船,维修保养船只也是这里最重要的工作。

这年头的船就是消耗品,每次远洋航行归来,船只都必须进行维修保养,否则谁都难以保证下次出航会遇到什么状况。

郑庆他们之前乘坐的大福船此时就被拖上了岸,正在清理船底吸附的水生动物。

在此之后,工匠们还要对船板重新进行艌缝、刷漆。

如果船板老化严重,则要在之前的船板上面再铺上一层新的,等到船板的总数增加到六七层,船只就该报废了。

郑庆是第一次见识这个年代的造船厂,感觉看什么都新奇。

比如把数百吨的大船沿着圆木铺成的滑轨拖上岸这种大工程,就让他感慨万分。

这时候可没什么卷扬机,全靠几百号人生拉硬拽!

“兄长,你们有没有想过挖一个池子,让船航行进来之后再把入口封住,抽干池子里的水就可以对船进行养护了?”郑庆指着那艘正在维护的大福船说道。

他说的这种方法,其实就是干船坞的原理。

有了干船坞,工匠们就不用再花大力气将船弄到岸上,船只建造和维护的时间和难度都会大幅下降。

特别是船只的维护,不需要多少人手,随时都可以进行,这就可以大大增加船只的维护频率,延长船只寿命。

跟在众人身后的一个精壮汉子挤了过来:“二郎说的可是汴京金明池的大澳?”

郑庆一怔,点了点头。

他记得前世曾经看过造船的纪录片,里面就有《梦溪笔谈》的相关记载。

宋朝为维修皇室的御船龙舟,曾在金明池修建“龙澳”,这个“龙澳”就是一座典型的干船坞。

没想到流求这么偏远的地方也有人知道,兄长的麾下真是卧虎藏龙。

“阿庆,这位是祝大鲲,造船坊的管事。”郑广拍着汉子的肩膀介绍道。

两人互相行礼之后,祝大鲲解释道:“二郎有所不知,此地土质松软,若是池子不用条石封砌,一放水就塌了……”

说着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大水坑:“我等曾试着修过一个,着实无法使用。”

原来是材料原因。

开凿石材是件非常辛苦的工作,蛟龙寨能干的营生太多了,压根找不到足够开采石料的人手,对于移民来说,哪怕去垦荒种田都比上山凿石轻松得多。

更何况镇子上的道路都没铺上石板,就更不可能弄这么多条石来造船坞了。

说到底还是人太少。

思索了片刻,郑庆问道:“寨子里的石灰是自己烧的吗?”

众人都没跟上他思维的节奏,过了半天郑广才指着远处的基隆河说道:“这条河上游有个烧石灰的工坊,不过不常开工,寨子里石灰耗用不大,一般烧两三个月就足够用上一年了。”

郑庆这才露出了蒙娜丽莎的微笑。

既然正常途径解决不了,那就上魔法吧。

还有比水泥更适合称作魔法的东西吗?

相比一凿子一凿子开出来的花岗岩,石灰石开采的难度低得多,生把火烧一下,再浇水冷却,热胀冷缩之后石料就会变得很脆弱。

石灰石料粉碎后和黏土、石膏一起煅烧,便能弄出水泥,当然如果讲究点,还可以加些铁粉或是碎瓷器、陶器碾成的粉末。

郑庆让郑广安排人按照他说的方法先去试试,他现在没条件对本地的石灰石做成分分析,要得到最合适的配料比例,只能靠一次次的尝试。

不过这种土法水泥的制作难度很低,郑庆已经可以预见有了这种堪称魔幻的建筑材料之后,蛟龙寨很快就会进入混凝土时代……

交代完这些,众人到了祝大鲲的公房。

房间正中巨大的原木桌子上摆着一条五尺长的帆船模型。

郑庆不由惊呼了一声“卧槽”,眼前的正是他在图纸上画的斯库纳帆船。

相比他前世花了几个月时间做出来的模型,人家这活做的可漂亮多了,满满都是细节,就连舵轮的传动机构都是按比例还原的,拿手在上面一碰,船舵也会随着转向。

堪称工艺品了。

“这就是一个时辰能跑70里的船?”苏四狗和林七在得知要造新船之后,也顾不上继续欣赏码头上的金银宝货,屁颠屁颠一起跟了过来。

郑庆没回话,既然祝大鲲把模型都造出来了,多多少少对这船的性能有一些了解,不如先听听人家怎么说。

祝大鲲搓了搓手,嘿嘿笑道:“俺们拿到图纸之后都不相信船还能这么造,弄了个样式放在池子里试了才知道这船真不错……”

这话听得郑庆直翻白眼,肯定不错啊,斯库纳帆船是飞剪船的前身,木帆船的巅峰,把19世纪的技术拿到12世纪来,当然是碾压级的存在。

挥挥手打断了他的废话,让他说说对这艘船性能上的看法。

祝大鲲他们之前拿着模型在水里测试了很久,最后给出的评价是这船的航速、稳定性以及载货都大大优于现在的福船。

“就说这个船舵,拿一个轮子就能控制船的航向,就比俺们现在的办法强到不知道哪去了,也不知道二郎脑子是咋长的,能想出这么精妙的法子……”没一会,祝大鲲又开始吹嘘起来。

林七听得急了眼:“既然这船这么好,就抓紧造啊,你还磨磨唧唧的干啥?”

“这不是问题太多俺们解决不了,才托大当家把二郎喊来上课的吗。”祝大鲲脸色一垮叫苦道。

说着他指着桅杆道:“比如桅杆,做这个小样还成,但是要造真船,这么长的整料可不好找。”

祝大鲲的问题把郑庆整无语了,说到底还是这些工匠的传统思维没转变过来。

他们平时造的福船,用的是沉重的硬帆,对桅杆强度要求很高,所以才会选用一整根上好木料。

郑庆图纸上的帆船却是使用了软帆。

软帆的受风能力不如硬帆,但胜在轻便。

所谓能力不够数量来凑,既然帆够轻,那就往死里加,毕竟帆越大受风面积也越大。

为了挂更多的帆,自然需要更高的桅杆,像这艘小型斯库纳帆船的桅杆,就有三十米左右,图纸上标明了它是用铁箍拼接而成的。

当然硬要较真,还是能找到这么大一根整料的,郑庆也承认整料肯定要比拼接的更好。

但是没必要啊,船身和桅杆之间密密麻麻的索具就是弥补桅杆自身强度不足的。

而且无论是中国帆船还是西式帆船,桅杆都是易损的部位,用拼接的廉价货比整料相对还容易维修一些,随船带上备件,坏了让船上的木匠直接换新的就是了。

更重要是,郑庆让祝大鲲他们造这艘船的目的之一就是练手熟悉工艺,以后他们肯定还会造更大的船。

郑庆可是记得18-19世纪的大帆船上高达六七十米的桅杆比比皆是,那时候怕是全世界也找不到这么长的整料吧。

祝大鲲的理解能力很强。

郑庆给他讲解一番后,他很快就明白了这样设计的思路:“帆布大当家说他来想办法,桅杆这块俺没什么问题了,不过……”

他展开郑庆画的图纸,哭丧个脸道:“这船的肋骨和船板,二郎图上标的足足有十五寸厚,还是单层的!”

“俺们试了好几天,也没办法把这么厚的板子掰成弯的啊……”

阅读拯救大宋:从做海贼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拯救大宋:从做海贼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