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天天状告,让朱元璋罪己诏》

第十九章 不下罪己诏是因为穷?你早说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六部九卿目不转睛看着李长卿,心里都对他有些佩服。

他们巴不得朱元璋早点结束空印案,截至目前为止,已经连累了数百京城臣僚。

那些外地官员入京,作为臣僚,大家免不了尽一尽地主之谊。

为此牵连了一些人。

空印案不结束还会牵连更多人,所以已经有了人人自危的趋势,甚至兴起了写遗书在上朝的风气。

倘若就此停止,不得不说,那全都是李长卿的功劳。

本来有些讨厌李长卿的臣僚,现在看他也都顺眼多了。

他们惊讶朱元璋认错,李长卿却不满意:“为何要等几年?”

“你的意思咱现在就得下罪己诏?”朱元璋老脸一沉,自认已经做出最大让步,李长卿要是得寸进尺,他就不客气了。

“难道不是吗?”

“李长卿,你可知道罪己诏一下,田税减半,税粮不能及时送到边关,战士们不上饭,会是什么后果?等平定了北元、西南余孽、西北动荡,咱给这些死去的清廉官员、给那些常年因为打仗、加征税粮的百姓下一道罪己诏,这还不行吗?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原来不下罪己诏是因为国库没钱?你早说啊,是不是国库有钱了陛下就下罪己诏?”

“那要看是怎么个有钱。”

“百万两白银算吗?”

“当然算!难道你有办法?”

朱元璋无比期待,大明国库动不动就穷得吊蛋精光,朱元璋为这经常发愁,愁得躁郁症都快犯了。

百万两白银能解决朝廷太多问题了,大到边境战争的军粮以及铠甲武器的翻新,小到河水泛滥、灾民流民的治理,都能有个妥善措施。

谁要是有主意让国库有钱,让他赏赐什么都行!

“如果我有办法,陛下愿意立刻下罪己诏?”

李长卿不想被糊弄,下就下,别说什么几年,几个月他都不想等。

“你若能让国库增加百万两白银,或者即将增加,或者计划可行,未来会增加,那咱就立刻下罪己诏!”

“好,陛下这说法很有诚意,那我就让国库富裕起来。”

“你口气要不要这么大?”

朱元璋人都愣了,百万两白银那是什么概念,一个省一年的税银都没这么多。

“陛下只要听我的保管让大明比大宋还富。”

说到经济李长卿就不客气了,他这点本事在现代可能一文不值,但在大明绝对能掀起一次又一次财富革命。

“你先别吹牛,拿出点真本事让咱瞧瞧。”

朱元璋还真期待上了,认识李长卿才两天,但对他的印象却着实不错,他不是个说狂话的人,很是好奇他能拿出什么主意。

“鲁尚书,工部在册的能工巧匠有多少?”

李长卿转身来到鲁大士面前。

工部尚书鲁大士回道:“太多了,得有好几十万吧。”

“就说京城,我只要会造纺织机的工匠。”

“那不多,两千多个。李御史为何有此问?”

“咱们大明的纺织机太落后了,我要改进一下。你挑五十个顶尖的工匠过来,现在就要。”

李长卿一时情急,拍了拍鲁大士的肩膀,像个长辈交代晚辈一样。

鲁大士身为正二品尚书,朝廷有资格这样拍他的人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也许是被李长卿刚才的气势所折服,鲁大士竟然丝毫不介意。

请示了朱元璋之后,鲁大士一溜小跑出了奉天殿,在西华门外,写了一张名单,通知自己的抬轿小厮赶紧去工部传唤工匠。

很快,一群工匠就来到了奉天殿。

在李长卿的带领下,一群人围着几台纺织机,开始改造工作。

工匠们本来以为,李长卿说出一些要求,他们来改就行。

没想到李长卿亲自动手,并且现场画出几幅图纸,一个曲杆连轴、一个摇柄、一个传动卡槽。

仅这三幅画,就把在场所有工匠震慑住了。

他们从来没见过这些东西,但他们一看就明白,这些东西如果装在现有的纺织机上,会让工作效率极大提升。

这是一个天才才能想出的办法。

随后,李长卿的一句话让他们更加吃惊:“曲杆连轴可以卡住八个卡槽,让现有的纺织机,同时带动八个纱锭,一台纺织机,相当于八台。”

“想不到李御史是个水平极高的工匠,这简直是造福了天下百姓!”

工部尚书鲁大士激动的说道。

毕竟他身为工部尚书,接触的工匠多了,对纺织机的构造也有很多了解,从唐宋以来,纺织机经过多次改造,在他眼里已经很先进了。

可是跟李长卿的想法一比,那种先进简直太落后了。

他只知道李长卿嘴皮子厉害,着实没想到他有还有这本事。

随后,李长卿详细告诉工匠们,如何制造摇柄、曲杆连轴、传动卡槽。

“这叫半自动纺织机,尽快将它们批量造出来,带着这些摇柄、连轴、卡槽的成品,改造应天府的纺织机,最好能全城覆盖。然后苏州、上海县这些纺织业发达的地方,也都尽快改造。”

喜迎国庆7天长假看书乐翻天!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10月1日到10月7日)

阅读大明:天天状告,让朱元璋罪己诏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明:天天状告,让朱元璋罪己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