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独裁者》

第7章参谋处与土地改革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别的方面且不说,在如何激发普通士兵的斗志方面,王明的经验非常丰富。

让他自己总结可能做不到,但是照猫画虎学习他人总还是会的。

不一会,陈立农,第一旅旅长王林,第三旅旅长李鹏到了。

“我先说说接下来的规划。

我打算成立参谋处。

立农,你任参谋处处长,协助我掌管军队。

暂时下辖军令,装备,后勤,宣传四科。

绍周,你任参谋处副处长,掌管军令。

立农,接下来你的第一要务是征兵,筹备后勤。

我会让海洋全力配合你。

另外,统计所有士兵参军时间,立下的功勋,整理成册交给我。

绍周,你的任务是在最短的时间拿下整个汉中。

七天够不够?”

王明直接了当的吩咐道。

在大方向上,他自信绝对不会出问题,不会装模作样的与下面商量。

更何况,手下这些人都是他手把手教导出来的,他根本没必要客气。

“少爷,参军时间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接下来征兵有何要求?”陈立农问道。

“从参加训练开始算起!”

王明解释道。

“必须选用农村良家子,这是底线。”

不是王明歧视城市人民,实在是大多数城市人民相比农村良家子,油滑的多。

这种油滑在日常生活中谈不上好坏,甚至能够让他们活的更好。

但在战场上就非常要命。

战场上可不是耍滑头的地方。

毫不退缩的消灭敌人之后,己方自然能够活下来。

耍滑头只会给敌人可乘之机。

陈立农认真点点头:“我明白了!”

“具体的做事方法你们都清楚,我就不多说了。

我强调一点,必须要快,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王明盯着陈立农,认真说道。

“这!”

陈立农有些为难。

“少爷,汉中府门口总共不到十万户。

从中选拔过万良家子已是不易,实在快不起来啊!

真正愿意当兵的毕竟只是少数。

更何况我们现在可是反贼。”

王明笑着摆摆手:“此事我早有打算,你不用担心,你先去做。”

陈立农无奈的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他的一切都是王明给的,绝不会抵抗王明的命令。

更何况,直到如今,他还没见过王明犯什么大错。

这样一想,陈立农也就放下了担心。

刘绍周思索片刻,狠狠点点头:“少爷,我保证完成任务。”

“绍周,几大关卡必须拿下,特别是五丁关,到时镜湖会协助你。”王明忍不住继续叮嘱道。

汉中的地理位置非常尴尬,如果掌握各大关卡,那就是起家的好地方。

以五丁关为例,五丁关位于金牛栈道之咽喉要塞,古来兵家必争之险关要隘,乃蜀道第一险。

其他各大关卡也差之不远。

只要能够掌握在手,王明就有十足的把握抵抗陕西边军。

只要能够撑过边军第一波进攻,接下来就不是边军围剿他们,而是红衣军主动进攻了。

反之,如果这些关卡都被掌握着明军手中。

那他就只能被动挨打,稍有不慎,部队就会被打散。

到时候就算想带着部队撤退,都没地方撤。

未算胜,先算败。

王明从没想过在汉中死撑到底。

刘绍周拍拍胸脯,保证道:“少爷,保证完成任务,此去不胜不归。”

王明拍拍刘绍周肩膀,温和的笑道:“你办事,我放心。”

接下来又布置了一下防务,王明就离开了。

回到秘书处所在大堂,王明将正在忙碌的陆海洋叫到一旁。

“海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胜任汉中管理工作?”

王明有些担心的问道。

“大部分学员都已经进城,现在正在接管各部门。

至于是否能够胜任,暂时还看不出来。

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们肯定需要实行军管,他们只需要照章办事就行。

不过应该没问题。

他们至少有一点比那些老油条要好的多。

暂时不会偷奸耍滑,可以牢牢贯彻秘书处的指令。”

陆海洋答道。

“少爷,李福泽他们提出保留乡村的乡绅与大部分吏员,您怎么看?”

王明听到这,脸色一冷,不客气的说道:“让他们闭嘴,既定政策不需要他们插手。

让他们出面召集乡村地主豪强就行了!

剩下的我自有打算。”

陆海洋点点头:“我明白了!”

“对了,如果我们接下来要实行土地改革,工作人员方面有没有问题?”

陆海洋愣了一下,无奈的说到:“肯定不行,汉中户籍人口只有20多万,但实际人口可能过40万。

我们现在手中可以胜任管理工作的人员刚刚过千。

现在我们根本无法全面彻底的接管汉中。

彻底的土地改革需要扫除一切地方豪强,完全接管农村。

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做到。”

王明眉头一皱,心情非常不爽。

他对土地改革早有规划,田地是最大的生产资料,也是现在这个时代最大的财富。

他现在已经起兵造反,接下来唯有掀翻朱明王朝一条路可走。

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强大的军队。

偏偏愿意参军的都没多少。

朱元璋的军户制考虑的非常好,也给足了军户的待遇,军田都划分的足足的。

但发展到此时,军户制都快变成奴隶制了。

军户基本上都成为各级将领的工具,被其随意使唤,帮助将领自家耕种田地或从事其他劳作。

军田也基本上都成为私田了。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红衣军能够这么快拿下汉中的原因。

再加上文官全方位压制武将,不停打压军队的地位。

朝廷军队在民间的名声都烂透了,更何况普通士兵。

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怎么可能愿意当兵?

王明不可能学习流寇,强迫普通人当兵。

那种强行建立起来的一次性部队根本没什么战斗力,不为他所取也。

他需要一只真正能够打硬仗的部队。

这就需要士兵自己拥有强大的战斗意愿,这一点至关重要。

现如今,要想吸引人主动当兵,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充足的待遇。

而且是要能够直接拿到手的待遇,那些虚无缥缈的许诺根本没用。

确实,这些年王明积累了不少财富,至少供造反早期所需绰绰有余。

毕竟造反过程中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以汉中为例,如今汉中大部分财富包括潘王府的财富都已经落入王明掌控之中。

如果纯粹靠花钱招募部队,确实可以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

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一两万部队时,他还可以支撑。

但再多就不行了,他必须要为以后考虑。

更何况,一只纯粹用金钱维持的部队再强也有极限。

最重要的是,一支部队能够因为金钱听他王明的,以后也有可能因为金钱或其他利益调转枪头。

思来想去,王明发现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所有田地拿过来充当建军所需。

田地对普通人的意义远超金钱。

最重要的是,田地可以将一个家庭束缚住。

一个只有金钱毫无顾忌的士兵可能会调转枪头。

但是一个有着庞大且幸福的家庭的士兵绝对不会背叛王明。

王明对自己如今的处境认识非常清楚。

他现在就是一伙反贼,没什么好遮掩的。

现在他拥有的实力相比朝廷军队,实在太过弱小。

如果不早做准备,手下一定会源源不断的出现叛徒。

他不会相信所谓的言语上的上下忠诚,他只相信利益束缚,感情束缚。

他从没想过平分土地,对他来说,打下来的土地是他造反的最大依仗。

必须要将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那些田地放在原来的那些地主豪强手中,他们绝不会感激自己。

但如果自己将其夺过来,分发给自己的嫡系手下,肯定可以建立起一直忠心耿耿的强大部队。

因为他敢保证,离开了他这里,没人会给他们这样的待遇。

现如今,全天下的土地都是有主的,他不相信其他人有他大方。

王明根本没有在乎过土地或者财富或者宫殿什么的。

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只是他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

他可以将这一切都给自己的手下。

要想马儿跑,就得给马儿吃草。

王明不会放松对手下的思想教育,但绝不会将一切希望都寄托在这上面。

唯有利益才能真正捆绑住自己与手下。

思索片刻,王明还是不甘心,如果现在没办法把所有田地拿过来分发下去,以后会更加困难。

“海洋,我们现阶段不需要进行涉及到所有普通人的土地改革。

我打算以田地充当军响,给所有红衣军战士分发土地。

我们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不只是外部的敌人随时可能到来。

我们内部也不可能安稳。

我们真正的嫡系也就那些,接下来不可避免的需要吸纳外面的人。

要想保证后来者的忠诚,唯有给他们难以想象的利益。

要想实现这一点,必须完全夺取地主豪强的土地。

相比普通金银珠宝,土地可以持续产出粮食。

土地才是最大的财富,必须掌握在我们和支持我们的人手中。

解决地主豪强的事,不需要你操心。

接下来李福泽他们会招过来一批,刘绍周会帮你解决一批,到时候也就剩不了多少。

剩下的分发田地,肯定是以家庭为单位。

如今,汉中不到十万户。

愿意参军的算两万人,真正需要分发田地的也就两万户。

解决起来应该没什么问题吧?”

王明认真说道。

陆海洋疑惑的问道:“其他人呢?

少爷,我记得你以前说过给所有人分田地,才能真正发动所有人跟随我们造反。

这样才是对我们最有利的选择。

难道我们要把汉中所有田地都分发给少部分人吗?

这样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适?”

王明听到这,摇摇头:“海洋,那是理想情况,我们现在根本做不到。

我们现在刚开始造反,最需要做的不是将一件事做到极致,实现利益最大化。

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组建起最强大的军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给足利益。

我们强大起来后,可以学习朱元璋,给普通老百姓分地,但现在不行。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分到田地,以我们如今的实力,没几个人愿意主动参军的。

这可是提着脑袋造反。

人都懂得趋利避害,我们如果表现出可以争夺天下的实力,随便分点地就可以吸引人参加军队。

因为那时候参军只需要冒着战场被杀的风险。

不需要冒着造反失败全家被杀的风险。

更何况,汉中开发已久,人口众多,土地都是熟地,根本没有多少可供开发的地方。

平均算下来,一个人也就那么几亩地。

真的平分了,诱惑大大降低。”

自古以来,分田地就非常常见。

只有耕作的田地才有价值,历朝历代战乱之后都会出现很多人烟荒芜的地方。

新朝代都会选择迁移人口分发土地,开发人烟荒芜之地。

王明也从来没觉得搞土地改革有什么特殊的,也不会觉得土地改革只有一条路可走。

在他眼中,无论是土地本身还是土地改革政策,都要为造反服务。

这种惠及极少部分人的土地改革肯定无法最大程度利用土地。

毕竟土地分发给军人家庭,他们还是得找其他人耕作。

农民给他人耕作与给自家田地耕作是完全不同的态度。

大量土地肯定无法实现精耕细作,粮食产量肯定有所不足。

但这么做有一条最大的好处,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足够的人参军。

陆海洋有些不忍的说道:“那其他人岂不是都成为佃户了!

而且,这么做很可能导致很多人参军人数过多。

到时也是个麻烦。”

幼时颠沛流离的经历加上王明的悉心教导,他们这些人都倾向于普通老百姓。

对于王明的这套做法有些不怎么赞同。

“海洋,我明白你的担心,这只是暂时的土地改革政策。

等到我们打出去,占领更大的地盘之后,我会再做调整。

到时候,红衣军的战士们应该也会立下更大的功劳,走上更高的职位。

我们也肯定需要进一步酬功。

到时我会以其他地方的土地置换现在分发下去的土地。

汉中的土地再做分配,尽量保证每一户都能够有一点土地。

至于参军人数过多,那更好,方便我们优中选优。

如果他们坚持参军,我们也可以组建预备队。

这都是小问题。

汉中的人口数量在这里,就算超出我们的预料,也不会多太多。”

王明认真解释道。

他对土地有清晰的规划,必须保证每个家庭都有,这样才能赢得人心。

将徒弟发给军人嫡系手下是收买人心,将土地发给普通家庭也是收买人心。

得人心者得天下虽然有些绝对,那还是有些道理。

如果不给好处,凭什么跟着你造反?

陆海洋听到此话,顿时松了口气。

“没问题,我会以最快的速度抽掉人手,为土地改革做准备。”

他知道轻重缓急,现在组建军队才是第一要务。

阅读明末独裁者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明末独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