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薛礼传》

第7章军营生涯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开食喽!开食喽!”

“全屯集合!”

“都他娘的排好队!各伍长管好兵卒!”

一名队率呼喊着骑兵士卒们。

所有人都冲出了营帐,在队率的指挥下,排成了一行。

因为骑兵屯刚刚组建,人员太少,建制不全,只设置了一名队率,大伙都归这名队率管辖。下面什长还没选拔,只有六名伍长,其中就包括关羽。

稀稀拉拉不到三十人,关羽和薛礼也在其中,大伙跟着队率前去吃饭。

待大伙来到开饭之处,只见一个大木墩,上面放着一摞陶碗,还有插着著的竹筒。旁边有一口饭缸,里面是冒着热气的粟米饭。饭缸旁边有一大瓮,里面装着干菜汤。

一名老卒拿着木勺,站在饭缸旁边,由他给大伙盛饭。

再看旁边,还有一个大木墩,屯长赵大虎正坐在那吃饭。

敢情这骑兵屯是自己开灶,不和其他兵种一起吃,这倒是显出了兵种的特殊性。

老卒开始给大伙盛饭汤,一人俩陶碗,陶碗很大,足够士卒吃饱。

等大伙全盛完了饭,缸里也见底儿了,汤瓮也空了,看来这食量准备的恰到好处,这是按照人头来的。

所有士卒皆蹲在地上开吃,一口粟米一口汤,虽说味道不好吃,但有这个就不错了。

大多数人来投军就是为了能吃口饱饭,这年月老百姓根本没法活,甚至还有瘟疫暴发,老百姓不是病死就是饿死,有些州郡都开始吃人了。

薛礼狼吞虎咽,一份饭汤下肚还没吃饱,关羽知道他能吃,把自己的饭递给薛礼。

“二弟,给。”

薛礼见状,头摇得好似拨浪鼓。

“这如何使得?吾吃饱了。”

关羽最了解他了,薛礼什么饭量?一人能吃四人的量。这要是能吃饱就怪了,关羽把自己的饭碗塞到薛礼手中。

“为兄不饿,有这碗汤就够了,快吃吧。”

关羽端着汤碗开喝,薛礼看着手中的饭碗,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

原来关羽一口饭都没吃,特意给他留的,这怎么能不叫人落泪。

可是这不是长久之计啊,这顿如此,下顿怎么办,以后该如何?

他们俩这个举动,被屯长赵大虎看见了,只见他走到两人近前,看了看关羽,又看了看薛礼。

最后指着关羽问曰:“你们俩咋回事?你,为何不吃饭?”

关羽起身回曰:“屯长,某不饿,某兄弟食量大,某把饭给他吃。”

赵大虎怒曰:“胡闹!营中食量都有定额,你能每顿饭都不吃吗?如何训练!如何作战!”

关羽低头不语。

赵大虎又指薛礼曰:“你小子食量大为何不说?你记着,有事儿就跟我说,我不在的话,就跟郑队率说,听到没有!”

薛礼曰:“诺。”

赵大虎又转身来到伙头老卒近前。

“老方,再做点给那小子吃,以后每顿饭多做一些,不能让我的骑兵吃不饱。”

老卒:“诺。”

赵大虎又来到薛礼近前,曰:“给你小子再做点饭汤,我不能让骑兵挨饿,你小子能吃可以,但你给我记住喽,明天训练,你给我好好练,练不好别说我特么抽你!”

薛礼忙曰:“诺,多谢屯长。”

关羽抱拳曰:“多谢屯长关照。”

赵大虎摆摆手,转身离开了。

两兄弟挺感动的,别看赵大虎说话凶巴巴的,这人心肠还不错,正常来讲,你一个大头兵,谁管你食量大不大,军营士卒口粮都有规定,尤其是这个年月,粮食本来就不多,赵大虎能对手下士卒这么照顾,实属难得了。

时至傍晚,郑队率给关羽帐篷送来了碳火盆,天气寒冷,用火盆来取暖,并且交代了两人注意点,别烧了帐篷。

两兄弟点头称谢,把火盆放在帐篷中间,温度顿时暖和了许多,两兄弟就这样进入了梦乡。

翌日,郑队率给两兄弟发下兵卒衣甲,说是衣甲,其实就是棉布甲,非常的简陋,都不如皮甲结实,根本防不住刀矛。

关羽因为是伍长,比薛礼多了一对护肩,也是棉布缝制的,防御能力低下,只是个样子货。

“骑兵屯集合!”

“排好队!目标马厩!出发!”

郑队率集合了大伙,排队向着马厩的方向走去。

这是军营的规矩,只要是集体行动,不管去哪都得排队,不允许自己散乱行走。

待大伙到了马厩,屯长赵大虎已经在这等着了,他给士卒们发下马匹。

关羽和薛礼自己有马,自然是留记号的那两匹马。

待所有人都领了战马之后,赵大虎领着大伙向练马场走去。

练马场很大,足够宽阔,完全可以骑马练习各种动作。

“所有人上马!”

赵大虎一声号令,众士卒纷纷翻身上马,看得出来众人皆会骑马。

这也是组建骑兵屯困难的原因,军中会骑马的士卒太少,新投军的士卒也大都不会骑马。赵大虎不愿意要生手,教起来费劲,所以骑兵屯才不到三十人。

等士卒们一训练,赵大虎顿时眼睛一亮,他看到关羽和薛礼马术精湛,比其他人可强多了,鹤立鸡群一般。

赵大虎特地点名,让两人单独展露一下马术。两兄弟也不客气,直接露出了绝活。

什么镫里藏身,什么顺风扯旗,什么左右挂灯,简直是太出彩了,可以说是登峰造极。

可把赵大虎乐坏了。

这可真是捡到宝喽!

其余士卒们纷纷呐喊喝彩,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俩人。

此时的赵大虎,已经有了提拔两兄弟的想法,现在骑兵屯只有一个队率,完全可以再设置一个。

赵大虎看得出来,这俩人不一般,马术如此精湛,想毕武艺也能挺高,之前看到他俩的兵刃,那时候赵大虎就感觉俩人不同寻常。

不管俩人多么出众,可是该训练还得训练,因为骑兵屯是个整体,这需要互相之间的战术配合,不能单独靠某个人。

这种训练对于关羽和薛礼来说,简直不要太容易,非常轻松地结束了一天的训练。

当然,赵大虎也没有食言,开饭的时候,薛礼可以管饱吃。这一点,谁也没有反对意见,因为别人也能吃饱,自然不会多事。再者说,人家薛礼有能耐,那马术玩的顶呱呱,就应该多吃!

现在赵大虎对两人都是和颜悦色,不再是那张虎脸。军营这是这样,你有能耐,别人才会高看你,你没能耐,别人就会小瞧你。

两兄弟就这样在军营中扎下了根,每天和同伴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都是年轻人,互相之间很快打成一片。

两兄弟的武艺逐渐展露开来,不管是弓箭骑射,还是兵刃搏斗,都是冠绝全屯,虽说全屯只有不到三十人。

尤其是薛礼,他的箭术十分了得,简直就是神箭绝技,百发百中!这点连关羽都惊叹不已,他也是才知道,原来薛礼还有这么一手绝活。

依赵大虎看来,这俩人在全军来说,那都是最厉害的,比都尉的武艺都高,不仅高,而且高的多得多。

关羽在伍长中很有老大的风范,他的威望越来越高,这些都被屯长赵大虎看在眼里,提拔关羽当了队率,薛礼当什长。

没有人反对,所有人都支持。

两兄弟自然欣喜,看来投军这一步算是走对了,等以后骑兵屯满员了,队率可是管着五十人呐!

当然,这远远不是关羽的终点,他要做人上人,要做将军!

有多大本事,就有多大志向,以前那只不过是怀才不遇,只要等到有了战事,就能立下军功,博得名望,封侯拜将指日可待!

两兄弟信心满满,这当然是好事,只不过他俩并不清楚朝廷之内的弯弯绕。

现在朝廷里面,分成两大派系,十常侍自成一脉,大将军何进分庭抗礼,现在的所有官吏升迁,都掌控在这两大派系手中。

可以这么说,没有本事的人也可以当官,只要给十常侍送钱就行,人家也真给你办事。

在军中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得加入大将军何进一派,有他给你出头,你才能出人头地。

大汉十三州,各地军队之中不缺少骁勇之人,可是能有几个入得了大将军法眼的,那可是少之又少,稀之又稀。

大将军现在主要看重西园八卫,那是卫戍洛阳的禁军,兵马颇为精悍。至于地方上的军队,大将军并不看重。

那么有人要问了,薛礼不是从后世来的嘛,他应该清楚哇。

实际上,薛礼知道的只是历史的走向,还有一些著名的战役,再就是知道一些名人,至于很多细枝末节,他也不清楚。

他在大唐也没有出仕,穷小子一个,虽然身怀绝技,可毕竟是底层百姓,能知道这些就已经不错了。

正当两兄弟在毋极军营混生活之时,大汉的天要变了。各地灾民不断,有些地区还地震频发,沿海地带多发海啸,瘟疫也趁机大暴发,黎民百姓感染瘟疫死亡者越来越多,粮食也短缺严重,各地食人现象层出不穷。

有吃妇女的,有吃孩童的,还有吃老人的。把人杀死之后,人肉扔进锅中烹煮,人骨当作柴火来烧,简直是哀嚎遍地,惨绝人寰。

有一位装神弄鬼的大贤良师,这人叫张角,用一些符水欺骗百姓,说是能给万民治病,消除瘟疫。

黎民百姓懂什么?面对瘟疫束手无策,只能把希望寄托于这种符水,这使得张角的信徒愈来愈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规模。

张角有了做皇帝的野心,他想要推翻大汉朝廷,一场惊天动地的谋反正在酝酿之中。

阅读三国薛礼传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三国薛礼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