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之灵台方寸》

第27章劫起冥河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邱洪济领着奎牛一路过往天宫仙境。

奎牛虽为星宿所造,却也没来过天宫见过仙境。

真个是初登上界,乍入天堂。

眼前:

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

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

不过这还不算天宫正景,盖因此次邱洪济领着奎牛往的是东天门。

走这东天门是因为妙岩宫离此门相近。

那西游时孙悟空一行遇难竹节山九曲盘桓洞,都快到天竺了,离西天灵山也不远了。

要到这妙岩宫,也要从玉华州纵筋斗云连夜前行到东天门而入。

而孙悟空常走南天门,则是因为其离灵霄殿和斗牛宫近,方便请援。

这妙岩宫称东极,要是走南天门却是不甚方便。

天庭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花药宫、……一宫宫皆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具柱列玉麒麟。

加上各路星君和天神的府邸、蟠桃园、御马监、斩妖台剐龙台等建筑,要想一个个过不知要用多久。

但却有一处不在此列,无论走哪处天门都是一样。

便是兜率宫,此宫为道祖太上老君所居,凌驾诸天之上,在那三十三天之外的离恨天。

而要想见天宫正景,便要走灵霄宝殿所在的南天门。

那灵霄宝殿为玉帝听取众仙神圣议事之地。

外有金钉攒玉户,内现彩凤舞朱门。

旁又可见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绣草。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

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叠叠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

只觉入目皆圣景,未想竟有全神界。

。。。。。。

邱洪济与奎牛行了片刻,便见到了东天门。

那东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

这四处天门的守将首领便是四大天王。

但东天门却不是东方持国天王而是西方广目天王。

(西游记中四大天王既要镇守天门又要下界擒妖,原文中东天门便是广目天王。)

邱洪济到此将奎牛放于下界,让它回菩提祖师处静心,看能不能板正一下癖好。

让其回到菩提祖师处而不留于众斩身旁。

是因为一众所斩之身中,邱洪济天庭辅帝,金蝉子灵山听法,须菩提圈中伴佛,鸿钧紫霄观人道。

只余王诩颇为自由,但是目前其却为一众斩身中最忙的。

盖因菩提决定以王诩踏出成道之行的第一步。

当初菩提祖师还为姬诩时斩出的王诩不同于其它所斩之身。

其不仅是众身中杀伐之意最重的,扑一出世感于外界,上应鬼宿、中应兵戈、下应修罗。

还不为一相,而是有三相。

前文所言,得悟自灵宝大道的启示。

所谓后的在前与始立于三。

便应在了王诩。

后指的是其与鸿钧被斩出的时间为东周时,为最先所斩之身。

出函谷返混沌之后,菩提祖师又相继斩出须菩提、金蝉子和邱洪济。

王诩从此时间上变成了未来、变到了最后,但又是最初所斩之身,象征着前。

故而后为前应于他,也应于鸿钧。

而始立于三。

三是什么?三生万物。三三不尽,以表无穷。

是菩提得明灵宝之道,悟于说唐界的贪嗔痴三念。亦是成就三相的王诩。

此三念为人人具有之念,众生具备之毒。

说唐界中李菩提曾做出斩出贪嗔痴,合与裴元庆、李元霸、宇文成都三人。

贪、嗔、痴。

裴元庆、李元霸、宇文成都。

这三者与三者之间相互顺序亦相合。

而这三人,一为哪吒可代表儒,其为儒释道共尊的降魔天神。二为西方金翅大鹏鸟,佛门护法,如来娘舅。三为雷声普化天尊,道门天尊。可谓,占尽了儒释道三家。

而贪嗔痴三者,为人人具有之念,众生具备之毒。

就连仙佛也逃它不脱。

菩提祖师以斩三身而对它,吕洞宾以天遁剑法而对它。

就连号称圆满觉悟的佛陀,面对贪嗔痴等外邪外魔,亦有金刚怒目以降服,菩萨慈悲以解化。

这是人、是生灵、是一切有情众生都无法完全不染、完全不沾的东西。

恐怕只有混元中人才能无视,或者亦是无法得清净以自持。

而这下至人上至仙佛,将一切生灵一切有情众生,乃至混元都可能囊括在内的贪嗔痴,岂不是正应人道,正应于劫。

人作为与天地同位并列的三才,人道最开始便是世间的一切生灵、一切有情众生的共体。

无论人、仙、佛、圣、妖都具存其中。

人族之所以为人道之本,盖因人族自强不息,有三皇五帝诸圣先贤由人而出,亦有大神通者转世化人而得道。

人道之中凡有贪嗔痴者,皆难免相争相斗。

而争斗往往是灾劫的起点,灾劫的开始。

有三相的王诩便是菩提祖师这场灵宝大劫的开劫之人。

其三相。一相在天、一相在人、一相在地。

天地人具涵盖,以杀伐而开大劫。以大劫而辟混元。

道生无极以衍人,人还一劫予混元。

灵宝明觉,自思自量。

而以破劫而出乃成混元,本身便是一场大劫,混元之争渡,本身便是一场道争、一场道劫。

那玉帝苦历过一千七百五十劫才坐上了三界共主的位子。

太上老君亦有随劫度人之时。

而菩提要成就灵宝道君,这世间便在劫难逃。

再论于王诩,其与鸿钧为菩提祖师还是姬诩时当面老子所斩,因为涉及到老子这一太上老君前身,加上后来太上老君凝束了那条时间线,以炼成了金刚圈。

以致于更加相隐,这也是王诩和鸿钧的优势。

这里的相隐指的是,起码行事后不会被轻易推算出来。

而王诩三相中,人相鬼谷子为本相。

其余天相、地相具为虚幻,未实现于真。

王诩并不打算以人相主导开劫,人相既主纵横而立不败。又相互制衡而借势借力,得实得利。其生就额前四颗肉痣的鬼宿之象,手中两剑为纵横亦称昆仑,隐于人间。

然人道经三皇五帝统治人间,早已定下了不可以神通法术扰乱人间的规则,否则必遭人道所不喜,只余下国与国之间改朝换代的争斗。

而这样便掀不起多大灾劫,对于整个天地也只像是打闹一般的玩笑。

单凭这样的灾劫,不知要多少劫才能成道。

虽然于人间开劫,溶于众生之间,最为稳妥,最为隐蔽。

可一旦次数过多,时间过长。便会有变数产生。被识破、被破坏的可能便越大。

而以天相为主开劫,便要以绝对的速度击破整个世界的防御和抵抗。以绝对的优势击穿整个世界的规则。以绝对的实力磨灭整个世界的意志。

天相成端坐云床之象,至尊至贵,以上击下,其势磅礴,堂堂正正。

其手持一幡,混天理、弥天意。

混天乱命,弥天掩日。

然此西游世界之天为何?

为道教之大罗天,佛教之极乐世界。

为玉帝的灵霄宝殿,为元始天尊的上清天。

为太上老君的离恨天。

光论这头顶的天庭,就有不知多少大神。

哪吒?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九天荡魔祖师真武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太乙救苦天尊?

菩提祖师并一众三身一起上,也掀不翻这重重天宫,破不了这种种阻挠。

就算众神放水,侥幸到了灵霄宝殿,也夺不得玉帝这关。

而地相最为悲天悯人,却为杀性最大的一个。

且地道虽有十殿阎罗、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酆都大帝、泰山府君等一众大能。

却因地道泽被苍生,有一处场地能给无论何人都留有一丝可能。

那就是地府之中的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是地道之本,亦是影响天人二道之地。其很大程度使天、地、人三道相互轮转,是维护世界稳定的重中之重。

其本身便不逊于混元,甚至在混元之中亦是顶级,诸天万界具咏传其名。

(西游世界,不讲什么后于化轮回之类的。六道轮回更像是程序,和地道本身孕育的工具,没有灵智,故能公平。)

而如今王诩便要把握住这六道轮回带来的可能、赋予的变数。

凡人常言,双手劈开生死路,一身跳出是非门。

如今王诩便要,两剑劈开生死路,一灵破开天与人。

盖因,要想躲开十殿阎罗、幽冥地藏、酆都大帝、泰山府君等大神通者,悄无声息的进入六道轮回。

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走。

这条路只用避开躲过牛头马面、黑白无常等阴帅和他们手下的勾魂使者。

那便是。

死!!!

只见王诩一头撞在了地上。

转换生死。

转生,为死。

这不是自尽,而是颠倒阴阳,轮转生死之用。

将人相转为地相,以死而消去痕迹。

犹如强销生死簿,只不过王诩是伪装以强上生死簿!

平常人以修仙而脱寿命之限,为的便是生死簿上除名。

再说地相王诩,化作一灵光躲过黑白无常手下勾魂使者的气机,直奔六道轮回!

而王诩这地相,成端坐一十二品赤色莲台、周身彼岸花开相伴之象。手中亦持两剑。

两剑,一黑,一红!

一者显元字,一者显阿字!

随着,王诩地相愈接近六道轮回,两剑愈是活跃灵动。

在完全投入到六道轮回中那一刻,两剑各又添显一字。

一曰屠,一曰鼻。

既为。

元屠!

阿鼻!

地相带着杀伐血气,融入到轮回的序列。

像是一滴血,融到了这六道轮回亘古不变好似冰冷之雪一般的地方。

血色开始蔓延,好似预兆了大劫将起!

轮回中显现一地道真名。

冥河!

———————————————————————

以下非正文。

呃,最开始斩身出鬼谷子王诩的时候便写了地相长什么样,本打算蹭一蹭冥河的人气热度的。

结果没有书友说啊。失算了。

而另一个天相其实也是一个伏笔。

嗯。

其实这章,是因为写到了四大天王,才打算提前写出主角对证道灵宝的第一劫,迈出第一步的。

四大天王,是佛教的护法天神

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

南方增长天王,手握宝剑。

西方广目天王,手缠一条龙或是蛇。

北方多闻天王,手持宝伞。

佛教四大天王的神像通常分列在净土宗和禅宗佛寺的第一重殿两侧,因此又称天王殿。

净土宗和禅宗,为中国佛教的主要流派之二。

中国佛教出现过许多派别,但其中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论宗又名法性宗,二是瑜伽宗又名法相宗、慈恩宗、唯识宗,三是天台宗又名法华宗,四是贤首宗又名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又名真言宗。

所谓密富禅贫方便净,唯识耐烦嘉祥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八大宗派。

而净土宗,亦称’莲宗‘。实际创始人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第二代祖师,唐代的善导。

净土宗的祖庭便是,香积寺。

也就是唐代安史之乱中的,香积寺之战的发生地。

这场战争堪称大唐的续命之战,亦是大唐精锐尽毁的一战。

正因为联想到了这场历史上亦是以杀伐之重而显名的战争,才想到在这章便开始写主角后续的破劫证道。

阅读西游之灵台方寸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西游之灵台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