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昆阳陨石开始》

第25章好事成双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这日清晨,刚起身不久的顾易,正在用柳枝刷牙,盐水漱口。

自从进了宛城,有了更好条件的顾易,就开始加倍保护自己的牙齿。

前身谷一作为宛城工署下辖的工匠,在这个商业枢纽之地,每石七百钱的河东池盐,以他的收入还是用得起的。

被莽军抽调之前,谷一依然保持着每日用盐水漱口的当世习惯。

但自从他进入莽军匠营后,牙齿的清洁工作就被迫停止了,毕竟军中可不会为一群工匠配发漱口用盐。

到了顾易接手之时,一口牙齿因为长期缺乏清洁,已经快接近危险边缘。

为了不让一口烂牙影响自己以后的正常生活,顾易从昆阳开始,就恢复了每日的牙齿清洁操作。

起初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只是每日餐后用清水漱口。

后来虽然得到刘秀看重,但受军中所限,也没有得到额外的食盐配给,只是顾易找到了柳枝这一刷牙神器。

清洗过的柳条去掉树皮,将一端放入口中细细嚼烂,保证每一颗牙齿都沾染到柳条的汁液。

嚼出的丰富纤维,让柳条呈现出后世牙刷刷毛的雏形,然后用其来清洁齿缝和舌苔,最后清水漱口。

顾易当世独创的刷牙法,到目前为止,只有与他接触最为频繁的朱佑和赵盘两人,真正接受并尝试着使用。

赵盘纯粹是因为他认为谷师秘技不容错过,刚刚结束换牙期没多久的少年,还没体会到烂牙的痛苦。

而朱佑则是因为自家的牙齿,已经在吃肉时不甚得力,急需亡羊补牢。

无论是在当什长的时候,还是后来升职成了都伯,他都没条件在军中享用额外的盐水。

顾易这种只要找些柳条就能使用的刷牙法,当然满足了朱佑的需求。

因此,急匆匆赶来的刘稷,见到的是这样一副场景:

顾易右手拿着柳条,左手端着碗,嘴里吐出的水雾,在朝阳的映照下,划出一道小小的彩虹。

“今有传言,御营中军夜间遇袭,陛下与大司马至今下落不明。”

刘稷一副神神秘秘的样子,悄声说着耸人听闻的传言。

顾易一边没好气的抬眼道:“军中妄传是非,可是谤军之罪,吾不敢与闻。”

一边暗自吐槽:搞不好这传言的源头就是你,上次的象群袭击事件,消息出处还是大司马。

才过了多久,这次干脆连消息出处都没了,刘玄还生死未卜,就这么急着开始造势了?

这也不像刘演的性格作风,是刘演背后有人在出谋划策,还是刘演的下属们开始主动准备“黄袍加身”的戏码了。

之前刘稷拉顾易上船,顾易没有拒绝。

因此顾易觉得自己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别让这班人把船弄翻了,谁都没好处。

“先前的象群之事,是御营那边传报而来,还是军中斥候探得?”顾易问道。

“之前是大司马派人报信,否则百里之外,吾军斥候可是鞭长莫及。”刘稷回道。

“方才公之所言,可是斥候所报?”顾易紧接着问道。

“谷公见谅,吾并非刻意欺瞒,实乃御营遇袭时逃散军士,为吾军斥候所获。据其所言,夜袭御营乃是大群猛兽。大司徒有令,此事不得外传。”

这回还真不是传言,顾易只能对刘玄表示默哀。

这叫什么运气,不对,皇帝应该叫气运。

接二连三的被野兽袭击,若为世人所知,天子的颜面已然扫地。

按汉室传统和天人感应之说,刘玄得马上下罪己诏,在天下人面前做检讨。

另外,自己知道了这个消息,完全可以在“山河社稷图”的后台更新一下,给王莽那边提振一下信心。

毕竟这段时间里,天下局势对新朝来说真的很不利:

莽军在山东无盐大败后,赤眉军攻城略地,纵横于黄河南北。

河北各地的汉室藩王也纷纷起兵,各据一方。

河南之地昆阳、宛城两战之后,莽军更是彻底退回了关中。

刘演下令封锁消息,自然也有他的考虑。

目前更始朝廷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仍然是皇帝刘玄,在忠君思想已然深植于人心的当下,为了避免动摇军心,维护自身形象。

刘演身为朝廷三公之一,即使他与刘玄当初有争位之仇。为尊者讳,也不可能大肆宣扬皇帝连续被野兽袭击的消息。

毕竟王莽在十多年前刚做出的榜样,天下人还记忆犹新,刘演可不想被天下人看出自己的心思。

此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就算是他打算派人趁机追杀刘玄和朱鲔,也只能安排心腹秘密行事。

当然,在上位之外提前获取贤名,这一点王莽做得很好,给后来者做出了很好的范例。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能与周公旦齐名,足以说明王莽登基之前,各式操作的高明之处。

刘演觉得“获取贤名”这一步操作,自己完全可以照抄,而且没有任何风险。

毕竟自武帝开始成为入仕正途的察举制,候选人靠的就是好名声,还没有崩溃到“举孝廉,父别居”的阶段。

顾易已经接近成功的造纸计划,恰逢其时的为刘演这次博名之举,提供了上佳工具。

刘稷此来正是为此,至于告知顾易关于御营的最新消息,不过是为了进一步增强顾易的信心。

在过来之前,刘稷已经先去造纸工场那边转了一圈,发现新式纸张已经有一定数量的成品。

按照赵盘所言,只待顾易进行最后检验即可。

在旁人看来,顾易作为造纸计划的核心发起者,只有他才有资格判定成品的品质是否合格。

当顾易与刘稷来到水渠边的造纸工场时,前些日子一直作响的水碓,今日已经安静下来。

此时工场中最为醒目的是一叠叠堆积起来的平整纸张。

略微泛黄的新式纸张,顾易上前拿起一张,举起对光细看,还能隐约看清其中的纤维。

摸上去手感轻薄平滑,轻便远胜简牍,韧性逊于丝帛,但成本上的优势足以碾压。

接下来就要检验新式纸张的书写效果了,赵盘早已提前准备好了几案、坐榻、笔、墨、砚。

顾易在几案上铺好纸张,一旁的赵盘用研石压着墨丸,在三足石砚上开始研磨,上等的兔毫笔已经搁在笔架上。

这些当然都是由大司徒特别赞助的,否则以赵盘目前的身份,可弄不齐这些好东西。

顾易下笔时,并未选择常规炫技的“永”字,因为此刻这字写出来也没人认识。

当今正是秦篆没落,汉隶开始进入成熟期,楷书的影子都还没出现。

永字八法出自早期楷书,顾易要是写个汉隶“永”字,旁人可能认识,但是汉隶“永”字的结构,可看不出其中有啥八法。

顾易最后落笔,写下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

不过他可不会虫鸟篆,而是用当世成熟的汉隶写出来的。

一旁的赵盘还没什么反应,因为少年根本不知道这八个字是传国玺的铭文。

他见过的最高级别的印章,可能就是先前收购原料的布告上的大司徒印。

而另一边正在察看纸张书写效果的刘稷,他可是汉家宗室出身。

这个八个字的来历,在场之人除了顾易,恐怕只有他最清楚了。

脸色大变的刘稷,一时顾不得细看纸张上的书写效果,讶然盯着刚刚放好毛笔的顾易,欲言又止。

顾易很清楚自己写下这八个字的后果:

首先,刘稷肯定知道这八字来历;

其次,刘稷不会当场宣扬出来;

第三,刘稷知道了,就代表刘演很快就会知道,自己必须给出合理解释。

一个民间工匠出身之人,怎么会知道传国玺的铭文?

答案当然是直接推给公输传承,既然公输已经帮自己背了不少锅,再加上一口也无所谓。

具体该怎么应付,顾易都已想好了:

据公输传承所述,秦丞相李斯受命制作传国玺时,负责篆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的玉工孙寿,就是公输门下出身。

简单明了,顾易才不管刘演信不信,双方都只是需要一个借口。

毕竟在刘玄下落不明时,曾经离皇帝宝座只有一步之遥的刘演,有夺位的想法完全正常。

自己在试纸之时,写下这八个字,搞不好会被刘演视为顾易在公开表明立场。

从纸上的这八个字来看,成品纸张的润墨效果还不错,没有出现过度的渗墨和晕染现象。

可以说这次造纸计划圆满成功,下一步就是大规模投产了。

性急如火的刘稷,此时一刻也不想继续呆在工场,上前一把卷起案上的纸张,险些带翻了几案。

急忙道:“公与吾同往禀报,大司徒等候已久。”

然后拉着顾易,就往刘演的中军帅帐而去。

刘演此时正在帐中考虑,如何应对皇帝刘玄和大司马朱鲔同时失踪的最新局势。

而在距离宛城百里的汉营中军,席卷全营的大火,在成功帮汉军驱逐了兽群后,也将整座营地几乎烧为灰烬。

天色放白后,原本的中军营地,入目间已是焦黑一片,营中士卒十不存一。

而传言中下落不明的皇帝和大司马,正在营寨后方的壕沟中,木然相对。

本站网站:

阅读从昆阳陨石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从昆阳陨石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