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奇与元歌》

墨菲定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朝坏的方向发展,就一定会朝最坏的方向发展。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1949年由美国的一名工程师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亦称墨菲法则、墨菲定理等。

原文为: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夏洛克·福尔摩斯看着大家脸上露出的不可思议的表情,心情分外舒畅。有什么能够比让学生们目瞪口呆更快乐的呢?

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被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之一。

也可称之为“官场病”、“组织麻痹病”或者“大企业病”,源于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1958年出版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帕金森定律常常被人们转载传诵,用来解释官场的形形色色。帕金森在书中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第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第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第三是任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这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会丧失许多权力;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会成为自己的对手;看来只有第三条路最适宜。

于是,两个平庸的助手分担了他的工作,他自己则高高在上发号施令,他们不会对自己的权利构成威胁。两个助手既然无能,他们就上行下效,再为自己找两个更加无能的助手。

如此类推,就形成了一个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的领导体系。

帕金森得出结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

这条定律又被称为“金字塔上升”现象。

学员们若有所思,他们中的一个年轻人开始反应过来,并且对夏洛克·福尔摩斯说。

老师,再讲一个有趣的案例吧?我想听听,还有没有不太一样的别的原理。

米尼恩是艾克西尔市公共工程部的维修领班,他为人亲切和气,因而深获市政府高级官员的赏识和称赞。一名工程部的监工说:“我喜欢米尼恩,因为他有判断力,又总是愉悦开朗的样子。”

米尼恩的这种性格恰好适合他的职位:因为他不必做任何决策,自然也没有和上司的意见有分歧的必要。

后来那名监工退休了,米尼恩接替了监工的职务。和以前一样,他依然附和大家的意见,上司给他的每个建议,他不经选择就全部下达给领班,结果造成政策上的互相矛盾,计划也朝令夕改。

不久整个部门的士气便大为低落,来自市长、其他官员、纳税人,以及工会工人的抱怨接二连三。

至于米尼恩,他依旧对每个人唯唯诺诺,仍旧在他的上司和部属之间来回传送信息。名义上他是一名监工,实际上他做的却是信差的工作;他所负责的维修部门则经常超出预算,而原定的工作计划也无法达成。

简言之,米尼恩以前是一名称职的领班,现在却变成不能胜任的监工了。

这就是著名的彼得原理。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Dr. Laurence Peter)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彼得原理有时也被称为“向上爬”理论。

这个概念是管理心理学的一种心理学效应,指出在等级制度中,每个人都会不断地晋升到自己无法胜任的职位上,直到达到自己的“最高无能”状态。

在达到这个状态下,他们无法再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甚至会对组织造成负面影响。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导致无所作为。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将一名职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组织带来损失。

由此导出的彼得推论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每一个职工最终都将达到彼得高地,在该处他的提升商数(PQ)为零。至于如何加速提升到这个高地,有两种方法。其一,是上面的“拉动”,即依靠裙带关系和熟人等从上面拉;其二,是自我的“推动”,即自我训练和进步等,而前者是被普遍采用的。

彼得原理对组织和个人也有重要意义。

丁克在李斯汽车维修公司是一名热忱又聪明的学徒,不久他被聘为正式的机械师。在这个职位上他表现杰出,不但能诊察汽车的疑难毛病,还能不厌其烦地加以修复。

于是他又被罹升为该维修厂的领班。然而,在担任领班之后,他原先对机械的热爱和追求完美的性格反而成为他的缺点。

因为不管汽车厂的业务多么忙碌,他还是会承揽任何他觉得看起来有趣的工作;他总是说:“我们总得把事情做好嘛!”而一旦工作起来,不到完全满意他绝不轻易罢手。

他事事干预,极少坐在他的位子上。他常常亲自动手修理拆卸下来的引擎,而让原本从事那件工作的人待站一旁,并让其他工人苦等地指派新的任务。

结果汽车厂里总是堆着做不完的工作、总是显得一团糟,交货的时间也经常被延误。

丁克完全不了解,一般顾客并不在乎车子是否修得尽善尽美——他们只希望能如期取回车子。

丁克也不明白,大部分工人对薪资比对引擎的兴趣还要浓厚。因此,丁克对他的顾客和部属都不能应付得宜。

从前他是一位能干的机械师,现在却成为不胜任的领班了。

对个人而言,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期待着不停地升职,但不要将往上爬作为自己的惟一动力。

与其在一个无法完全胜任的岗位勉力支撑、无所适从,还不如找一个自己能游刃有余的岗位好好发挥自己的专长。

综上可以得出彼得原理发生作用的两个条件,第一,职员只要在原工作岗位上称职就会被晋升。第二,晋升的人即使在新的岗位上不称职也不会被降下去。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避免彼得原理的发生呢?

1.建立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人员选聘机制,客观评价每一位职工的能力和水平,不仅要考察职工在原岗位上的表现,更要通过考核判断其是否符合晋升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选出最能胜任该岗位的人。

2.不要把岗位晋升当成对职工奖励的主要方式,应建立综合奖励机制,更多地以奖金、休假、加薪等方式作为奖励手段。

3.建立能上能下的考核机制,对于不称职的管理者应降级,使更有能力的人任职。

4.彼得高地对于每个人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随着个人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的。因此当我们被提升到新的工作岗位后,应该积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使自身尽快符合新岗位的要求。

我们这个社会既需要想当将军的士兵,也需要在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的大国工匠们。

在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里,除了升职加薪,把自己擅长的工作做到专业——卓越——极致,这也是一条提升我们人生价值的光明之路。

夏洛克·福尔摩斯应邀来给云岩城最大的公司、麦冬溪矿业集团讲课。他的话引起了高层领导的深思,毫无疑问。

夏洛特讲到的三种情况或者说错误,麦冬溪矿业集团都存在。集团领导们不知道的,是“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

问题虽然提出来了,但解决之道却是更难的。怎样在一个组织里避免管理弊病,这可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

谁也别指望靠一堂课就能解决,就在夏洛克·福尔摩斯上完课后两星期,著名的岸沅煤矿大罢工就爆发了!而它正是麦冬溪矿业集团公司下的企业之一。

阅读梦奇与元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梦奇与元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