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第一二一章 并购是手段,要为战略服务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121章并购是手段,要为战略服务

这么大规模的并购,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过去一个多月,赵平其实组织的都是对RcA诸多资产的尽调评估工作,而且也只是进行了一半。

为了这次并购,赵平不仅从英豪公司抽调了很多技术专家,组成了专业的技术团队,也高价聘请了律师、会计师、投行做为顾问,等到这次并购完成,仅仅是付给这些中介机构的费用,就要超过1000万美金。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陈兵也没有闲着,不仅亲自参与几次团队与RcA公司的协调沟通会,而且也一直在详细查看关于这次并购的诸多资料。

随着尽调的全面展开,RcA公司这两部分资产的相关信息也逐渐汇集了起来,陈兵结合前世的记忆,也逐步捋清了RcA半导体业务,从崛起到衰落的来龙去脉。

RcA历史很悠久,他的中文名字是美国无线电公司,早在二战之前,就凭借在广播、通讯领域的技术优势,发展为灯塔的龙头厂商之一。

众所周知,灯塔国电子科技业的兴起,得益于50、60年代诸多军事技术的民用化。RcA进入半导体领域,也是在这个年代。

二战时期,灯塔国通过承包和分包合同分拨给科学研究的巨额资金。灯塔国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和140多家学术机构及320多家公司签署了超过2300份研究合同,总价值约3.5亿美元。

很多大型企业在其中受益明显,获得了丰厚的资金:At&t获得了1600万美元,通用电气获得了800万美元,RcA、杜邦和西屋分别获得了500万至600万美元不等。

1945年,二战结束,冷战开启,一份重要的科学政策报告,被提交给总统罗斯福,奠定了之后几十年,灯塔国的科技发展脉络。

这份名为《科学无边界》的报告中,把基础研究定义成那种“不为任何实际应用成果考虑”的科学前沿探索,并提出了对于基础科学作用的,一种前瞻性设想。

这种前瞻设想的核心逻辑就是:从基础科学开始,平稳地发展,然后必然会延伸到制造和生产,最后到技术或创新;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其结果必将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整体经济增长。

正是在这个报告思想的指导之下,灯塔国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大学等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同时又给予企业大量的研发合同,诱导大型企业设立研发实验室。

因此50年代,是灯塔诸多的企业实验室发展最快的年代,Ibm、通用电气、RcA等大型企业,都纷纷设立大型的研发实验室,从事基础科学的研究。其中成果最显着的,就是大名鼎鼎的贝尔实验室。

RcA实验室分部,在1945年之后扩展了位于新泽西州普林斯顿附近的基地,并开始从事彩电和半导体方面的研究工作,这就是RcA普林斯顿实验室的由来。

到50年代中期,RcA公司的普林斯顿实验室,工作人员中有一半是理论科学家,超过75%的合同是与军方签订的。

这也就是为何后世,很多电子科技的源流,都发端于灯塔的原因。也是为何RcA有那么多基础发明的原因。

顺便一句,陈兵之前向施乐公司购买的视窗界面创意,其实也是施乐公司这种基础实验室的产物。

整个五六十年代,这种理论都被那些灯塔大企业的领导人所接受,并成大企业的重要经营策略。

但进入70年代,这一进程却被一群“捡便宜”的人打断了,这些大企业开始逐步放弃了对基础科技的研发投入。

这些“捡便宜”的人是谁哪?就是硅谷那些创新科技公司和他们背后的风险基金。

基础科学出来的成果,到转变成商品,中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些大公司投入巨资研发出来的科学成果,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走上商业化道路,却被别人率先进行了商业化,并赚取了巨额利润,这让那些大企业投资基础科学的兴趣大减。

贝尔实验室发明了晶体管,tI申请邻一个集成电路的专利。但开启了半导体商业时代的公司是谁?仙童,一家1955年设立的,起步资金只有3600美金的创新公司。

后来仙童的员工分裂,仙童八叛逆之后,大量员工先后出走,才有了之后的诸多半导体巨头,例如INtEL、Amd。

仙童被称为灯塔国半导体产业的摇篮,据有人统计,与仙童有密切关系的科技公司高达92家。而着名的风险投资基金红杉资本的创始人,也同样出自仙童。

随着硅谷的崛起,大量的创新科技公司聚集起来,将这片区域,变成了科技创新的圣地,在后世的媒体宣传之下,硅谷精神成为创新精神的代名词,

硅谷的崛起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所谓的硅谷精神,也没有那么纯粹。

在硅谷崛起之前,灯塔国已经全面完成了工业化,灯塔经济几乎在诸多的方面,都被大公司、大集团所垄断。

硅谷的崛起,衍生出来一大批的科技公司,培养出了大批的科技新贵,也帮助了大量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平民,实现了阶层的跃迁,更是带领灯塔电子科技产业,取得全球的领导地位。

但硅谷兴起带来的冲击,也削弱了那些垄断巨头们,投资基础科学的意愿。

《科学无边界》报告中的逻辑在宏观上是正确的,正是50、60年代,灯塔国大规模的基础科学研究投入,奠定疗塔国在电子科技领域的领导地位,促使疗塔国电子科技产业的蓬勃发展。

但《科学无边界》报告中的逻辑,忽略了一个利益分配机制的问题,造成了基础科学研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局面,也就使得这种逻辑被诸多垄断大公司抛弃。

这些垄断巨头愿意投资基础科学,本身就是为了赚取利润,但基础科学要演变为商业利润,需要很长的周期,也需要各种商业新模式的配合。

而大公司管理僵化,行动缓慢,在将基础科学进行商业变现的过程中,往往落后于那些的科技公司,最终被硅谷摘走了最丰厚的果实。

所以从80年代开始,随着硅谷的越来越兴旺,似乎科技创新越演越烈的同时,灯塔大企业却开始纷纷削减在基础科学方面投资,那些在科技史上留下过鼎鼎大名的企业实验室,也纷纷被关闭。其中就包括最让世人耳熟能详的贝尔实验室。

阅读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