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

第一六三章 启航半导体设备公司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163章启航半导体设备公司

沪海在国内是经济地位及其特殊的存在,早在大清年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沪海就成为了五个开放口岸之一。

所谓十里洋场,到沪海解放,租界被取缔之时,沪海已经经历了百年的租界殖民历史。

租界百年,吸引了大量的西方冒险者的同时,也虹吸了大量的内地商业、文化精英,沪海更是早早就成为了国内工业和商业最为发达的城剩

东西方文化在这个城市内不断碰撞融合,最终揉合成了独具特色的海派文化。

改开之后,内地逐步打开了封闭的门户,而沪海则再次成为了东西方交流与碰撞的窗口。

陈兵之所以把沪海,作为了芯片厂建厂的唯一选择,看重的除了沪海雄厚的工业基础,大量汇聚的技术人才,众多的大专院校,还有沪海更加开放的思想环境。

对于英豪、pbh要来投资建厂,沪海自然是非常的欢迎,不仅超品亲自出面的欢迎招待,还专门委派了一位副巡抚,带领了一个团队,来对赵平进行陪同和配合。

获得了沪海的真诚欢迎,赵平对沪海的考察进行的非常顺利,连续考察了几个沪海推荐的厂址之后,就直接选定了芯片厂与半导体设备厂的厂址。

这个厂址就选在了漕河泾,这里是沪海正在筹建的一片产业园区,而园区的名字就是用微电子命名,可见沪海也早就有大力发展半导体的想法。

陈兵并没有让赵平去选择浦东,此时的浦东开发根本就没有提上日程,各方面的设施都没有基础,以沪海的财力啊,暂时也无法在这里投入太多的资源。

陈兵只是遥控赵平将厂址选择在漕河泾,更具体的他也没有办法多管,对于80年代的沪海,陈兵其实并不熟悉,他前世第一次去沪海出差都已经是90年代的事情了。

但有一件事情,陈兵是记忆非常深刻的,那就是80、90年代,沪海的住房非常的紧张,许多家庭三代人,不得比挤在鸽子笼里。为此他给赵平的指示中,就增加了一条重要的内容,买地建房。

两个工厂合计1500亩的土地需求,是在首都就已经商谈好的,这次过来只是进行具体选址,也许是历史的巧合,赵平选中的厂址,正在陈兵前世历史上沪海第一个半导体厂,贝岭的那片厂址的旁边。

历史上,贝岭要到1988年才成立,是沪海与贝尔合资创办的。这个时空,由于陈兵的乱入,沪海第一家芯片厂的成立足足提前了五年。

五年听起来好象并不长,但80年代正是变革最为激烈的时期,能够提前五年进入半导体芯片领域,进行产业化,所占得的先机,可不是一点两点。

沪海后来被世人戏称魔都,素来是以城市现代化着名的,但此时也不过刚刚开始走上开放的进程,甚至连一个五星级酒店还没有,上海的第一个五星级宾馆华亭宾馆此时才刚刚开工建设。

工厂的选址确定了之后,赵平要求的配套员工住宅用地,也很快就获得了审批,沪海大笔一挥,同样直接给予了1500亩住宅用地。

沪海在得知英豪有意来投资之时,对英豪也同样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甚至专门派了一个组前往了特区和香江,对英豪的经营状况、管理特色,都早就有了不少了了解。

英豪为员工兴建住宅,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习惯性的做法,无论是在香江还是在特区,英豪都已经建设了规模颇为庞大的员工住宅区。

有这些先例在前,当赵平向沪海同样提出要购买土地,兴建员工住宅之时,沪海没有丝毫的诧异,甚至觉得这种要求,是合情合理顺理成章的。

此时的沪海已经是有12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但城市建设却远没有如后世那般摊开大饼,大量的人口其实还聚集在后世的内环之内。

漕河泾整体处于后世的内中环之间,此时还是城乡结合部,土地还远不象后世那般稀缺昂贵,批给英豪的住宅用地,比工厂的选址还要偏远一些,其中甚至包含了不少的农田。

选址确定,其实只是陈兵在沪海布局的开始。一个工厂的真正根基,其实并不是占据的土地,兴建的厂房,安装的设备,而是大量聚集起来的人。

沪海的人才基础,此时是远远好于特区的,特区是从一个渔村开始新建的城市,所有的人才都需要从其他地区流入、引进。

但沪海不同,沪海本就拥有1200万人口,而且拥有国内诸多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沪海不仅每年有大量的应届生毕业,而且累计下来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数量也非常庞大。

赵平这次过来设立的两个工厂,都是特批的独资企业,其中并没有中方的股份,两个工厂需要的人员,除了少数骨干可以从香江、特区抽调之外,大部分都需要从本地进行招聘。

相比于其他城市,思想仍然比较保守封闭,沪海一向以洋气着称,对于外资企业的接受程度也最高。

这个时代,作为外资企业,在沪海招工并不难。沪海仍有大量的回城知青没有工作,在等待着就业,只要发出招聘的广告,很快就能召到大量的受过基础教育的工人,但想要招聘技术人才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无论是芯片厂还是半导体设备厂,都是技术要求很高的产业,必须要有足够多的技术人才,才能支撑起工厂的运作,而要想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就更需要大量顶级的专业人才。

选定厂址之后,赵平与沪海的谈判交流,就开始围绕着人才问题展开,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人员的编制问题。

这个其实英豪在特区也已经有了先例和比较成熟的办法,英豪许多的技术人才,都是把编制挂靠在了几个合作密切的官方机构之下。

沪海对这种情况也早已调查清楚,干脆就仿照英豪在特区的办法,同意将两家工厂未来所有招聘的员工,编制关系全部挂在了机械工业局的名下。

解决了人事编制问题,英豪要招聘人才,困难就扫清了大半,而陈兵之所以在建厂的同时,就同步申请土地,兴建员工住宅区,就是要用这些住宅,作为吸引人才的重要筹码。

沪海是极为洋气的地方,即使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沪海仍能找到喝咖啡的地方。这两个工厂都是特批的外资企业,在沪海,社会地位并不比国营企业低。

调到这两个工厂工作,人事编制可以保留,工资待遇远高于国内企业,还能享受分房,对于精明和务实的沪海人来,绝对有着充足的吸引力。

何况沪海本就有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意愿,对这两个工厂的支持力度极大。

机械工业局也已经承诺,会从下属的企业调集一批的技术骨干,派遣到两家工厂,作为工厂的起家班底。

赵平前去首都时,带的人手并不多,在那边主要是一些商务性的会谈,几乎没有太多实务要处理,但赵平来到沪海之后,身边的团队却快速的扩充了起来。

负责英豪芯片业务的赵建康博士,带着他的技术团队直接飞过来与赵平汇合,真正确定工厂选址的,其实就是赵建康博士。

工厂厂址一确定下来,赵博士马上就向沪海借了一个临时场地,设立起了芯片厂的筹建机构,开始了正式的筹建工作。

赵博士是英豪特区芯片厂的真正筹建者,早在入职英豪的时候,就已经从全球收罗起了一只精干的技术团队,现在特区的芯片厂已经开始稳定生产,他就带着这只技术团队,来沪海再次筹建新的工厂。

半导体设备厂,是pbh的名义进行投资的,筹建这个设备厂的骨干,也是从灯塔pbh抽调而来,其中有不少直接就是灯塔人,只是这个团队的领导者,却是华人。

阅读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