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明》

第7章大话先生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七月。

朱由检于保和殿后的平台召见从宁远回来的袁崇焕,同时被召见的还有诸多大臣。

只见袁崇焕走到中央,当即跪倒在地拜道:“臣,袁崇焕拜见陛下,圣恭安?”

“朕安。”

“这不是在太和殿,爱卿不必如此拘礼,快快免礼。”

“谢陛下。”说罢,他才敢站起身。

朱由检看向旁边的王承恩,道:“王承恩,快给朕的爱卿搬把椅子。”

不需要王承恩亲自去找椅子,自有机灵的小太监去找,他只是从小太监手里接过椅子放到袁崇焕身后。

但经过他的转送后,意义就不一样了,要知道他可是服侍皇帝的人,却亲自给袁崇焕搬椅子,足见皇帝朱由检对袁崇焕的荣宠。

“谢陛下赐座。”袁崇焕慢慢将半个屁股放在椅子上,王承恩则回到了朱由检的旁边站着。

只听朱由检略显急迫道:“魏客乱政,大明倾颓,封疆失守,乱民四起,朕欲中兴大明,先收辽东,而后整修德政,卿熟知辽事,何以复辽,速奏禀明。”

“臣心中早有方略,若陛下令臣便宜行事,只需五年时间,全辽可复。”

朱由检大喜道:“复辽,朕不吝惜封侯赏,卿努力解天下倒悬,卿之子孙亦可富贵也。”

袁崇焕谨慎回答道:“复辽之计,不外乎臣昔年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防守是正规的策略,攻战是变通的策略,和议是辅助的策略,执法在于循序渐进不在突变猛进,在于追求实效不在贪图虚名。”

“卿的计划朕已知晓,如何说与众卿听?”

旋即道:“卿不要有顾虑,朕自有主持。”

袁崇焕对答:“自奴贼起兵以来,东事日坏,四路尽失。萨尔浒之败,奴名微而众寡,然奴遂以能克杨蒿、熊廷弼,以弱胜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朱由检听的高兴,袁崇焕继而起身继续道:“今奴带甲数万,外和蒙古诸部,内修文治,欲图中原,非速胜之敌也。

察哈尔林丹汗、朝鲜国主李倧宿与建奴不和,可以为援亦可扶也。皇太极初登汗位,四大贝勒轮流主持,权非集于一人也。

今辽东历经天命,屡经磨难,汉民人心思归,无欲为啊哈。且努尔哈赤炮毙于宁远,皇太极兵败宁锦,守而后战,未尝不可。”

“好。”朱由检兴奋地说道。

袁崇焕的话着实说到了他的心坎儿里,让年轻的皇帝顿觉有这等忠良臣子,大明何愁不兴。

平台奏对结束,众官员离去。

给事中许誉卿与袁崇焕同行,问道:“元素,你当真有把握五年全复辽地?“

袁崇焕,字元素,号自如。

他觉得建奴当真那么好打,也不会从万历时期一直拖延到现在,还让建奴越发强大。

况且五年时间也太少了,皇帝不通军事,当国不到一年,根本不明白此中难处。

建奴数万精锐,明军非数倍不能败之,而要动用二三十万军队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

军队需要从全国各地征召,粮秣、战马、军帐、衣物、兵器、火药、大炮、都需要提前数年准备。

即便准备好了,想要将之运送到前线,还需要动用十几二十万青壮民夫,因为动员了民夫,还要多准备十几二十万人的物资,否则还没等运送到前线就吃的差不多了。

而今大明天灾不断,乱民四起,许多战备物资都需要通过水路从南方调运,所需时间就更长了,区区五年,别说收复辽东,就连战前筹备都不一定能够完成。

况且就算在五年内完成了,并向建奴发动了进攻,也不能确保一战败之,更不用提一战灭之了。

袁崇焕笑了笑,凑到许誉卿耳边低声道:“公实兄,我不过是用这种话安慰陛下。”

许誉卿,字公实,号霞城。

闻言,许誉卿大惊出声,引来周遭官员注意,他顿觉失态,转而将袁崇焕拉到一边轻声说道:“陛下英明,怎么可以随便应对,来日按照期限追求成效,你该怎么办?”

听到这话,袁崇焕顿时沉默,表情慢慢凝重起来。

许誉卿出言道:“可否明说于陛下?”

“那袁某岂不是在欺君,不可,万万不可。”

“此时欺君,陛下念你往日功劳,且宁远防线尚需你镇守,当只会小惩大戒。来日陛下若知你是欺君,必杀你啊。”

袁崇焕知道许誉卿说的有道理,空耗了朝廷的钱粮,却不能完成复辽的目标,盛怒之下的皇帝一定会杀了自己。

可是要是真按照许誉卿说的办,他有些不甘心,或者说有些不敢,谁知道陛下现在知道了会不会杀了自己。

思来想去,他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紧皱的眉头也舒展开来,说道:“我已想到办法,公实兄不必为我着急。”

许誉卿好奇道:“是何办法?”

袁崇焕一笑,“只需向陛下提出几条复辽的苛刻请求,陛下自然会放弃复辽的打算。”

“这倒是个好办法。”

皇帝想复辽不假,可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如果不能满足袁崇焕提出的条件,陛下自己就会放弃复辽的计划,根本不用袁崇焕提,如此也就免了欺君的罪。

第二日早朝,袁崇焕上奏说:“五年复辽计划不容易完成,陛下既然将之托付给臣,臣不敢推辞。户部转运军饷,工部供应器械,吏部用人,兵部调兵选将,必须朝廷内外事事配合,才能有所成功。”

他的这道奏折可谓语出惊人,竟然要求朝廷围绕着他转,甚至有言官准备抨击他奏折上的内容。

殊不知袁崇焕等的就是这个,心中想这样皇帝总不能答应吧,只要皇帝不答应,自己就有理由推辞了。

然而朱由检一心想要中兴大明,岂会在乎这些,见有言官已经站出来了,他连忙道:“你且先退下。”

刚站出来的言官疑惑的退回原位,然后就听朱由检笑道:“准了。”

众官员满脸震惊,成竹在胸的袁崇焕傻眼了,怎么就答应了?

许誉卿同样为袁崇焕着急。

不过袁崇焕一计不成,再生一计,“陛下,恐臣去了边关后,朝中难免有人诽谤臣。”

闻言,朱由检觉着袁崇焕说的有道理,正想着该如何解决他的后顾之忧时,东阁大学士刘鸿训建议道。

“陛下,可收回王之臣、满桂的尚方宝剑,再将之赐给袁崇焕,持尚方宝剑督师蓟辽,自然无人敢不遵从。”

袁崇焕瞥了一眼刘鸿训,那眼神都能杀人。

“好,就依照刘阁老所言,着即派人赴蓟辽前线收回王之臣、满桂手中的尚方宝剑,另赐袁崇焕尚方宝剑一柄。”

话音刚落,王承恩就大声道:“陛下有旨,赐袁崇焕尚方宝剑一柄。”

尚方宝剑早已有之,大明万历之前皇帝很少赐予臣子,从万历开始,一般在外督抚的官员都会赐予尚方宝剑,可以对五品以下官员先斩后奏。

不一会儿的功夫,就有人手捧一柄尚方宝剑送到袁崇焕面前,看着尚方宝剑,袁崇焕艰难拿起,道:“臣谢陛下赐剑。”

虽然有了尚方宝剑,可他心中并不高兴。

想到此前熊廷弼、孙传宗都因为受到排挤陷害,迫使自己的意愿难以舒展,袁崇焕又生一计。

“陛下,臣之前在平台奏对时讲到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防守是正规的策略,攻战是变通的策略,和议是辅助的策略,执法在于循序渐进不在突变猛进,在于追求实效不在贪图虚名,这是臣与诸边防官员所能做到的。

至于选人用人,与被人用的人,都应当是陛下掌握其中的关键,怎么才能用人不三心二意,相信而不怀疑呢?”

朱由检认真听着,袁崇焕则继续说道:“驾驭边防的大臣与朝廷大臣不同,军中多可疑之事,只应当谈论大局的成败,不必在意一言一行的小过失。

事情的责任越大,招致的怨恨也就越多。有利于边疆的事情,都不利于自身。

况且战场瞬息万变,敌人更善于离间君臣,因此做边疆的大臣很难。陛下爱护臣了解臣,臣本没必要过于疑虑惧怕,但心中的危惧不敢与陛下说。”

“爱卿放心,朕绝对用人不疑,相信爱卿的为人与能力。”

朱由检赶忙说道,生怕说慢了被划归到用人疑之,疑人用之的昏君中去。

“爱卿之前所言皆是金玉良言,理当嘉奖,就赏蟒袍一件,玉带一条,银币若干。”

袁崇焕心中很明白,皇帝是用这些赏赐安自己的心,可如今自己寸功未立,如何敢收下蟒袍玉带。

于是赶忙道:“陛下能相信臣,臣已经知足。然辽东未复,不敢受蟒袍玉带。”

朱由检想了想,蟒袍玉带的赏赐确实重了,便道:“也罢,待得爱卿克复辽东,朕亲赐你蟒袍玉带。”

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已经容不得袁崇焕后退半步,他只有赶鸭子上架,硬着头皮也要上。

于是乎,他以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的身份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防务,手持尚方宝剑,可对五品以下官员先斩后奏。

阅读皆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