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啼血》

第12章 军政之间上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第十二章 军政之间(上)

位于东京市谷台高地的日本陆军参谋本部与平时一样,大楼里值班的军官昏昏欲睡,电迅室的官兵则在闲聊打发时间。零点过后,电波呼叫声响起,电迅室接到了以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大佐名义发来的越海电报:“十八日晚十时三十分左右,暴戾的中国军队在沈阳北面北大营以西,破坏满铁线,袭击我守备兵,与我前来制止的守备队发生冲突。据报,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正向现场出动中。”

凌晨二点,又接到了土肥原的第二份电报:“北大营的中国军队炸毁满铁线,其兵力有三、四个中队,随即逃入兵营。我虎石台中队于十一时后与北大营五、六百敌军交战,现已占领其一角。但敌军正在不断地增加机枪和野炮,我中队陷入苦战之中,坂田中尉受伤。”

又过了一个小时,土肥原的第三份电报又到达陆军中央:“根据上述情况,阪垣参谋作了如下处理:

一、第二独立守备大队扫荡北大营。

二、第二十九联队攻击沈阳城。

三、第五独立守备大队从北面攻击北大营,并接受第二独立守备队大队长的指挥。

四、要求陆军第二师团以主力增援。”

其实,土肥原此时还正在从东京返回沈阳的途中,电报是奉阪垣之命,花谷以土肥原的名义发出的。

三份电报接踵而至,而且还动用了成建制的野战军,这使得长期以来悠闲无事、此刻睡意朦胧的的值班军官顿时紧张起来了,不敢延误,连忙摇动电话向上报告。

参谋本部作战部作战课课长今村均大佐,在睡意正浓的凌晨四点,被尖厉的电话铃声惊醒。妻子翻过身,很不高兴地报怨道:“怎么这么讨厌,这个时候打电话来。”

今村眼睛也没有睁开,伸手把床头的电话拿起。电话里是总务部长梅津美治郎少将的声音:“今村君,对不起了,在这个时候把你叫醒。满洲出事了!”

今村一惊,睁开双眼,坐起身子,问道:“怎么一回事?”

“昨天晚上,沈阳附近的铁路遭到爆炸,关东军也出动了,我现在就到办公室去把电报核实一下。我已经给值班军官挂了电话,要他们立刻派汽车上你家接你,详细情况等到了办公室再说吧。”

等他洗漱完毕,换上军装,走出门,接他的汽车恰好来到。乘车到达参谋本部时,大约凌晨五时左右,天色尚未发亮。今村走进梅津的办公室,微微点点头,打个招呼。身着少将军服,头发花白的梅津指着办公桌上的电报说:“这些就是十八日夜至现在的电报。”

今村一一把电报看完,然后抬头问道:“建川部长没有拍电报来吗?”

“我这里没有,”梅津摇着头说,“你挂电话问一问电迅室有没有。”l2

电话打过去一问,电迅室回答说没有建川部长的电报。

“没有建川部长的电报。”今村想了想,对梅津说:“建川部长是带着中央的精神去的,我相信他会遵循中央的方针妥善处理此事。张学良军队的行动,并不是大规模的行动,看来没有把在满洲的日本军队全部歼灭的意图,这不过是北大营驻军单独的暴行。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不要说世界各国,就是国内,大部份的国民对于满洲问题的真相也还没有十分了解,万一事态扩大的话,要想得到举国一致的支持,那是很困难的。因此,不宜将此事扩大,还应该把他作为局部问题处理的好。”

今村是宫城县人,四十五岁,聪明好学,少年时的理想是成为一个经济学家。日俄战争后,一直吃香的军人,更成了年青人向往的职业。在潮流带动之下,今村考入陆军士官学校第十九期,一九○七年毕业。一九一五年,今村毕业于陆军大学第二十七期,成绩名列榜首。他担任过步兵第四联联队副、陆军省军务局附、军务局课员、驻印度武官、上原勇作元帅的副官,一九三○年八月晋升大佐,出任军务局征募课课长。但是,身为陆军大学的“状元”,却从来没有担任过部队主官,这对于将来晋升很不利。因此,今年七月初,他向上面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到步兵联队任联队长。

今村成绩优秀,性格平和,是个优秀军人,不是那种自以为是、惹事生非的刺头,一直都受上司的喜欢。七月中旬,军务局长小矶对他说:“你的要求并不过份,你的心情,我也能理解。但现在满洲排日活动越来越严重了,我们不能不想方法采取对策。这几个月来,参谋本部的首脑们商议拟定了一个大纲。为了在这个大纲的基础上,起草一个具体的计划,决定建川从情报部长转任作战部长,他希望调你去他手下当作战课长。此事已经得到了大臣和次官的同意,永田军事课长也热切希望你去。他说,如果是你,他就有信心合作,共同把详细计划制定出来。这样安排使你失去了出任联队长的机会,这是很遗憾的事。但为了解决满洲问题,希望你多出一点力。定于八月一日公布调令。”

能当作战课长的人多得很,涉及到个人前途,今村当然不愿意,以不了解“满洲”为由谢绝。但经不起多人的劝说,而且多是上司,实在拉不下脸,八月一日颇为不情愿地上任就职。

参谋本部的《解决满洲问题方策大纲》,今村曾仔细地阅读、研究过,但他没有参加一夕会、樱会等军人团体,对于此次事变的内情,他是一无所知。所以,他按照大纲的要求,认为不应该把事态扩大。

“我也是这样想。”梅津点头同意道,“但不管怎样,对这一突发事件,必须赶快开一次部局长会议来决定一个处理方案。刚才我已经告诉值班军官,要他挂电话给各局、部长、次长、次官、总长和大臣。时间不多,你去起草一个处理事件的方案吧。”

清晨七时,在参谋本部的会议室里,参谋本部的各部部长,陆军省的各局局长举行紧急会议,参谋总长和陆相没有出席,但参谋次长、陆军次官在座。由于作战部长建川出差在外,由作战课长今村代表他出席。另外还有一个课长,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课长永田铁山,作为特邀人物出席局部长会议。

会议首先由情报部长桥本虎之助少将把沈阳发生的情况向与会者作了介绍,桥本最后说:“据报,到目前为止,张学良的部队还没有全体出动进行攻击的迹象。”

“情况就是这样,”主持会议的二宫次长说,“此次会议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省部之间对当前时局下决心而建立巩固的基础。”

二宫希望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的局长部长们,此时能团结一致,下定决心。当前是什么时局?下什么决心?二宫没有明说,但其意已经很明显了。

小矶首先作定调发言:“暴戾的中国军队炸毁我铁路,袭击我守备人员,侵犯我帝国利益,我军理应奋起自卫。因此,关东军的这一次行动是完全合理的行动,应该予以肯定。”

“是的,应该肯定这次行动的合理性。”胳膊岂能往外拐,其他人纷纷点头同意小矶的定调,说道,“为了保护帝国利益,这完全是迫不得已的自卫行动。”

在沈阳附近发生的军事冲突,关东军已经“自卫”到了三百公里之外的长春,而且这样的“自卫行动”还在铁路沿线继续。军部中央此时应该做什么?今村代表作战部把敌我双方的兵力对比作了比较,然后说:“在这样的兵力对比之下,我认为还是作为局部问题来处理为好。如果事态进一步扩大,那么关东军的兵力明显不足,那就要考虑必须增援。如果是需要增援的话,增援部队最好是驻朝军第二十师团。此外,国内的第十师团也可以做好增援准备。”

“关东军的自卫行动无疑是合理的,但我也认为还是作为局部问题来处理,不要扩大事态为好。目前各方面对我们陆军的议论颇多,政府也似乎不满。再则,关东军万余人在十余万敌军之中,事态如果扩大的话,那将会带来严重后果。”虽然已经定了调,梅津还是主张按陆军中央原先的步骤行事。

二宫不太同意梅津的说法,他说:“尽管不扩大事态是中央一贯的方针,但从目前的局势看,如果不增派军队的话,关东军将处于十分危险情势之中。因此,我认为增兵是必要的。”

“增兵!”听了二宫的话,小矶颇有些为难地说,“军制改革和军费预算正在讨论之中,议论很多,在这个时候增兵国外,会不会引起人们的误解,认为这是关东军的阴谋呢?”

陆军次官杉山元不以为然地说:“管不这么多了,我们不能眼看关东军处于危险之中不管,有人误解就让他们误解吧。”

其他的局部长们纷纷发言,七嘴八舌地把中国军队侵犯日本帝国利益的“暴戾行为”指责了一番后说,“要以关东军的安危为重,以帝国在满蒙的利益为出发点,必须增派军队。”

“既然大多数人都赞同增兵,那么就做增兵的准备工作吧。”得到会议讨论结果后,参谋总长金谷点头同意。

如何增兵,这是军令部门的事情,也就是作战课的主管事务。作战课接受任务后,便按既定的对华作战方针进行研究,准备增援方案。与此同时,负责军政事务的陆军省,由军事课课长永田带着他的部下,着手为陆相准备向内阁提出关于增兵的建议。

自本世纪初的日俄战争至今,已有二十六年了。期间虽然有出兵西伯利亚、出兵中国山东这样的局部战争,但对于绝大多数尉、佐级军官,甚至一些少将级军官来说,从未真正地经历过战争。对于渴望胸前挂满勋章、出人头地、名扬四海的军人来说,所渴求的一切只有通过战争才能实现。战争是军人的舞台,没有战争,军人则无用武之地。最近在中国大陆所发生的一连串事件,早已激起了他们的征服雄心,这一次事变可以说正合他们的心意。

增兵了,要打大仗了!到处是叽叽喳喳的讨论声。用军刀实现自己的梦想,在战场上体现军人真正价值的时刻就要来到了!受到这些心理的影响,作战课的办公室此时可谓门庭若市,其他部门的军官们都会忍不住要跑到作战课的办公室来,嗅一嗅那幻想中的战争火药味,以使自己的神经兴奋起来。今村却不耐其烦,在作战课大门口贴上了“闲人免进”的字条,把这些人拒之于门外。

虽然进不了作战课的门,但亢奋起来的人闲不住,他们也都在忙碌起来了:有人在忙着查找有关材料;有人在查看地图;还有人三三两两地围着地图上指指点点,在争吵应该怎样怎样,好象他们是已经在战场上,正在指挥作战了。惹得各课的课长又气又好笑,不断地驱赶、喝骂。

在整个陆军中央各部、局、课忙乱之际,八时三十分,接到了驻朝军司令林铣十郎中将的电报:“鉴于沈阳方面的情况,命第六飞行联队派战斗机、侦察机各一中队于今晨从平壤出发增援关东军。又,第二十师团的混成旅团约一个旅团的兵力拟向沈阳方面出动。并且已命令第十九师团在卫戍地整备,以便能出动更多的兵力。”

驻朝军早已和关东军通好气,沈阳一打响,求援的电报就拍发到驻朝军,林铣十郎立即以应急为由,派出两个飞行中队。一个混成旅团也奉命迅速集结,其先头部队准备在九点半出发。

日本陆军自一九○○年出兵中国镇压义和团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惯例,向国外出兵必须由内阁会议批准经费开支,然后上奏天皇,由天皇下达敕命。天皇是军队的统帅,没有天皇敕命,谁也无权出动军队,否则就是干犯了天皇对军队的统帅大权。但是,同时在《阵中要务令》里又要求日本陆军从军司令官至普通士兵都要懂得,在非常的情况下,可以擅自决定和相机行动,不可坐等命令而误失战机。这虽然看起来是相互矛盾,但却是十分适合战争实际的。

接到电报,今村意识到驻朝军蠢蠢欲动,搞不好可能会引起一些麻烦。但认为林铣十郎提出这个要求,只不过是一种试探。没有天皇的敕命,你怎么出兵?便不太当作一回事,置之不理。

十时十五分,林铣十郎再次发来电报:“我军根据沈阳附近日中交战的形势和关东军的要求,命一个混成旅团(步兵一个旅团缺一个大队,骑兵一个中队,野炮兵两个大队,工兵一个中队和卫生队)前往沈阳附近增援关东军。该旅团自十九日上午十时许,将先后各自从卫戍地出发,通过铁路运送。通过鸭绿江后,接受关东军的指挥。飞行队今晨出动,亦受该司令官指挥。”

驻朝军应急出兵,是应付“满洲危机”的既定计划。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中日军队只不过是小规模的冲突,关东军未尝受到中国军队的大规模攻击,远远未到“非常时刻”。既不是紧急情况,又没有敕命,驻朝军竟然胆大包天,擅自出兵。显然,这是一种越权行为,而这种干犯天皇统帅权的行为恐怕是要受到追究的。

但多数课员此时却说:“林司令官也是应关东军要求应急增兵的,那就给以追认吧,责任由中央来承担。”

“这不行,听之任之?”今村一向是中规中矩的优秀军人,他板着脸训斥他的课员说:“真不知道你们如何心理,满洲出了事,你们似乎很高兴!我并非不赞成增援,但混成旅团若要出兵增援,必须等内阁会议批准经费后,履行下达敕命手续。就是对于已经出发的飞行队,也要对其行使统帅大权,否则不仅会搞乱指挥统帅权系统,而且将会成为驻外部队受到越权毁谤的原因。因此,也应立即办理上奏手续。林司令官的做法欠妥,身为军令中枢的作战课,岂能置之不理!一定要请求参谋总长和次长下令阻止!”

进入的金谷办公室,正好二宫次长也在。今村报告了驻朝军的情况,然后说:“在早晨的会议上我曾提议出动第二十师团,这是指事态已经发展到非常紧急地时候而言的。但从到目前为止的电报来看,是否已发展到那样的情况,我们还无法判断。不过,我认为驻朝军的驻地接近满洲,对于危急情况,比东京更容易了解。预计军队从现在开始出动,通过铁路运输而越过国境的时间,应该在今天晚上。因此,现在一方面立刻打电报训令建川部长,要他精确地估计一下当前的情况:同时,请总长立即进宫奏明天皇,请求批准在情况紧急而有必要时可以让朝鲜师团越过国境。总之,我认为有必要请总长向驻朝军司令官发出训电,在敕命未下达之前,自行越境是不允许的。”

今村说得堂堂正正,擅自出兵会带来什么后果,金谷和二宫自然知道。两人对视点点头,金谷说:“根据情况来看,林军司令官的独断行动不不适当的,应予以纠正,履行上奏手续。”

出了金谷办公室已经是近午了,今村顾不上吃饭,急忙起草电报。第一六号电报经金谷签字后,立即发向林铣十郎发出:“关于增援关东军一事,望暂待奉敕命令下达。”

担心林铣十郎拖延时间,同时还向混成第三十九旅团的旅团长嘉村达次郎少将发出电报,命令他们停止向关东军增援。甚至还给鸭绿江边新义州的守备队拍发了电报,要他们阻止驻朝军增援部队过江。

相比陆军,政府得到消息要晚很多。大多数内阁成员,是早上起床后才知道发生了“沈阳事件”,随后接到十点钟召开的紧急内阁会议的通知。

会前在休息室里,若槻向先到的陆相南次郎打了个招呼,然后带着怀疑的吻问道:“听说关东军这次行动是针对中国军队的暴戾而采取的,果真是我军的自卫行动吗?可信吗?”

“当然是这样!”竟然怀疑陆军,南次郎板着脸,理直气壮地回答。

若槻本想和南次郎套近乎,搞好与陆军的关系。看到南次郎这种神态,他张开嘴还想说些什么,没有说出,又闭上,轻轻地摇了摇头。若槻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四十年,经历了无数的风浪,青年时代的棱角早已磨平,锐气早已消失,变得性情平和,遇事总以和为贵。

开会的时间一到,大臣们纷纷而至,鱼贯进入会场。若槻的开场白一过,南次郎首先向内阁报告道:“昨晚十时三十分左右,中国军队在南满铁路的柳条湖附近炸毁铁路路轨。我守备队为保护铁路,予以破坏铁路的中国军队以打击。但蓄意挑起事端的中国军队素有排日思想,竟与我守备队交战,致使关东军部队不得不投入战斗。现在,战斗已经扩大到铁路沿线。关东军对于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又与守备部队交战,迫不得已采取了军事行动,这是完全适宜的,应予以支持。”

听完南次郎理直气壮地报告,已经看过早晨的报纸刊登的号外,大臣们开始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了。性情温文尔雅的币原外相,此时却有些激动,他发言说:“刚才南陆相已把事变发生的原因说了,但是关于这次事变,外务省所获得的情况与南陆相所说大不相同。”

十八日当晚,听到枪炮声赶回领事馆的林久治郎对关东军劝止无效,只得把情况一一电报外务省:

“……因中国方面迭次要求和平议决,职即以电话告诉阪垣大佐,日中并未开战,中国方面又决定不抵抗,宜立即停止攻击,避免不必要的损害。阪垣大佐回答,此事涉及皇军军威,军方决意彻底解决。职之建议为军方拒绝,事态在进一步发展。”

“……从满铁全线军队同时出动这一点综合观察,此事系军方积极策划,职已托满铁总裁向本庄司令官要求制止。”

“……军方独断与不法行动,已使职失去抗阻之力,惟盼政府设法制止!”

明明是畜意挑起事端,却谎称是自卫,根本不把外交官放在眼里,币原十分恼怒。在内阁会议上,币原将他所获的,有关关东军畜意挑起事端,有计划采取军事行动的情况一一揭露。大臣们听后显露出吃惊的神态,叽叽喳喳地低声耳语。

若槻问海相安保:“这一事件发生后,可以估计到中国排日情绪会更加强烈,在中国其他地方的日侨可能会有危险,海军方面有什么准备?”

安保回答说:“在佐世保海军基地已经准备好了一千五百人的陆战队,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听到安保这样回答,藏相井上准之助问:“这么说海军对这一事变早有准备的了?”

“不,不,”安保摇头否认道,“这是一个突发事件,海军事前并不知晓。但是,对于满洲的局势我们是十分关注的,也是有所准备的。”

“太不象话了!”大臣们纷纷不满地说,“军方做事全然不把政府放在眼里,独断独行。”长期以来受军方压迫的文官们,此时趁机发泄不满了:

“陆军搞这种动作,就是要把政府引入他们的军事计划当中,这不是一种胁迫吗?”

“难道也要象皇姑屯事件那样,弄得大家都下不了台吗?”

“满蒙问题十分复杂,处理需要时间,军方操之过急,我们会很被动的呀!”

“陆军这样蛮干,引起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英美等国会如何看待这一事变?要是引起西方列强干涉就糟了!”

……

南次郎本来要按两个小时前陆军省和参谋本部联席会议的决定,在内阁会议上提出增派驻朝军支援关东军的问题,见到会议是这样的气氛,他涨红着脸,不敢再提了。

听了大臣们不满的指责,若槻息事宁人地说:“好了,好了,事情既然已经出了,现在就暂时不要追究责任了,大家看下一步怎么办?”

“依我看,”币原抢先把基调定下来,“中国方面现在采取不抵抗态度,关键在于我方。所以,关东军应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总之,这一事件不能再扩大了,其余的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对,”多数大臣点头赞同道,“不管关东军的这一次军事行动是否合理,但不应进一步扩大事态,引起其他国家干涉,损害国家利益。”

内阁不扩大事态的决定,使陆军增兵之事成了空。在下午在参谋本部的部长会议上,金谷不无遗憾地表示:“事到如今,已是万不得已,但必须马上处理这一事件,恢复原状。”

“恢复原状!”今村代表作战部长出席会议,他皱着眉反驳说,“箭已脱弦,若在中途停止,恢复原状,恐怕对军队的士气影响甚大。为军队所想,事关重大。此时此刻,我们应排除万难,保持国家和皇军的威信,为达到伟大的目标而努力。”

这是什么话?还要如何努力?为了增兵之事与内阁翻脸!面对今村的反驳,金谷不知如何说才好,期期艾艾地作了一些四六不靠的解释。但听起来云里雾里,大家不知他究竟是何意。

如此难得的机会,怎么能中途停止呢?今村对眼下少壮军官的心理非常清楚,不管金谷在会上是怎样解说,他还是按自己的意思起草给关东军的电报,恢复原状的事根本不提:“

一、相信九月十八日夜以后关东军司令官之决心和措施自是适时之策,提高了帝国军之威望。

二、鉴于事件发生后中国之态度等,且有内阁关于事件处理不得超越必要限度的决定,故今后你军之行动,须照此精神妥善处理。”

陆军省以陆相的名义也向关东军拍发了电报:“关于此次此次日中冲突事件,帝国政府认为是由中国士兵破坏满铁线路所引起的,其过错本应归咎于彼。但努力不扩大事态,乃我确定之方针。望了解并照此方针行动。”

可是部长会议刚结束,午后四时,接到了林铣十郎的复电:“一、贵电第一六号收悉。派遣旅团之大部已出发。今晚半夜当通过国境。二、根据关东军之形势,我认为有立即增援之必要。”

“事情可不太妙啊,”今村向他的部下问道,“驻朝军司令官出兵的心情看来十分迫切,怎么办?”

负责航空事务的柴田信一中佐说:“增援部队业已出发,并且已在行动之中,我认为有必要使其按该军司令官的意图出兵。”

负责兵站和供应的武藤章少佐也说:“既然都已经行动了,就顺其自然吧。”

河边虎四郎中佐是今村的助手,他摇摇头说:“这不行,越权行为会引起严重后果。在目前的情况下,为了取得确凿合法、合理的手续,必须让其在新义州待命。”

“我所担心的是,如果驻朝军执意不听中央部的指挥而独断越境,我们应该如何处理?”今村紧锁眉头说道,“发生这一情况的可能性很大,这样就势必要追究驻朝军司令官的责任了。”

“这会对军队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呀!”负责起草命令的远藤三郎少佐说,“为了军威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是呀,”今村点点头,说,“如果驻朝军真的独断越境,为了军队的威信,也只好以惟幄上奏的形式追认其既成事实了。”

说来说去,今村也和上午多数课员的意见一样,为了陆军的面子,无论如何也要给驻朝军擦屁股!此时课员们更是乐得点头:“对,看来也只能如此了。希望通过正常的程序出兵,但如果受到内阁阻拦的话,也不可能就此罢手。绝不能让关东军孤军奋战,驻朝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过江。”

金谷下午去晋见天皇,打算请求天皇批准在紧急情况下驻朝军越境出兵。但进宫之后,天皇身边的人对他说,驻朝军独断出兵之事,天皇已经知道了,对此很不高兴。为了争取主动,金谷在面见天皇时,只上奏说:“关于驻朝军司令官所采取的独断措施,令人不安,对此情况应予以审议。”

“岂有此理!”刚从皇宫回来,本来心中就不是滋味,所以见到驻朝军的这份电报,金谷不由铁下脸,带怒地说,“无论什么情况,都应立即停止行动。”

总长是陆军的老大,虽然不是金口玉牙,但军官们还不敢不听。根据金谷的指示,作战课立即起草第一七号电报:“为增援关东军已出动之部队(飞行队除外),在未有另命之前,在新义州附近待命。”

电报虽然是发出了,但驻朝军是否听命还不得而知。为了查明第一七号电报是否确实得到执行,晚上八时二十分,二宫给驻朝军参谋长拍电报询问:“为增援关东军而派出之部队,谅已在新义州附近待命。该部队之情况,望速详告。”

一个小时之后,接到驻朝军参谋长的电报:“我军鉴于关东军之增援要求和全面情况,特别是安奉线沿线警备之需要,仍认为有必要派遣混成旅团,但既命该部队暂停派遣,谅察中央部必有何特殊之情况。为将来计,愿恭听其原委。”

“怎么,要求中央对命令作出解释?”驻朝军这么狂妄!今村有些发懵了。

作战课的多数人课员也都摇头说:“这种态度未免太过份了,竟然对中央的命令和指示提出质问!”

“态度是过份了一些。”武藤少佐却说,“不过话又说回来,也确实应当首先讲清道理,让驻外部队彻底了解为何要执行命令,否则他们也无所适从,十分为难。”

既然是这样,那就解释吧,今村觉得武藤所说也有道理。由远藤起草的第一八号电报,经金谷修改签字后,于零时二十分发出:“军司令官今晨开始之独断行动,就当时形势而言毫无异议。然其后沈阳附近之形势稍有缓和,故内阁会议决定,只要情况无特殊变化,则暂不使事态继续扩大,本职亦同意此决定。你军之出兵国外尤需等待敕命。又,现在混成旅团之部署情况,望火速详告。”

半日之间连发数道电令,总算成功地将驻朝军的第三十九混成旅团阻止在鸭绿江边。但是,如何处理这一事变呢?下一步怎么走,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恢复事变前的原状?那是不可能的。中日两国情势如此,既然冲突已经发生了,而且又占据了优势,岂能无功而返!总应该应该有所收获吧!看准了陆军首脑们的内心真实想法,今村便连夜起草《满洲时局善后方案》。这个方案坚决反对关东军恢复原状,主张维持现状,以促使内阁强迫中国政府解决中村事件和这次破坏铁路的爆炸事件。同时,还强调要为作战用兵所想,必须速建吉会(吉林—朝鲜会宁)、长大(长春—大賚)两条铁路。如果政府不采纳陆军的意见,陆相应该辞职。如果与中国的谈判不能按预期进行,陆军则进一步采取自由行动。

二十日上午在参谋本部召开部、局长联席会议,为陆相向内阁提出的善后政策草案进行磋商。

当然,最好是以此次事件作为契机,占领整个“满蒙”,以求得“满蒙问题”的根本解决。但部局长们认为,无论是从国际还是国内,或是从天皇、内阁,乃至平民百姓的角度看,此时此时也只是想确保和扩大在“满蒙”的权益,以军事占领整个“满蒙”的时机还远远不成熟。今村起草的《满洲时局善后方案》恰好符合大家的想法,获得了绝大多数部局长们的赞同,纷纷表示:“好,它体现了日本陆军的意志。这是一个根本解决方案,希望在此一举解决满蒙问题。倘如政府万一不同意军部的方案,政府因此倒台也毫不在意。”

“口气过强了,更重要的是角度不对。”在一片赞扬声中,教育总监部本部长荒木贞夫却提出,“满蒙问题政策性很强,涉及面广,影响甚大。如果由我们陆军提出满蒙问题的根本解决方案,那是欠妥的,容易为局外人所歪曲和误解,认为陆军要控制内阁,干与政治。因此,不如纯粹从军事角度,以保持国家、皇军的威信为主进行则更为有利。”

果然是深谋远虑!这个意见提得不错,不能给人以陆军拙拙逼人,以军干政的印象,掩饰一下是必要的。平时自视颇高的今村也频频点头,心中暗叹:“老姜确实是辣!”

按荒木的意见,方案进行文字的修改。经过讨论,联席会议最后决定:维持现状,以促使“满蒙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日本陆军解决“满蒙问题”的方针应该是,“完全确保条约中所规定的利益,并不是立即对整个“满蒙”军事占领。”

下午举行的陆军大臣、参谋总长、教育总监三长官会议同意了这个方案。至于增兵的问题,因为在昨天召开的内阁会议上,决定不扩大事件,因此陆相不便立即在明天召开的内阁会议上提出增兵要求。所以,明天陆相首先设法使首相取得谅解,在形势发生变化和情况紧急时,可不通过内阁会议而妥然处置,以后再相机向内阁会议提出增兵问题。也就是说,准备对内阁先斩后奏。

阅读东北啼血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东北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