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的生存法则》

晚情番外红媒之忧喜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晚情番外 红媒之忧喜

二月末的雪丝毫不输给头年那场大雪,不出半日的功夫,就把整座府邸都要给盖上银霜,晚晴扰了手上的棉花制作的护手筒,再拢了拢肩上的桃红色兔毛大氅,正准备踏出屋子里,朱氏赶紧叫住她,等会子见到你对不父亲,嘴巴可要甜些,别总是像个锯了嘴的葫芦,知道吗?

晚情点了点,表示知道。

朱氏又仔细把灰毛边的连帽大氅的帽子给女儿截上,并系上丝带,摸了摸女儿身上的兔毛大氅,微微叹口气,府里越过越精减了,你堂堂江家唯一的闺女,却连个像样的衣裳都没。你祖母也太抠门了。

晚情抿唇,不怎么高兴,姨娘,这也不能怪祖母。家里如今什么光景,你又不是不知道。江家虽说是伯爵之家,可如今日子已大不如前了。父亲与祖母抠气了多年,长年不回家,堂堂伯爷却在那种偏远的鸟不拉屎的地方任知县,一任就是四年,后来因政绩斐然,原以为待四年过后,就会被调进京里,可惜,唉……

晚情摇摇头,算了,不说了,我先过去了。

朱氏又叮嘱了她多与父亲说说话,嘴巴甜些之类的,也不知晚情听进去没,主动拿过丫头打过来的伞,一个人径直踏入纷飞的大雪中。

望着女儿远去的背影,朱氏长长叹了口气,一向明丽的脸上是永远解不开的愁。

一旁的丫头上前抚了她,姨娘,好端端的,您又叹什么气呢?老爷回来了,您应该高兴才是呀。

朱氏摇摇头,老爷回来了,我当然高兴。可是,太夫人那……唉,算了,我又算得什么?左右不过是个妾,哪管着着这些事。太夫人与老爷长年累月见不着两次,明明想儿子想得发慌,可一见着面,又要吼得连房子都要掀掉,以至于总会连累无辜之人,老爷一回来,朱氏又是心喜又是忐忑,因为太夫人一旦在老爷那找不回母亲的威严,就会撒气到其他人身上,只是可怜了她的情儿,不知等会子会不会受牵累。

丫头安慰道:姨娘放心,老夫人再怎么与老爷置气,可姑娘可是老爷唯一的骨肉,又是江家唯一的姑娘,太夫人疼都来不及呢,如何会迁怒于姑娘呢?

说到子嗣问题,朱姨娘又有操不完的心,老爷如今都四十有二了,一连娶了三任妻子,三任妻子全给病死了,统共生了两名嫡子,一个病死夭折,另一个却因为脾气乖张,又天生脑子不大好使,早已无缘世子之位,而老爷自从第三任妻子去后,就再也没了继弦的心气了几句便离去了。

因江老爷的自杀,把太夫人吓得够狠,这时候才知道,儿子被自己逼到这般地步,心里也是悔恨滔天,这时候坐在床沿,握着江老爷的手哭得老泪纵横。任身边的婆子如何规劝都不肯离去。

望着祖母花白的头发,晚情在半旧的四折乌梨木绣瑶池仙镜落地屏风跟前驻足了半晌,然后默默地离去。

因为那名女大夫医术着实了得,江老爷养了几天便能下床走动,半个月后伤已也已结疤,令人神奇的是,缝合伤口的线居然自动长进肉里去,令人啧啧称奇。

江老爷在养伤期间,问了晚情的功课,也教了晚情好些为人媳妇的道理,尤其那句妻贤夫祸少,家有贤妻,夫家旺三代。还对晚情说了好些为人妻子,为人媳妇,及为人母的道理来,晚情知道父亲这是有感而发,父亲早先年一连娶了三任妻子,第一位夫人说不出好坏,与父亲并没什么感情可言,后来得了个风寒,因为祖母心疼当初娶这位媳妇花了大把聘金,心里头不爽,便阻拦着没有请宫里头的太医,也没有请外头有名号的坐堂大夫,只是请了个才刚出师没两年的年轻大夫,把病情给误了,这才一命呜呼。第二任妻子也是位郡县,但为了求娶她,祖母也费了很大的劲儿,听说还差点把江家家底掏空。但总算进得门来,却足足两年没有生养,祖母坐不住了,便把客居在江府的娘家侄女云平儿给抚为妾室。也活该这位郡县没有福气,妾室才进门,便被查出了有身孕,偏偏,生下的孩子却异常瀛弱,后来听说被云平儿给害死了,生下的嫡子也不幸夭折。

祖母为了使江家后续有人,为了把庶子抚正,居然不顾父亲的反对,不顾世人的嘲笑,让那云平儿母凭子贵,被抚为正室。而江家的大难,这时候才真正开始。

当年江家发生的那些事儿,晚情并不是很清楚,只偶尔从府里的老人嘴里说出了只字片语,但也知道,因为祖母的宠妾灭妻,使得原来繁荣的江家渐渐走了下坡路,那云平儿被抚正后做了好些得罪人的事,江家为了给她收拾烂摊子也把江家给掏得干干净净。更因为后来云平儿所生那个孩子,随着年纪的增长,却被发现脑子不大好使,五六岁了还说不全一句话。祖母着了急,又给父亲作主纳了名妾,也就是晚情的生母朱氏。朱氏进了门后,云平儿早已消失在江家,所以虽只是妾,总算没受太多委屈。而在朱氏生下女儿身的晚情后,祖母再一次要给父亲继弦,被父亲严命拒绝,最后敌不过祖母的闹腾,又一次请缨,主动去了才发生了大地动的云县,一去就是四年。

父亲身上发生的这些血淋淋的事,确实向世人证明了一点,妻贤夫祸少,家有贤妻,旺夫三代。而一个不贤的妻子,不但会连累丈夫,还会连累下一代。

晚情是小辈,不好说上辈的什么,但凭良心讲,江太夫人不是不贤,而是太没眼光了,也太固执了,也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太夫人没有别家妇人那般绕舌搬弄是非,也没有拉帮结派给家族惹祸,更没有做什么穷凶恶极的事让世人病诟,她唯一的缺点就是固执,并且自以为是。早逝的祖父及现在父亲,都是祖母固执下的牺牲品。

虽说祖母因为固执做错了许多错事,也让江家越发不如以往,但凭借良心讲,父亲也是有错的。他错就错在不应该一昧的扮演孝子,没有竭力去争取罢了。

像父亲这样的男人,英俊,儒雅,风度翩翩,气宇轩昂,这是他的优点,但父亲的缺点也比较多,为人稍懦弱了些,没有自己的主见。身在世族家庭里的男儿,尤其是嫡子,若是没个主见,就不是小事了。虽说祖母做了一堆堆的错事,但若是父亲有自己的主见,不随波逐流,不一昧的愚孝,也不会发展成如今这副光景。

而这回,一向稍嫌软弱的父亲,居然敢对自己动刀子,晚情也着实吓住了,不过转念一想,这泥巴偿有三分土性,若不是被逼得狠了,父亲也不会作出如此过激之事。

虽然父亲这么做也着实过激了,若是传扬开去,虽会被同情两句,说是被生母逼成这样,但也会落得个不孝的骂名,毕竟,在以孝治国的大庆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哪能如此轻易拿自己身体开玩笑,甚至威胁父母的。

事已至此,再去感叹也是无用,她一个闺阁女子,除了做得一手女红,学些管家之能,到时候嫁人,生子,管家理事,侍奉公婆,教养儿女,这一辈子就这么着过了。除此之外,也没别的出路了。她也挺羡幕那名姓路的女大夫,在这个等级森严世俗礼教如此严苛的时代,居然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也着实不容易了。

不过羡慕归羡慕,晚情可是没有这个胆子像那位女大夫那样抛头露面,因为祖母的前车之鉴,所以晚情暗暗发誓,日后她有了孩子,绝不会像祖母那样行事。

在听完了父亲发自肺腑的教诲,又回到自己的屋子做起针线活儿了。这些日子因为要照顾受伤的父亲,所以针线活儿落下了许多,半个月过去也才给绣了四个荷包。不过晚情还是有较大收获的,那就是祖母不再逼迫父亲继弦了,也勉强同意让父亲从宗族里过继一个人品才学过人的堂兄弟到膝下。

父亲不再继弦对于朱氏和晚情那是实实大大的好处的,虽说继室地位比不得正室,但总归是正经的主母,进了门就是晚情的嫡母,朱氏的主母,如果是个好的那也就罢了,就怕心生歹意,她们母女平静了多年的日子可就要一去不复返了。

而从宗族里过继嫡子是显而易见的好事,一来,宗嗣地位大如天,那位嫡子不敢越过她去,二来大家隔了那么一层,日后就算不喜她,也会尽够礼数。

江老爷说做就做,伤势完全好转后,就开始请来族老们商议此事,最终经过两个多月的挑选与排比,选中了三堂叔家的长子江墨。

江默今年十四岁,学了点儿武艺,也读了几天书,没功名在身,虽家境不是很好,但胜在品性还不错,说话周全,进退得宜。江老爷也很是喜欢,细问了学问后,也忍不住夸赞,当下请了族人,上报了朝廷及礼部和宗人府,经过官方文书,再进行一系列的祭祖,江墨正式被过到父亲膝下,成为江家长房嫡公子,晚情的兄长。

晚情对于这个兄长没有什么交集,也没什么厌恶之处,平时候大家也淡淡地打个招呼,尽到礼数便成了。而墨堂兄因为家境原因,并未接受正规的教学,父亲在考虑了几宿后,力排众议,把江墨带到任上准备见识外边的世界了。原来江老爷还想把晚情也一道带去的,但太夫人竭力阻拦,说晚情已经十三岁了,直到如今都还没订下亲事,太夫人想把晚情带在身边,好给她寻门妥当的亲事,可不能让这娇娇嫩嫩的姑娘去那种地方吃苦。

江老爷想了想,也觉得太夫人说得有道理,于是又嘱咐了太夫人一番,给了二不原则,五大条件,不许让女儿给别人做妾,不许作中年男人的继室。五不条件便是不计较家世,但一定得身家清白。家里人口复杂的不要,婆母名声不好性子太过疾猛的不要,哥儿习性不好的不要,屋子里已纳了妾室的不要。总之,在不计较门弟的情况下,一定要找个人品过关家庭不太复杂的人家。江太夫人就江老爷这么个独子,而江老爷膝下除了一个傻儿子外就只有晚情一个独女,虽是庶出,这时候也只能当成心肝地重视着。

接下来的日子里,晚情便经常随江太夫人外出应酬,江太夫人也瞧中了几家不错的,可惜使人放话过去,却被各种各样的原由回绝,接连数次,江太夫人很是郁闷,一方面暗骂那些人势利,瞧着江家没落了,就不把她们放眼里了,另一方面也暗自悔恨着,如果,当初她不那么固执,江家哪会变成今天这副模样。

晚情十四岁了,眼看亲事仍没有着落,朱氏也着了急,忍不住抹泪道:姑娘人品模样都是顶好的,只可惜命薄投了胎到我肚子里,若是投胎到正经的主母太太肚子里,肯定不会是这番光景了。

这一年多来,晚情也随祖母出去见识了不少的贵富人家,也知道对于那些勋贵之家来说,她缺的何止是嫡女身份,江家的没落,注定她不会有太丰富的嫁妆。而祖母早些年的名声,也注定被正经太太们瞧不进眼里,所以那些勋贵家的嫡长媳妇的位置,她是从来不去肖想的。但若是让她嫁给庶出公子,她又委实不愿。最终只能把目光放低再放低,投到那些勋贵家的旁支偏系。

但这些旁支偏系却又不敢保证人品是否过关,家中落魄的,祖母又不愿委屈她。而条件不错的,人家又不瞧不上。普通的官宦士族之家,不是男人太过风流,就是家中婆母名声不大好,就这样高不成低不就地蹉跎下去,转眼间,晚情已到了及笄的年纪了。

晚情的及笄礼办得隆重而简单,各个相熟的世家夫人也送了些应景的礼物来,父亲也从云县赶了回来,还带回了被晒得黝黑但精神却奇好的江墨。太夫人请了亲近的族人,亲自给晚情馆上发,戴了一支流光溢彩的镶蓝宝石的簪子,说了些颂吉之话,算是礼成。

亲自给晚情戴簪子的是庆昌侯府的杨大太太,她面目慈爱地打量晚情,左右打量道:这孩子眉眼生得极好,气质也不错,身上有江伯爷的影儿,想必生母也是个美人儿。

晚情害羞地低下头去,她的父亲江老爷年轻时有京中第一美男子之称,她肖似父亲,肯定不会差不到哪儿去,再来姨娘朱氏也是少见的美人胚子,她的容貌确实是少见的颜色。

江太夫人见杨大太太当众夸赞自己的孙女,双眼一亮,以为有戏,忍不住又把晚情夸到天边去,我们家晚情呀,模样性子都好,女红,算术都有涉及,日后嫁到婆家去,不说识文官字,管家理财,至少也是撑得起场面的。

江家的族人也跟着夸了几句,杨大太太笑着说:这么好的姑娘,可是打着类笼都找不着哟。可惜了,我那大小子已经成了亲,二小子也已订了亲事,不然,也想把这孩子订下。

江太夫人小心翼翼地道:承蒙夫人瞧得起我家晚情,倒是我家晚情的福气。只是不知贵府二太太的公子可有许了人家?

晚情心道不好,但长辈说话哪有她插话的余地,只是在心里感汉,祖母真是得意忘形了,连人家客气话都听不出来。

杨大太太仍是保持着淡然的微笑,我那侄儿可是我弟妹的眼珠子,我这个做婶娘的,如何好过问这些?太夫人倒是问错人了。

江家二房的胡氏眼珠子一转,脆生生地道:嫂子糊涂了,谁人不知庆昌侯府的二房夫人是方家闺女,因为嫂子的关系,这方家与江家可是结下了死仇,甚至老死不相往来了。嫂子怎么还垫记到人家头上去了?

胡氏一席话让众人反应不一,面色各异,晚情不明就里,望了望祖母,只见江太夫人面带肝色,却又强忍着不便发作,只强笑着不悦道:弟妹这是什么话,八百年前的事了,我都给忘了。更何况,我只不过随便问问而已,你倒是当真了。

胡氏皮笑肉不笑地道:是吗?倒是我唐突了。

江家两位妯娌,江太夫人是江云氏,二房夫人是江胡氏,这二位妯娌不睦已是众人皆知的事,不过大家虽分府单过,但面子上总是要来往的,所以这胡氏会当着大家的面刺江太夫人,众人也不觉惊奇。

晚情行了及笄礼后,江家倒也收到不少的贴子,有大世家里的夫人的邀请,也有中低级官宦之家的女眷,尤其贴子里还明着规定要把晚情一并带上,朱氏欣喜不已,以为晚情被人瞧上了,喜兹兹地把晚情打扮得美美的,又嘱咐了好些话,原以为等太夫人带晚情出去,不久便会订下亲事,偏偏,大半月过去,却是一点动静也无,不由急了,私下里问晚情怎么回事,晚情一边绣着手头的荷包,一边淡淡地道:人家虽然瞧上了我,却不是聘来做正经媳妇的,不说祖母不答应,爹爹也是不会应的。

朱氏大惊,忙问怎么回事。

晚情一脸无耐,先前确实有几个大世家的夫人下贴子请她们祖孙一道去作客,刚开始祖母也以为这些夫人瞧中了晚情,或是要给晚情作媒,喜兹兹地带着晚情过去,却被气得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原来,这些大世家的夫人,根本不是聘晚情为正经儿媳。徐国公府的大夫人瞧中了晚情的品性与乖巧,想把晚情聘去做妾,虽说国公府是江家这种小小的伯爵府不可仰望的大世家,但江太夫人却是个有气性的,如何肯让自已孙女与人做妾,当下就拒绝了,徐国公大夫人也不是无理纠缠的,既然人家拒绝了,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而英国公夫人则要直接泼辣多了,先是上上下下把晚情打量了个遍,也夸奖了一番,当下就对江太夫人说:我看晚情这丫头生得好,性子也好,我看了也喜欢,正想把这孩子聘来做我的嫡出媳妇。可太夫人您也是知道的,我膝下就这么一个独苗,日后可是要继承爵位的,这身为张家的嫡出媳妇,可不是普通千金就能胜任的。所以,我想,待嫡妻进了门,再把晚情聘了来,做个体面的二房,太夫人您瞧如何?

世族大家庭里,不管什么二房,偏房,平妻,媵妾之类的,虽说地位要比普通的妾贵上几分,但总归是妾。太夫人当场就面色不豫,直接了当地道:承蒙夫人瞧得起我家晚情。不过我那不成器的儿子早有言在先,晚情绝对不与人做妾,夫人的好意,老身心领了。

张夫人被当场拒绝,面上立马不好看起来,不过还说了几句好话,但见江太夫人没有回转的余地,便沉了脸色,阴阳怪气地道:你家闺女确实是个好的,若是投生在正经太太肚里头,运气好,倒能博个嫡妻的名头,可惜了,投错胎了。

江太夫人气得面色铁青,不过到底顾忌张家的威势,不敢发作,只得打落牙齿血吞,又说了些:是呀,晚情什么都好,就是运气不好,没能投生在正经主母肚子里头,唉,这也是命。承蒙夫人瞧得起,可惜我家晚情福薄,无法做您的儿媳妇了。

张大夫人被落了面子,也觉得江家没什么威胁,当下也不客气起来,冷笑一声:是我家儿子福薄,做不成江家的女婿,我也不勉强了。

江太夫人心中气得滴血,但面上仍不然过多表现出来,借故告退后,回去后就气得大病一场。之后又有几个世家夫人发来的贴子,一律称病回绝。后来,又有几家世家旁支偏系的来拭探了江太夫人的口风,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嫌贫爱富,也有不少的夫人太太们专瞧女子的品性,晚情模样生的好,又没有什么不良的名声传出去,无法胜任大家族的嫡出主妇,但中档家庭或偏旁末枝的媳妇倒也能够胜任,但江太夫人一个都不满意,要不年纪大了,要不是就是死了元配的,膝下还一两名嫡子女的,要不就是家道中落,虽没有揭不锅的地步,也是拆东西补西墙。要不就是男人品性不好,反正林林总总,没一个满意的。

而之后,总算江太夫人瞧中两位公子。一个是外任通州知府的向家公子。说起这向家公子,太夫人也并不陌生的,向家老爷如今在通州任知府,儿子向正仁年方十八,去年通过了乡试,是经是个秀才了。而向家人丁单薄,略有些薄产,向家公子底下有一个庶弟一个庶妹,庶弟年方十五,虽没什么大作为但也没冒出什么不好的名声,庶妹年方十一,因为养在深闺,所以没有过多打听。而向正仁屋子里没什么通房姬妾,向家公子的生母听说得了怪病,一直养在院子里,轻易不出来见人。如今向家仍是由向太夫人持家。

当有媒婆介绍了向家公子后,江太夫人在心中过滤了一遍向家的人口及家产后,对向家公子也心动起来。后来又差人打听向家公子,发现这人生得还不错,虽没有江老爷年轻时的丰神俊秀,但斯文俊逸。尤其向家老爷品性还不错,虽只是外任正五品知府,不大配得上世袭爵位的江家,但向家胜在人品简单,向家人品性还算过得去,最重要的,向家老太爷与靖王府还有沾亲带故的关系,也因为靖王府的关系,向家老爷在官场上虽没有太大作为,但也一帆风顺。而向夫人得了怪病,并不轻易见客,晚情嫁过去,也不必成天被立规矩了,只需侍候好太夫人就成了。

江太夫人心思活络了,心痒难耐,这时候,媒人又举荐了一位方家公子。

说起方家,江太夫人下意识地问:哪个方家?

媒人不知道江太夫人与方家的过节,噼里叭啦地说了一大堆方家的大大好处,夸张地道:夫人连方家都不知道吗?吏部尚书方大人的那个方家呀,当然,老身与太夫人说的也不是这位方大人,而是方大人的兄弟,如今在南京任户部侍郎的那位方知廉方大人的嫡次子,方文孝公子。这方文孝公子呀,今年十七岁,样貌英俊,长身玉立,气宇轩昂。方知廉方大人不知太夫人听说过没,人家可是吏部尚书方大人的兄弟,人称方三老爷,如今可是从三品的官儿,方家家产也甚是丰厚,虽及不上方家大老爷的本事,可名下也有良田千亩,店铺十数间,江姑娘嫁过去,可是正儿八经的嫡出媳妇了,若是来年生了个大胖小子,可就不得了,穿金戴银,好不气派……尤其这方家因为之前曾发生过妾室祸乱家族的事,所以方家明文规定,男儿三十无子方可纳妾。所以呀,方家虽非大富大贵,但人家是何等的清贵,世代书香不说,又有了这么个绝妙的家规,再来,方家几位姑奶奶,人家那都是高嫁呀,一个是平阳侯的二夫人,一个是庆昌侯府的二夫人,另一个更是了不得,可是堂堂靖王妃呢。这姑娘要是嫁过去,可就是靖王妃的侄媳妇了,我听闻,靖王妃与娘家兄嫂感情也是极好的,若姑娘再生了个大胖小子,有了这些高贵的亲戚,以后小公子前徒不也有着落了?再来方家不得纳妾的家规在那摆着,姑娘嫁过去就真是蜜里调了油了……又见江太夫人神情厌厌的,不由纳闷,这方家公子比起向家可是好了不止一个子儿,怎么太夫人却……

媒婆肯定不会明白,她越是把方家夸上了天,江太夫人心里越不好受,当然,这个中原由,哪是这媒婆能知晓的。这媒婆不明白这江太夫人为何还会拒绝条件明显好过向家的方家,居然问她有关向家的事儿,虽然向家也是好的,但比起清贵又正派的方家来,又要差了几个不等的档次了,当然,或许这江家当真落魄到惨不忍睹的地步了,所以尽管中意方家,但想着自家如今的状况,所以也不敢大大高攀,只能屈就向家了。

而当朱氏听闻了此事,又狠狠哭了一场,虽然她没有听说过方家,但方家确实有条男子不可纳妾的家规,但凡女子,有哪个愿意自己丈夫纳妾来着,后来朱氏多方打听,这方家确实清贵,家法森严,方家大老爷官威深隆,极得圣上重用,而方家三位老爷并未分家,并且感情和睹,最难能可贵的,方家几位出嫁的姑奶奶都是高嫁,日子那是红火无边,最最最重要的,方家的姑奶奶们与娘家关系一直密切,尤其还有一位可是堂堂靖王妃呢,靖王妃朱氏没见过,但也偶尔听说过,那是极其贤惠又极其有手腕的一位奇女子,把靖王调教得服服贴贴,至今成亲十多年了,靖王屋子里恁是半个通房也无,不知羡煞了多少人。而方家三老爷,虽说只是庶出的,但胜在人家与嫡出兄长感情好呀,方家人团结,在外又有良好声誉,那可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偏偏……想到这里,朱氏气得胸疼,可惜她人微言轻,不敢去太夫人那闹去。只能暗地里垂泪。

晚情也知道了这事,虽说婚约之言,父母之命,她不敢置喙自己的婚事,但暗地里也是担心的,也不免让人出去打听一二。

扶桑借着卖荷包的当,从外头打听了方家和向家的事儿后,便急匆匆赶了回来,姑娘,打听过了,那方家确实世代清贵,又家规森严,男儿只有到了三十无子方可纳妾。并且,方家人确实感情很好,方家三老爷确是个庶出的,但这位三老爷也是争气的,四十岁的年纪就混到了堂堂从三品的官位,那方三夫人也是不错的,为人爽利,处事周全,方三老爷膝下有两子一女,全是方三夫人所出。长子已经娶了妻,是江浙有名的医药世家曾家嫡女。次子年方十七,还未曾娶妻。

晚情心里也略有心动,这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朗,既然方家公子是那么的好,为何祖母还会拒绝呢?

------题外话------

我很勤快的~

阅读庶女的生存法则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庶女的生存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