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有狐,人间有仙》

第70章偶然入定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自从师父教了《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林果儿每日打坐前都要诵读七遍,以静心静意,除去体内浮躁之气。

上了座,双眼微闭,刹那便抛下万缘,一心内守,进入入静状态。

没了浮躁之气的影响,打坐便舒服多了,可轻松入静两个多时辰。

若非现实生活里还得做饭干活,照顾爷爷,她多坐几个时辰也不是问题。

这《清静经》,却是宝经。

林果儿诵读时,便在句句推敲,领悟其中的道理。

尤其“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此句,她最受用。

万般修行法,全在其中。

身心清静,自可得道。

天地,即是大道,即是宇宙,即是本我。

“归”这个字,用的极其之妙。

人是大道所化,同一本源,如同水中照出的无数月影,可月亮唯有那一个。

归,即是归本源。

修行,即是寻找本来面目。

所以真正的修行法,听起来可笑得不可思议,为何人坐在那一动不动,不思不想,忘却一切,反而能成道呢?

因为“人心不死,道心不生”。

道,本就是极其纯粹,了了空无的存在。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唯见于空。”

《清静经》中此句,既是破相之法。

世间万物所见所闻,皆是相。

破了此相,可见幻空。

林果儿又想起师父讲解过《金刚经》中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此亦是破相法。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

破相破至最后,所谓得道,其实并无所得。

因为万物本就是道,吾心即宇宙。

本自具足,圆圆满满,哪有什么所得呢?

《金刚经》中,亦说得清清楚楚。

须菩提问佛:“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答:“如是,如是!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又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林果儿渐渐悟了。

怪不得师父说,天下万法皆归于大道。

压根没有道家佛家的区别。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圣贤传道,用的是不同的方便法,其实殊途同归。

若看不破这一点,还在逞门派之别,那就落入凡夫的愚蠢了。

凡夫有根器之分,悟性之别。

大根器的人,圣贤可讲大道,讲无为法,讲真修行。

小根器的人,怎能听懂什么“无为”“大道”呢,于是圣贤便讲行善积德,登天成神,极乐世界,使其脱离人界,再悟大道。

教化众生,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如登天。

更不用说还有魔道在其中歪解,破坏了。

……

不知不觉,林果儿又清清静静修了两个月。

期间,一直未曾见过师父。

她早习惯了,不再依赖师父,若是有了问题,便在经中寻找答案。

像她这种,就是大根器之人,悟性高。

只需稍加引导,便可水到渠成。

这天一早,林果儿照常盘坐在床上,入静打坐。

打坐已成了个习惯。

甚至,她忘了为什么而打坐,只是如吃饭喝水一般,自然而然,也不求个什么。

这种自热而然的状态,却是最舒服的。

也不知打坐了多久,在入静状态下,林果儿渐渐忘身忘我,不生一念,唯有一点灵知,恍兮惚兮,杳杳冥冥。

整个天地,好似从觉知中消失了。

自我不存,宇宙空寂。

似无量岁月,又似一刹那,忽地,一道金光忽然从眼前炸开,如惊雷一般。

金光璀璨,比太阳更盛。

身心内外,全被金光包裹。

随后,耳旁好似吹起了狂风,呼呼作响,身体轻盈到极点,化作了“气”,充盈于天地,使得林果儿有膨胀之感。

一般遇到这种状况,心绪很容易被打乱。

林果儿倒坐得住,她修行了两年,炼得心如止水,可不是白炼的。

继续觉知,不去理会。

过了片刻,便觉小腹一阵温热,好似有一股热气在其中蒸腾,翻滚。

耳旁则传来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声音,有男声,女声,老人声,孩童声,鸟鸣声,虫叫声。

不用刻意分辨,每道声音都清清楚楚。

甚至,极微细的声音也能察觉。

包括身体内血液流动的“咕哝”声,也能听见。

好奇妙!

林果儿平静地享受着这股愉悦,一动不动。

直至午时,才出了这种奇妙状态,金光散去,回归平静。

她觉得,这应该就是师父说的“入定”。

在金丹大道中,也叫“一阳来复”。

静极生动,极致的清静,必然生出“动”。

这个动,便是元神的动,是先天的动。

所以才如此奇妙。

可以说,有了这一动,见了元神,才是真正修行的入门。

阅读山中有狐,人间有仙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山中有狐,人间有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