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清》

第52章 烧个钦差有啥了不起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抗清》全本免费阅读

长江,三条官船正沿江东下。

船舱中,王五正在开列一张清单,主要是到江南后采购的物资名目。

不仅有民用商品,也有军用商品。

不过因为这次下江南主要是对市场进行“调研”,并熟悉一下水运行情,因而采购物资并不多,主要是起一个试水作用。

确定哪些货物销量高、利润大,后面便组织大量采购,同时也要了解一下荆州包括湖广的货物有哪些受江南市场欢迎的。

沿途各省在长江上有没有卡口、驻防水营情况,都是需要了解的重要情报。

时间上也很有限,既要见钱谦益求取“血书”,也要出海去舟山见张煌言,途中还得到苏州“杀人夺宝”,而王五的时间最多两个月,因此真就是连轴转了,一刻也不能多耽搁。

没办法,两个月后康亲王杰书那小子就带六千八旗兵到湖广督战,王五可以不理会工程“监理”莫洛他们,却没法不理杰书这個大将军王。

作为新降将领,他这个汉军都统兼任的荆州总兵必须到杰书的大帐报个到。

同时也得了解杰书这个新官上任要烧几把火,又怎么个烧法。

然后结合实际情况给予“灭火”。

至于莫洛和那帮燕京来的官员如何对付,王五给出的办法是直接砸钱。

甭管是查账还是审验工程质量,直接给莫洛刷一万两,工部、户部、兵部的“专家”们不管官职大小,一律刷五千两。

如果不够的话,就翻倍再加。

当然,这是王五的底线。

市场价,一个三品的左副都御史实际就值三四千两,而那些顶着六七品官的主事“专家”们几百两就能打发。

所以王五给开的价已经是极高的,理论上第一轮就应该能把“考察组”砸趴。

事情交由金冠三办。

老张虽然厌恶金冠三,但看在王五面子上也没把金的道台给参掉,而是让金在荆州负责满城修建工程。

也就是说金冠三这个道台才是荆州满城工程的一把手,知府李文则是二把手。

王五于此工程没有任何交结,他只是应荆州知府衙门请求,派了些兵协助当地进行搬迁工程,除此以外,无论是工程立项还是修建,他都没有参与。

下面的工程分包商们都得到了通知,就是“考察组”过来后口径必须统一。

乱说话的后果就是立即取消他们的工程承包资格。

这一点,王五在给老张、夏知州、汪千总的信中说的明明白白。

为了让事情变得更加顺利且圆满,又催老张拨付二十万两下来。

有钱就有动力,也有凝聚力。

同时让老张加紧办理郧阳道台钱文涛调任荆州知府的事。

不把荆州知府拿在手中,好多事情就没法推进。

虽说现在这个知府李文也不敢跟他王都统对着干,但王五想干的好多事都得经过知府衙门运转,因此一个外人把着知府衙门肯定是不合适的。

临行前,金冠三担心要是莫洛他们不肯收钱,也的确发现工程存在的重大问题怎么办。

比如发现造价偏高。

“这是你的工作,如果连这种事你都搞不定,你觉得你还有前途吗?”

给金冠三留下这句话后,王五便上船传令出发。

随行人员共130人,除了亲兵护卫外,就是浮尘子、罗子木二人,另外是此行相关人员。

上船之后,王五明显感到不适,有些晕船。

适应了两天,才算把心中的不适感给淡了下来,继而开始欣赏沿途风光。

但风光再美也有看腻之时,便在舱中看书。

最近翻看的是一本名为《军器图说的书。

此书作者乃前明万历年间的进士毕懋康,崇祯年间为兵部侍郎,在此任上向崇祯帝进献《军器图说一书。

书中罗列的各种火器图文并举,不仅有制造办法,还有使用与威力的详细介绍。

此次去江南,组织人材在荆州开展军工生产也是目的之一。

军工生产的核心在于人材,这个时代能造炮造火枪,以及能造各式“奇淫怪器”的人材大多在江南。

明朝设在南都的锦衣卫南镇抚司,就是明朝火器生产的重点科研单位。

虽然南都沦陷已经二十年,但不少南镇抚司的匠人并不是都为清军服务,也有不少散落江南各地。

因此王五此行想招募一些前明军工生产的能人,好让他的荆州军工厂早点开炉生产。

只这方面他不熟,于是随行人员便有胡老二。

这人早先是关口垭的绿营千总,听说此人会造炮且从前是南镇抚的,王五便特意把人提拎了出来。

给胡老二的任务就是去南都找找旧时同僚,然后做他们的工作

阅读抗清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