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命老太逃荒成女帝》

第 108 章 人才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徐秀越解释了前因后果之后, 许县令瞬间便沉浸在了地盘扩大,并且一夜暴富的喜悦当中。

他激动地问道:“仙姑您说,这么多银子, 咱们该用在哪里, 不然县里再多建几个公学, 或是雇人开垦些山地?”

徐秀越却戳破他的幻想,道:“大人是否忘了, 如今河田县也是咱们下属, 也需要建设, 而且河田县更适宜种植, 与其在咱们这里开垦山地, 还不如去河田县开平原。”

“这……说的也是。”

许县令的热情一下子灭了不少, 虽说河田县也是他的地盘了,但一时间身份转换不及, 总觉得留仙县才是自家, 河田县仍旧是他的隔壁县城。

“不过,咱们县的发展并没有完全, 一切还是以咱们为主, 河田县那边, 一个是兵力、一个是粮草,暂时只需要解决这两点就可以了。”

许县令点头道:“不错, 咱们的人手本来就不足,再分出去一些看管河田县,就更不够了, 但若是从河田县征兵守卫,那河田县岂不是又脱离了咱们的掌控?”

徐秀越道:“我也有这个顾虑,所谓主弱臣强, 必有反叛,所以我打算,两县兵力在一块训练,而后混编,分守两地。”

许县令沉吟片刻道:“也好,目前来看这办法最为妥帖。”

事情商量好,对于河田县的改造也开始了。

首先就是今年农学院研究出的混植技术,选择小麦与玉米轮流种植,以保证最大的产量,另外在种植密度、粮种筛选上,也有了一定的规范。

再就是对于农家肥的用量用法,也有了改进。

只不过这些,都是基于书本上博采众长所得出的书面结论,但有些书本的内容互有驳斥,众人商讨不出一二的,就干脆出两种方案。

于是林林总总的,交到许县令手上的方案,足有十种,甚至还装订成了薄册,每份相同处用黑色字写,不同处用红字标出,已经算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简明扼要了。

瞧了一遍之后,许县令跟徐秀越林修为三人都不擅长农事,看不出什么,但既然这十种方案都是农学院的读书人与老农共同商议的,应当也不会出太大纰漏。

播种在即,也赶不上实验了,许县令便直接大手笔地印了许多份,让各村自己选择一种进行使用。

而农学院这边,则挑了一大块地,赶在今年种植时,开始实验十种方案的优劣。

另一面,农学院的杂交实验也要开始了。

河田县那边,虽说短时间内经历了三次政权更迭,但是都算是内部变革,百姓惶恐之际,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伤害。

要说伤害,也就是县丞掌权的短短几日内,各大家族的子弟,增大了为非作歹的力度,好在很快就被徐秀越他们打进去了。

新政权上任后,还是孙县令当县令,经过与县丞掌权的对比,百姓们对孙县令充满了好感。

于是,十份促农方案,也在河田县安排了下去。

事情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待秋种过后,河田县也依照留仙县的旧历,开始征兵,只不过河田县的兵员,要进入留仙县训练。

当然,混编之后,军队也会去河田县附近挑合适的位置训练,以适应不同地形的战斗。

时间一点一滴过去,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就连府城,不知道是不是因着秋种耽搁了,战败之后,除了下令周边县城不与留仙县通商,便再没了动静。

而留仙县在建立好大框架之后,便将之前堵住的所有道路通开,甚至修葺了一番不平整的道路。

再之后,留仙县的“商队”便开始出发了。

这些人多是之前建立研究院的时候,主动向许县令申请建立商学院的人。

许县令也知经商的重要,便给他们开辟了一块地方,说是商学院,实际就是一些自愿加入的小商人,聊天吃茶交流经验的地方。

因着之前留仙县闭关锁县,他们便闲了一段时间,后来又打仗,更是无事可做,这里便成了他们最经常来的地方。

许县令对此无可无不可,总归就是费点茶水。

徐秀越对此却非常重视,早早的便从林修为那里借来了人,混在商学院中,潜移默化的宣传留仙县的好处。

待秋种过后,许县令便召集了这些商人,告诉了他们通商的打算,只不过去哪里,全由他们自己定夺,只一条,每到一处,便要将留仙县广纳人才的消息传出去。

他们要的人才,不拘于读书人,只要有一技之长的,都可前来,待考察之后确有才能的,可领取官方人才补贴。

商人们都是留仙县人,自然知道自家发展的好处,除此之外,许县令还给他们许诺了商税减一成的好处,众人自然是心满意足。

只不过徐秀越还又觉不够,找了纳入研究院的说书人,让他写了一段关于留仙县纳人才的趣事,主打的就是主角的才能一定要废柴无用。

这可苦了说书人,幸而他确实有几分才能,不过三日,就写出了一段穷苦杂耍走丝人来留仙县试探,因一手绝学空中舞得到许县令赏识,每月白领三百文人才赏的事迹。

文中用简短的话语描述了走丝人来留仙县前后生活的对比,将留仙县衬托的仿佛人间桃源。

而走丝人所要付出的,只不过是在节假日在街头表演所学,供百姓欢乐罢了。

这样的故事,徐秀越要求商人们耳熟能详,并且能讲述的有趣清楚。

这样宣传出去,主要是为了让那些明明身有才能,却因为社会地位较低,不敢前来的人有试一试的勇气。

说白了,就算是糊泥墙糊的好的,只要来留仙县,就算通不过人才测试,一个富足和平的县城,也可以吸引他定居。

而他的到来,至少可以使附近村民的土屋建的更保暖更美观。

而且,人才考试一年两次,这次没过,只要定居在留仙县,下次还有机会嘛。

人才不怕多,就怕人家不来。

徐秀越知道自家是个小地方,恐怕吸引不来什么大人物,但是就这样的三百六十行人才,她都有用的地方。

许县令也觉得这法子好,甚至还迅速在两个县里征集走丝人,挑了个最好的,每月白给三百文养着,就为了这故事的真实性。

走丝人忽然白得了银钱,自然感激,回去将话一传,两个县里的百姓都知道了人才选拔这回事,纷纷探讨起自己有什么本事。

许县令看气氛热烈,便决定,在一个月后,先举办一场县内的选拔。

当然,还有研究员的例行考试。

不过,许县令抠门属性作祟,总觉得白给走丝人这么多大钱有些心痛,毕竟他的技能在建设县城上起不到什么作用。

徐秀越不能跟他讲什么精神食粮、提高百姓幸福度的说法,便道:“不如让他教一下兵士如何掌握平衡性,尤其是斥候,说不定日后飞檐走壁的能用上。”

事情还就这么定了。

时光飞逝,一个月的时间过去,报名人才选拔的人简直五花八门。

什么千杯不醉、翻眼皮之类的技能,都被报上来了。

许县令为了保持自己广纳人才的人设,也不好直接拒绝,便在徐秀越的建议下,设立了海选,让师爷县丞等人投票表决,并且专门在主道广场上,公开海选。

一场全民兴奋的“人才海选”就在这样一个时代,举行了起来,更成了两县居民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

这里面有些是奇奇怪怪的能力,但有些却真的有本事,比如有个人能不用标尺,便将石块磨成大小一致的方块,直接五票全通,晋级成功。

再比如一个小姑娘,竟然自己研究出了简易的双面绣,虽然另一面绣的有些歪,却也顺利晋级。

一时间,这些晋级的人家,成为了众人羡慕的对象。

晋级之后,许县令则要一一召见,以显示对人才的尊重,有些是已经技艺纯熟的,则直接安排到研究院或是合适的岗位,有些比如那个小姑娘,是有天赋的,则直接安排入学。

为此,许县令又开办了一些公学,专门教授各种技艺。

成为老师的有工资,成为学生的,有补贴,当然,他们也要定期产出一些成果,部分归县里,以补贴县里的支出。

商人们此时有去临县的,也已经到达了城门下,有的县城一看路引是留仙县的,则闭门不纳,有些则直接不管。

而更多的商人,因着怕附近县城不收,便直接往成王的地盘安河城去了。

那边除了成王与备王交界的地方在打仗,其余地方还算安稳,且两边距离较近,也便于完成许县令的安排。

很快,有一些听到了消息、又受尽了战火的百姓往留仙县这边迁徙。

而其中的人才,大多都是些有技能的人,比如工匠一类,他们最迫切想要的关于军事、管理等的人才,却一个也没见。

直到一个月后,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留仙县城门口,竟然是去而复返的赵举人。

只不过如今的他,灰头土脸,但是独身一人,徐秀越一见便明白,他要么是没找到家人,半路折回,要么就是家人已经……

不过见他目中带着疲惫忧愁,却无痛苦,应当是如她卦象所示,半路遇险回转了。

他见到许县令三人,先是深深叹了口气,而后忽的跪地,道:

“在下听闻留仙县召集人才,某虽不才,却也勉强得了个举人的功名。

且某年少起便颇为喜爱读些有关战事的杂书,自觉于谋略一项略有才能,愿为许大人效力,且家传古书,也愿献给大人。

某不求钱财,只求大人若有余力,可派人帮我寻回妻儿。”

说罢,赵举人以头抢地,只等许县令的回答。

阅读算命老太逃荒成女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算命老太逃荒成女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