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后我继承了十万大山》

第 42 章 你不会想在老祖宗坟头种……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去了一趟乡里, 差点被便宜亲戚抓去相亲,九姑婆十分郁闷。

然后一口气在镇上买了两个大猪蹄子,一个大蹄髈, 四斤牛肉, 一整只卤鸭,一大包冷冻鸡爪,三斤基围虾,准备给自己压压惊。

相亲是不可能相亲的,系统(的金豆豆)才是她的真爱!

从镇上回来先, 先让章家义帮忙把买的东西送回家,交给陈秀红。章启慧直接和章家兴回了村委。

在乡里汇报的时候谦虚谨慎, 主要是怕事情还没办成, 就有人从中捣乱。

别怀疑!这个世界上就是有这种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就巴不得让所有人都别做。

自己躺在泥潭里摆烂,就看不得别人上岸,巴不得把所有人都拉进泥潭共沉沦。

章启慧相信,乡里是真心想帮扶他们章家村, 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但在这件事情做成之前, 不管是她自己,还是章家兴, 都留了一个心眼子, 没把合作社的发展方案,事无巨细的报告出去。

回到村里,章启慧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催着村委,立刻马上,把村里的闲置荒地全部分田到户!

“别跟我说什么‘先到先得’,也不要搞什么就近原则,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消耗太多时间和精力,我个人意见,接下来村委的主要任务,就是带着全村人发展特色种植,振兴特色产业,其他的任何琐事,都必须给我提前掐死在摇篮里!”

章启慧表情严肃地盯着村干部们。

村长章家兴咳嗽一声,虚心请教:

“九姑婆,咱们村‘分田到户’,大头早就分过一回了,这剩下的边边角角,也没必要分的这么清楚明白吧?都是乡里乡亲的,我觉得,咱们老章家的人,倒也不至于这么斤斤计较……”

章启慧简单粗暴地打断了侄孙的话: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不要什么事情,都等到发生了之后再去处理。”

“以前那些沟沟坎坎的地方没人争,是因为那些地方不能种庄稼,挣不到钱。”

“以后不一样了,你们都是种地的好手,应该比我这个门外汉更清楚,薄荷跟紫苏这两样东西,不光在山上,在山路边上、田埂上、没人要的荒地里,都能长得出来。”

“一把紫苏五毛钱的时候,这些沟沟坎坎没人抢,你们说,要是一片紫苏叶子两毛钱,一棵紫苏能赚到十几块钱的利润,这些地方,会不会有人争抢?”

“我虽然没种过地,但从小也是在咱们村长大的,你们还记得,那几年缺水,咱们村那时候为了争水,每年给稻田灌水的时候,打过多少次架?”

“要居安思危啊你们!不要一天天的坐在办公室里喝茶开会!走出去!多看看老百姓想要什么,为什么吵架,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别闹出大问题来,到时候老百姓打群架,挨批的还不是你们自己?”

九姑婆自己在大厂卷惯了,真是一点都见不得身边的人摆烂。

尤其这人还在管理层。

哪怕只是一个村委的管理层呢,做不好,照样连累整个村!

村里人不敢触这些人的霉头,她可不惯着这些小兔崽子。

以前就算了,她没回村,村里人就算把人头打成猪脑袋,也不干她事。

现在不一样了,这个合作社可是挂在她名下的,总不能这边合作社刚组建起来,那边,社员就为了抢地盘,打得连亲戚都变仇人了吧?

那她九姑婆的面子往哪里摆?

章启慧面色不善地盯着几个村干部看了看,最后将目光,对准了村长章家兴。

“我不管你们以前是怎么处理这些事情的,现在这个合作社既然是我来当这个头儿,就不能让村里人因为争地盘打得亲戚都不认!”

九姑婆的态度非常清楚,谁敢让她上热搜,她就让谁进祠堂!

章家兴摸了摸鼻子,没敢跟九姑婆对着干,马上行动起来,安排大家伙把村里的闲置地块,沟沟坎坎的都先统计出来。

然后发通知到大群里,召集村民开会,准备再分一次地盘。

其实这事儿就看村里愿不愿意管了。

真要愿意管,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村里哪年不组织分几次东西呢?

章家村两个公家大池塘里养的鱼虾,村集体山上每年产出的山核桃、茶树籽……这些都能分,固定的土地怎么不能分?

就看村干部愿不愿意揽这个麻烦了。

以前他们是能偷懒就偷懒,现在么,落到了“卷王”九姑婆手里,就只能被她老人家撵着往前跑了。

不算不知道,仔细统计合算一下,他们村这样的沟沟坎坎、山间小道,能拿来种薄荷、种紫苏的地方,居然还真有不少!

平均下来,分到每个村民手里,每个人都能多出来两亩地!

看着不多,但真要是利用起来,种上紫苏跟薄荷,两亩多的零散土地,一年也能多赚好几千块钱呢。

这还是一个人的地,有些人口多的人家,这次分地,零零散散的,居然能多出来十几亩地!

他们村怎么会有这么多闲着没用的荒地?

一时间,村干部们都惊呆了。

九姑婆冷笑一声,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了。

就像以前她上班的那个大厂,财报年年巨亏,但也没耽误高层们年入几个小目标。

她催着村里赶紧把这些闲散的土地分给村民,倒也不只是怕村里人为了争地盘打起来,主要也是怕“财帛动人心”。

现在还好,村里人还没看出来一棵紫苏苗能带来的经济效益。

等到村里人突然发现,家里多种几棵紫苏苗,是真的能实打实给家里挣到钱的时候,不只是村民之间要为了争地盘打起来,到那时,万一村委有人起了什么小心思,说服了其他人,关起门来,把这些闲散地块全都收回村集体,这笔账可就要变成糊涂账了。

毕竟,这些沟沟坎坎的闲散地块,不像整块的耕地,没办法准确计算亩产到底有多少。

到时候还不是村里说多少,就是多少?

很多基层贪腐窝子,就是这么一点点养出来的。

村干部们嫌弃九姑婆管得太宽,却不知道,在九姑婆眼里,他们也是自己的晚辈。

章启慧不想眼睁睁看着章家的晚辈们走错了路,最后落得一个锒铛入狱的下场,只能从一开始,就把这个容易引发贪腐的苗子,掐死在摇篮里。

提前把地都分给村民,没得贪了,看你们这帮小崽子还有啥机会犯错误!

换成别的村子,村里的年轻人返乡创业,村干部们要想搞钱,什么吃拿卡要的手段,轮番上阵,最后把创业青年逼的干不下去的,也不是没有的事儿。

但在章家村,哪个敢跑去找九姑婆吃拿卡要?

村干部们躲着她老人家还来不及呢,谁敢凑上去找虐?

亏得九姑婆动作快,亲自监督村委把村里那些边边角角的闲散土地抓紧都给分了,就这么两天的功夫,村里因为争地的事儿,都已经吵过好几回了。

这个说这块地是他家门口的,就该是他们家的。

那个又说这条山路是他家祖上修的,白给村里人走了这么多年,一分钱没收,就已经是看在同族的面子上了,现在这条山路还是给村里人继续免费用,他们家只把路两边收回来,自己种点紫苏,总没人说啥吧?

还有人居然连自家祖坟都惦记上了,以前懒得只有清明节才会去替祖宗砍一砍坟头上的草,现在突然孝心爆发,觉得不能让自家祖宗的坟头如此寒酸,要把通往祖坟的那条路修整出来,路两边都种上薄荷紫苏什么的……

好吧!确实是可以美化祖坟附近的环境。

但怎么听着怪怪的呢?

你丫的不会想在老祖宗坟头种菜吧?

九姑婆一脸黑线地叫停了这个疯狂的举动。

村里那么多边边角角的地,还不够你们种的吗?

居然把鬼点子打到了自家祖宗坟头上?

这是对祖宗们大不敬啊!

村里做主分了地之后,除了少数几家还有些不满意,闹到村里想多分点,大多数人都开始跟着合作社忙活起来。

章家义也帮合作社联系到了之前对口帮扶他的那位指导老师,采购了一批高产紫苏种子回来。

村里人一直以为紫苏是春天种的,章家义也是咨询了专家才知道,原来,在一些水肥光照充足的地方,规模化种植的紫苏,已经可以实现一年四季不间断种植了。

春天一般是三月份播种,秋天正好是九月初播种,紫苏的种子生命力特别顽强,对环境要求也不高,不过为了确保高产,还是要按照专家给的种植手册,先把买回来的紫苏种子“预处理”一下。

也就是先用30多度的温水浸泡紫苏种子,24小时后,种子吸饱了水分,发芽率会更高。

趁着种子处理的时间,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忙着耕地做苗床。

以前村里人自己种点紫苏做菜吃,压根都不用种,随便从野外挖几棵苗,移栽到自家菜园子里,长出来的紫苏,吃都吃不完。

他们这里吃紫苏,主要是烧鱼或者做凉拌菜的时候放点调味,用的不多。

但现在,被九姑婆洗脑之后,发现紫苏居然这么值钱,再加上这次买的良种也是花了钱的,于是,村里家家户户都像种西瓜、种棉花那样,认认真真准备了苗床。

按照专家给的种植手册里说的那样,先平整土地,然后把自家沤的熟粪肥,和园土、黄沙混合,搅拌均匀。

先在下面铺一层,然后把处理好的紫苏种子撒上去,再盖上一层2厘米厚的混合土,最后用细细的花洒,把表面土壤洒到湿润,就可以等着紫苏发芽了。

人家专家给的种植手册上说了,秋播的紫苏,为了确保幼苗的成活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在育苗床上,把小苗给培育出来,等到紫苏苗长大一点,再移栽定植,这样成活率才能提高。

翻译成老百姓能听懂的话就是:高产紫苏的种子很贵的,要降低育苗成本,就必须做好育苗床管理!

于是,从这天开始,整个章家村的老百姓,都被自家的育苗床给封印了。

串门子唠嗑的少了。

夫妻拌嘴打架的也几乎看不见了。

就连鸡娃的家长也不焦虑了。

没办法,自从九姑婆下令,把村里那些边边角角的土地都分田到户之后,除了照看育苗床之外,各家各户还要忙着,把自家分到的那些边角地,也开垦出来,然后去河边挖沙子,拌粪肥,把土地整理好,等着移栽紫苏苗……

家里这么多事情等着做,谁还有闲工夫拌嘴打架啊?

阅读失业后我继承了十万大山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失业后我继承了十万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