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愿者上钩 第二部》

第五十章 选择的犹豫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未寻把那张画放到灯光下,说:“这种手法是很粗糙的,在强光下仔细看,就能看到细微的分层。一般比较精细的高仿不太能辨认出来,可以用X光扫描出原本的画和新添加上的痕迹的区别,这种识别方法适用于在已有的画上面造假的。真要认真造假的话,得从纸、笔、颜料就开始准备,还有各种需要准备的材料,其实成本也不低,耗时也很久,一般只有仿造大师的画才会有这种流程。”

“几十年前有个人就曾经仿造过韦尼尔的画作。韦尼尔是几百年前的画家,他当时用的画布、画框、画钉、颜料这些都和几十年前的都不一样。那个人为了仿造韦尼尔的画,就买了很多和韦尼尔同时期的画。他把那些画直接涂掉,又在布上面重新画画,直接省去了仿造画布、画框这些东西的力气。他也花了很长时间,用化学颜料调配出了韦尼尔会使用的特殊颜色,那时候的画家都有自己的制色配方。他用加热烘干的方式,来让画作上面的颜料出现合适的裂痕,模仿年深月久自然产生的裂痕。他还在颜料的裂痕中吹上了墨灰,来模仿自然进入颜料裂痕里的灰尘。”

“他本来就是专门研究韦尼尔绘画技法的,对韦尼尔的各种技巧烂熟于心,尤其是韦尼尔类似投影成像的底片式表现手法,仿造起来并不费力。各种元素叠加起来,让他的假画非常逼真,画得真的很像。他靠着卖‘韦尼尔遗作’很快就发家致富了,很长时间都没被人发现。后面还是他自己说出来,当时的艺术圈才知道原来‘韦尼尔遗作’都是仿造的。”

“以几十年前的技术水平,没办法太明确识别那个人的造假痕迹。当时的绘画鉴定也都依靠艺术品鉴定师用经验去鉴定,他们很注意的地方,像画布、画框、裂纹等等,都是那个人花力气仿造的地方,那个人也熟知鉴定的流程。”

“实际上他用的颜料是很大的破绽。韦尼尔用的都是天然颜料,比如群青,他特别喜欢用群青来做底色。他有一幅画,里面的女性穿了一条红裙子,裙子阴影部分的底色就是用群青来铺设的,看起来是红色的阴影,实际用的是蓝色。虽然一般人用眼看是看不出来那是群青的,但那种质感只有用群青打底才能呈现。只有他会在不起眼的地方,用群青来大面积铺陈,还让看的人不太能发现那里用的其实是群青。”

“群青是不用花时间合成,到现在都可以直接买到的。那个人舍不得用群青,还是用合成群青代替了,是最大的破绽。用滤色镜去看真迹和伪作的阴影部分,可以看出合成群青和群青的微妙不同之处,两者在滤色镜下的显色是不同的。现在的话,直接用光谱仪就能检测出来。显微镜直接观察也可以,两种颜料的颗粒大小、形状不一样。用高温长时间烘烤也可以,合成群青会褪色,群青的热稳定性很强,900c的高温烘烤也不会褪色。群青是用青金石制成的,颜料里面会有其他伴生矿物的杂质,也可以鉴定伴生矿物来识别。还有很多方法都可以,光谱仪是能无损鉴别的,最适合用在画作鉴定上的。”

见她那么认真,居然说了那么多话,库洛洛的注意力也转到了这个上面,问:“很喜欢韦尼尔?”

点头。

“也会韦尼尔的画法?”

点头。

“有没有画好的?看看。”

摇头。

未寻取了一些颜料和工具,当场开始画。她画这个的时候,和之前画其他画的时候完全不一样,整整花了两天,才画了不到10寸的一幅画,画的还只是垂下来的一块头巾的一角。

她用群青和合成群青调了两个在库洛洛看来没什么区别的蓝色,放在显微镜下面,镜头下的两种颜料大小、形状都不一致。在直观的对比下,看不出两种颜料区别的库洛洛也能区分其中的不同了。

那块头巾也是红色的,就是用群青打底的。小Z提供了韦尼尔的真迹高清扫描投影,未寻仿的就是其中一幅名作的一角。真迹和仿作放在一起放大看,要不是真迹上的种种裂纹,库洛洛是区分不出真假的。

“照你这种画法,就没什么人愿意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去仿造了。”

以她的速度,只画头巾的一部分,也还是花了两天。就这种费力的程度,就足以让仿造者望而却步了。

“现在的鉴定技术已经发展了很多,仿造的门槛当然也跟着涨了。韦尼尔的画作有价无市,他留下来的也就几十幅画,以前又有人造过他的假。如果还有人想再造他的假,难度当然不可同日而语了。有人说如果有这种技术水准,也用不着仿造,自己也能有一席之地的。只是有技术是不够的,单纯论技术的话,小Z也能画出高仿的韦尼尔画作,AI绘画技术前景是很大的。”

“韦尼尔的画,传递的东西是技巧之外的。他有幅画是取材《路加福音》里的,画的是正在听耶稣讲话的马利亚,身旁站着正在向耶稣抱怨的马大。单从构图和画法来看,其实在他的作品中并不出众,重点是在他借这个题材表达的东西。”

【耶稣进了一个村庄。

有一个女人,名叫马大,接他到自己家里。

她有一个妹子,名叫马利亚,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的道。

马大伺候的事多,心里忙乱,就进前来,说:“主啊,我的妹子留下我一个人伺候,你不在意吗?请吩咐她来帮助我。”

耶稣回答说:“马大!马大!你为许多的事思虑烦扰,但是不可少的只有一件;马利亚已经选择那上好的福分,是不能夺去的。”】

“这幅画,很多人都解读成选择了物质的马大劳劳碌碌、多思多扰,选择了聆听精神教诲的马利亚有‘上好的福分’。劳于物质的人,终将为物质所累。追求精神的人,终将得到精神的救赎。”

“韦尼尔为这幅画添加了《路加福音》里面没有的细节,马大向耶稣抱怨的时候,手里正捧着面包。他在借这一细节暗示观者,马大捧着的面包是准备给谁的呢?总不能是给她自己的吧。马大把耶稣接到家里来,要用心招待她的主,因此才忙乱。她不是在为自己劳碌,是在为她的主劳碌呀。而她的主呢,却在因为马大的用心招待、为主劳碌而责怪她。”

“难道马大不知道选择她的主口中的‘上好的福分’吗?如果她也来聆听教诲,选择‘上好的福分’,谁来招待她的主呢?她不过是在‘上好的福分’和她的主之间,选择了她的主。她的妹妹选择了‘上好的福分’,选择了为自己聆听教诲,没有选择主。没有姐姐的忙碌,妹妹能有坐在那里聆听教诲的机会吗?”

“要是人人都能为了不能被夺去的‘上好的福分’而舍弃主,那到底信的是主呢?还是信的是功利主义呢?为主奔波劳累的人被主责怪,为自己得福分的人被主赞扬。主到底是要人们选择主,还是选择为自己呢?”

“有本以一个画家为原型写的小说,里面的主角为了抬头看月亮,放弃了便士。但真的放弃了吗?主角在抬头看月亮的时候,是谁低头替他捡了便士,用便士维持了他的基本生存,让他能去看月亮的呢?他的抬头看月亮,是建立在别人低头替他捡便士的基础上的。他能做马利亚,是因为有人替他做了马大。都去做了马利亚,谁来做马大呢?”

“《路加福音》里的耶稣是选择了马利亚,但画中的耶稣并没有明显倾向谁。韦尼尔刻意模糊了耶稣的倾向,画中耶稣的手指指向马利亚,目光却看向马大,在同时眷顾两人。看起来耶稣在这个场景里是没有太明显的倾向的,但韦尼尔的倾向是很明显的。”

“韦尼尔画宗教题材,却没有把宗教画中本来应该放在中心位置的耶稣放在画的中心,而是把这个场景中最受负面评价的马大放到了中心位置。耶稣和马利亚都是侧身的,只有马大是正面对着观者的。马大身上的颜色也是最亮的,整幅画中唯一的亮白色就在她身上。韦尼尔在给一幅画作点睛之笔的时候,就会用这样的手法。马利亚的脸甚至是背光的。从肢体上来看,耶稣离马大也是要跟近一点的。”

“这就很能说明韦尼尔的倾向了。他一生的事迹,后人知道的非常有限。他是新教徒,却因为妻子的原因改信天主教,而他那个国家又是新教国家。他那个国家当时正在出现许多新兴中产阶级,几个省的新兴阶级联合起来建立了和以前的国家不同的独立政权,他也是新兴中产阶级的一员。”

“现在,那个独立政权被许多人视作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但在当时领土分裂会给一个国家带来的严重后果一点也不会少。韦尼尔也在另外一幅画中表现过这个,那幅画里挂着一副他那个国家的地图,他在地图上做了明暗区分,把独立的那几个省分割开来,暗示这几个省的独立。”

“中产阶级靠什么得以崛起?是‘上好的福分’呢?还是物质上的劳碌呢?身为中产阶级、又因为世俗原因改教的韦尼尔,在他心中,他自己是马大还是马利亚呢?画中的马大得到了耶稣的眷顾,画外的韦尼尔又能不能得到耶稣的眷顾,获得‘上好的福分’呢?或许这幅画,就是他这方面困惑的体现吧。”

“韦尼尔的画,展现的总是当时的绘画不太会关注的部分,他画正在从事各种工作的女性、商人、酒客、赌徒、码头的景象、街边的墙,是很生活化的选景。他不画宏伟的建筑、壮丽的风景、贵族王公,就算是宗教题材,他的重点也不是传统宗教画里着重表现的耶稣、圣母、圣徒之类的角色。”

“给AI画马大的这个场景的话,耶稣是会被按照宗教画的惯例放在中心位置,给正脸、给高光,马利亚的位置也不会那么偏,马大是不可能被画成那样的。韦尼尔生前籍籍无名,一生只留下了几十幅画,一度和贫困落魄纠缠,一直都没机会站在任何一个中心。他赋予了马大站在画中心的机会,他自己是否也想有这样站在中心的机会呢?如果有这样的机会,他是想做马大呢?还是想做马利亚呢?”

“像这样表达人的复杂微妙情感的画外之意,有再精湛的技术,没有心灵上的犹豫、困惑、渴望,也是画不出来的。”

“开心的时候画出来的东西,总是不像不开心的时候画出来的东西那样更能让人记住。”

为您提供大神 虞窗 的《[猎人]愿者上钩 第二部》最快更新

第五十章 选择的犹豫 免费阅读.[www.]

阅读[猎人]愿者上钩 第二部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猎人]愿者上钩 第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