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唐太宗能看到弹幕后》

7. 第七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赵乾穿过土楼,走进土墙内的寨子。

寨子目前布局是入山口有悬崖陷阱,还有警戒的箭楼,再里面就是土匪的议事厅居住院子,全都是土墙房子,但比外面随处可见的地窝好太多了。

土匪生活区域被高高的土墙围住,土墙后方斜坡往下的山坳处才是上千人生活的地方。

这些人被迁徙到这里就自生自灭了,寨子只要青壮劳力,原本难民里的壮力只能积极加入寨子,将分到的口粮留给家人。

不多,只能说不被饿死。

但是也比城外面好,城外面有施粥,王家李家几个太原的大富户都有设粥棚。

但是没设几日,城门突然关了,只给出不给进。

大户人家管家出来挑人。

无法,只能选择卖儿卖女,给儿女一个活路,自己拿着粮食逃难去了。

有不少人都是前脚刚拿到粮食,后脚被带到山寨来。

这批自带口粮的俘虏可是很少见。

赵乾等人也是因为随身携带的粮食多,被连人带粮食抓了进来。

偌大的院子处处有人把守,不过这些看守的人一个个骨瘦如柴,没什么精神,一点也不像是凶悍的土匪。

皇帝还不差饿兵,指望人家保护自己,好歹让人填饱肚子。

不过想想又能了解,这里不少人都是灾民,能有几分悍匪模样?

他走进聚义厅,大当家冲他招手。

“大牛,编织渔网不要只教一部分人,寨子里的人也教一教,你是寨子的一份子,可不要心寒了弟兄们,让弟兄们也饿着肚子。”

大当家心里很不满,小子不懂事,抓鱼这种事怎么能便宜外人,寨子里的弟兄们还饿着肚子呢。

可恶,他收到消息晚了几天,河里的鱼也不知道都捕去了多少。

他也不敢去强收,占便宜的不少人是寨子里兄弟的家眷。

赵乾还是一副憨厚模样,“谁来我都教,不是什么复杂手艺,弟兄们要是想学,我随时能教,就是麻线需要自备。”

“这有什么,麻线寨子里多得是。”

土匪也不是完全依靠打劫,自己也会种地,丝麻还是必备农作物,做衣做麻袋都少不了。

敲定这件事后,大当家说了将他喊来的原因。

“大牛啊,太原城里粮价都涨到了二百四一斗,炭也卖不上价,你有办法解决吗?囤不了粮食,弟兄们都得饿肚子。”

赵乾心里吐槽,饿肚子关他毛事。

当然这话不能说,不符合他老实人设。

赵乾目的就是想办法进入寨子上层,当然不能不回答。

他先问了炭卖不上价的原因,得知城里富户都提前准备了过冬的炭,立刻觉得自己想当然了。

动物都知道准备过冬食物,这些富户又怎么会不提前准备?

说到底正月里烧炭本就迟了,这时候炭价高是高,可有价无市。

本来提出烧炭就是想将两位女同志尽快救回来,没想到还要提供售后服务。

吐槽归吐槽,赵乾还是要给出解决办法,现在他们跟寨子是一体的,寨里的土匪要是饿肚子,肯定会剥夺山坳里难民仅剩下的食物。

“我跟家人逃难的时候曾在北地见过一户人家将床灶连在一体,灶烧着时床也是热的。”

赵乾随手在地上画了一个简易图。

“大牛,你会识文断字?”大当家冷不丁询问。

他早怀疑赵大牛了,哪个难民会烧炭会编网教人捕鱼?哪个难民谈吐文嗖嗖,见人就笑?

现在一试探,颇为见多识广,谁能随手在地上作画?反正他不能。

关于身份问题,几人早就对过口,士族肯定不能冒领,这个时候凡是士族都要背诵族谱和亲戚家族谱,冒领容易被拆穿。

最好冒充的身份是寒族,不是地主,有拥有财力读书,家里经商的商人,走南闯北见过世面。

赵乾尴尬一笑说了自己身份,“读过几年书,只稍稍认识一些字。四书五经读不通,跟随父辈经商。”

“家里卖过炭,知道烧炭之法。”

至于渔网,不用他说,大当家已经打断他。

“大才啊!”

大当家连忙上前扶住赵乾,把他往石板上按。

“我生平最佩服读书人。”大当家见赵乾一脸懵懂,急忙解释。

“咱寨子里就缺读书人!大牛,往后你就是咱寨子的军师了!”

大当家紧接又搓了搓手,询问,“大牛,不,军师,要不你给俺说说,你画的这东西跟卖炭有什么关系?怎么能让咱寨子买到粮食?”

赵乾眨了眨眼,还没反应过来自己身份转变。

“这个呀……”

赵乾边说,边琢磨大当家态度为何变化这么大,好像从他说他读过书后。

啊,这个时代很崇拜读书人吗?

严舒等人被恭敬地请到了一处空宅子还莫名其妙,也不敢逃,看土匪样子,应该不是对他们不利。

这宅子就是靠着山搭建了几堵墙,然后隔出了三间房,房间都不大,只九平方米,外面还有个长九米宽两米的院子。

院子东边墙角搭了一个土灶,已经半坍塌,地上有几个空罐子,里面是浅浅一层雨水。

送他们来的人只说以后他们住在这里。

几人心里满是疑问,还是先收拾了空荡荡的房子。

等搭起来的土灶烧了一罐水烘烤干,天色昏沉,赵乾才急忙忙回来。

回来后先喝了两碗水,才解了干渴。

有了独立院子,初瓷和陆映青先将盐块提纯了,将熏好的鱼拿出来蒸。

赵乾几人凑在灶台旁边取暖边说今日的事。

他还交代严舒和朱章元,“你俩明日去教人砌炕,不会没关系,多实验几次,不过只给半个月时间,她俩待在房里不出,暂时不需要保护。”

搬到寨子里,邻居都是土匪家眷,安全问题比鱼龙混杂的难民聚集地好多了。

说完他还感叹,“这里的人好像对读书人都很崇拜,早知道当初不教烧炭,直接说我读过书了。”

陆映青:“那不是正常,经过南北朝,知识都掌握在世家手里,寒族掌握的书籍哪里有世家多,这时候的读书人连四书五经都接触不全,世家不仅有,还有历代家族能人的注解版本。”

“我看这个寨子管理稀松,只靠着地形优势没被剿灭,这些土匪没读过书,只凭武力逞凶,原都是底层百姓,骨子里又对读书人有天然向往。”

“不过,也不是好忽悠,朱元璋没读过书不也当上了皇帝,还是按照原计划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严舒和朱章元领着一群土匪实验搭建火炕,推了搭,搭了推,终于弄出一个不烫,烟道正常排烟的火炕。

有安装这个成功案例从山坳的难民聚集地召集人跟着学,等顺利培养出一批熟手已经过去半个月。

然后一群人在赵乾带领下向太原城走去。

“原来火炕是你们创造出来的。”李五郎格外惊讶。

赵乾更惊讶,“火炕在兰州遍地开花,你不是没看见,这有什么好惊讶?”

“我以为是当初太原来的那批人传开的,谁知道本就是你们研究出来的。”

赵乾笑笑道:“可不是我们发明,火炕自古就有,只是没传到咱们这来,更北边,契丹人生活的地方就有火炕了。”

李五郎在家时取暖靠暖炉,穿着厚厚皮裘,怀里塞一个滚烫暖炉,不一会儿全身就能冒出热汗来,哪怕风雪天也不会有多冷。

但暖炉哪有火炕威力大,一整个屋子都能烘热如夏。

火炕一出现在太原城引起的潮流,他初次听说,排队等着砌炕的人家都排到一个月后。

后来还是出了几支模仿队伍才满足了太原城居民对于火炕的需求。

李家老宅有不少留守的族老,这些人个个不缺钱,再说砌炕的队伍只收粮,陈粮新粮都可,这些族老觉得拿陈粮请人非常划算,族地有条件的每家都砌了两个火炕。

李五郎居住的院落也有一个,是青砖砌成,他还记得那年他度过了一个温暖如夏的冬日,哪怕后来逃难时都记忆深刻。

“哥,明天能吃点好的吗??”一少年苦着脸跑过来,“这也太难吃了。”

“行。”赵乾大方允了,“明天请你喝西北风。”

这玩笑话大概也只有现代人能听懂。

“阿源。”李五郎冲少年招手,他俩年纪相仿,平时总有说不完的话。

兰州很少有同龄人能跟得上他思维,□□就是一个。

□□被呛了一句,也不敢嫌弃饼子难吃,他挨着李五郎坐下烤火。

赵乾丢给他水囊,□□匆匆忙忙将饼咽下喝了一口,勉强填饱肚子。

“哥,你们在聊什么?”

“聊哥哥我过去的英勇事迹。”

李五郎不大习惯身边人的称呼,总是有人将兄长叫做哥哥,阿姊叫阿姐。

他将之归于地方习俗,偶尔自己也被带跑了。

□□嘘了一声,当他没看过他过去?靠打土匪分地收买人心,这拉拢人的手法简单粗暴,真豪杰就应该像小说主角那样虎躯一震让人争相追随。

“是讲你怎么砌炕赚到粮食,又被人轻易架空夺走粮食吗?”

赵乾哈哈一笑想要敷衍过去,“那不过是小事,后来不是又抢回来了吗?”

□□不留情拆他台子,“后来是多久?都入夏了吧?谁报仇等到几个月后?粮食都吃没了吧?”

赵乾脸一板,“够了,给哥哥点面子。”

□□嘿嘿一笑,三两下跑去队伍前头讨羊汤喝去了。

[别嘿嘿嘿了,我都情不自禁跟着学了,嘿嘿嘿~]

[话说总吐槽没苏打粉,不是有老馒头吗?不是都弄出馒头包子了吗?]

[外出的话硬面锅盔当干粮更合适,还专门做小了,这时候就应该配着牛肉辣酱吃。]

[推荐XX牌牛肉剁椒酱,一口气能干掉一瓶。]

深夜,初瓷来检查小孩踢没踢被子,一掀开床帐就对上一双亮晶晶的眼睛。

裴瑄脸上毫无睡意,大声宣布:“明天我要吃牛肉剁椒酱!”

初瓷一口回绝,“没有,牛舌饼吃不吃?”

“……吃。”

为您提供大神 玄北 的《当唐太宗能看到弹幕后》最快更新

7. 第七章 免费阅读.[www.]

阅读当唐太宗能看到弹幕后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当唐太宗能看到弹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