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不到三百年》

第三十八章 没得选择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早在李自成进北京之后,就已经察觉到了在山海关的吴三桂,李自成也相当敏锐的发现,这个时候的吴三桂一定是重要的人物。

所以,攻破北京的李自成第一时间找到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让吴襄亲自提笔给吴三桂写了一封劝降信。

早在这件事情之前,吴三桂的态度就相当摇摆不定。

松锦之战以后,洪承畴和祖大寿全部投降了清朝,而祖大寿还是吴三桂的舅舅,松锦之战发生的时间是崇祯十四年,而到了崇祯十六年的时候吴三桂和已经投降清朝的祖大寿之间还有联系。

所以,如果单纯的说吴三桂是一个忠臣的话,那纯粹就是胡扯,一个真正忠于大明的将领还和敌军写什么信。

据说这封信的内容相当炸裂,祖大寿看到信的第一时间也是不敢拿主意,直接将这封信交给了还没有死的皇太极,皇太极看到信之后,也是相当兴奋,就亲自提笔给吴三桂写了一封劝降信!

而皇太极之所以这么兴奋,是因为他很欣赏吴三桂,两个人之前在战场上还见过面。

天启年间的时候,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带着人在外面巡逻,这个时候的皇太极突然带着人就出来了,吴襄看到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跑,抓紧往锦州里面跑。

结果,没有跑成,真是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

吴襄距离锦州不远的地方被清军给围了起来,吴三桂和锦州守将祖大寿两个人就在城墙之上看着吴襄被清军打,尤其是祖大寿,吴襄娶了他妹妹,两个人还是亲戚。

看到自己老爹被包围,吴三桂心里那个着急,多次请求祖大寿开门出兵救人,祖大寿就是不开,多年的战斗生涯,已经让祖大寿变得异常冷静了。

为了大局着想,只能看着吴襄死,自己却不能救他,一旦开了门,别说吴襄了,估计锦州都没了。

就在吴襄即将全军覆没的时候,皇太极看到了他这一辈子永生难忘的一幕,当时只有十六岁的吴三桂带着二十多个人从锦州城出来,朝着吴襄这次就来了。

皇太极看着吴三桂在战场上拼杀的身影,很是敬佩,对一旁的人说了这么一句话

“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

我要是得到这个人,还用担心夺取不了天下吗?

这就是皇太极对吴三桂的评价,不得不说,确实是非常高,因为满清尚武,可也没有见过如此胆大之人,要知道当时的皇太极手底下可是有几万人。

而吴三桂的这一操作,也让祖大寿高看一眼,说你这小子以后不用担心富贵不了,我现在就为你请功!

所以,真实的吴三桂应该是这样一个人,不怕死,有脑子,并且懂得思考!

而这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

崇祯十七年,等到吴三桂到了唐山的时候,崇祯已经死了,吴三桂只好又回到了山海关,等待局势的变化。

现在这个局面谁也说不好,农民军还有满清甚至还有支持明朝的势力,原本打算观望的吴三桂还打算继续犹豫的时候,看到了吴襄的信。

自己家人都在人家手里,反正都是投降,干脆就这样投降李自成得了!

吴三桂虽然看不起李自成,却依旧想过投降李自成,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吴三桂就让之前自己打败过的军事废材唐通接管了山海关,自己去北京找李自成投降。

有些史书记载,吴三桂走到一半的时候,知道陈圆圆被抢了,一气之下才回到了山海关,决定不投降了。

不过,我们之前也说过,吴三桂如此优秀的一个人,怎么可能为了儿女私情而不顾大局呢?

所以,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吴三桂压根就没有想投降李自成,只不过是迫于无奈,这才投降的,走到一半之后,想通了,那还投降个屁。

就这样杀回了山海关,而唐通这个军事废材不怎么经打就输给了吴三桂,吴三桂又重新夺了山海关,继续观望了起来。

李自成非常生气,就带着自己的人来到了山海关,决定要收拾吴三桂。

而吴三桂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只好向自己的老对头清军写信求救,并且承诺

“将裂土以酬”

这个时候的吴三桂依旧没有说过要投降满清的意思,裂土以酬,最多就是给你点土地,咱们以后井水不犯河水,地位上面还是平等的。

接到吴三桂这封信的多尔衮,大喜过望,在范文程的建议下,决定马上去山海关,入主中原的机会就在眼前!

眼瞅着李自成大军快到了,清军那个连个影子都没有看到,吴三桂是真慌了,而他不知道的是,清军在多尔衮的带领下已经到了山海关附近,而多尔衮在这个时候却玩起了心眼,故意不走了!

另外一边的李自成已经得到了消息,说吴三桂打算投降清军了!

吴三桂万般无奈之下,又写了第二封信,这次信里的内容则是催促多尔衮抓紧时间进关帮忙

“速提虎举,直入山海”

多尔衮看到吴三桂的求救信,只是笑笑,玩起了心理战术,他故意将清军安排到山海关附近不远的地方,让士兵们养精蓄锐,就是不动。

此刻的多尔衮不仅仅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了!

吴三桂在心里只怕已经将多尔衮的祖上问候了十八遍了,因为关内的大顺军现在已经开始在攻城了,而清军宁远在外面看戏,就是不进来帮忙。

山海关外的多尔衮又怎么会不知道吴三桂现在的处境,他之所以选择看戏,就是想看看吴三桂的实力如何,顺便给吴三桂施加压力,强迫吴三桂投降!

想跟我地位平等,梦里想想就得了。

留给吴三桂的道路就此只剩下了投降多尔衮一条!

有人说,吴三桂这辈子不该投降的时候投降了,不该反叛的时候反叛了!

我觉得,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现在的吴三桂如果不投降,那就只有死,而吴三桂明显是不想死的。

阅读大清不到三百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清不到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