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汉武帝的女儿我躺平了》

117 在朔方的新年 不,公主每日送我一个苹……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城中的这次流感一直持续到了十二月末, 朝廷每日都会有飞鸽传书过来,询问城中疫病的治疗情况。天子听说之前医官带来的药材不够用,又赶忙安排人送来了一批。

这些都是一些治疗风寒最常见的药, 就算没有感染风寒也可以喝一点, 能起到防治的作用。

以前百姓们生病了, 根本没有条件去找医者治病,更别说是吃药治疗了。可如今大家在朔方城不仅每天都有东西吃, 甚至生病了, 天子还特意安排了医官来给他们治病。

这简直是贵族才有的待遇呀。

大家嘴上没有说,心中却已经被感动到了。他们第一次觉得,被迫迁徙来边郡是一件好事,他们要留下来将他们的家园建设好。

建陵公主说, 朔方城建好之后可以和长安城媲拟。

因为城中的流感,耽误了朔方城建造的进度。刘璃算了算日子,还有三天便是除夕了, 干脆下了命令等新年过后再开工干活。

这段时间, 大家就在家里好好休息养精蓄锐。

往日里热闹的郡守府一下子安静了下来, 本来在郡守府里给筑城百姓士兵做饭的妇人们,也都放假回家了。

刘璃一早醒来, 没有听到大家做饭忙碌,叽叽喳喳的声音, 一时间还有些不太习惯。

她推开房门,入眼的却是白茫茫的一片, 整个世界仿佛在一夜间白了头。屋外的雪还在飘着,被风吹乱了方向。

“下雪了呀。”刘璃呢喃了一句,她抬腿迈出房间走到屋檐下,伸出手似乎想要接住纷纷落下的雪。

几片雪花落在她的小手上, 很快便融化成了水珠。

屋外的雪一直到中午才停下,刘璃便在屋里教尔雅下五子棋,两人围着桌案如同菜鸡互啄一样,玩了大半天。

竹青坐在一旁看着她们玩,而后叹息道:“看来我们是没办法回长安过除岁了。”

如今下大雪,路肯定是不好走了。

其实今年的除岁日,刘璃本来就没打算回长安。一来路途遥远,二来还有很多百姓流感没有痊愈,医官们都还在这里,她自己跑回长安过年,又算什么呢?

听到竹青话中的失落,刘璃笑了笑:“就算在这里过年,咱们也要过得热热闹闹,到时候将大家都叫来郡守府,准备一桌丰盛的年夜饭。”

迁徙来这里的十万百姓,暂时有了自己的住房,亲人都在身边。但是戍守在这边的士兵们,家人都不在这里。

在除夕夜这样家家团聚的时候,他们也会想家的吧。

想到这里,刘璃握着手中的棋子看向竹青:“竹青,你去将管粮仓的管事还有之前管理厨工的管事叫来。”

竹青应下:“诺。”

后天就是除夕了,现在开始赶干活的话,应该还来得及吧。

粮仓里的小麦一大半已经都磨成了面粉,足够城内百姓吃到明年了。还有几百石的玉米,有一部分也都磨成了玉米面,百姓们用玉米面熬粥喝得嘎嘎香。

既然是除夕夜的团圆宴,总不能还给士兵们发馒头和包子吧。但是城内的食材实在有限,也做不出太多美味给士兵们吃。

刘璃扮作思考者想了想,最后决定给士兵们下饺子吃。可以做很多种馅,然后包不同的饺子,这样吃起来也热乎。

西汉时期还没有饺子,饺子这个吃法是东汉末年的神医张仲景发明出来的。刘璃现在需要将之前来郡守府给百姓们做食物的那些妇人重新召回来,给在长城上戍守的士兵们包饺子。

毕竟两郡的守城士兵将近有五万人,不多点人手来包饺子,就赶不上在除夕夜的时候,让每一个士兵都吃上热乎乎的饺子了。

厨工们听说是要给士兵们做年夜饭,只稍稍犹豫了一下便答应过来了,刘璃很感谢他们如此大义。

两地的郡守府再次忙碌了起来,刘璃一边教他们做馅料,一边教他们如何擀出饺子皮。人多又分工合作,很快就擀出了一屋子的饺子皮。

馅料也做了很多,有羊肉白菜馅、韭菜鸡蛋馅、猪肉白菜馅、玉米粒馅、还有将这些馅料都混合在一起的乱七八糟馅。

刘璃包了一个给大家做示范,众人学了之后纷纷动起手来,从一开始的不熟练,到最后包得比刘璃的还要好看。

一直到除夕这一天,在数千人的共同努力下,总算包好了给全体士兵吃的饺子。每一个过来干活的妇人,最后离开的时候也都带了一份饺子,喜气洋洋的回家了。

按照大汉的习俗,除夕当天要有祭祀活动。郡守过来询问刘璃,要不要带着县城内的百姓们一起祭祀。

刘璃抿唇想了想,点头道:“好呀。”

顿了顿她又道:“不过我没有祭祀的经验,到时候需要怎么做,还希望郡守告知我。”

郡守连连点头:“诺。”

其实所谓的祭祀,所求的不过是一个心里的安心。因为现在的条件简陋,所以举行祭祀的时候,便也意思一下就好了。

祭台设置在了县城的城楼上,祭品从猪头,牛羊肉变成了馒头还有小麦粒。

刘璃出门的时候,地上的雪已经被清扫去了两边,但是地面还是很滑,稍有不慎就能跌倒。

竹青和尔雅一左一右搀扶着刘璃出了郡守府,上了马车前往城楼上进行祭祀。后面还有陈非带着他的骑兵左右保护着公主的马车,维持现场秩序。

马车缓缓的行驶到了县城门口,两边的士兵手握鼓锤用力的敲打着大鼓,围观的百姓裹紧了身上的衣服,热热闹闹的看着即将要进行的祭祀礼。

士兵将百姓们分散到了两边,建陵公主的马车缓缓的行驶到了城门口。后面的百姓踮着脚尖看去,却见从马车上出现了一个“小雪人”,仔细一看正是他们的建陵公主。

刘璃身上穿披着白羊绒披风,远远的看着就像是一个小雪人。她在竹青的搀扶下,小心翼翼的走下马车,然后在百姓们的注视下缓慢的登上了城楼的祭台。

按照郡守的提示,刘璃走完了整个祭祀的过程,身后的鼓声也越敲越响。等祭祀结束,百姓们纷纷拍手鼓掌叫好,也说出了心中的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刘璃转身看着城楼下的百姓们,袖中的手微微握拳,她朗声说出了最质朴的承诺:“明年今日,我定要大家都能吃上肉,过一个有酒有肉的除岁!”

“好!”大家一起叫好。

即使结束之后,百姓们便回家忙碌去了,即使条件简陋,也要一家团圆吃年夜饭的。

郡守府里的厨房也忙碌了起来,刘璃将朝廷的医官,还有义妁和荀熠都邀请来郡守府里,一起吃年夜饭。至于那些还坚守在长城上的士兵,刘璃也安排人给他们送去了热乎乎的水饺。

晚上的郡守府格外的热闹,大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了一顿火锅。刘璃还给大家准备了她之前偷偷带来的上陵酒。

郡守瞅着眼睛发亮:“臣早就听闻了长安的上陵酒,够味够有劲,就连酒量不错的李广将军都能醉倒,如今总算有幸能尝到了。”

上陵酒如今只供给长安贵族享用,但上陵酒的名号早已经在整个大汉传开了,有不少诸侯国的好酒人士,还会悄悄的去长安打听如何才能买到上陵酒。

最后不惜花万金,才辗转找到有关系的“黄牛”,买到一坛上陵酒。而事实上,这个黄牛就是桑弘羊自导自演的。

刘璃笑道:“我一共就从长安带了两坛酒来,今日开一坛庆祝新年,第二坛待朔方城建好之日,再挖出来和大家一起庆祝。”

婢女捧着酒坛,给每个人的杯子里都倒满了酒。

刘璃也想悄悄的喝一点,尝一下味道,被陈非按住了手腕,他低声道:“公主,不可。”

婢女偷笑了一声,绕过了刘璃继续给其他人倒酒。

刘璃看了看自己手里的酒杯,有对上陈非一脸认真的神情,她眨了眨眼,试图萌混过关:“我就是想喝一丢丢。”说着还伸出小拇指比划了一下,真的只是一丢丢哦。

“那也不可。”陈非依旧认真:“公主还是个孩子,不可饮酒。”

“我明天就十一岁啦。”她小声强调:“已经不是小孩子了。”

后面进来的竹青笑着将一个小碗放到刘璃面前:“公主,不如以糖茶代酒吧,还是热乎的。”

刘璃:“。”好嘛,在长安有父母管着,来了边郡都不得自由。

居住在长安的医官们已经尝过火锅的味道了,因为在长安城的几个集市中,有官府经营的火锅店,已经成为了长安的特色。倒是义妁和荀熠从未见过这样的吃法,只觉得新鲜。

席间原本不太熟悉的众人,也因为坐在同一张餐桌上而变的有话而谈。不少医官钦佩荀熠高超的医术,询问他师从何处。

刘璃听到他们的对话,也情不自禁的竖起耳朵偷听。她还没想好要怎么让荀熠留下来呢,说不定现在能偷听到一些有用的消息。

荀熠对那些权贵有意见,但是对医官没意见,所以他如实相告:“鄙人师承淳于先生。”

席间几个医官听到这个名字,神情愣怔了片刻,有一人问:“可是淳于意?”

荀熠微微颔首:“正是家师。”

医官们听到淳于意的名字,纷纷向荀熠拱手致敬:“难怪荀先生年纪轻轻却医术了得,原来是从淳于公,失敬失敬。”

“我为医官时,还得淳于先生指点过。”

荀熠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知道他的师父,神情怔忪了一下,抬手向众人回了一礼。

淳于意?

刘璃抓到了偷听的重点,闭上眼睛搜了一下荀熠的师父淳于意究竟是何许人。

历史记载,淳于意是西汉时期的医学家。《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的仓公便是这位淳于意。

据说这个淳于意创造了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本病历——《诊籍》。这个诊籍上详细记载了病患的姓名,症状还有诊断治疗的经过。此人不仅是一位良医,还是一名良师。

他非常注重医学的传承,凡是向他询问医术者,他都会传授自己的治疗经验。不仅如此,他还培养了很多徒弟,想必荀熠便是其中一个吧。

不仅如此,淳于意的女儿在历史上也小有名气,被后世称作为孝道典型的缇萦救父,便是淳于意和他女儿的故事。

淳于意云游各地为百姓治病,很多地方的诸侯王,还有一些官员都想将他留下来为自己服务。但是淳于意不愿攀附权贵,以各种理由拒绝了。

后来就有人向当时的天子汉文帝告状,淳于意被判了肉刑(肉刑是直接摧残身体的刑罚,有黥、劓、刖、宫等)。

淳于意的女儿淳于缇萦为了救父亲,自愿入宫当婢女替父赎罪。这样孝心的举动,感动了汉文帝,于是汉文帝便赦免了淳于意,甚至还废除了肉刑制度。

查到这些故事的时候,刘璃心中一阵恍然。

难怪之前自己开口让荀熠留下来的时候,他会显得极为不愿意,原来他的师父就已经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了。

得亏当时的皇帝是汉文帝,若是换成一些昏庸的皇帝,杀害了淳于意,那对中医的发展也是一种打击呀。

之后淳于意一直活到了汉武帝刘彻登基的那一年,刘璃感觉这位医学家还蛮长寿的。

知道了这些故事后,更加坚定了刘璃想要将荀熠给留下来的决心。她想到自己先前开口挽留荀熠时的场景,突然觉得那时的自己好没诚意。

唔……二顾茅庐的时候,自己一定要有诚意一点!

一顿除夕火锅宴,食材虽然不丰盛,但是大家吃得都很开心。刘璃吃得也很开心,这里虽然没有在未央宫人多热闹,还有歌舞可以欣赏,但是胜在氛围很轻松,满满的人间烟火气。

她人小,吃得也不多。吃了几个肉圆,几片羊肉之后,差不多就饱了。

后厨还将之前包的饺子当作主食送了过来,刘璃每个馅的饺子都尝了一个,最后小肚子都撑得圆鼓鼓的了。

“诸位,我吃饱啦,你们慢慢享用。”刘璃放下手中的筷子,笑眯眯的站起身向大家示意:“我先回去休息了。”

众人也纷纷向刘璃拱手示意。

坐在刘璃身边的卫燕儿也放下了筷子,火锅的热气熏红了她的脸颊,她小声道:“我也吃饱了。”说着她转头看向刘璃:“公主,我和你一起走吧。”

刘璃点点头:“好呀。”说着她牵起卫燕儿的手,两个女孩再次向屋内的众人作揖,随后一起离开。

除夕夜的月光显得格外皎洁明亮,高高的悬挂在天际。远远的看去山峦叠嶂,很有一种古诗词中的氛围感。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这里虽然不是玉门关,但这里的明月却真的有一种孤月的感觉,李白大人诚不欺我也。

“阿璃,你想长安了吗?”走在刘璃身旁的卫燕儿,转头看见刘璃一直仰头看着明月,轻声询问。

刘璃微微回神,笑着点头说:“想呀。”不过不是想长安,而是想在长安里的人。

她想阿娇,也想刘彻。

卫燕儿笑了笑,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我才刚来一个月,我也想长安了,也不知道母亲现在在做什么。”

刘璃抿了抿唇,安慰道:“年后用不了太长时间,医官们应该就可以回去了。你也可以回去看你母亲了。”

“其实这次我过来,也没帮上什么忙。”卫燕儿低头道:“我的医术还远远不够。”

“可你能来,就代表你很勇敢了。你现在的医术不精是因为你才刚学没几年,等时间长有经验了,一定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医者。”刘璃鼓励道:“大汉未来的医术,还等着你发扬光大呢。”

卫燕儿被刘璃说得心中一阵开怀,嗔怪道:“我哪有你说得这般厉害呀,义妁女医和荀熠先生才是真的厉害。”

真正论起来,楚服也是个半吊子巫医,她是从阴阳学摸索到医学方面去的,真正的中医还要属荀熠和义妁这样的。

其实如果卫燕儿能够和荀熠或者义妁学习医理的话,应该会更好吧。不过见卫燕儿如此想家了,刘璃终究没有将这个提议说出口。

院落的雪还没有融化,刘璃突然玩心大起,拉住卫燕儿的手道:“姐姐,不如我们来堆个雪人吧。”

卫燕儿年长刘璃六岁,在大汉而言,此时的她早已经是一个可以嫁人的姑娘了。但因为先前天子改了法令,女子可以二十岁之后嫁人,她才可以继续跟着楚服学习医术。

她见刘璃这般好兴致,唇角露出温柔又宠溺的笑容:“好呀,不过不能玩太久,会冻伤的。”

刘璃兴致颇好道:“我们将尔雅叫来一起吧。”

星河明月下,陈非染着一身的酒气安静的靠在回廊的柱子边,目光深邃又柔和的看着在雪地里玩耍的三个女孩。

最后他的神情逐渐凝固在那个身披白羊绒披风,身影几乎和雪地融为一体的女孩身上,月光下的小公主,是如此的圣洁且高贵,

他的黑眸中逐渐浮现了一层温柔笑意,心中好像找到了人生的奋斗目标。他要守护好如今的大汉,还有眼前的肆意的笑容。

**

翌日清晨,刘璃起床洗漱后,便展开了信笺,咬着笔尖给远在长安的父母写一封家书。将最近城中发生的事情,还有她对他们的新年祝福都一一写了下来。

写好之后,刘璃让人取来信鸽,将自己的家书绑在了信鸽的脚上,然后将信鸽放飞。她仰头看着信鸽飞向了远方,这才心满意足的返回房间,伸手将暖炉抱在怀里,对着桌上的地图,继续研究规划未来的朔方城。

今天是公元前126年的新年第一天,百姓们都还没开工。等新年过后天气转暖,落在田间的雪融化了,给土地里的冬小麦充分的水分,这样冬小麦就可以生长了。

冬小麦六月份可以收获,这个期间可以安排百姓们多种一些水果蔬菜,丰富一下大家日常的吃食,还有补充一下维生素。三四月份的时候,还可以规划出一片土地种植棉花。

等棉花长成了,给城里的百姓们做棉袄,届时再到冬天的时候就不怕寒冷了。而那个时候,朔方城应该也差不多可以完工了。

刘璃在自己的本子上写写画画,将自己能想到的东西先记录下来,以免之后会忘记。

对了,听说沃野县耕种的一头黄牛已经老了,干不了活了。到时候可以安排人将这头黄牛处理了,给工人们加餐。

刘璃支着脑袋开始想,关于牛肉的烹饪法。

可以做咖喱牛肉,或者做牛排,炖牛腩也不错。

刘璃越想越有些馋了,她连忙晃了晃脑袋,将脑海里的那些美食给甩掉,现在可不是想吃的时候。

突然外面传来了一阵疾行的马蹄声,刘璃侧耳听了听,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她连忙放下手中的笔,匆匆站起来走到房间门口,推开门听得更清楚了。

有马蹄铁的声音,应该是陈非的精锐骑兵部队。

外屋的竹青见刘璃出来了,连忙站起来问:“公主,怎么了?”

“竹青,你出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情况。”刘璃吩咐了一声,心中觉得奇怪。

陈非的骑兵有一部分一直守着郡守府的,除非是要打仗,不然不可能这样大规模的动这些骑兵的。

难不成长城那边发现了敌情?

竹青很快回来了,她一边喘气一边对刘璃道:“公主,听说在鸡鸣塞口发现了好多匈奴人,陈非知道后,就带着骑兵过去了,好像要打仗。”

刘璃:“!”

还真被自己猜中了?

可今天是新年的第一天啊,匈奴人怎么回选择今天来入侵呢?刘璃心中不安的在屋内来回走了两步,总觉得不太对。

竹青以为公主害怕,开口安抚道:“公主,陈非一定可以将匈奴人打跑的,他那么厉害!”

想当初陈非刚刚出现在公主身边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又瘦又矮的小宦官。

谁能想到六年之后,当年那个小宦官,摇身一变成了厉害的将军,甚至还封了侯爵呢?

刘璃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而后吩咐道:“你叫两个人去盯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竹青:“诺。”

虽然朔方郡中有陈非的两万精锐骑兵守,可以不用害怕匈奴人打过来,但是城还没建好,就被攻城的话,于民心不稳。

她好不容易才让百姓们坚定了留下来建城的决心,可不能就这样半途而废。

陈非将军带骑兵往鸡鸣塞那边跑的消息,已经被很多百姓知道了,大家也在猜测是不是匈奴人又杀过来了。

想到以前边郡被匈奴人烧杀抢掠的事情,很多人都心有余悸,甚至想要不要提前撤出城。

边郡果然一点也不安全。

一直到中午,安排去调查的侍卫返回来向刘璃汇报边塞的情况。“公主,不是匈奴人攻打来,而是匈奴人来投降了。”

刘璃诧异:“匈奴人来投降?”她没听错吧?这才元朔三年啊,匈奴人就投降了,那历史上之后十几年的战争,大汉和谁打的?

侍卫回道:“陈将军此时正押着来投降的匈奴人往城里来了。”

这边侍卫刚刚向刘璃汇报完,那边陈非便已经单枪匹马的回来了。他入郡守府,求见公主。

刘璃连忙让他进来,眼巴巴的看着他,希望他将事情给说清楚。陈非也不作隐瞒,将匈奴人投降的事情和刘璃说清楚。

原来,去年十月秋天,匈奴人之所以没有来偷袭大汉,是因为他们的军臣单于病危了。匈奴内部其实也不和谐,这个军臣单于病危之后,匈奴各部落的势力便也在暗自争斗。

一直到去年冬天,军臣单于死了。

军臣单于的弟弟左谷蠡王伊稚斜自立为单于,并且要迫害军臣单于太子于单。这个太子于单没办法,只能带着他的一部分亲信向南逃跑到大汉边境。

安排在长城上的士兵发现了太子于单的踪迹,便通知了城内的守军,陈非便是这样带兵出去的。

太子于单表示愿意投降于大汉,现在陈非已经将这些人全部扣押下了,打算亲自押送这些投降的匈奴人回长安。

刘璃听完之后,这才恍然:“原来是这样。”

陈非道:“我怕这个太子于单投降有诈,所以并没有将他们带进县城。如今我回来只是想和公主只会一声,我得离开朔方郡。”

“我知道了,你放心带那个匈奴太子回长安吧。”刘璃道:“朔方郡这边你暂时不用担心,匈奴人内部大乱,又更换了政权,一时半会恐怕也不会再来骚扰大汉了。”

“公主在城内还是要注意安全。”陈非不忘叮嘱一句,默默地补充道:“臣会尽快回来的。”

刘璃抿了抿唇,颔首道:“好。”

等陈非离开后,刘璃出于好奇,闭上眼睛搜了一下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事情,结果还真被她给找到了。

同样是元朔二年的冬天,匈奴的军臣单于死了,随后被他的弟弟伊稚斜给夺了政权,太子于单跑来大汉投降,然后汉武帝还给这个太子于单封为了涉安侯。

看来这个太子于单是真的来投降的。

陈非带着匈奴太子离开不多久,刘璃便宣布让百姓们正式开工,继续建造朔方城。随后她则从系统商城兑换了一些适合在这里种植的水果蔬菜的种子,交给了治粟都尉,并且告诉了他这些东西的种植时间和办法,让他教给耕种的百姓们。

一切按照之前的模式进行,大病初愈的百姓们,在经过新年期间的休养,现在干活儿更加有力气了。

大家的病基本已经好了,所以来城中治病的医官也可以回长安向天子复命了。刘璃想到如此一来,荀熠和义妁恐怕也会离开。

刘璃之前询问过义妁,愿不愿意留下继续为城中百姓治病,但是义妁说家中还有母亲和弟弟要照顾,之前揭了皇榜过来,已经不容易了。现在百姓们都恢复了健康,她也要回家去了。

义妁这边,刘璃也只好放弃。

至于荀熠那边,刘璃还是想再争取一下的。

荀熠的住所就在医官们的隔壁,刘璃也不知道荀熠喜欢什么东西,特意从系统空间里兑换了一些水果当作礼物,这才郑重的登门拜访。

荀熠身边的护卫似乎已经在帮他收拾行李了,见到行至门口的那位公主,护卫扭头冲着屋内喊了一声:“先生,有人来访。”

刘璃听到护卫对自己的称呼,嘴角抽了抽。她在心中默念,自己此时就是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的刘皇叔。

荀熠的声音从屋内传来:“让她进来吧。”

刘璃让跟在自己身边保护的士兵就在门口等着自己,然后她提着手中的果篮走了进去。

“荀先生。”刘璃将手中的果篮放在荀熠面前的桌上,一双漂亮的眸子清澄澄的看着他:“听说先生要离开了,为了感谢先生这段时间对朔方郡百姓的医治,阿璃特意选了一些珍贵的果子送给先生。”

其实就是苹果,但谁让这个时代没有苹果呢?

此时的荀熠也在整理着手边的东西,因为在家里,他的衣衫都没有穿戴整齐,很像刚睡醒的样子。

听到刘璃说送来很珍贵的果子,他下意识瞥了一眼,心想自己作为医者,什么样果子没见过呢?结果这位小公主送来的,还真是他从未见过的果子。

“这是何物?”荀熠起身走到桌案旁,拿起篮子里的一个苹果仔细的打量着,又小心翼翼的放在鼻息间闻了闻味道。

这果子的表面似乎还散发着一种很奇怪的香味。

刘璃见荀熠对苹果如此感兴趣,心里便知应该还有戏,她开口道:“这个果子名为苹果,是阿璃赠与先生的离别礼物。”

荀熠闻言,终于转头看向眼前的女孩:“你过来只是为了送我这些果子?”

“自然。”刘璃来了一招以退为进:“上次阿璃本想挽留先生留在朔方城中为百姓治病,但被先生拒绝了。阿璃想先生仁济于天下,定然是觉得朔方城的百姓太少了,所以才不愿意留下来。”

荀熠:“……”

顿了顿他动了动眉梢道:“你这小姑娘,倒是挺会颠倒是非黑白的。”他何时说过是因为朔方城的百姓太少,才不愿意留下的?

刘璃的神情显得有些无辜:“朔方郡和五原郡两地的百姓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人,自然是达不到先生提出的万万人呀。”

“公主言之有理。”荀熠唇角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来:“多谢公主相赠这个苹果,我们明日便离开。”

刘璃:“额。”

很显然,荀熠并不吃刘璃的以退为进。

刘璃有些急了:“先生真的不再考虑一下留下来吗?日后城中百姓难免会再生病,若有先生妙手回春,也可帮助大家少一点病痛之苦。先生的师父淳于意前辈,所教授的医理不正是这个吗?”

“你竟然知道我师父?”荀熠有些吃惊,师父过世的时候,眼前的这个小公主应该还没出生吧,她是怎么知道的?

刘璃清了清嗓音道:“那日除岁,阿璃听到先生和旁人聊起了恩师,之后便向大家打听了一下关于淳于意前辈的事情。仓公一生都在救治百姓,阿璃相信荀先生揭皇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金钱,而是想来救人。”

“公主,你将鄙人想得太清高了。”荀熠微微一笑:“我确实是为了赏金,才会来朔方城的。”毕竟周游四方,治病救人也是需要经费的,或许这便是他没有师父那么受人爱戴的原因吧。

“那先生究竟如何才愿意留下呢?”刘璃试探性开口道:“先生既然想要赏金,那我若给你赏金,你可愿意暂时留下?”

荀熠垂眸看了看那一篮子苹果,又抬眸对上眼前这个小公主真诚而又期待的目光,他缓缓说道:“你和我见过的那些权贵都不一样。”

今年二十八岁的荀熠,在师父淳于意过世之后,便继承了师父的衣钵,周游大汉各地,为百姓治病。一路上他也遇见不少官威很大的权贵,却从没见过和眼前这位公主一样的人。

他所遇权贵,皆喜欢仗势欺人,不将百姓当人看。一路走来,他见过太多惨状,但更多的时候也无能为力。

百姓的疾苦,又岂是医术高超就可以医治的?

而她贵为公主,却从不曾将平民百姓当成蝼蚁,甚至还处处为他们着想。这些日子他也亲眼目睹了,两郡的百姓是如何拥护她的,她又是怎么为百姓出力的。

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公主。

他忽然有点期待,眼前的这座城,在这位公主的带领下,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荀熠说:“公主,你说服我了。”

刘璃愣了一下:“啊?”果然还是需要钱来解决吗?

这样想着,刘璃倒是松了一口气,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基本就不是事了。而且她也不觉得喜欢钱是什么丢脸的事情,她自己也很喜欢钱呀。

于是刘璃道:“只要先生愿意留下来,日后每个月我都会赠与先生一块金饼作为酬金。”她刘璃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啦。

荀熠却道:“不,公主每日送我一个苹果就好。”

刘璃:“。”我宁愿每天送你一个金饼!

阅读穿成汉武帝的女儿我躺平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穿成汉武帝的女儿我躺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