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风流》

第107章 渡口之问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年关将近,山庄里开始陆续挂上了彩灯,运送物资的马车也似乎多了起来。

看着山庄里一片忙碌的景象,唐叶封心里在想,自己是不是该走了。

以往每逢过年时,也是唐叶封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阿兄总会给他买新衣服,还会给他些压岁钱。他那些“闲书”也多是用这些压岁钱买的。

而且,从小到大,哪怕是在阿兄入赘郑家之后,他兄弟二人也一直是在一起过年的。

今日是腊月二十八,以往到了这个时候,阿兄应该已经买好了新衣服,然后藏在某个地方,就等着给唐叶封一个“惊喜”了。

不过,这其实不是让唐叶封觉得自己该走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觉得自己已经没脸,也没有必要留在这里了。

因为,他对顾唯亭的一切怀疑已经全部落空了:他肩膀上的伤是真的,而归德府也传来了消息,司马一家逃狱未遂,司马荣以下三十九口被当场击杀。

在庐州城内,缉拿司马家逃犯的海捕文书也贴了出来,就贴在了之前缉拿司马木兰海捕文书旁边。

为此,木兰还特意冒险去确认过,要缉拿的正是刘管家和家中的几位丫鬟,其中还包括她的丫鬟秋砚。

在回到山庄之后,木兰也穿起了孝服。www.vmatch.net 时空小说网

唐叶封很想去安慰她,可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而且,木兰身边也不缺安慰的人,除了小七之外,顾唯亭也几乎每日都要去探望一番,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他甚至还特意寻了个会做归德府菜的厨子,每日单独给木兰做些可口的饭菜。

唐叶封也偷偷问过小七,据小七说,木兰每日几乎很少说话,似乎一心只想着复仇之事。而顾唯亭则一直在劝慰她,要她从长计议。

想来想去,唐叶封还是决定要走。而且此时离开,他还能在赶除夕前回到村里,和阿兄一起团年。

打定了主意之后,唐叶封简单收拾了一下包袱,便决定去向顾唯亭辞行。

他其实不想去,可没有得到顾唯亭的首肯,山庄大门处的守卫是不会放行的。

当他见到顾唯亭时,顾唯亭正在书房内看书。唐叶封忍不住瞟了一眼,发现他看的是一本兵书:《六韬》。

当唐叶封表明来意之后,顾唯亭虽然有些惊讶,但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唐家小哥若是执意要走,愚下也不便强留。”顾唯亭客气地道,“不过,小哥也应该知道,我这山庄乃是一处隐秘所在,况且愚下又刚刚去过归德府,所以……”

“郎君尽管放心,我唐叶封虽说没什么本事,但出卖朋友之事是绝不会做的。”唐叶封道,“我只当从未过来此处便是。”

“喔,小哥也把愚下当成朋友了?”顾唯亭似乎有些意外。

其实,唐叶封方才说的“朋友”指的是木兰和小七,而顾唯亭如此一问,他心里也顿时意识到了什么。

“郎君曾经出手救过在下,在下岂敢忘恩。”唐叶封并未正面回答,而是顺水推舟道。

“什么恩不恩的,小哥不必在意。”顾唯亭接着道,“我还以为小哥是对愚下一直存有成见,所以才执意要离开。”

此言一出,唐叶封更加确定了自己的判断:一定是木兰或小七和顾唯亭说过什么了。

“郎君误会了,只是在下才疏学浅,又手无缚鸡之力,留在此处也没什么用,所以还是回家算了。”唐叶封道,“何况,木兰姑娘和小七有顾郎君相助,在下也就放心了。”

“诶,小哥不必自谦。”顾唯亭道,“我听木兰说过,小哥不仅博学广识,还足智多谋,又岂能是无用之人。”

“那只是些雕虫小技罢了,上不得台面。”唐叶封回道。

“我看不然,别的不说,你当日在聚仙亭边那番慷慨陈词,其见地之高明、其语锋之犀利,绝非泛泛之辈。”顾唯亭道,“以愚下看来,小哥只是藏器待时,一旦得栖良木,前途未可限量。”

听着这一翻溢美之词,唐叶封心里也是微微一动。毕竟,自己此番离家出走,就是想在外面闯荡一番,好向阿兄和嫂子证明,自己绝非混吃等死的庸碌之辈。

不过,一想到顾唯亭对木兰可能别有用心,他心里又顿时觉得别扭起来。

正当唐叶封还在犹豫时,顾唯亭又说道:“倘若小哥一定要走,愚下也不便相留。眼看年关将近,不如愚下送你些银两,权当与你路上之用,还可以置办些年货,也好回家过个好年。”

说着,顾唯亭也不等唐叶封回话,便朝门外道:“来人,账房取二十两银子来。”

“郎君不可。”唐叶封连忙道,“常言道,无功不禄,在下已经在贵庄白吃白喝了这些日子了,岂能还要郎君的银子,不妥、不妥。”

“好一个无功不禄。”顾唯亭笑了笑,“那你看这样如何,愚下先请教小哥一个问题,小哥再收下银两,这不就行了。”

“这……”唐叶封心里犯了嘀咕。

其实,他虽然已经将那五十两银子还给了木兰,但身上倒是还有些银钱,就是那押注木兰赢的四百五十文。

这些钱回家是足够了。

不过,若是钱更多些,他还可以先到庐州城里置办些年货,再给阿兄和嫂子买上两套新衣服,如此一来,等回到家里也可以扬眉吐气了。

况且,有了这二十两银子,他日后也不愁寻个营生了。

“小哥若是没有意见,愚下便问了。”顾唯亭此时又道。

唐叶封稍一迟疑,顾唯亭的问题便已经脱口而出了。

“请问小哥,若是有一批要紧的货物要从荆州北上,渡过汉水抵达庐州,该选择从何处渡江?”

此问一出,唐叶封顿时一愣。

这个问题看似没头没脑,实则却是暗藏玄机。

原来,从荆州北渡汉水抵达庐州,自古以来共有七处渡口,也是商贸往来的主要通道。

不过,此时已近正月,汉水河部分河段已经出现了封冻,尤其是在太古山以西的河面上,封冻的河面已经无法再行船,而冰面的厚度则又不足以通行人马。

所以,能够继续使用的渡口也只剩下了四处,皆是位于太古山以东。

而在这四处渡口中,距离庐州最近的是卢津渡,然后依次是白山、孟口和界首。

关键是,对于这个问题,唐叶封还知道不少。

原来,唐叶封虽然没去过这些渡口,甚至连汉水河边也没去过,只知道流经村口的那条阳溪河最终会一路向南汇入汉水。可是,架不住他读的书多啊,尤其是那些对于应试毫无用处的杂书。

而在这些“杂书”中,不仅有前朝人所著的《水经注》、《汉水录》、《水道经》等有关汉水之书,还有《庐州考》、《阳溪志》、《孟口志》等地方志,甚至还包括《水妖记》、《汉水遗记》等鬼神传说。所以,对于庐州汉水一带的人文、地理,乃至风土人情,神话传说,唐叶封可谓烂熟于心。

当然,他不确定书上所记是否全部属实,就像他虽然看过龙门派游龙刀法的刀谱,但也只有见到方孝文出招之后,才敢确认刀谱的真假。

“郎君此问虽然有些无头无尾,不过据在下所知,从荆襄之地北渡汉水历来便有三不渡。”

“哦?何为三不渡?”

这下轮到顾唯亭有些吃惊了。

原来,他一直听司马木兰说,唐叶封表面上像个落魄的读书人,也不会武功,却见识颇广,鬼主意还多,常有些出人意料的主意,却又有意外收获。

为此,木兰将唐叶封助她打擂之事也告诉了顾唯亭,并且劝他将唐叶封留下,日后必有大用。

不过,在顾唯亭当时看来,唐叶封所谓的足智多谋只是会耍些小聪明罢了,所谓见识也怕是言过其实。

所以,他方才也是故意一问,一来是想看看,这唐叶封究竟有没有木兰说的那么厉害;二来也是想让唐叶封知难而退,不好意思拿那二十两银子。

如此一来,他既表现出了自己世家的风范,让木兰不会以为自己没有挽留过唐叶封,也可以让唐叶封顺利走人。

然后,令他有些意外的是,唐叶封不仅还真的接了这个问题,而且似乎还胸有成竹。

“所谓三不渡,是指‘过九西不渡、有财白不渡、无胆孟不渡’”。唐叶封道。

“还请小哥细说。”顾唯亭心里暗惊。以上这说法自己还从未听过。

“过九西不渡,是说每年过了九月之后,太古山以西的河段便会封冻,所以临津、花口、古浪这三个渡口便无法行船了。”唐叶封侃侃而谈,“有财白不渡,说的则是,白山渡口背靠太古山白头岭,过了渡口之后山势险峻,而且延锦数十里,常年有匪患出没,所以若是携带大量钱财者,还是不要从此处渡河为妙。至于无胆孟不渡嘛,是因为孟口处水流湍急,操桨行船风险极大,不到万不得以,少有人会选在此处渡河。”

唐叶封一口气说完,不觉有些口渴,直接拿起了案几上的一盏茶,一饮而尽。

那盏茶是顾唯亭的。不过他此时也顾不了许多了。

“既然水流不适合行船,那为何还要在此设下渡口呢?”顾唯亭追问道。

“郎君有所不知,汉水孟口一段虽然水流,但此处却是距离庐州最近之地,若是要去庐州,于此处渡河要比其余渡口快上许多。所以,要是急于赶路,冒冒险也未必不可。”唐叶封道,“不过,据说在此处渡河者,还需先用宰杀十二头牲畜以祭河神,不然船家是不会出船的。所以,要从此处渡口,不仅要有胆,还得有钱才行。”

“有意思,有意思。”顾唯亭听得连连点头,“不知小哥是从何处得知这些事的?”

“皆是书上看来的,未必当真哦。”唐叶封笑了笑。

“我看不像,小哥之言仿佛身临其境一般。”顾唯亭道,“况且那祭河神之说,不是当地之人又如何得知呢?”

“嘿嘿,不瞒郎君,在下这书读得杂了些,这祭河神之说也是在下从一本《汉水遗记》上看来的。”唐叶封道。

“是吗?”顾唯亭也算是博览群书之人,可唐叶封方才说的那本书,他完全没有听过。

“在下岂敢哄骗郎君,只是此等闲书多有杜撰,郎君也不必事事当真。”唐叶封道,“不过,据《水经注》和《汉水录》所记,汉水孟口河段的确是水流湍急,多险滩峡谷。而另据《孟口志》所记,此处也只是在大夏立朝之后才设下了渡口,由此可见,此地的确是不太适合渡河的。”

听言唐叶封这番话,顾唯亭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此人不仅书读得杂,而且还能所读之书牢记于心,并相互印证再推断出一个结果。单这份本事,便是那些死读书的迂腐之人无法相比的。”

“来人,给唐家郎君上茶。快!”顾唯亭站起身来朝门外叫道。

等下人将茶端进来时,顾唯亭亲自将茶从盘中端起,送到了唐叶封面前。弄得唐叶封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那以小哥看来,若是此时从汉水以南渡河赶往庐州,该选哪个渡口呢?”顾唯亭问道。

“若是论路之远近,自然是卢津,由此处渡河,经卢定县到庐州应该只有不到百里。”唐叶封道,“不过,据说卢津渡口的船只皆不大,若是有大批车马,怕是不便。”

“既然是最近的渡口,来往商贩必然不少,为何不多备些大船呢?”顾唯亭有些不解。

“据说是因为卢定县地处偏远,人丁不旺,加之县城距渡口还有五六十里,所以此处渡口一直少有人经营,多是当地渔家出船。”唐叶封道。

“那余下几个渡口呢?”顾唯亭又问道。

“白山渡口匪患不断,山路崎岖,自然不合适。”唐叶封道,“那只剩下界首了。”

阅读大夏风流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夏风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