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明月照心尖》

大凛冬节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回到皇宫,安兰皇后看出了她伤心欲绝却又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心疼的不行。但是想起邵文帝的话,快刀斩乱麻,长痛不如短痛,还是跟她说:“以后莫要再去武安侯府了,颜瑞快要娶妻了。”一句话让文春空洞的眼神堆积了泪水。

她背过身去,擦拭了泪水说:“这是好事,”说完就失魂落魄的回寝宫了。文春不关心颜瑞要娶谁,反正再也不会娶她。

文春浑浑噩噩的过着,每天在寝宫里看着那箱玩意儿发呆。皇后狠下心来要扔掉,文春跪在地上,哭着抢夺皇后手中的箱子说:“还请母后手下留情,这是儿臣最后的念想了,若是没有它,儿臣恐怕要活不下去了。”

皇后听文春如此说,也不忍心断了她唯一的念想。她忍不住落泪,把跪在地上歇斯底里的文春扶起来说:“儿啊,你别这样,就当没嫁过人,不要理会凉王做了什么,你就没心没肺的活着。母后会慢慢跟你父皇说,让他同意你和离,把你接回西魏的。”

颜瑞身处泉安的冬天,仿佛回到了从前和文春一起玩耍的日子。此次文春回京,颜瑞是知道的,他刻意避开,跟随父亲去沃和山剿灭南越人。他也知道那日文春去沃和山拜皇陵,所以提前又和父亲交换了位置,避开了沃和山。

他算着时辰,想着文春差不多已经回宫了,才敢去沃和山与父亲换回位置。不过,还是没逃脱命运安排,颜瑞刚走到山下,就碰见被敌人偷袭的文春。

那一刻,他什么都不想了,不顾一切的冲上去,把文春护在怀里,捂住她的眼睛,害怕血腥的场面让她睡觉做噩梦。

他能感觉到文春在他的怀里发抖,也能察觉到文春心中的害怕。可这一切,凉王仿佛都不知道。他生气,气凉王没保护好文春,也气文春为了这样的人把自己变成妇人。

他的怒气不能发泄,只能随风消散,然后恭恭敬敬的迎公主回泉安。

日子来到了十一月初的大凛冬节,这个节日比较长,持续十天。皇室成员都要到沃和山拜皇陵,祭祖。皇帝和皇子要在泾阳寺住一晚,第二天就回去理政。皇后要带领王妃公主和后宫妃嫔,一连九天在泾阳寺吃斋念佛,文春是公主自然是要去的。

凉王想在泾阳寺多住几天,安顿好白正语。这必须得有邵文帝的旨意,所以这几天凉王时时陪在邵文帝左右。终于邵文帝被这个女婿的诚意打动,不管他留在泾阳寺有什么目的,想留就留下把,反正泾阳寺有皇后,他也翻不出什么浪花。

十一月二日,所有的皇室成员都去了沃和山。皇家车队浩浩荡荡,引人侧目。颜瑞自然也是要去的,他是敬淑长公主的嫡子,有一半的皇室血统。

帝后带领皇室成员拜了皇陵,祭了祖先,上了香,一天过去了。晚上大家就聚在泾阳寺一起吃斋饭,斋饭桌上不能说话,否则会叨扰祖先,这是泾阳寺百年的规矩。

吃完斋饭,皇帝和皇子们留宿一晚,第二天一早去皇陵上了香就可以离开了。

泾阳寺的条件是比不上宫里的,好在泾阳寺有规矩,夫妻在寺内不能同住一间房,否则会玷污祖先。凉王和文春不需要住在一起了,文春心里暗自高兴。

这一年,文春也明白了,她喜欢的是十二岁见到的意气风发的凉王,不是为情所论、郁郁寡欢的痴情人。过去几年,凉王只活在她想象之中。真正见面了,这个人的本来面目越来越清晰,终不是她的意中人。

抛开那年匆匆一面,或许这辈子都不会喜欢凉王。她早就看开了,母后说的对,不管凉王做什么,她没心没肺的做公主就好了。

凉王和颜瑞住在一起了,也不是故意安排,纯属巧合。两人忍着尴尬,毕竟中间还隔着太子。一间房子两张床榻,两人都睡不着。

颜瑞有意想和凉王聊天,先说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领地的风光如何?”

凉王也尴尬的回着话:“还行,就是天气比较冷。”

“领地的特产有哪些?”

“涮羊肉,火锅,烤串。”

“领地的人民和谐吗?”

“……”凉王心里想,别再问了乱七八糟的了,直接问重点吧。

“文春在领地过的开心吗?”颜瑞终于问出了心中最牵挂的事。

凉王松了一口气,终于可以说点正常的了,回答说:“那里也有她新交的一些朋友,她也挺开心的。”

颜瑞心里不再紧绷了,他知道,文春性格开朗,喜欢结交朋友,又问道:“王爷这么多年不娶妻,原因何在?”

凉王笑了一声,说:“我和心上人天生不能在一起。”

颜瑞笑道:“真心相爱,山海可平。”

月儿弯弯,月光透过窗户洒到屋里。

过来许久,凉王才说:“真心相爱也抵不过命运安排。”

颜瑞不清楚他在说什么,他也不在意,他淡淡的说:“你不爱文春。”

凉王无奈的说:“我劝过她,可她像中了蛊一样,非要嫁给我。”说完怕颜瑞不高兴,又补充道:“我和文春没有圆房。等她什么时候想通了,与我和离,我就放她走。”

颜瑞早就猜到了,凉王看上去也是正人君子,既然要守护所爱之人,就不能让两个女人都伤心。低喃:“你与她和离,我与文春也无法成亲,没你想的那么容易。”一直念叨不容易啊,然后就沉沉的睡去了。

第二天晌午,泾阳寺就剩下皇宫的女眷和凉王了。皇后带着她们要从早到晚的念佛经祈福,连续九天。以往,文春跪一会就带着小公主小侄女们出去玩了。

今年她跪在后面,十分诚恳的祈祷。希望西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希望百姓安居乐业,免于战争;希望三国和平共处,没有战火;希望自己早日脱离苦海,回到泉安。

凉王自然是不用参与的,他在泾阳寺打听了许久才在最偏僻的一个殿中找到了白正语。皇后和女眷来礼佛,他自然要避嫌,主持就把他安排到山脚下的偏殿了。

看到白正语毫发无伤,凉王才放下心来。两人坐在殿里,白正语紧紧靠着哥哥,诉说这些年的经历。

白正语之所以没有死,是有一个女医官深夜从牢里把他救出来。那女医官会做□□,仿造白正语的脸造了一个面具,让一个死囚犯顶替了他。凉王忙问:“那女医官是不是中年妇人,穿着灰色的袍子。”白正语点点头说:“就是就是,那女医官很慈祥,一直穿着灰色的袍子,是荣林医官。”凉王知道一定是荣林,普天之下除了她谁还有这样的本事。

荣林为什么会救白正语就不得而知了,白正语跟着荣林离开了东南沿海。他不能在长宁露面了,荣林就把他带到了北齐。他在北齐生活了八年,直到显庆二十六年,荣林来北齐接他,北齐被灭之前就离开这里了。

听到这里,凉王问了一句:“是不是太子出事前荣林就在北齐了?”白正语点头:“那段时间北齐人都知道大安的太子来了,荣林师父也是来到这里才听说的,她来到这里太子还没出事。”凉王又问:“太子出事前你们就走了吗?”

白正语想了想说:“那倒没有,太子出事后,过了十多天我们才走的。那段时间荣林师父总是一天见不着人。”凉王明白了,当年太子逃过一劫,是荣林救了他一命。不过,到底是荣林特意来救太子的,还是荣林要来接白正语顺便救了太子,这就只有荣林自己知道了。

后来荣林就把白正语带到了泉安的泾阳寺,白正语一直住到现在。凉王想不通,荣林怎么有这么大本事,把白正语救出来是她手段高明,把白正语带到北齐是为他安全着想,把白正语安排进西魏的皇家寺庙是她只手遮天吗?

一个女医官,能把一个大安人安排进西魏的皇家寺庙,一住就是三年。

“你到底有没有勾结倭寇,强抢民女?”凉王想到最重要的问题,问的有些急切。

白正语听凉王这么问,十分委屈的说:“没有,我来到东南沿海就跟着梁博康在战场上厮杀,大安朝的皇子怎么能和倭寇为伍。但是我没有在战场上见过四弟,实际上,来到东南沿海,四弟就结交了一群狐朋狗友,整日住在青楼里。”

老三显然是被人陷害了,那人一定就是梁博康,至于原因,可能是梁博康想把军功据为己有。老四生来就狡猾,真的可能与倭寇勾结。或许梁博康想一块除掉两个皇子,所以把老四干的事也栽赃到老三身上。

“大哥,我想跟着你,好不容易遇见一个亲人了,我想跟你走。”老三搂着凉王的胳膊带着哭腔说。

凉王点点头说:“我想办法带你回领地。”

白正语十分憨厚,没有皇室该有的心机,他憨憨的说:“四弟确实喜欢逛青楼,我曾进青楼找过他,劝他迷途知返。可是他不听劝,还邀我一起过纸醉金迷的生活。后来我就不管他了,也没见过他。”

凉王大概是知道了事情的原委,老四荒淫无道,奸诈狡猾。可能利益驱使,打着白正语的名义和倭寇勾结,强抢民女。至于民众看到的,可能是老四和朋友。梁博康一定在背后添油加醋,顺水推舟,慢慢的民间就传言老三和老四两个人与倭寇交易。

为您提供大神 明月春江 的《恰似明月照心尖》最快更新

大凛冬节 免费阅读.[www.]

阅读恰似明月照心尖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恰似明月照心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