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录:谋臣天下》

第21章 伯生9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京畿地区的富商公候们,争先恐后的托关系找人脉花重金,贿赂那些京官大臣让他们把手中的员工票转让给自己。江南的那些富得流油的员外们气得直跺脚。因为当他们得到消息之后,就算马上备马狂奔到京城。

估计团练也差不多该结束了。这些人实在想不明白这种多年难得一见的大型娱乐盛会为什么没有提前一年就开始预热呢?

由于娱乐产业带动经济效应,大团练的准备期间。往来京城的人流量几乎比平时翻了一番。

各色的商品、日用品、珍奇古玩也争相从周边涌入。街道坊市热闹非凡、酒店爆满。到处都是钱庄、店家打算盘的声音商家日进斗金。

然而趁着这股热潮,在城防审查松懈之时。

从陕西,山西,河北等地迁移到京城附近的流民盗匪也趁机蒙混在商队之中入城,京城常驻的小偷集团也开始活跃了起来,带来了不少的社会问题。

顺天府,外城内城中案件频发,出现了团伙作案的亡命之徒,从偷盗奸淫到杀人越货暴力犯罪层出不穷无恶不作。

搅和的城内百姓是人人自危睡不安稳,城内的守备压力徒增。

顺天府尹范大人几乎一夜白头,他负责总制京城治安,可是即便府内衙役白天忙的不亦乐乎没法休息,也照顾不到所有案件中的三成,晚上还得配合五城兵马司站双岗加强防备。三天下来一个个都要死不活。

范府尹上书朝廷,请下旨意让兵部命五城兵马司将官参与顺天府缉拿行动,并敬请平时顺便也会维持治安的锦衣卫也能出兵巡防减轻压力。

锦衣卫指挥使钱宁大人在朝堂上两手一摊表示自己尽力而为,不过自己这衙门最近又要搞情报又要查要案,又要保护城内王公大臣的安全。

又要保护入京观摩团练的贵人的安全,现在昭狱都快没人送饭了,如果实在抽不出手范大人莫怪。

范府尹欲哭无泪,没有了缉拿经验丰富的锦衣卫帮自己,这班子算是搭不起来了。五城兵马司将官只会守备根本不懂查案缉拿之事。

带兵抓人连最基本的不要打草惊蛇的都做不到,经常带着一大队人,提刀持剑的咚咚咚的跑在街上,那谁还不知道你是来抓人的啊,结果经常过去扑了个空,一伙匪盗早闻讯吓跑了。

而就在此时小有名气的“太平街义警”忠勇校尉伯生,骑马胯刀持兵部调令带甲来援。顺天府上下一见此人士气大振。

原来兵部也考虑到各部门执法人员紧缺的问题,给五品以下待业的武散官发布统一指令。让他们就近报道接受当地执法部门的指挥。

而这些个待业武散官之所以一直都没有工作。排除极个别像伯生这样情况特殊的,其他的无非就是使唤不动的驸马爷、称病不出的公子哥。

这些人绝大多数就算是给兵部一个面子也就是带了甲去皇宫里站一岗做做样子,或者坐城楼上放个哨混几个时辰了事。

准备真刀真枪干一场的凤毛麟角。

伯生一到顺天府报到,马上受到了范府尹大人高度的信任。他让伯生立即经手了几次行动的现场指挥。

伯生不负众望,带领五城兵马司的士兵轻装上任,兵分五路同时收网。仅两天就捣毁犯罪团伙四个,缉拿人犯大几十人。

但是好景不长,伯生这救火队长顺天府才用了不到一周,兵部通传就拍马赶到。

这次是单独给伯生下的调令,一听内容。原来这次团练需要出城迎接的公候数量远超预期,负责此事的锦衣卫北镇抚司人手已经捉襟见肘。

皇上下旨抽调禁军羽林卫部驰援锦衣卫工作。为保持禁军指挥系统不乱,这次抽调出去的五百羽林卫只抽兵不送将,统兵将领由兵部另行空降。

而伯生正是这兵部空降过去统领禁军的武官之一,暂任羽林卫总旗一职统兵五十,赐锦绣服。

顺天府尹范大人心力憔悴欲哭无泪,他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但对伯生来说这一下可不得了。

从只有名分的武散官,一下子变成禁军总旗,虽然官阶不变但从职位上来说完全是从山区支教变成了大学教授。众衙役又替他高兴又是不舍。

伯生穿了量身定制的官服,拜别府尹和众人,拍马赶到兵部。待他拿了虎符之后来到他面前是人高马大严肃精干的禁军羽林卫。

这些出自京营的优秀士兵手持带支长戟、臂披鳞肩、胸扣祥云板甲、下摆呈前中后三页均用象征明军的红色布煅收边还缝有铜纽加固。

头上六瓣铁盔的雕纹一看之下也是煞费苦心,雕上了好看的日月云龙,头盔两侧还披有护颈。这装备兼具观赏性和安全性,恐怕箭射到身上连根毛都飘不下来。

伯生向他们亮出虎符和自己的铭牌喊道:“各位军士,我是你们的禁军总旗伯生。”

五十个排成方阵的禁军威严整齐,他们单手拎起长戟在地上一磕发出响亮的声响,然后齐刷刷的喊道:“听从总旗指挥!”这场景如果换了任何一个没带过兵的武官定要怵了。但伯生却一点也没有,似乎在他看来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只见伯生上前近看一位小旗的铠甲,这位小旗比他高了半个头,年龄也大得多。但他非常的职业,没有表现出任何小看伯生的迹象,眼里只有服从命令的坚定。

伯生观他神色,生出几分欣赏,他看到他的兵牌上写着他的名字严骏。

伯生看着他武装几乎到牙齿的厚甲,这铠甲确实防护能力十足而且极其好看威严。但伯还是觉得不妥,他伸手握住那战士的胸甲往上提了提马上便估算出这一身盔甲加起来得有二十公斤。于是他指挥禁军战士之后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

“盔甲全部脱掉!武器换明刀,内着武服塞护心镜,外披锁子甲带轻盔,下摆着锁子褪裙两页即可。”

禁军们愣住了,对他们很多人来说这身盔甲是荣耀的象征。哪怕确实穿着沉闷,但久了也就习惯了,这总旗居然让卸了,那我们还是禁军吗?

“禁军不会服从命令吗?”伯生看他们发愣再吼。对他而言,领导的是孩子还是衙役、五城兵马司的士兵亦或是禁军没有任何分别,他只要接到命令就要想尽办法完成任务,其它所有的事情都不重要。

他手底下的人也必须听从的他的命令,这是一个没有任何讨价还价余地的事情。

他人虽不高但气场强大,在场小旗不敢小瞧他只好纷纷大声回复得令。带着各自的人转身回武备间更换盔甲。

半柱香的功夫过去,五位小旗带着队伍整齐返回。看着这身贴身的轻甲伯生满意的点点头。

“我们的任务是出城三十里迎接进京公候贵人,我知道你们穿板甲也能行军。但本校尉希望你们都能保持最好战斗力,现在天气炎热锁子甲轻便透气你们步行不会太辛苦。

现在所有人补满水,随我去北镇抚司报道!”伯生对着大家高声喊道。

“喏!”禁军整齐划一的回道。心中虽有狐疑,但他们知道应该服从命令。

伯生携刀上马,他的坐骑小满被伯生他娘喂的乌黑俊美,比普通的战马还要高大一些。如果是一般骑马之人,要踩这么高的马镫还有些吃力。

但是伯生踩蹬抓鬃一跃腾起,毫不费力的稳稳地坐在马背上如家常便饭一般。

羽林卫的军士看着眼里暗中喝了一声,看来这小校尉。不是虚有其表,也定是个马上好手,心中便敬重了一分。

伯生一甩马绳,轻呵了一声“驾!”小满随即小步快走了起来。它的屁股后面轻装羽林卫精神抖擞训练有素的跑步跟上,步调沉稳而有力的向着祁威远的北镇抚司赶去。

谷大用

就在这混乱不堪前途不明的局势当中,一些人在试图力挽狂澜,而另一些人则看到了自己大展拳脚的机会。

臭名昭著的八虎之一的东厂千户谷大用,就是其中最为丧心病狂的一个。

说起谷千户,那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正德五年之前他原本依附在大奸臣太监刘瑾麾下。

当时他贵为西厂三品提督和刘瑾一道陪着朱厚照吃喝玩乐搞女人,当然他俩是搞不了的,不过重在参与嘛。

那些年大哥刘瑾在皇上面前红的发紫,不仅仅是因为他从小把皇帝伺候到大和皇帝感情特殊,也是因为他特别擅长帮助朱厚照对付那些孝宗皇帝留下来的烦人老头。

当年孝宗皇帝凌晨三点起床上早朝,刚刚说完吃个午饭休息一两个小时还来个午朝,为了中兴大明可谓是废寝忘食。

孝宗驾崩之后他老人家留下的顾命大臣王恕、马文升、刘大夏,就是声名显赫的弘治三君子。

此三人真是老而弥坚的战士,经过弘治朝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之后。

王大人已经九十高龄、马太师八十岁,兵部尚书刘大夏最年轻也都七十岁了。但他们不累!还要继续教导新帝继承孝宗皇帝的意志!

朱厚照刚继位才十五岁,虽说他天资聪慧。但这三个老年人由于工作惯性,总将他同孝宗皇帝往死里干的路子上靠。

贪玩的朱厚照欲哭无泪又不知所措,经常缩在墙角弱小可怜又无助。

这三个七零八零九零后显然和青春叛逆朱厚照存在巨大的代沟。

这个时候正义的老太监刘瑾站了出来,他再也看不下去皇上被这些自以为是的士大夫欺负了。

于是他对着朱厚照发出天使的低语:“陛下,您才是皇上。您不必听这些人的话。”

朱厚照听到这一句茅塞顿开,对啊!

我已经是天子了,普天之下不应该有人命令我做事,而是我要命令别人。渐渐地他心中燃起了叛逆的火花,于是他转向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一句负有决心的问话脱口而出。

“我该怎么做。”正义太监刘瑾看到这个十五岁小孩的目光之后温和的笑了。

“有些事情,陛下不能亲自做,但是可以交给老奴做。”他说。

不久之后,正德皇帝感念王恕大人天下忠义、刚正清严。送敕书慰问王恕赏赐他羊、酒、役奴。

并告诉他可以无所不言有话直说,这是什么意思王大人已经很明白了。但心中的浩然之气簇起,只见他右手撑起拐杖唰的一下就站了起来,眼神凌厉的盯着宣旨太监。

太监吓了一跳,不由的向后退了两步恭恭敬敬的鞠着身子不敢说话。这真的是一个九十岁人的动作和神情吗?

然而王大人没有发火、没有怒骂、没有倚老卖老的拄拐打人。

他在原地一动不动的站了一会,居然流泪了。

他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九十岁了,他已经历五朝战斗了一生。他会有一天无法继续站在朝堂上大喝,也许会有任人欺凌被人指着鼻子骂老东西的时候。

这根接力棒他挺身紧握的太久,是时候该交出去了。只有年轻而光明磊落的翰林接过这一棒大明才有未来。

贤明的孝宗皇帝和他们所共同期待的新世界。那个男耕女织、人人有田种、家家有牛羊的盛世。那个不需要君臣相疑,兄弟相残。

不需要东厂、锦衣卫这样的特务机构弄得人人自危的充满善念的人间才会降临。

于是王恕在致仕之前向传旨的太监不厌其烦的陈述多件重要的政事,太监详细的一一记下。

良久之后王大人该说的话说尽了,一口中气突然散去。他顿时就觉得支撑他的强大精神力缺失了不少。

他支撑身体的手开始颤抖但他没有坐下休息,他还有人生当中最后一个使命。传旨太监看着这个老人咬着牙一个字,一脸认真的对着他说道:

“老朽要说最后一件事,请公公亲口对皇上讲。”

“太傅慢言咱家一定一字不差的如实转述。”太监用手绢拭了拭面上的汗,做好了长线作战的心理准备。

但是没想到王大人就说了短短的一句话,也是他人生最后一句谏言。

王大人一把握住太监的手郑重其事的说:“臣向陛下举荐一个人,刑部主事王守仁。”这是一个当时年仅三十三岁的六品年轻翰林。朝中重臣甚至没几个人知道他。

然而五百多年之后这个人的善念任然在人间传播,甚至被后人更加发扬光大。

你也可以叫他王阳明。

阅读锦衣录:谋臣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锦衣录:谋臣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