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为官那些年》

第35章 大明舆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朱棣的状态被老朱看在眼里,急忙在桌子底下对着他的大腿狠狠拧了一下。

“吃啊,刘大先生怎么不吃?”

看着刘大富闷闷不乐的样子,陈光以为自己招待不周,夹起一块羊肉就放在了刘大富的碗里。

“刘大先生可千万不要因为这是阉羊肉就心存芥蒂。”

“为了减少发情浪费精神,也为了羊肉更为鲜美,阉割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虽是阉羊,可羊肉本身的壮阳功能依旧还在。刘大先生多吃一点,说不定能够激发把你的第二春,回家再抱得一位公子或者千斤呢。”

“来,吃。”

“噗嗤。”

老朱嘴里还没来得及咽下去的羊肉喷了出来。

“抱歉,呛到了,咳,咳咳。。。”

“朱兄你也太不小心了,慢点,别急。”

刘大富面无表情地将羊肉塞进嘴里,用牙齿狠狠地研磨着。

陈光,咱家和你没完。。。

朱棣使劲地往嘴里扒拉各种饭菜。

路上只是随便的打了个尖,再加上颠簸早就饿得不行了。

正值发育期,胃口本来就大。

竹田县的饭菜别出一格,大火爆炒,油盐适中,吃起来格外的有味道。

瞅着儿子几辈子没吃过饭似的风卷残云,老朱拉着脸在桌下轻轻踢了他两脚。

朱棣很不情愿地放慢了夹菜速度。

陈光看出了老朱的尴尬,举着筷子道:“能吃就能干,我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比他能吃多了。”

朱棣感激地看了陈光一眼。

这家伙到目前为止,并不像孟刚口中说的那种魔鬼,人品相当不错嘛,合我的口味。

本王喜欢。

不大功夫,大家已经是酒足饭饱,小二又上了一壶好茶。

端起茶碗陈光抿了一口看向老朱:“咱们这也是第二次见面了,之前不太熟,没敢问的太多。不知道朱兄在京城的玉器生意做得如何?”

熟?谁和你熟?是自己感觉熟吧。

刘大富心中嘟囔了一句。

“还行。”老朱应付道。

“看朱兄说的这么不干脆,应该是不怎么好了?若是玉器利润不够,倒不如全力来经营镜子生意。”

“等这镜子实在卖不动的时候,可以卖琉璃。”

“琉璃的需求量那就大的多了。”

“只要有房子的地方,都可以售卖。”

老朱点点头,迟疑了一下道:“后面的生意,我们可以考虑。只是这玉器生意,却是遇到了一点难处。”

“哦,什么难处,朱兄不妨说出来。”

“玉器生意在京城有一些,大部分乃是西出甘肃,运往了外面。”

“跨国生意?朱兄好实力啊。那您看,这镜子是不是多买一点,也给他送到国外去?”陈光双眼笑成了月牙状。

只要打开了西方市场,银子还不是成倍的增长。

竹田县百姓的日子,恐怕不与世界接轨都不行。

“甘肃旱灾,紧跟着又是疟疾四起,朱某的生意受到了很大影响,玉器已经运不出去了。”

“而且旱灾持续扩大,疟疾更是刮风一样的四面泛滥,头痛啊。”

刘大富有点错愕地看了老朱一眼。

皇上这是什么意思?真的将希望寄托在陈光身上?

还是说,找他想法子来了?

陈光本事再大,也就一个县令而已,就算他能够治好疟疾,可对于旱灾又能如何?

再说了,疟疾那么大的面积,又不是小县城零星出现的那种,他一个人就能控?

皇上这是病急乱投医啊。

陈光眉头一皱:“甘肃出现了旱灾?而且灾后还起了疟疾?”

“是啊。天气炎热,又不降雨。甘肃土地本来就贫瘠,百姓家中并无余粮。庄稼颗粒无收,因此而饿死的人不计其数。疟疾若是控制不住,整个西北怕是不保啊。”

陈光瞥了老朱一眼。

还真是个爱国商人,操的心比皇上都多。

不过,甘肃出现旱灾和疫情,也让陈光在意起来。

西北战火焚烧的时候,百姓为了活命四处逃窜,而竹田县,就有着不少逃难过来的。

各种原因,有的人父母落在了甘肃,有的人走的时候落下了孩子。

随着竹田县的生活越来越好,许多安定下来的人便起了寻亲的心思。

这两年,已经有着百十人离开竹田县去寻亲,而且有着逐年递增的趋势。

大部分人最后还是回到了竹田县,或者高兴的带着亲人归来,或者一脸沮丧地回来。

也有一些没有回来。

或许是出了意外,或许是其他的事情。

“不知道,甘肃哪里出了灾情?”陈光好奇地问道。

“刘大,取舆图。”

刘大富从随身的行囊里面拿出一张宽一尺,长三尺左右的舆图,徐徐展开。

陈光一看,表面上不动声色,心中却是警惕起来。

好家伙,这是整个大明的全境舆图啊。

自己虽然只是一个芝麻绿豆大的七品县令,可好歹也是朝廷命官。

但全国舆图这种玩意别说是弄到,见都没见过。

这两个商贾,他们竟然随身携带着?

“这舆图,从何而来?”陈光很是严肃地问道。

老朱故意朝左右看了看,神秘兮兮地说道:“陈县令请勿担忧。上次我不是和您说了,有一位负责皇宫修缮的亲戚么。我的生意遍布全国,所以托他搞了一张图来。”

“朱兄,这舆图可是兵部掌管的东西。修缮皇宫,最多有一张京城的舆图吧?”

“我的这位亲戚,和兵部也熟。”

呵呵,路子够野的。

陈光不再询问,眼睛朝着舆图的边界看去。

这一看,心中不由得有点失落。

在自己的记忆中,大明的疆土达到了1100平方公里,按理说,比中国版图要大一点。

可眼前的舆图,边界缩小了不少,哪有1100平方公里,最多也就是一半多。

尤其是北方的边界,居然就擦着北京而过。

转眼一想,这只是明初啊,或许,还有一些地方没彻底的从元朝手里收回来呢,或许,朱元璋的子孙后代会将版图再扩大一点呢。

老朱指着舆图解说起来:“旱灾以定西最为严重,而疟疾传播的面积更广,陇西,临洮已经尽数传染。。。”

“。。。。。。”

“如果没有意外,旱灾现在已经不止定西,而疟疾的传播。。。”

老朱叹息了一声:“听说甘肃正向朝廷申请赈灾,而控制疟疾的事情,更是刻不容缓。”

“可朝廷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银子。只是征集了不少郎中前往灾区,只求先控制住疟疾再说。”

“这个时候,谁要是能够站出来力挽狂澜,一定会被朝廷记功,飞黄腾达啊。”

阅读大明为官那些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明为官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