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为官那些年》

第40章 老朱的心事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众人边走边聊,没走多远,朱棣便被解百纳小摊点所吸引。

趁着几人说话的功夫,自己跑了过去。

摊主是一个一身道士打扮的老者,雪白的胡须有三寸来长,乍一看还有着几分仙风道骨的模样。

只是一双小眼睛,看起来有点贼眉鼠眼。

瞅见朱棣跑了过来,老者顿时精神了许多。

“这位小哥,要不要练武?我这里可是有着许多的武林秘籍。铁砂掌,缥缈步,还我漂漂拳等等,等等。”

“绝对是正宗的武林秘籍,全是孤本,一本仅售十文钱,有没有兴趣啊?”

老者拿起一本蓝皮线装的小册子,对着朱棣使劲地摇晃。

“武功秘籍我没有什么兴趣,有没有兵法之类的书籍?”朱棣目光在摊位上的书籍扫来扫去。

“兵法这种书籍属于管控范围,怎可在民间随便销售。”

“你看,这是一本心灵鸡汤,看过之后,保管你的思想境界连跨三个台阶。还有这本,名叫三十六计。”

“这本书可了不得啊。”老者夸张地瞪大了眼睛,摇动着手中小册子,“别说你全部掌握,只要掌握三分之一,便可以活得如鱼得水。咋样,来一本。”

“我先看看。”朱棣接过了小册。

“做不了吃人的饿狼,就乖乖做任人宰割的小羊。三十六计,这是什么计谋啊。”朱棣大声地念着。

“搞错了搞错了,你拿的是心灵鸡汤。”老道士急忙又递上一本。

说话间,老朱几人也走了过来。

“方道长,你今个下山了。”陈光笑呵呵地和老道士打招呼。

看见陈光,老道士急忙站了起来行礼:“陈大人。”

“呦,把你道观的武功秘籍都拿出来卖了?”

“百姓们种地的种地,作坊里面干活的干活,都在奔着自己的小日子,我那道观已经很久没有人光顾了。”

老道士一指自己的摊位:“这不,手工制作了一些小册子,换点香火钱。”

陈光弯腰,拿起了朱棣刚刚丢下的小册子:“心灵鸡汤,这是什么玩意?”

“这都是大人您平时教导百姓的语言摘抄。”

“我说过的话,成了心灵鸡汤?”陈光以为自己听错了。

“大人你正直,阳光,勤奋,爱民,百姓们对您无比敬仰。老道我就收集了你说过的一些话语,摘抄装订成了小册,卖给百姓,好让他们方便时刻接受您的教导。”

老朱心头再次一震。

这陈光,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如此之高?连道士都给折服了?

刘大富默不作声,只是鼻子轻哼了一声。

竹田县从上到下,都是拍马屁的好料子,连道士都没逃出这个魔咒。

朱棣在一旁突然提高了声音:“这三十六计,怎么都是白话文呢?”

老朱侧目一看,果然如此:“陈县令,竹田县的书籍,都是白话文么?”

大明初期,所有的书籍基本上都是难懂的之乎者也,白话写书,在读书人的眼里,那就是不入流的东西,是一定要受到批判的。

所以二人有此疑问,陈光也不觉得诧异。

陈光解释道:“我竹田县没有几个读书人,百姓能够识字已经很不容易,只有写成白话文,他们才能看得懂。”

“有书看,顺便能学一些字就好,那些故作深奥的东西,没什么意义。”

朱棣反驳道:“如此粗浅,简直是浪费纸张。”

陈光呵呵一下丝毫未恼,这就是思维的局限性。

类似于社会大哥看不起黄毛小伙一样。

文言文之所以复杂,无非就是搞知识垄断,从而将人划分阶级而已。

但居于最底层的老百姓,毕竟占大多数。

而白话文最贴近底层百姓,最终必将取代那些拗口的文言文,只是时间未到罢了。

“白话如何粗俗了?现在你我口头交流,还不是说的白话?百姓能看得懂,觉得有用的书,就是好书。”

“如果拿一些四书五经给百姓看,不过是给他们徒增烦恼。若是一心钻研读书的人,自然会找些更为高深的书籍。”

陈光弯腰,又从书摊拿起了几本书:“这是水田的灌溉与施肥,这是山羊养殖速成法。这些都是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书籍。一旦写成文言文,百姓能懂不?读书人又会看不?”

“前些年,竹田县的百姓还都是难民,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能识字的人,一百人里面挑不出来俩。现在他们都愿意在闲暇之余来看书,识字,你说这是坏事还是好事?”

朱棣还是有点不服:“当然不好。原本几个字就能说清楚的事情,非要用一句话,甚至几句话来描写,岂不是浪费纸张。”

陈光微微一笑:“白话简单易懂,字数多也是优势。”

“好比你手上的三十六计,若是用文言文写,三十六句话足以。而用白话写,是三十六张,或者更多。”

“这样一个小册子可以卖十文钱,若只是一张纸上写着三十六句话,你愿意掏十文钱购买吗?”

“用的纸张多了,纸张作坊是不是就要扩大生产?同样的道理,墨水作坊一样的也要扩大生产。这样一来,就有了许多的干活机会。”

“百姓得到了通俗易懂的书籍,更是有了赚钱的机会,你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朱棣半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老朱也是神色怪异的看着陈光,感觉这些话好像说得通,又好像没道理。

刘大富想要反驳,但想到刚才自己被怼得体无完肤,又沉默了下来。

这该死的陈光,歪道理则怎么这么多,皇上和燕王又被忽悠住啦。

老朱尴尬地站在原地。

这番话倒是让他有点启发,但听在耳中好像哪里又不对劲。

朱棣倒是快速地反应了过来:“你不是要为百姓找活干吗,那把书烧掉不就可以了?一边烧,一边造纸,造墨水,这样百姓岂不是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

卧槽,书烧了,拿什么付造纸,造墨水的工钱?

废材,这货绝对是个废材。

陈光懒得再与这种人争辩,直接拍了拍老朱的肩膀:“朱兄啊,你这儿子想要烧书。要不要问问他坑儒不?”

“混账,闭嘴。什么话你也敢说。”

“平日里就是太惯着你,竟然起了这种念头。”

老朱大声斥责,心中却是多了些许无奈。

陈光对文化的见解,绝对不仅仅这么肤浅一点,但从眼前的情况看,他明显地不想继续说下去了。

朱棣立刻闭上了嘴,眼睛的余光狠狠地瞪了陈光一眼。

陈光哈哈大笑:“朱兄言重啦,小孩子嘛,他也就是说说玩的。”

又看向朱棣:“小孩子不能玩火,玩火尿床。”

朱棣瞪大了眼睛。

说不过我,你就告黑状,做个人吧。

亏我先前还觉得你不错,简直是瞎了眼了。

你果然是个人渣。

几人继续在街上走着,只不过陈光和老朱走在前面,愉快地交谈着。

后面的刘大富和朱棣,黑着脸低着脑袋,一言不发。

这奇怪的一幕,惹得路人频频侧目。

半日的时间,几人已经逛了大半个竹田县。

刘大富身上还背着几件玉器,累得直喘粗气。

老朱也不忍心他继续受罪,刚好自己也有点累了,便和陈光道别,回到了客栈。

随便吃了点东西之后,天色已经接近黄昏。

朱棣到底是孩子,声称自己逛得浑身犯困,早早就回房歇息了。

老朱坐在房内,桌子上放着舆图,盯着甘肃定西一带,琢磨着。

刘大富端了一盆热水,放到了老朱的脚边:“皇上,用热水泡泡脚吧。走了一天,您解解乏。”

“不急。”老朱摆摆手,继续盯着舆图,时不时地用指头来回比画着。

刘大富也不敢催促,木桩子一般静静地站立着。

良久,老朱的目光离开了舆图,看向刘大富。

“你留在这里看好燕王,朕去一趟县衙。”

“皇上,您还将控制疫情的事情,寄托在陈光身上?”

这陈光还未进宫,皇上就如此的看重他,这,这可不行。

“嗯,他可是有着治愈疟疾的经验啊,只是,朕用什么理由让他去灾区,到目前还没想好呢。”

刘大富躬身道:“皇上,那陈光能够治愈疟疾,我们也只是耳闻,他到底有没有这个能力,还是再认证一下吧。”

“要是他自己说的,或许需要认证,这是从他人口中说出来的,朕以为,应该是真的。”

“就算他有这个能力,可之前您对他说起灾情的时候,他为何万般推辞。以奴才看,他或许是想要和您谈价钱,发国难财啊。”

老朱淡淡一笑:“陈光贪财,这是真的。但要说他发国难财,这一点倒不至于。”

“你看看竹田县百姓的日子,你再听听百姓口中对他的评价,钱财重要,但在他心中百姓也重要。”

“或许,百姓的重要性,还大于钱财呢。”

老朱又皱起了眉:“或许,他不是不愿意做这件事,而是怕做成了,会惊动朝廷。”

“有才情,有能力,却心甘情愿地窝在竹田县这么一个小县里,不去报效朝廷,这陈光,还真是可恶。”

阅读大明为官那些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大明为官那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