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

第 117 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秦始皇】嬴政:怎么说?

【汉武帝】刘彻:朕突然有个大胆的猜测。

【唐太宗】李世民:你先别大胆,朕觉得不至于。

“哦?”言羽阳有点感兴趣了:“刘彻同学你有什么大胆的猜测,说出来听听?”

【汉武帝】刘彻:结合不如让他死外头和朱祁钰英年早逝。

“嗯,然后呢?”

【汉武帝】刘彻:然后这朱祁镇不会还有重新坐上皇位的一天吧?

“哦,刘彻同学,你真的很聪明呢。”

嬴政:?

【秦始皇】嬴政:给朕撤回。

【汉武帝】刘彻:?秦皇你干嘛?

【唐太宗】李世民:秦皇眼睛里看不得脏东西。快撤回。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撤回了一条消息。]

【秦始皇】嬴政:还有一条,你没撤干净。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又撤回了一条消息。]

【汉武帝】刘彻:等下。

刘彻回过味来来了。

【汉武帝】刘彻:唐宗,你没借机偷偷骂朕吧?

【唐太宗】李世民:^-^。

刘彻:......

算了,朕不跟你计较。

刘彻是不计较,但是朱元璋他计较啊。

他是千算万算他没想到,朱祁镇还能把皇位又给抢回去。

难道这朱祁钰也是个不中用的?

思及此处。

朱元璋又给朱瞻基发消息了。

【明太祖】朱元璋:乖孙,你还有别的儿子不?

朱瞻基:......

没有了啊曾祖。

孙儿就只有两个儿子。

至少目前为止他就这两儿子。

“回来之后朱祁钰虽然是把朱祁镇给囚禁了,但是他对朱祁镇的现存真的很芥蒂,就好像朱祁镇是埋在他身边的一颗地雷,随时会爆炸一样。事实证明,朱祁钰的担心没有错,朱祁镇他真的是地雷。”

“在朱祁钰把朱祁镇囚禁了八年以后,这颗地雷他爆炸了。”

【汉武帝】刘彻:不是,这也太废物了呢。还真把人接回来好吃好喝的供着了啊?还一供就是供八年。

【汉武帝】刘彻:这下好了吧,反噬了吧。

刘彻很是恨铁不成钢。

【唐太宗】李世民:这朱祁镇还挺能活,不是说明朝皇帝都短命吗?

“嗯,其实朱祁镇也没有很长寿,他也就活到了36,只是他弟28就死了,就显得他好像很长寿的样子。”

【秦始皇】嬴政:对这种人来说36确实算是长寿了。

【汉武帝】刘彻:不是,朕还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汉武帝】刘彻:合着这八年朱祁钰

什么都没干吗?他真上这当替身来了?

“那倒也不是啦,本来吧这朱祁钰他一开始不是不愿意当这皇帝吗?后来赶鸭子上架硬是当了,那你都当皇帝了,谁能拒绝皇权的诱惑,我相信没有人。但是他哥捅的这娄子实在是太大了,得先给他修补修补,对吧。”

“好不容易捅出来的娄子修好了,这捅娄子的人他也回来了。朱祁钰危机感直线上升,他知道自己必须得做点什么了。”

【汉武帝】刘彻:嗯嗯,所以他做了什么?

【秦始皇】嬴政:把捅娄子的人囚禁八年。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不会真的是囚禁八年吧?帝师你要是就说这个朕真的会生气的。

“不是,当然不是囚禁八年,他是想换太子,把朱祁镇的儿子从太子之位上弄下来,换成自己的儿子上去当。”

刘彻:?

当皇帝当这么久了你现在才想起来让自己的儿子上吗?

这比囚禁八年好到哪去了?

“虽然朱祁钰想法是有了,但是他还得行动,他试探了好几波,结果大家都不买他的账。试探不行,他就选择了贿赂。”

嬴政:?

哈?

他没听错吧?

皇帝贿赂大臣?

他这皇帝是怎么当的?

真当替身来了是吗?

【汉武帝】刘彻:不是朕就不明白了,他一个皇帝做到这份上,他是不是有点太窝囊了?他身边一没摄政太后二没权宦,他自己做个主难道是会死人吗?

“虽然太后确实不干政,但是太子就是太后立的,而且这会孙太后还没死呢。不对,是孙太皇太后。自从朱祁镇成为太上皇,太后也跟着升级直接成了太皇太后。朱祁镇想换太子确实不能太明目张胆。而且前面说过了,明朝对正统这东西的执念已经到了一种疯魔地步,到了明清阶级固化和尊卑开始变得特别鲜明。”

“不过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结果是成功的,朱祁钰成功的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了太子,不过这份成功对朱祁钰来说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

【汉武帝】刘彻:咋?还有波折?

【汉武帝】刘彻:看他当皇帝真是太窝囊了,他们两就没再有个弟弟?

这也是朱元璋想问的。

既然这两都不中用。

那他就再换一个中用的来。

“很遗憾,因为朱瞻基死的太早,所以他就只有这两儿子。”

刘彻:......

合着这已经是矮子里面拔高个了。

【宋太租】赵匡胤:为什么之前有人出主意让也先去南京跟明朝廷打擂台啊?

刘彻:?

不是哥们。

你这有点不赶趟啊。

这都聊到立太子了你怎么还搁那琢磨人质的事呢?

你上课开小差啊?

“哦,那个,那是因为明朝一

开始的都城就定在南京了,南京是我们现在的叫法,搁你们那会就是顺天府。朱元璋一开始定都就定这了嘛,就来让朱棣给迁都迁到北京去了。”

“后来明仁宗朱高炽又想把都城给迁回南京,但是还没来得及实施他就去世了,迁都这事就彻底搁置了。但南京对明朝的意义还是比其他地方要重要很多,朱祁镇刚被俘虏的时候,就有很多人提议回南京,只是被于谦一力阻止了。”

“朱高炽想迁都回南京估摸也是这么个原因,虽然北京是朱棣当燕王时候的封地。出去打仗也比从南京那边出去要方便很多,但那都是建立在能打赢的前提下,像朱祁镇这样输一下,就很容易被人直接打到都城,然后开始搞北京保卫战。”

【宋太祖】赵匡胤:懂了。

【汉武帝】刘彻:帝师行了他懂了,你别搭理他了,然后呢?

赵匡胤:......

真不知道你这一天天急头白脸的都在急些什么。

刘彻现在就看看电视剧看一半结果没看到结局一样。

抓心挠肝的想知道后续。

“朱祁钰是得偿所愿让他儿子当上太子了,结果他儿子才当了一两年就死了。这是朱祁钰唯一的儿子。唯一的儿子就这样不明不白的私聊对朱祁钰的打击不可谓不大,甚至还有人说风凉话,说这是朱祁钰自作自受,因为他不是正统,所以他儿子不配当太子。德不配位的下场就是死。”

“这一下可以说是彻底击垮了朱祁钰。而且他为了让他儿子当皇帝,还把自己的皇后都给废了,可以说为了换这个太子之位,他是真下了血本。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虽然这事对朱祁钰有打击,但是他毕竟还年轻。谁也想不到他才二十八就会逝世,所以太子的死只对皇帝本人造成了打击,对朝野上下倒是没造成什么动荡。”

“但是吧,突然有一天,朱祁钰他病了。”

朱元璋现在真的是被言羽阳的“突然”和“病了”给搞怕了。

为什么会突然?

为什么会病了?

难道他们大明的太医都是吃干饭的吗?

【明太祖】朱元璋:又是突然?

【明太祖】朱元璋:太子怎么死的还没查清,皇帝又不明不白的病倒了?

“嗯,太子怎么死的,史书上也没写,反正他就是死了,倒是朱祁钰怎么死的我倒是能跟你说说。”

朱祁钰:......

朱祁钰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形容自己此刻的心情了。

他知道,朝臣们一直都觉得他哥比他更好。

哪怕他哥一事无成、哪怕他哥好大喜功。

终有一日,他也是要将这位置还给他哥哥的。

不然当初孙太后也不会在同意立他为帝的同时立了朱见深当太子。

他在这朝堂之上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桩桩件件都是在为他哥收拾烂摊子。

他是真的很欣赏于谦

一开始也是真的不想当这个皇帝。

?想看炭烤肥啾的《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吗?请记住的域名[(

但是已经给出去的东西,又想不付代价轻飘飘的收回来,凭什么?

世上有这么好的事吗?

“在朱祁钰突然重病之后,有一些人就开始动自己的小心思了。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徐有贞。”

“徐有贞这个人吧,瓦剌大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是第一个跳出来说要往南京跑的,后来被于谦驳回了,他就按下不表了,结果这下朱祁钰病重,他一下第一个就跳出来,他甚至不是说,他是第一时间采取行动。”

“他跟宦官石亨一合计,跟孙太皇太后一通气,直接偷摸就把朱祁镇给放出来了,名其名曰恭迎英宗复位。”

刘彻:......

嬴政:......

李世民:......

槽多无口,他们已经不知道该从哪里吐槽好了。

不是。

龙椅上换人是这么简单的事吗?

你们这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呢?

“后来朱祁钰第二天还放出消息说自己没事了,结果还没等他消息出来呢,他哥倒是先出来了。”

【汉武帝】刘彻:所以他养他哥是干嘛呢?养着等人家来送他上路是吗?

朱祁钰也被刘彻的反问句给逗笑了。

他反问自己。

是啊。

他这是在干什么呢?

别人的眼光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还是他就像他们说的。

只是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罢了。

“等到朱祁镇出来,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的苍白。孙太皇太后还没死,他又占着正统的旗子。朱祁钰这边还出了大岔子,这对朱祁镇来说简直就像是如有神助一样。”

【汉武帝】刘彻:说白了还是朱祁钰自己御下不严。

【汉武帝】刘彻:给自己养出来这么大一内鬼。

“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徐有贞这个人吧,你也不能说他的作用完全就是内鬼,人家在治水方面还是很牛的,而且还有不少大功劳。站在明朝官员的角度来看,说不定人家不认为他是内鬼,是英勇帮助正统回归皇位的大英雄呢?”

【汉武帝】刘彻:没见过谁家大英雄背后干这偷偷摸摸的勾当。

【秦始皇】嬴政:今天你不就见到了吗?

“不过朱祁镇就这样突然出现确实也让朝臣们挺惊讶的。但是毕竟能当官的都是人精,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会有异议的那批估计也被朱祁镇当场就给下了大狱了。”

“朱祁镇出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于谦和一众大臣下狱,这就是夺门之变。”

嬴政:?

刘彻:?

李世民:?

朱瞻基:?

这小子是真疯了?

【汉武帝】刘彻:嚯,嚯,嚯。

【汉武帝】刘彻:就这样还有人敢给你们明朝卖命呢?

【汉武帝】刘彻:你们姓朱的命还挺好的。

朱元璋虽然自己也杀过功臣。

但是他都会找个由头。或者是那人是在行事无状、嚣张跋扈。

他还从来没见过像朱祁镇这样的蠢货,刚出来就直接冤杀功臣。

他甚至连个借口都不找。

他们大明的江山交到这种人手里算是完了。

还好这废物三十六岁的时候就死了。

朱元璋现在觉得他能活三十六都是老天不开眼。

他还不如死在瓦剌呢。

朱祁钰没想到他哥能这么狠。

一出来就把于少保也直接送走。

就这么得知了自己死讯的于谦倒是没什么波动。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他只是觉得。

朱祁钰兢兢业业想保住他的皇位,到头来却还是被他哥哥轻易夺走。

有点可惜。

但只要大明江山得以延续。

好像也没那么可惜。

毕竟人总是要死的,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但如果是为大明的江山社稷而死,似乎会比因为君王这可笑的猜忌心而好一点。

“于谦冤死,等待朱祁钰的下场自然不会有多好,或许朱祁钰对朱祁镇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手足之情吧,朱祁镇对朱祁钰就不一定了。不论之前朱祁钰是不是真的病了,这下他都只能是真的病了。”

“朱祁镇把朱祁钰废为郕王,使用了相同的手法软禁了自己的弟弟,当然,他不承认这是软禁,他说这只是为了让他弟弟更好的养病,反正朱祁钰这病,养着养着就把自己养死了。”

“朱祁钰死后埋进了景泰陵,妃嫔们也都跟着一同殉葬了。能看出来朱祁镇对于他这个弟弟真的非常的介怀,不然不会连他的老婆都不放过,他都下令废除人殉了,但是朱祁钰的妃子有一个算一个他是一个都没放过。”

“朱祁镇也是正是开启明朝宦官专权第一人,虽然他曾祖朱棣开创了东厂,但是人家对权力的把控得很好,根本就没人敢在他面前僭越,朱祁镇跟他曾祖压根就没法比。而且宦官专权这个口子一开,基本上你就再也收不回来了。”

“然后,他还给朱祁钰的谥号加了个戾字。戾字的分量就不用我多说了吧,在座的各位都懂得。朱祁钰也是唯一一个明明也是明朝皇帝却没有葬入帝陵的皇帝。”

“朱祁镇指责他弟弟的旨意也很好笑,他说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人神共愤。”

刘彻:?

【汉武帝】刘彻:啊?他这是在说他自己吗?

【汉武帝】刘彻:他还好意思指责别人啊?真是好大的一张脸。

“朱祁镇冤杀于谦之后,就开始给王振平反。”

朱瞻基:?

什么玩意?

给谁平反???

天杀的。

朕当初就应该直接摔死他!!

这是到底是什么孽障!!

【秦始皇】嬴政:闻所未闻。

【汉武帝】刘彻:见所未见。

【则天大帝】武则天:给自己的亲弟弟上赶着泼脏水,然后去为一个太监鸣冤?

【宋太祖】赵匡胤:你们老朱家真是捡到宝了。

朱元璋:......

啊啊啊啊好气啊!!!

感觉自己的脸被别人摁在地上翻来覆去的踩!!!

【唐太宗】李世民:帝师居然说你们明朝比宋朝好点,朕正没看出来好在哪了。

【汉武帝】刘彻:因为宋朝除了赵大全是窝囊废呗,明朝暂时还只有这一个窝囊废,后面有多少不知道,但应该能比宋朝少点吧。

“可能因为明朝至少辉煌过吧,宋的辉煌更体现在文化方面。大家不是一个赛道的。”

“朱祁镇不但为王振平反,他还给王振立了宗祠。”

朱瞻基:......

“给王振平完反以后,他做的第一件事也不是说颁布一点有用的政策啊或者说给百姓减免一点赋税或是怎样,他开始秋后算账了,当初接他回来没出力的、在朱祁钰登基之路上出了力的、他全都开始算账。”

【汉武帝】刘彻:这乐子开始有点恶心人了。

【秦始皇】嬴政:那他第一个应该清算的是孙太后吧,不是孙太后下旨让他弟弟当皇帝的吗?

“柿子专挑软的捏呀。他清算臣子是一回事,因为他是皇帝,君为臣纲,但是他要是清算太后,那就是有违人伦了。总之呢,跟朱祁钰走得稍微近点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后来朱祁镇把当初帮他重新即位的曹吉祥和石亨都给弄死以后,他开始学习当个正常的皇帝。但我不得不说,在当皇帝这方面上,他弟弟比他要好得多。”

【秦始皇】嬴政:什么叫开始学习当个正常皇帝?你是说他后来觉得自己是个好皇帝?

【汉武帝】刘彻:他没睡醒吧他。

“反正《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是这么写的。”

【汉武帝】刘彻:就他还英宗呢?他也配?

刘彻越想越气不过,在群里疯狂朱祁钰。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你是不是小时候撞到过头把自己装傻了啊?你看看在座的各位谁当皇帝当成你这样啊?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那你都坐上龙椅了,你不能有点自己的主见吗?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你就让你那废物哥哥死外头能咋的啊?能真被唾沫星子淹死还是咋的?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杀人不过头垫底,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有这么难吗?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你有不是第一个杀亲哥的,你前面不还有那么大一示范吗?人不照样活得好好的?

最后,刘彻做总结。

【汉武帝】刘彻:明英宗朱祁钰

,你个废物点心!!!

朱祁钰被刘彻点名道姓的骂了一通。

就连朱元璋也给朱祁钰发了私信。

【明太祖】朱元璋:该狠的时候手段就狠一点,别在那妇人之仁。

刘彻在群里说的这些于谦也都看见了。

朱祁钰看着于谦没什么情绪的脸。

他真的很想知道。

在于谦得知自己的下场以后、在于谦知道朱祁镇会怎么对他以后。

他还会坚持一定要把朱祁镇接回来吗?

“于少保。”朱祁钰的声音淡淡的:“不知于少保现在作何感想?”

“臣没什么想说的。”于谦回。

“是吗?那少保还是坚持,自己日前的决定吗?”

“陛下,臣说过。太上皇就算是回来了,他也只会是太上皇。这是臣能给出的承诺。”

“是吗?”朱祁钰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少保依旧是这么觉得的?”

于谦铿锵有力的回了朱祁钰一个“是”。

“少保待哥哥一番心意。哥哥却是不会领情。”朱祁钰淡淡说道:“少保还是那个少保,朕却不再是从前那个朕了。”

“陛下,望您三思。”

“少保一生为国为民,朕必定会让少保安度晚年。”

“陛下!”于谦沉声道:“还望陛下三思!”

朱祁钰亮出朱元璋的消息:“可是,这是老祖宗的示意。”

他微微一笑:“即刻起,朕才是大明正统。”

*****

李世民试图举一反三。

【唐太宗】李世民:既然朱祁镇对于谦是这么个态度,想必另外一个明朝柱石张居正也是同样的下场咯。

“差不多吧,张居正比于谦其实还要再惨一点。”

【汉武帝】刘彻:哈?还能更惨?

本来刘彻的心情就跟那些现代吃瓜吃的最后发现这瓜是馊的一样。

听言羽阳这么说,他兴致又来了。

【汉武帝】刘彻:怎么个惨法?

“那是明末的事了,咱们现在还在讲明中呢,跨度有点太大了吧。”

【汉武帝】刘彻:反正这中间明朝肯定也没出什么有出息的皇帝,都是泛泛之辈,略过也不算可惜。

朱元璋:?

你什么意思。

朕问你什么意思。

怎么就泛泛之辈了?

你又知道了是吧!

【明太祖】朱元璋:帝师,请务必按部就班的慢慢来。

言羽阳:?

啊?

不是你不让说你家事的时候了?

现在又让按部就班慢慢来了是吧。

帝王心还真是海底针啊。

【汉武帝】刘彻:别讲别讲朕不想听。

【明太祖】朱元璋:要讲要讲朕就要听。

言羽阳:......

不是,你两搁这套娃来了?

“这样,公平起见。还是投票表决,行吧?”

“老样子,听的发1不听的发2。三分钟啊。”

到时间以后言羽阳统计了一下票型。

两边的票型都差不多。

1比2稍微多了那么几票。

“这我也没办法,你拉票没拉过人家,我简单讲一下算了。”

朱元璋:?

凭什么简单?

【明太祖】朱元璋:不能简单。

【明太祖】朱元璋:要详细、认真、仔细讲!

言羽阳:......

你还来劲了还。

“行行行。”言羽阳敷衍的说:“我详细、认真、仔细的讲,行了吧?”

“朱祁镇死了以后皇帝就是他儿子朱见深来当。就是那个被朱祁钰废掉太子之位但是爹一回来之后还是继续当太子的那个。”

“朱见深其实也还好吧,特别是跟他爹一比,好像还能更好点。”

【汉武帝】刘彻:帝师你这不说废话吗?

【汉武帝】刘彻:比他爹还差的能有几个啊?打着灯笼找不也就那几个吗?

“说的也是,但朱见深在位期间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前期励精图治,为叔叔和于谦简单平了个反,得到一批民心。中期中规中矩,在政事上也没什么特别出格的决定,晚年有点胡来。偏信宦官开始修仙。但是明朝这时候整体也算是一个比较平稳的过度吧,一时半会想要强盛起来也是不可能的事。”

“其实我觉得朱见深跟他爹最大的区别就是他还挺有自知之明的,对自己有充分的认知,他在位期间女真人不太安分,边境有点动荡,这要是朱祁镇肯定就在那大言不惭的嗷嗷喊着要御驾亲征,朱见深就不会。俗话说得好,术业有专攻,谁会打仗那就让谁上呗,一个合格的皇帝要学会不给手下的将领添乱。”

【汉武帝】刘彻:说明他不像他爹,他们老朱家也算是祖坟冒青烟了。

【汉武帝】刘彻:这要是再来一个翻版朱祁镇,哪还轮得到张居正给明朝续命。

“值得一提的是,西厂就是朱见深给弄出来的,虽然遭到群臣反对导致西厂是废弃又恢复恢复又废弃的。”

“而且明朝皇帝们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太爱上朝。虽然朱见深不跟朱翊钧朱厚照似的,但他上朝的时间也不太长就是了,另外还能拿出来说说的事就是万贵妃了。”

“外界一直说万贵妃善妒导致朱见深子嗣不多,但是朱见深的儿子其实还挺多的,至少比他老爹多多了。而且万贵妃也挺冤的,虽然她是比朱见深大了十六岁,但是年龄这个东西又不是人为能控制的。”

“朱见深宠她爱她都是朱见深自己的决定,结果最后反而成为了她的罪证。而且朱见深专宠归专宠,该纳的妃子没见少纳一个,该生的儿子也没见少生。”

【则天大帝】武则天:宠冠六宫的女子多了去了,个个都要被那些文人墨客

拎出来口诛笔伐。

“女皇陛下说得也是。”

刘彻:?

不是。

帝师。

你这就有点搞区别对待了吧。

对着武则天你就一口一个女皇陛下女皇陛下。

对着朕就刘彻同学刘彻同学的。

你这心眼也太偏了吧你!

“朱见深活到了四十岁,也能算是明朝皇帝里偏长寿的那一挂了,但也不算特别长,后来上位的他儿子就比他死得早,三十六岁就死了。”

“但是他儿子呢,又比他稍微要好那么一点,虽然朱佑樘身体算不上很好,但是他即位之初的进取之心还蛮强烈的,确实也算是让明朝喘了口气吧,亲贤臣远奸佞他也确实做到了。”

“但是呢,他也跟他爹一样,到了统治后期就开始走弯路,人在脆弱的时候是很容易搞封建迷信的,就算他是皇帝也一样,这样也会变得有机可乘,朱见深统治后期也走上了跟他爹一样的老路,宠幸宦官,虽然后来他及时醒悟,但是伤害已经造成了,他想弥补也没机会弥补了。”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朱佑樘是明朝唯一一个实行了一夫一妻制的皇帝,除了张皇后,他的后宫里没有任何妃子。孝宗皇帝在这点上还是蛮超前的哈,精神领先当代人几百年。”

【汉武帝】刘彻:呵,就这?

“当然比不上你了武帝陛下,你可是有三个皇后的男人。”

刘彻:......

虽然你叫朕武帝陛下了。

但是怎么听着这么阴阳怪气呢?

“虽然明孝宗和张皇后的爱情故事可歌可泣,但是里面也有个不好的地方。孝宗爱重张皇后,进而导致了张氏外戚嚣张跋扈,但是因为张皇后的缘故,孝宗对张氏外戚一点约束都没有。”

“而且张太后最后的下场其实也不是很好。丈夫早逝就算了,结果儿子也是个早逝的。”

“朱厚照死得又比他爹要更早一点,才三十岁就死了。”

朱元璋:?

等会。

多少?

你说多少?

虽然他早就知道明朝皇帝平均寿命都不长。

但是看着这一个死得比一个早。

眼下这个更是才三十就没命了。

朱元璋不由得紧急叫停。

不是。

这到底是怎么个事啊?

这太医他就是再厉害他也不能专门逮着他们老朱家的杀吧?

【明太祖】朱元璋:那个万贵妃,她活了多久?

“万贵妃吗?万贵妃享年五十七岁。”

【明太祖】朱元璋:那那个张皇后呢?

“张皇后享年七十一岁。”

好啊!

朱元璋又怒了。

这还真是冲他们老朱家来的哈!

“朱厚照虽然死得早,但是他对当皇帝显然有自己的理解。对于朱厚照的看法也都

是两极分化。有人说他沉溺享乐、有人说他是个明君。但朱厚照在好战这点上,跟他们家祖上算是一脉相传。”

朱瞻基现在整个就是一个惊弓之鸟,一听到一脉相传四个字他就怕。

就怕又来个翻版朱祁镇。

【明宣宗】朱瞻基:帝师,你说的这个一脉相传,他是怎么个一脉相传法?

“嗯?哦,你不要误会,这个一脉相传指的是他在军事方面的天赋。”

听言羽阳这么说,朱瞻基悬着的心稍微放下来了一点。

“虽然朱厚照打仗是偷偷摸摸背着大臣们去的,但是他不但全须全尾的回来了,他还有战绩来的,虽然明史上说这场战役只死了几个人,但是打仗又不是过家家,怎么可能只死几个人。”

又是御驾亲征。

还是偷摸的御驾亲征。

但是他赢了。

朱瞻基觉得自己也不好说什么。

还少他还能赢,是吧。

那边朱元璋就直白多了。

【明太祖】朱元璋:好!不愧是老朱家的种!有胆色!

“虽然朱厚照的军事才能非同一般,但是他行事风格确实有点离经叛道,术士和宦官这种东西虽然明朝的皇帝多多少少都沾点,但是只有他是那种毫不掩饰,直接摆在明面上表示自己就是宠幸他们。”

【明太祖】朱元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z自从有朱祁镇那么个货色放在前头。

朱元璋觉得不会有他再不能忍受的了。

总不至于有比朱祁镇还窝囊废的后代吧。

那他确实要怀疑一下他们老朱家祖坟的风水了。

目前总的来看。

他们大明整体还是比宋要好多了。

虽然出了个特别拖后腿的货色。

无时无刻不在拉踩的朱元璋如是想。

“朱厚照死得太早,压根就没能留下自己的子嗣,最后是他堂弟朱厚熜接手了帝位,但这对于张太后来说,却是大大的不利。”

“送走了丈夫之后又送走了自己的儿子,新的掌权者跟自己毫无关系不说,这个掌权者的妈还跟她不对付。看似很尊崇,实则张太后在宫里的处境已经十分艰难了。”

“朱厚熜对张太后的态度很大一部分受了自己亲妈的影响,可以说他对张太后非常的不友好,前面提到过张氏外戚气焰嚣张,孝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不代表别人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张太后试图为自己犯事的家人求情,但她自己尚且都自身难保,又怎么可能还能保得了别人?最后张太后是活生生给病死的。”

【汉武帝】刘彻:张氏外戚有多跋扈?说来听听。

“嗯......张皇后的弟弟曾经偷偷戴过明孝宗的冠?明孝宗身边的太监阻拦,最后反而在狱中含冤而死。”

刘彻:?

什么玩意儿?!

阅读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