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海风云录》

第24章 春节快到了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今天金少凤特别高兴,因为今天她已经被分场批准为队里的兼职卫生员了。

她的情况很特殊,因为她上过卫校,有一定基础。故分场卫生所周医生也没有多吭声,便签字同意了。

上午,刚从分场卫生所领来了医药急救箱,下午就派上了用场。

她放了药箱,将一初身上的绑带一层层地转出来。露出满身的肌肉,也露出被伤的皮肉模糊的背来。

一下午了,背上的大部分破皮已经不流血了,但还有伤口深的在渗血

“我来弄吧。”秀娟接过少凤手中的镊子。夹了棉球在一初的伤口处,轻轻揉揉地擦。见一初身子颤抖了一下,又忍不住流泪水。

接着又给一初擦消毒药水等。

不一会儿,英子端来了洋封炉(煤油炉)。这也是知青队的特色。

队里除了食堂,也没有个可做饭的地方。所以有人就弄来这种以烧煤油为燃料的炉子。再弄个钢精锅。在里面烧开水,下个面,再放点菜什么的改善一下生活。

英子还拿来了咸肉和挂面来,因为家福和一初还没吃饭呢。

秀芬拿来了一些洗好切好的青菜。是她从陈队家里拿来的。

一会儿热气腾腾的青菜咸肉面下好了,香味弥漫在整个宿舍。所有的人口水都快掉下来了。

这是大大超出了食堂所提供的病号饭标准了。

食堂规定,凡队里有发热证明,并有分场卫生所开的病假条,可以每天中午提供一顿病号饭,即鸡蛋挂面。

有些人为了吃上病号饭,装病。喝了开水再去量体温,混鸡蛋挂面吃。

现在自己在洋封炉上煮的青菜咸肉面比食堂的又高出一等。难怪大家都眼馋。

这咸肉和挂面还是下乡前英子妈给准备的。也不多了,如果大家分着吃也不够。

大家互相瞅瞅,咽着口水。

建国发话了,家福和一初没吃晚饭,一人盛一大碗,吃过晚饭的一人一小碗。他不吃,拿出奶奶给他准备的炒米粉用开水调着吃。

少凤说,她不喜欢吃咸肉面,问建国是否能赏口炒米粉吃。

秀娟不表态。只是先给一初盛面,尽拣肥的大肉片。然后盯着一初吃的狼吞虎咽的样子笑着,不管不顾的。旁若无人,就像老婆看着老公饿得饥不择食一样。

这可便宜了秀芬,吃了一小碗,又吃一小碗,恨不得再吃点。

凌英看着大伙儿这互相推让的样。高兴的不行,她想写信告诉她妈这场景。

吃完饭,女知青把桌上收拾干净,都走了。

秀娟陪一初到马房去。留下家福,建国和少凤在闲聊。

少凤说“你们发现,奚秀娟对一初有意思的哎!”

那两个人都点点头。

“我觉得吧,两人还挺配的。”

“为什么这么说。”家福问。

“你看噢,一个火火爆爆,一个弱弱柔柔的,有什么事也吵不起来,这不就是性格互补吗?”少凤说。

“这秀娟,一有事就抹泪,这么弱不禁风的,一初会喜欢她吗?”建国说。

“建国,你最了解一初了,他这个人典型的吃软不吃硬。”

“还有一事你俩就不知道了吧。前些日子,他俩认了干兄妹了。”

是吗?两人有些吃惊。

“那一初傻呼呼的,不会往那方面想呀!”

“那咱们就撮合他们吧。”

“这样,一初的替换衣服不都是英子洗的吗?你跟英子说,让秀娟洗。慢慢地就开始了嘛。少凤说。

这是自从搬了新家以来队里形成了好风气。女生帮男生洗衣服。男生帮女生干重活。比如近来的农活就是拔棉花杆的活。

拔棉花杆就是初冬将棉花拾完后,田里的棉花杆要拔出来,梱成堆。用牛车装回来或人工挑回来,当柴烧。通常是女生拔,男生运。可是有的女生力气小,或天寒地冻冻了,拔不出来。男生就帮女生拔。女生作为回报,就帮男生洗洗衣服什么的。这么一来二回的,产生了感情了,听说有人还真谈起恋爱来了。

第二天,英子就对秀娟说这事,秀娟求之不得。一初无所谓,只要不是他洗。

这哥仨挺怪的,自下农场。哥仨的衣服除内裤外都是英子洗。特别是一初天不亮就起来练武,在地上滚来爬去的。又不太注意,几乎天天都有脏衣服。还有那臭袜子,英子每次都要捂着鼻子拎起来扔到盆里去,时间久了,英子子都受不了。让一初自己洗,这下可好。一个星期下来,臭袜子一大堆,要洗半天。这傻一初,干脆不穿袜子了。光脚穿球鞋,但鞋也臭啊,就每天晚上扔到屋外去散臭气,第二天再穿。那鞋呀一个月也不洗一次。又破又脏。

英子常想这哥们的衣服什么时候能不由她洗了。昨晚,家福给讲了这事。英子拍手鼓掌。

英子趁着这机会,将建国的衣服让少凤洗。少凤没表态,却把衣服给捧走了。

晚上,英子又想,干脆乘胜追击。将合起来吃饭的事也分了,家福也同意。因为他考虑到自己是领导了。离这两哥们表面上也要远一点了。否则碰上什么事让人说是偏心眼。

又一天了,姐几个商议,把家福的意思一说,姐妹决定:一初和秀娟俩搭伙。建国和少凤搭伙。

秀娟同意,建国后来说,马上进食堂吃了,搭不了伙了。

队里的规定是这样的,食堂人员不用饭菜票吃饭,只发补差粮票。

时间过的真快,一眨眼马上要过春节了。

场部来了通知,知青的探亲假满一年一次,今年春节不放探亲假,在农场过春节。

这事,知青们预先都知道,但场里这么正式宣布,大家心里还是不太好受。

从小到下农场前,一直是生在、长在城里。不管家里经济条件如何,都是在亲人们的关心和抚养下长大。今年回不去,太想念亲人了呀!

知青中,家境好的,往农场寄钱、粮票,寄包裹。家庭条件不好的,知青将省吃俭用的钱往家里寄。

一初每天赶马车去场部办事。总要带回汇款包裹来给队里的人。建国想着家里人多姐妹多。往年过年也不买很多的年货,比如糖果之类的零食。今年他已有几斤粮票,想到河西去换点花生给寄回去。

阅读临海风云录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临海风云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