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将》

第23章 逆袭之路从何而去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方至诚闷头吃菜,没参与几人的欢快话题,只是饭吃一半就被电话召走了。

几个年轻人吃饭快,姚芳情绪激动反而没什么食欲,只是脸带笑意地看着他们玩闹。

林家没有“食不言”的规矩,姚芳和林逍的育儿之道就是自在最重要,因为林酒小时候也调皮,一吃饭就满脑子古灵精怪的问题,但两人不会斥责她吵闹。

看着几个孩子叽叽咕咕,时间仿佛也倒退回了二十多年前,那时林酒刚满一周岁,小小一个安睡在摇篮里,夫妻二人在屋檐下纸伞。

时光悠悠,一切清晰又遥远。

捉不住。

饭后,几个男孩收拾了碗筷,姚芳、林酒两个唯二的女性被撵到客厅看电视。

厨房收拾妥当后,林业又想拉两人去自己家里坐坐,林康在一旁撺掇,说不去他家去自己家也行。

难得碰到这么志趣相投的人,兄弟俩商量着要尽地主之谊。

眼看霍正楷和张敬甄要被两兄弟薅走了,林酒赶忙探身出来。

“一会儿我们还有事,等黄昏时我再送他们过来。”

林酒表情严肃且坚定,两兄弟只能作罢,不过人走出大门了,不舍的余音还在院子里回荡。

“最迟晚八点,见不到他们我就来抓人。”

“七点半,七点半准时到我家,我钓鱼烤烧烤!”

“对对对,晚上你们不许煮饭了,都到林康那儿吃!我掌勺!”

张敬甄吃撑了,听见兄弟俩这么认真的“威胁”,笑得直不起身。

姚芳跟出来看,浅浅露了个不自然的笑。

两兄弟家里乱着,现在又频频往这儿跑,估计又得挨骂,不过林家的糟心事这些孩子们不参与也好。

这几年两兄弟事业有成,但林家伞坊却屡屡给他们找麻烦,一会儿让他们去送货,一会儿让他们去探查市场,总之就是红眼人犯了红眼病。

所以,趁此机会摆脱林家道德压迫也不错,起码林酒不算孤单,其他几个哥姐不肯撑腰,起码她还有两个哥哥。

送走了两个话唠哥哥,林酒拉过母亲正式自我介绍。

“我叫林酒,喝酒的酒,我妈,姚芳,她做的油纸伞工艺绝妙。”

霍正楷看向姚芳,乖巧的不得了。

“阿姨好,我叫霍正楷。”

“阿姨好,我叫张敬甄,是阿楷的朋友。”

阿楷?这称呼有点……说不上来的意味,林酒觉得耳熟但又懒得细想,于是直入正题。

“你在机场说的事我认真考虑过了,可行。”

姚芳心忧着答应了别人的油纸伞还没完成,又觉得小孩商量事情自己在也听不懂,不如让出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

“小酒说要带你们去村里转转,一会儿我就不跟去了,腿脚不得力。”

天边飘来一层薄云,刚好遮掉了太阳。

姚芳跑回客厅抱来三颗橙子,哄孩子似的一人一颗。

大路宽敞,一路直行。

了解一方文化,得从区位分析开始。

林酒回顾着脑子里的历史、地理知识,勉强组织出语言来当个业余导游。

“腾冲在云南西南部,这里有世界上罕见且典型的火山地热并存地质,火山、温泉众多,历史上,腾冲市还是云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侨乡、文献之邦和翡翠集散地,西汉时称滇越,明代时期在这里建造了石头城,人称极边第一城,这里自然景观、美食特产、传统非遗、民族文化种类十分丰富,但云南旅游特色太多,多数人都奔着大理、丽江去了,所以目前这里不算太出圈,所以开发旅游,经济增收,任重而道远。”

张敬甄脑子一麻,“任重道远”四个大字的语气像极了上次参加的文旅项目开幕式的负责人发言。

蓦地,林酒的形象高大了起来,视线一晃,道路围墙和房屋自动化成会议大厅,上百人端庄静坐,气氛庄重,万众瞩目。

霍正楷偏头看见张敬甄深思,以为他有好点子。

“有建议?”

张敬甄回神,讲出一句高大上的话来。

“所以你是想从旅游经济上找突破口?用大经济牵动小经济?”

“没有人就没有消费。”

一语中的。

单学网上直播打不开销路,得创造机会让更多的人知道腾冲。

语毕,几人刚好走到拐弯处,迎面遇到了外出回来的林振夫妻。

车子已经走过,司机却在看清人后又倒退了回来。

“林酒,还不打算走呢?”

说话的男人语气贱兮兮,张敬甄偷瞄一眼,察觉到林酒身上冻人的冷气。

林酒两耳不闻,暴戾地踢开了路边的石子。

副驾上的女人黑了脸,咬牙切齿道。

“不打算走就去把你妈留在伞坊的东西拿走,过两天有人来评估,别挡着别人走路。”

两人不再多说,车子已经扬尘而去。

林酒依旧淡然,等车消失在视线中才开口。

“开车的是林振,是林氏油纸伞现在的继承人,旁边是他老婆,我昨天刚和他吵了一架……”

张敬甄看热闹似的,“呃……确实欠打,那个语气……我都想给他两拳。”

霍正楷没发言,而是定神看着墙上的彩绘。

“这些……是制作油纸伞的步骤?”

林酒也停下脚步,看着简洁的制作示意图,号竹、刮竹青、破竹、锯竹、制作伞柄、伞托……

“嗯,大体上是这些,各家方法不同,细微之处有差异。”

“刚刚路过的牌子上写着制作体验馆,价位多少一个?”

“150--200不等,一般不能立取,留下地址后晾干后邮寄,所以这个价格包含邮费。”

张敬甄抱臂而立,“150块顶一间酒店的钱……而且这里商业气息不算太重,走了这么一会儿还没长沙臭豆腐的香味。”

林酒皱眉嘀咕,“什么意思?”

霍正楷转身继续向前,“长沙臭豆腐和烤肠是景区标配,而且体验项目收费150,价格偏高,如果商业介入竞争,缩减工序之后价格自然也就低了。”

林酒点头,“是,没有游客,所有没有商家入驻。”

霍正楷又问,“一把伞盈利多少?”

张敬甄呃呃两声,“这……不方便问吧。”

林酒从地上捡了一颗弹珠,拎着衣角擦拭灰尘。

“不会,很方便,创业就是挣钱,我想靠油纸伞挣钱,了解利润率是必然,但各家有各家的用材标准,我只能综合情况告诉一个大概,考虑淡旺季每周、每月的客流量,每家月出货量以及游客选择的制伞类型,每把伞的……”

清澈的女声逻辑明朗,从交通改善到互联网旅游宣传,分析头头是道,张敬甄刮目相看。

单把伞的利润十分可观,但由于愿意体验的游客较少,所以这项目整体来说没挣钱。

整体情况介绍完,三人也走到了村口。

村头石碑印着“荥阳村——油纸伞之乡”几个大字,鲜红的涂漆犹如雕刻进石碑的赤红色长龙。

张敬甄伸手一碰,摸到雨后黏腻的青苔,望着眼前参天的树木,他不禁发问。

“你刚刚说交通联动,那……制伞的原料都是本地生产的?”

“嗯,村里用来制伞的原料很讲究,大多取自本地,小部分来自缅甸,小时候我记得村里有一片沼泽地,那里常年生长芦苇和毛竹,前些年那片沼泽地面积缩减,现在只剩下一小片毛竹,村里还坚持制伞的也不多了。”

制伞的原料没了,制伞的人也少了,虽然修了路开发了旅游,但游客太少没钱挣,很多人还是选择去大城市打工。

霍正楷手机震动,母亲发来消息问候。

他草草应付了一句话,看向林酒。

“那你呢?”

林酒疑惑,“我?”

“嗯,你要怎么坚持制伞?荥阳油纸伞是纯手工产品,如果真实现手艺产业化,我们最该考虑的就是供应问题。”

“村里还有零零散散的手艺人,我打算把他们收编,油纸伞制作繁琐,竹子用来作框架,伞面用的是本地腾宣,粘合用的是柿子熬制的柿胶,还要涂一层防腐防水的棕油,只要有稳定销路,可以同时调动很多劳动力,油纸伞单个难调动销路,那我们就拓宽产品线,同时开发藤编……”

林酒像个胸有成竹的优等生,不管对方抛出什么问题,她都能脱口而出。

或许,这就是镌刻在她骨子里的勇敢、从容和自信,霍正楷没看错人,她是林酒,是大巴上救助低血糖女孩儿的善良林酒,也是欲踏云追风的自信林酒。

林酒眺望着还在延伸的路,笑意爬上脸。

“我以前没觉得我的家乡有特色,后来出去了之后才知道,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特色,是其他地方复刻不了的。”

三人沉默许久。

林酒想以小见大,从振兴非遗到振兴家乡,霍正楷念着沉睡的壮志,想借此机会锻造自我,张敬甄想着旅游振兴,非遗发展,自己是否能从中分一杯羹?

非遗逆袭之路,又该从哪里着手?

阅读红将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红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