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7开始》

第51章 交流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周林闻言抬头,将放在一旁的眼镜戴上,顺着姚老师所指的方向看去。

果然,不远处那个端着饭碗正找座位的老人,确实就是之前在值班室看到的那位大爷。

看到旁边的人对大爷点头打招呼的样子,周林越发肯定自己之前的猜测了。

他之前就觉得,这位大爷不像一般的值班室的职工,他身上有一股知识的气息,所以周林觉得,他应该是退休教师,不知道什么原因,在这边顶替了门卫的工作。

不过,这种算是无端的猜测,他并不想随随便便就往外说。

于是,他用一种不咸不淡的语气来了一句。

“这有什么好稀奇的,大爷在这边上班,自然也能在食堂吃饭了。”

这冷淡的语气,一下子把姚老师心中燃烧着的八卦之火给浇灭了,

“说的也是。”

于是,姚老师也跟周林一样,重新把心思放到自己的饭菜上。

只是,两人的动静却被坐在他们对面的钟老师察觉到了,他也跟着扭过身子,伸长脖子张望了两下,

“你俩在说什么大爷呢?”

姚老师见他有兴趣,谈兴也上来了,于是,把之前在门口的事情说了一遍。

钟老师还特地顺着姚老师指的方向仔细看了看,有点惊讶,

“咦?我来的时候,看大门的不是这位啊!不过这位好像有一点点眼熟呢。”

然后,他又摇着头说道,“县中就是县中,现在看大门竟然还让两个人轮换着来了,哪像我那个学校,压根就没有看大门的。”

周姚两人一听,竟然心里还有了点微微的优越感来,原来,自己的学校还不是最差的。

至少,他们学校还有一个老钱头在,哪怕那就是一个摆设。

……

吃过饭后,姚老师兴致很高,想在校园里转转,就拉上了周林。

因为培训班明天才会正式开始,而且还有好些人员都还没有到,所以他们今天的时间都是自由的。

钟老师觉得自己一人呆着也没什么意思,也就跟上了。

这校园,他明显就是很熟悉,所以由他来领路。

县中比起周林他们的大队小学来,不知道大了多少了。

光那个拥有400米长跑道的操场,就已经让姚老师垂涎欲滴了。

更加不用说操场上那两只挺拔的篮球架了。

要是手边有篮球,他非得上场投上几个篮不可。

一时兴奋,他还说出了一个有关他的小秘密。

原来,当年他初中毕业时,竟然也考上了县中,而且是考到了全县第二十八名的好成绩,同时,他也是永红公社的第一名,那一年,整个公社就只有两个人考上了,另外一个是公社粮站站长的儿子。

周林的第一反应就是,

“那你怎么不继续上啊?

这么好的成绩,肯定能考上大学的!”

姚老师却苦笑,“还是家里太穷了。

上高中跟初中可不一样,初中咱们公社就有,可以天天回家里吃饭的。

如果到县城来上学,不能帮家里干活不说,住校就是一笔大开销,还有吃饭也是。”

然后他话音一转,“你刚刚说考大学?那是不可能的,要是我上高中的话,正好就是66年毕业。”

周林听了,沉默了一瞬,然后就感叹了一句,“要是你大上一岁,早读一年书,那就刚刚好可以考试了。”

旁边的钟老师突然来了一句,

“就是读了高中,也没有谁能保证一定能考上大学的,我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周姚二人同时一惊,“钟老师,你是高中生?”

钟老师颔首,在两人的目光中,说出了自己的经历。

他叫钟石军,今年才三十三岁,其实也就比姚老师大三岁。

之前周林预估严重失识,还以为他都已经快四十了呢。

原来,他只是长得比较老相而已。

钟老师当年,也是成绩非常优异的,跟姚老师一样,考上了县中,成绩还要更好一点,全县第二十名。

不过跟姚老师不同的是,他的家人对他升学非常支持,于是,他带着家里人的期望进入了县中读书。

他是六三年毕业的,自然很顺利就参加了高考。

只是,他并没有考上。

那个时候,县中每个年级也只有两个班,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他们这一届,文科班只有三十多人,而理科班则有五十多人。

高考的成绩,他排在理科班的第十八名。

但是,那一年,整个县中理科,高考分数能够得上最低录取线的,竟然只有十六人。

文科就更少了,只有八人上线。

“录取率实在是不高,我们那年,好像只有百分之二十多的录取率。

再加上,县中虽然是咱们县最好的高中,可跟外面的学校,尤其是那些大城市的学校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听着钟老师的讲述,周林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就是一紧。

这高考,好像是真的太难了。

“那后来你就回家当老师了吗?”

姚老师追问道。

钟老师点头,开始继续讲述。

落榜后,他没有复读,哪怕他父亲说了,可以咬咬牙再供他一年,他也坚持没同意,因为他实在是承受不了这个压力,他怕万一第二年还考不上,自家仅存的那一点点家底就要全被他败光了,后面他无颜面对家人。

于是,他选择回家。

不过,毕竟他是高中毕业生,又从县中毕业的,在家乡的人眼中,他是个有学问的人了。

正好他们大队小学原本的老师要回家生孩子,他就很顺理成章地顶上了。

后面,那位生孩子的老师再也没有回来,他就一直干到现在。

不过,听了他对自己学校的描述后,周林觉得他比自己或姚老师可强太多了。

钟老师教书的那所学校里,就只有他一个教师,语文老师是他,数学老师是他,思想品德老师还是他,还有什么音乐、美术、劳动、体育等等,统统都是他。

另外,就连学校的校长,也是由他兼任的。

他真正做到了,由一个人撑起了一间学校。

听他说,他们学校还特别简陋,是由大队的仓库改成的。

怪不得他说连个看大门的都没有呢,原来,学校就在大队部里面。

“这可怎么教啊?你一个人哪里能忙得过来?”

姚老师有些不相信。

不过周林却信了,因为他听说过这种微。

“那你们学校肯定学生也不多的。”

周林一句话直指关键。

“嗯”

钟老师点头,

“只有一年级跟二年级。

我们那儿读书的孩子少,两个年级加一起也不过三十来个。

我就让他们一起上课了。”

“这一起上课是怎么个上法啊?两个年级的课程又不一样的。”姚老师还是有些不解。

“很简单,在刚上课时,我可以先让二年级的同学预习今天要学的内容,紧接着就去给一年级上课。

等课上到一半的时候,再反过来,给一年级的同学布置课堂作业,让他们自己做,然后再去给二年级上课。”

钟老师很是耐心地给他解释,然后又很是奇怪的看向两人,

“难不成你们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不是这样的?”

姚老师摇头,“我小学是在乡里的小学读的,就是后来的公社中心小学,我们村那时候没有学校。”

说完,他看了周林一眼,“周老师是在沪市读的书,他们那儿估计也不会有这种吧?”

周林点头表示肯定,“是没有。”

他当初读的可是那一区最好的小学。

“你们可真幸福,我读书的时候,条件还没有现在这个学校好呢!”

钟老师说这话时,是一脸的羡慕。

周林回过头一想,确实是有可能的,东棋镇可以说是三水县最偏远的那个镇了,那边离海边很近。

原先那边可全都是渔民,大概在五十年代初的样子,县里就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围海造田,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才开始慢慢开始有地可种。

这里人把围海造田叫做围垦。

周林曾听队上的老人说,每回围垦,都是在冬天,都是从全县各地调集大批的壮劳力前去海边挖泥打坝,

永红公社也曾经被调过好些回,这个活,那个苦啊,就别提了。

在前世,他有一回在电视上看到过一个纪录片,上面就是讲的这件事情,周林记得很清楚,上面说了从50年代到新世纪10年代,通过近60年的努力,三水县人硬生生的从大海里匡出来近60万亩的土地来,堪称奇迹。

要知道,在前面的三十几年,那时候还没有大型机械,全都是广大农民凭着自己的肩膀一点一点挑出来的。

想想就让人敬佩不已。

县中说大,那也是跟他们那些小学校比的,其实这面积还真心不算大,几人慢慢晃悠,没多久就已经晃悠了个遍。

幸好学校里别的不多,就是树多,在树阴下面走,也不觉得有多热。

而此时,姚老师的新鲜感也悄然褪去了。

当周林提议回宿舍时,他再也反对。

等回了宿舍,他们发现那位神秘的宋老师还是没有回来。

于时,两人都起了好奇心。

问钟老师,不料钟老师却挠了挠头,说道,

“我也没见过宋老师,昨天我来的时候就看到他的铺盖在这里了,只是听小林说已经有个宋老师过来,不过我一直就没有见到他人。”

好神秘啊,不得不说,这个人成引起了周姚二人的兴趣。

不过,有兴趣也没办法,除了知道这位姓宋,其他方面他们都是一无所知。

姚老师是个天生外向的人,在宿舍里待了一会儿以后就坐不住了,然后他就背着手到走廊里溜达去了。

钟老师则直接往自己的床铺上一倒,睡起了大觉。

阅读从1977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从1977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