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重勇郑叔清》

第35章 过把瘾就死?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噹!”

“噹!”

“噹!”

方来鹊提着铜锣,卖力的敲打着。他并不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有多大,只觉得被长安城内大量吃瓜群众围观,很是风光无限。

春明门大街一百二十多米宽的街道两旁,都站满了人,目送他们经过。

被赐死“三王”的尸体,居然有人敢违背禁令,将其拖走敛葬。

围观的人群,大多都对方重勇一行人的勇气表示钦佩,同时又担忧他们被李隆基秋后算账乃至“当场结账”,最后又不敢跟他们一路表示支持。

所以只能在一旁看戏。

最尴尬的便是平日里维护长安城秩序的金吾卫了。

如果他们拦住方重勇一行人的去路,不仅会被现在主流的社会舆论所鄙夷谴责,也极有可能被回过神来的李隆基迁怒。

圣旨说得很简略,并没有说外人将这三具尸体安葬要怎么处置,主要是李隆基当初下令的时候,也没想到世上居然有这么“混蛋”的人。

如果金吾卫的人跟着方重勇一行人一起走,又显得像是在护卫这些“捣蛋鬼”,等同于直接打脸李隆基。

方重勇他们是外人,做这些事情会被认为是出于“公义”;而金吾卫则是禁军,只要透露出一点不对劲的苗头,就会立马被李隆基大力整治!

你们是前太子的党羽亲信,所以为他“送行”?

还是说你们是其他皇子的党羽亲信,所以跟着起哄?

又或者你们是对圣人不满,所以跟在那些人身边一起示威打脸?

这种情况,就很像在拥挤的地铁里,有小仙女诬告挨着她的中年油腻男一样。

你把双手举着,是要摸我。

你把双手垂下,是要偷偷摸我。

你把双手放脖子上,是在做下流动作视奸我。

反正都是你的错,油腻男真虾头!

油腻男虽然油腻,但并不是色狼,只是因为某些“莫须有”的规则被玩坏了,所以才会导致一些荒谬的情况发生。

同样的道理,在皇权的“有杀错无放过”的潜规则下,这些平日里在长安城内耀武扬威风光无限的金吾卫士卒,一个个像是躲瘟神一样,跟在牛车后面还不敢靠近。

相隔至少百米远。

不跟着是不行的,不跟着会被李隆基认为是“故意放纵贼人羞辱皇家”,一样要吃挂落。

正在这时,远处有个穿着灰色圆领麻缟长袍,头戴青色幞头的年轻人,跑到方重勇身边对他轻声说道“长寿坊做法事的和尚,怀远坊的棺木与明旌,丰邑坊的纸钱和道士,全都准备好了。去待贤坊把尸体清洗入棺,然后就去城外下葬就可以了。

这次你玩得可真大,名满长安了已经。”

一口气跑了临近延平门的四个坊,把平民办丧事所需的一条龙服务都凑齐,可把他给累坏了。

这个人正是跟方重勇几年后才能七弯八拐攀上亲戚关系的李揆!

至于为什么做法事请了和尚又要请道士呢?

李揆也不明白,反正方重勇就是这么交代的,一具尸体的敛葬费算下来五百贯,而且还不能还价。

这些无良商贾都找借口坐地起价,反正得罪皇帝的生意,我不做也没人会做!

方重勇能一口气就拿出小金库中财帛的一半,不可谓不豪爽。

“上了这条船,不走到终点可是下不来的。现在你可惨了,天子一怒,我看你科举要完啊。”

方重勇忍不住揶揄李揆说道,如果可以,他并不想拖李揆下水。

拖李揆下水的原因,只是想他当一個见证人,证明此番自己运作王忠嗣返回长安,乃至被委以重任奔赴边疆,是出了大力气的,甚至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打通渠道”。

顺便也让王忠嗣夫人李氏,也就是自己丈母娘那边,陇西李氏姑臧房的人明白你们也被拖下水了,到时候出了事可别袖手旁观,要卯足了劲营救我才行!

“听闻张相公可能被罢相,我便是走的张相公的门路,就算不来,科举大概也是无望了。还不如赌这一把。”

李揆凑到方重勇耳边小声说道“这等风光,就算马上被杖毙,也要名垂青史,有何赌不得的?”

你的政治觉悟很高啊!

方重勇有些意外的看了李揆一眼,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李揆的政治眼光,确实远超张巡许远二人。那两人参与此事,纯粹是因为公义,而李揆则是看出了方重勇的一部分谋划。

这波看似风险极高,但实则稳如泰山的政治投资,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出其中要害所在。

一个人情绪化之下的决策,跟长久以后的理智分析,很多时候是截然相反的。现在李隆基面临的便是类似情况。

爽是一时的,痛苦是长久而持续的。

太子,哪怕是前任的,被废掉赐死的,甚至包括那些皇家的亲王,也不是长安升斗小民可以围观与嘲讽的!这是天然的阶级压制!

方重勇前世腐国卫兵踩踏小女孩,便是其中典型代表。皇家天生便是眼高于顶,这是李隆基必须要维护的颜面。

李隆基迟早会发现,一日杀三子的酷烈举动,不仅没有吓到心怀不轨之人,反倒为天宝年间惨烈的政治斗争,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

虎毒不食子,况圣人呼?

这是李隆基必须要给天下人的一个交代,也关系到他“执政合法性”的根基。

如果杀儿子不说,还要曝尸于驿站,让来往行人观摩,那就更显得暴虐无道了。

那些讥讽李隆基残暴不当人的闲言碎语,一定会传到他耳朵里。等那时候,当初唯一站出来给“三王”收尸的这一行人,究竟该被如何对待,还需要多说么?

相信李隆基只要能冷静下来,一定会猜透这一环节。

而且方重勇还考虑到了另外一点,那便是他们给三位赐死亲王收尸敛葬的行为,是符合此时唐代社会公序良俗的。

人死罪消,盖棺定论,入土为安,乃是社会上默认的潜规则。上到天潢贵胄,下到升斗小民,皆是认同这一点。

哪怕仇家灭门,一般也干不出辱尸挫骨扬灰一类的事情。

世人只会为方重勇他们的前途感到担忧,对他们可能会遭遇到的惨烈报复抱有普遍同情,而不会觉得方重勇是在多管闲事,更不会觉得他们在疯狂跪舔李唐宗室,弯腰事权贵。

方重勇依稀记得,后来的唐肃宗李亨,好像给李瑛三人平反,并重新选好墓地移葬了。这恰如其分的说明了,让符合社会公序良俗的事情回归它本来的轨道,乃是人们普遍的朴素愿望。

此时高力士已经看着牛车拉着“三王”的尸体朝着延平门而去,不过他并没有上前阻拦。

高力士办事是很靠谱的,此时上前,就好比恶少在光天化日之下强抢民女一般,会让李隆基的名声顶风恶臭三百里。

他猜测方重勇一行人一定会在延平门附近那四个坊停留,将丧事办一下,再出延平门去城外墓区下葬。现在并不着急去传达李隆基的旨意,等方重勇一行人将李瑛等人的尸体下葬以后,再来找他们也不迟。

没错,高力士也认为,李隆基这件事,大大损害了李唐宗室的颜面,打击了皇族的向心力,其实是一次非常没有必要的举动。

前任太子,那也是太子啊!也是皇家的颜面!怎么能如同死在阴沟中的野狗一般,挂在郊外驿站的房梁上呢?

这岂不是在告诉那些心怀不轨之辈,哪怕是宗室子弟甚至是皇子,只要有机会,也可以随意践踏?

今日践踏宗室子弟的尸体,那明天是不是就觉得皇帝的位置,自己也可以来坐一坐?

“唉,何至于此啊。”

高力士叹了口气,不动声色的在围观人群中穿梭,最后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进入了靠近延平门的长寿坊。

……

唐代丧葬的整个流程,如果要细分的话,共有二十六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明确、严格的内容规定,整体流程非常复杂。

但是方重勇显然没有那么多时间去完成这一切。

初终、招魂、发丧、护丧、奔丧、置灵座等前置步骤全部省略,直接从治棺椁开始。

分别属于四个坊的各家丧葬店与寺庙道观,一起行动了起来!在待贤坊内紧张的忙碌着!

有钱能使鬼推磨,一千五百贯安葬三个人,这种生意是不常有的。

沐浴、袭尸、饭含、明旌、小敛、大敛、成服,一气呵成!一群人都在各司其职,交替进行。

待全部完成后,躺在棺材里的三个人,已经穿好寿衣,脸上还化了妆,就好像是安详睡去了一般,不似在城东驿站时第一次见到的那样狰狞可怖!

从古至今丧葬业经久不衰,不仅仅是封建迷信作祟,还包含了人们对于生与死的思考,以及对逝去之人的关怀。

方重勇看着三具尸体从狰狞到安详的变化,有了许多不足为外人说道的人生感悟。

这一千五百贯买几个人生哲理。究竟是赚了呢,还是血亏?

方重勇脑子里出现了奇怪的念头。

他做这些当然叫不醒李隆基这个装睡的人。

只不过此行的根本目的,本身就不是为了这个。

运作王忠嗣的事情,是需要渠道的。这一点,方重勇也承认,李氏说得不错。方重勇知道自己没有渠道,或者说渠道是老爹方有德的。

所以他必须得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打通能够影响中枢决策的渠道。废太子这档事,乃是目前唯一的机会了,要不然就只能硬着头皮去找李林甫,被其拿捏。

“郎君,卜宅兆、卜葬日、启殡朝祖、将葬陈车位、陈器用、发引送葬、陈明器这些步骤……”

李揆凑过来有些迟疑的询问道,言外之意,这些步骤要么时间不允许,要么财力不允许,还是能省就省吧。

比如说“陈明器”之类的,那是要加入陪葬品的。

普通人陪葬品好说,可这三个人并不是什么普通人。陪葬品寒酸了不合礼制,也会被人诟病,还不如不给。若是准备名贵的明器,李隆基那边可能有想法。

给三位废皇子办丧事是好的,但是大办特办,岂不是在讽刺李隆基不该杀这三人?

如果力度没掌握好,过犹不及就是找死了。

“全部都省了,让送葬的队伍启程,准备下葬。”

方重勇当机立断说道,一点都不含糊。

“呃,还有丧葬的西肆愿意提供免费的挽歌服务,郎君是不是……”

李揆有些意动的询问道。所谓“挽歌”服务,就是在送葬和下葬的过程中派一群人唱挽歌。

长安不仅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且在其他许多方面都处在中心位置,就连办丧事的水平也出类拔萃。

在众多专门经营这种业务的个体户中,有两个最大,处在同行业的垄断地位。这种行业当时叫“凶肆”,实际就是丧事办理中心。

两个凶肆一个在东,一个在西,故称东肆和西肆。

如今帮方重勇处理这些丧葬事务的,就是西肆,周边四个坊都是经营相关配套业务的。

“呃,不必了。戏已经演完了,现在是低调的时候。”

方重勇小声对李揆说道。

不一会,送葬的队伍已经启程,前面出风头出上瘾了的方来鹊,凑过来一脸兴奋问道

“郎君,这锣还要敲么?”

“不想死就给我闭嘴,还不把锣鼓收起来!小心圣人敲爆伱的狗头!”

方重勇面色不虞的呵斥道。

“哦。”

方来鹊很是不甘的将铜锣等物都收了起来。

方重勇就这样看着送葬的队伍启程,一个人静静的站在西肆门前,看着大门两旁写着一副对联

左边是人无千岁寿。

右边是我处有长生。

“这对联倒是实诚,不知道圣人看到了,会作何感想。”

方重勇忍不住感慨说道。

“圣人也是知道人无千岁寿的,倒是你,让某意外得很啊。”

方重勇身后传来一个略带尖细的声音,他回过头,发现一个穿着淡黄色宫服的中年人,正似笑非笑的看着自己。

“长者是?”

方重勇迟疑问道,他已经猜到了对方的身份。

“不过圣人一家奴罢了,倒是你,方全忠之子,怎么会做出这样的事情呢?”

说话这人正是高力士!

“长者既然知道,又何必多此一问呢。”

方重勇叹息说道。

“某当年亦是见过你一面,当时只觉得你痴愚不可教导。今日一见,倒是让某大吃一惊。”

说完,高力士轻轻摆了摆手,几个金吾卫士卒上前将方重勇围了起来。

“带入大理寺候审,莫要怠慢了。”

说完,高力士转身返回大明宫,准备去跟李隆基复命了。

阅读方重勇郑叔清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方重勇郑叔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