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嫁》

第 37 章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经过魏渔的指点,沈遥凌正全心全意地完善初稿。

越是完善便越是发现,最开始写出来的东西简直堪称粗陋。

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

沈遥凌改得认真,改好之后,再交给魏渔审阅。

她将稿纸递过去,满是自信。

“老师怎么样,这一遍应该好很多了!”

魏渔无所事事地撑着腮,懒散应了声,纤长指尖夹过纸页,放到眼前看了看。

他眸子浅淡,接近栗子的色泽。

眼皮半垂,透着些微的暖意。

唇瓣浅粉带着苍白,气血不旺的样子,看起来柔软又好欺负。

上下一碰,却说出了冰冷的话语。

“不行。”

沈遥凌立刻埋头装死。

魏渔根本不理会她,继续无情地指出问题所在。

“这一段,你既然已经提到了乌孙及其旁国的地理、物产、气候,自然就要考虑交通、人口和风土人情。”

沈遥凌死而复生地抬起头,慢慢“哦”了声。

也对。

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她下巴搁在桌上,像个乌龟,探出手指一点一点爬过去,接过稿纸,又一点一点拖回来。

打算接着改第五遍。

魏渔摸了摸木雕小象,转头吩咐。

“休息一下吧。”

“不行。”沈遥凌摇头,接着奋笔疾书,“我学无止境。”

“……”

魏渔看着她,分明是个脸颊软乎乎的姑娘,却给人一种莫名的压迫力。

在她面前,他仿佛一条被卷着打转的咸鱼。

先前被她鞭笞着干活,只觉得这人心黑。

现在才知道,她对自己也一样不留情面。

魏渔本性不喜欢干涉别人的决定,但过了一会儿,实在看不下去,又说道:“你还是停一下吧。”

沈遥凌头也未抬,再次拒绝:“真的不用。”

“但是你刚刚喝了洗毛笔的水。”魏渔眸光复杂。

沈遥凌:“……”

她摸了摸嘴巴,果然指腹上一层黑色。

难怪她刚刚觉得嘴巴里有些苦。

原来是忙昏头,拿错了杯子。

“没事,”她轻声而坚定,“毒不死人。”

原来,不被毒死就行吗。

魏渔难得多了一分认真,道:“不行。你现在就要休息。”

冷风穿堂而过,拂动阶前落雪。

宁澹单膝屈着,手腕随意搭在其上。

听见屋中魏渔对沈遥凌说的话,心中不以为然。

他想这个莽撞的典学并不了解沈遥凌的性子。

沈遥凌不需要劝诫,她那么要强,而且她想要完成的事情,无论遇到什么阻碍,永远只会全力以赴地做到最好。

宫中有位御医姓杜

,从好些年前开始便只专职负责调养陛下的身体,是沈遥凌最崇敬的一位名医。沈遥凌幼时生过重病,就是被这位杜大夫从生死线上拉回来,后来几l经温养才有现在这般活泼模样。

杜太医久居宫中,外人极难得见到,有一回终于传出愿意开讲授课的消息,不过只能接待一位医塾学子。

10本作者脆桃卡里提醒您最全的《不复嫁(双重生)》尽在,域名[(

为了竞争这个名额,沈遥凌牟足了劲。

典学已经透露,此次面授的机会不以过往考校成绩决定,而是出了一道全新的考题,以这一次的结果来决定让谁去。

考题是一个罕见的疑难杂症,想要解答此题,从疏通到防治都要给出办法。

那阵子,宁澹每每见到沈遥凌都能看见她冥思苦想,吃饭时也是,走路时也是,眉头皱得像是再也不会展开一样。

到了下学时间,沈遥凌也往往是最后回去的那个,直到值守的校卫准备下钥,跑来对她三催四请才肯离开,还恋恋不舍。

某次例外,竟然没叫人催,医塾的学舍里就已经空了,校卫摇头庆幸今日总算省了件麻烦。

宁澹也在学舍门外看了眼,果然桌椅空空。

他不大信邪,往后院仓房绕去。

仓房门果然虚掩着,留了一道小贼可溜进去的缝隙。

宁澹铁面无私地拉开门,走进去捉贼。

下一瞬脚步倏地一顿,险些迎面撞上一副苍白人骨。

而沈遥凌正蹲在那副人骨面前,两手托腮,痴痴守望。

细看才知,医塾的库房里有一具寒水石人骨架,被撑在木条板上,彼时窗外正是夕阳,暖光映照在寒水石骨架上几l可以假乱真。

宁澹绕过那具寒水石像,走到沈遥凌面前拦住了她的视线,沈遥凌才发现他。

看清他后,沈遥凌先是一呆,接着立刻把他拽进来,掩上门。

“嘘。”沈遥凌用指尖压着微微嘟起的嘴唇,悄声对他叮嘱,“别让校卫发现,不然要来赶人了。”

宁澹默然,她为何笃定他不是来赶人的。

如此自然地将他拉作了同盟。

仿佛,无需理由便会相信他。

宁澹面无表情,终究什么也没说。

顺着她拉扯的力道在侧后方席地而坐,一条长腿伸直,另一条腿屈着,手腕随意搭在膝盖上。

他坐下时肩背舒展,盛夏轻薄的衣衫紧贴在脊背上,从肩胛到腰际的线条紧实流畅,肩宽腰窄的高大背影,能轻易把蹲在一旁的沈遥凌笼罩住,还有足够宽松的剩余。

过了会儿,宁澹淡淡问。

“你打算怎么回去。”

沈遥凌又已经看得入了神,不设防地实话实说。

“爬墙。”

“……嗯。”

又一阵无话。

直到沈遥凌双腿已经蹲得失去了知觉,准备换个姿势,才忽地转头瞥向身旁的宁澹,好像才发现这里有个人。

大约记起来是自己把人拽着留在这里的,沈遥

凌有些不好意思。

赧然问他:“你怎么这个时候还在太学,是有什么事情要做吗?”

“嗯。”彼时窗外粉紫晚霞泼天撒下,绮丽余晖落在人面上。

他声调散漫,“带你爬墙。”

宁澹常年出入宫中,若他有心留意,有些消息自然有人上赶着来告诉他。

过了几l日宁澹再去赤野林找沈遥凌,见到了更骇人的场景。

她捋起袖子,在自己纤细白皙的左手臂上扎满了长长的银针,另一只手还在往脑门上扎针,有风吹过,那些两掌长的银针甚至轻轻晃动。

“沈遥凌。”他喊她,颇有几l分心惊。

沈遥凌仰起脸看来,满是高兴,“我好像找到那道题的解法了!我现在试一试。”

宁澹站得远远的,看向沈遥凌的视线无论是情绪还是角度都有些微妙,仿佛有什么话想说,但是迟疑。

沈遥凌以为他不喜欢看到这些模样有些吓人的银针,于是一根根取下,等取得差不多了,才转头重新跟他讲话:“怎么了呀?”

宁澹嘴唇微微动了动,又停顿了片刻。

才说:“杜太医因故提前了会面时间,喻小姐这时已经进宫了。”

沈遥凌安静地看着他,好像没有听清他说的话,或是没有明白他的意思,脸上的神情是空白的,好像还没来得及露出失望。

考题作废了。

名额已经给喻崎昕了。

过了好一会儿,沈遥凌才慢慢地眨眨眼。

“哦。”

她很平静地说,停顿少倾,还冲宁澹笑了下。

“原来是这样啊。”

她又把右手臂的袖子捋起来,把刚刚拔下来的那些银针换了一只手臂重新插上去。

宁澹走上前一步,她好像就立刻察觉了,头也不回地说话,阻止了宁澹靠得更近。

“没关系的。”

“我解出了这道题,已经学到东西了。”

她的侧脸很认真,手上的动作也稳得不带一丝打颤。

宁澹只好停在原地,咽下那些不知是不是不合时宜的怜悯。

但他确信一点。

没有什么能阻止沈遥凌,无论是困难还是失败。

就像此刻,沈遥凌专心扑在她的研究上,她就会专心致志地做到她满意为止,不会因为任何人、任何事分心。

那个初出茅庐的典学并不明白。

任何让她休息的劝告,都只会徒劳地耗费她的心神,耽误她的时间。

他最应该做的就是闭嘴。

屋内的魏渔自然不会听到宁澹的心声,也不会闭嘴。

他盯了一会儿还在犯倔的沈遥凌。

遂站起身,走到了一旁的坐榻边,倒头躺了下去。

“那你忙,我睡了。”

沈遥凌大惊失色,立刻放下笔跑过去。

魏渔要是摆了,谁来帮她审稿子啊。

“老师,老师你不要闭眼啊老师!

任她抓耳挠腮地催促?,魏渔兀自纹丝不动,阖目躺得安详。

好像没长耳朵,根本听不见一般。

沈遥凌慌张地围着他碎碎念,一时之间再也想不起来稿子的事情。

窗棂挡住的屋外,宁澹眼睫一眨不眨。

愣愣地看着沈遥凌当真因为那人的一句话就立刻离开了书桌,不再伏案苦读。

而是围着那人打转,百般软话哄劝讨好。

檐下风裹挟着未化的碎雪,卷进宁澹眼底,冰得不自觉抖了下。

他不明白。

究竟是哪里出了错。

得到魏渔的认可实属不易,沈遥凌终于抱着最后一遍修改稿感激涕零时,已近黄昏。

整篇文章的构架终于确定下来,但其中内容却还有很多待完善之处。

比如想要说明地形,就必须配上舆图,想要证明西边还有许多广阔的天地、重要的国家值得通商,就要拿出能证明它们富有肥沃的佐证。

虽然她需要的大部分佐证都可以从典籍中获得,魏渔也为她一一指点了该翻阅哪些资料,但有些细节,却是连出处都寻不着的。

魏渔沉吟。

“大偃现存的地学典籍大致可以分为几l类。研究某区域人民生活的记载、对边境地区的描述、各位名家的行记游记、水文地理经注、东南海岸线的记载描述、包括州郡志名山名川志在内的地方志,以及,对外邦的记载描述。”

“你想要找的,偏偏是最后一种,最稀少,也最难寻。”

“一方面,大偃国富民丰,史官们也无意花费笔墨去记载穷酸小国,而另一方面,与外邦交际和来往最多之人全在深宫中,他们的言行记载,自然并非寻常人能看得到的,即便看到,也不可能公之于众。”

“你唯一可指望的,只有鸿胪寺。”

魏渔指尖抵着下颌,慢慢道。

“西方有几l个临近小国常年向大偃进贡,而记述、描绘这些入贡部族也是鸿胪寺的职务之一,据说,凡是描述风土人情及外邦地理分布的,都称为风土记,而在描画尚不熟悉的风貌时,则称为异物志。

“其中有几l幅名作我只听过,也未曾亲眼见过,可供你参考,似乎叫做《王会图》,还有,《西域诸国入供图》。”

魏渔说罢,还是摇了摇头。

“精力有限,你自己考虑。”

沈遥凌听完也是一脸茫然。

即便是鸿胪寺有这些资料,她一个无关路人,又如何能够随便踏足,更遑论打开人家大门,堂而皇之地要求人家拿出珍贵书画给她欣赏。

难道这些部分只能空置了。

其实,她要写的也并不是什么正式的文章,只是要用来说服父亲的材料而已,确实不应该花费太多精力去强求细枝末节,糊弄糊弄也没什么。

可是,沈遥凌不想糊弄。

更何况,若

能丰富这些资料细节,她的说服力就会大大提升,甚至有可能,父亲不仅不会拒绝,说不定都要夸她几l句了。

虽知尽人事听天命的道理,有些事情并不能一味强求,但沈遥凌心中还是难免挂记。

再次向魏典学道谢之后,沈遥凌心神不宁地同他拜别。

临走前,魏渔起身送她,手心不自觉轻抚着一个木雕小象。

沈遥凌眉眼乖乖地,温声道:“老师再会。”

又弯腰点点那个小象的脑袋:“明天见。”

说完裹上厚厚的围脖戴上暖兜,一摇一摆地出门。

魏渔微愣,定定在原地站了会儿。

直到院门阖上,才拿起小象,放到面前端详,沉默须臾。

“听见了吗。”

栗色的眉眼稍弯,指腹抚了抚小象的头顶。

魏渔对着手心的小木雕说话,像是主人疼爱着真正的宠物一样。

“有人跟我们打招呼。”

沈遥凌转身合上院门,正要离开。

余光却透过晃动的竹枝,瞥见了什么。

后院的台阶上落满白雪无人去扫,独独有一块是干净的,好像有人在这里待过一样。

奇怪。

老师为何只清理后院的这一小块。

沈遥凌晃了晃充满学识的沉重的脑袋,不再多想,走出小巷爬上马车。

这几l天整理资料有些辛苦,睡得也格外沉。

翌日一早,沈遥凌被推醒了,揉揉眼睛,看见若青有些慌张,说是母亲找她。

能有什么事情?

沈遥凌不解,洗漱一番后随着若青来到母亲院中。

母亲也正用早膳,手边摆着一封故牒。

看见她来,沈夫人放下瓷勺招手叫她过去,并将故牒递来。

“这是官府今早发来的,特特点名找你。”

官府下故牒找她?

沈遥凌狐疑地掀开一看,先被上头的徽纹晃了眼。

这,这不是,鸿胪寺?

她昨日还在念叨,怎么今天就找上门。

沈遥凌心中闪过狐疑,接着往下细看。

上面意思大概写着,宁长史在鸿胪寺办公务,记起来昨日落了一枚重要令佩在沈三小姐这里,烦请沈三小姐送到鸿胪寺来。

长史在大偃是对佐官幕僚的统称,宁澹一直受陛下吩咐办事,与幕僚相类,这个宁长史这应当是指的宁澹。

她与宁澹昨日确实见过,可不曾见过什么令牌。

沈遥凌不动声色收起故牒,点点头朝母亲道:“知道了。”

沈夫人没说话,慢慢拿着湿帕子擦手,抬眸悠悠看着女儿转身远去的背影。

沈遥凌叫来昨日乘的那辆马车,钻进去找了找。

果然在软垫下发现一枚银制令牌。

若青惊讶:“我昨日几l乎不曾走开过,何时多出这东西?”

沈遥凌将令牌扣进手心,思绪难明。

终究按下其余念头,让若青去备齐了竹笔和空白书册,出发去鸿胪寺。

鸿胪寺位于京城南面,主掌外宾、朝会仪节之事。

凡国外使臣来京朝见,鸿胪寺负责分辨来宾高下之等,享宴之数,迎送接待朝贡使者;朝贡之物也要先上数于鸿胪寺,估定其价值后,再定出回赐物品多少。

今日大晴,沈遥凌坐在马车之中,对门边戍卫出示了那封故牒,便一路畅通无阻。

马车停在外院空坪,迎接她的是一位掌固,沈遥凌向他行礼,被他带着穿过青石板道,经过内门,看见广场上用数条长桌摆着许多画作、书卷,十数郎吏正小心翼翼地翻动纸页。

“这是……”沈遥凌忍不住出声。

“哦,”掌固惭愧道,“今日长史到此,发现古籍经卷全都堆在藏书阁中,指责我等管护不力,恐要生了蠹虫。我们便趁着日头晴好,将这些落了灰的书画拿出来晒晒。”

沈遥凌心头一跳,暗自按捺,将令牌拿出来。

“宁长史遗漏的令牌,是不是这个?”

掌固嘶的一声:“我也不曾见过。我拿去问问长史,沈姑娘请稍候。”

沈遥凌点点头,将令牌递给他,掐着指尖问:“我能不能,去看看这些晒着的经卷?”

掌固笑呵呵道:“自然可以,请随意,若有什么需要的再差人找我便是。”

沈遥凌目送他走远,才加快几l步走到那些长桌边。

从藏书阁里搬出来的经卷本就是分类列放,沈遥凌很快寻到了自己想找的那几l本书,还有画卷。

同一旁的郎吏打过招呼,沈遥凌慢慢翻动,快速记写,做着摘抄。

不知过了多久,后背都被太阳晒得有些发烫。

沈遥凌总算记录得差不多了,速度也渐渐慢下来。

她阖上簿子,后退一步,却踩了一个人的脚。

慌忙撤开回头,那人却不偏不让。她“咚”地撞在宁澹肩上,抬头掠他一眼。

宁澹的目光,也从鸦羽似的眼睫后低低落来。!

脆桃卡里向你推荐他的其他作品:

希望你也喜欢

阅读不复嫁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不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