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

第 71 章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天幕还生怕众人不理解似的,又重复了一遍。

【可惜啊,这样一代君王刘义隆没有死在敌军的铁骑下,反而死在了自己亲儿子的手里。】

【刘劭,封建历史上弑父杀君第一人,建康第一大孝子。该说不说,有这样的太子可真是刘义隆的福气。】

刘宋

谢谢。

这福气给你要不要啊。

刘义隆并不想要这份福气,而他下面的群臣哗然一片。

“此等不忠不孝,罔顾人伦之辈,立储乃身后大事,还请陛下三思。”尚书仆射徐湛之眉头深锁,启奏道。

“臣亦请太子当择贤而立之。”

江湛紧跟着进奏。机会来了。吏部尚书江湛心里暗喜,宋文帝之子随王刘诞娶了徐湛之的女儿,江湛的妹妹则是做了南平王刘铄的妃子。在废太子这件事上,没有人比他俩更坚决。

何况江湛深恨刘劭,北伐失败后,刘劭甚至威胁要杀他以谢天下。

想到刘劭被废的那一天,江湛心里畅意无比,快感一阵又一阵。

“臣附议。”

“陛下,此等歪风邪风必须遏制。”

“陛下——”

与会的大臣们同样义愤填膺。

百善孝为先,孝历来是为各朝代民众所共同认可的道德标准,举贤才永远离不了一个“孝”字,封建社会的运行亦是如此。

而刘劭杀的不仅仅是他的父亲,更是他的君王,忠与孝是分不开的,但是刘劭竟做出此等谋逆之举可谓是触动了不少本该站在他这边的人的逆鳞。

他们是嫡长制的拥护者,更是“孝”的拥护者。

“够了——!”

两个他最器重的大臣联手起来反对他最宠爱的儿子,什么感觉?

宋文帝刘义隆忍无可忍,打断了众人的纷纷上书,慷慨陈词。

“休远,朕问你……”

看着孤立无援,任由大臣攻讦的太子,刘义隆心软了软,他终究还是硬不起心肠,连问话的声音都在抖。

“你,你就没有什么话想对朕说吗?”

刘劭此前一直面无表情地欣赏一干大臣的表演,听闻宋文帝问询,他愣了愣,而后回神。

“事已至此,儿臣无话可说。”

刘劭低下头,掩饰掉自己阴鸷的眼神,嘲弄似地勾起了嘴角。

无话可说,好一个无话可说。

刘义隆呼吸一滞,他觉得自己就像个笑话。

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还是嫡长子,他恨不得把所有东西都捧到刘劭面前。而他当初有多爱这个孩子,现在就有多心灰意冷。说起来今天还是他特意把刘劭从永福宫里叫了过来,目的就是为了缓和近日来刘劭和他所信重的大臣间越发剑拔弩张的局面。

最好笑的是,只要刘劭肯认错解释一句,他想他会原谅的,甚至会排除万难,让刘劭继续做太子。

他都想好要如

何给刘劭台阶下了。

【古往今来,弑父篡位的例子还是挺多的,但是,这是一起极其严重,打破纲常伦理的政治事件。看看李世民,他是没弑父,只是在玄武门诛杀了两位兄弟,李建成和李元吉。】

【可能有人认为时间可以消磨一切,只要李世民做得足够好,大家就知道了谁才更适合做天下的之人,即使那时的太子李建成才是名正言顺,身为嫡长子,李建成的身份天然就高其他兄弟一等。】

“呵,孤就知道。”

李建成冷笑,一只手上下摆弄着酒杯,若不是天幕促使他们达成了默契,最后的结局便是如天幕所言那样。

不过现在的情况也行,既然天幕这样说,李世民再动不了他,不仅如此,要是他万一出了什么差错第一怀疑人就是李世民。

【因为放在其他时期,可能谁都越不过李建成,但是开国之初的大唐不行,因为这天下归根结底不是李渊打下来的,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大明

这可真是说到人心里去了,熨帖!

朱元璋一拍大腿,甚是欣慰:

“对,就是这个理!打天下可全靠太宗!”

“至于唐高祖……呃。”

“有个好儿子。”

一时卡壳,朱元璋不咸不淡地夸了一句。

【除了李渊当朝,唐高祖由太宗得天下,遂寝其祀。后人大多都认为是李世民开的国,由他继承理所当然,至于李渊,谁都不认。】

【李世民在皇帝这份工作上确实做的确实很好,瑕不掩瑜,杀兄弑弟不过是不值得一提的瑕疵罢了,但美中不足,白璧微瑕。】

“但是现在朕可以保证,做到白璧无瑕。”

被前太子惦念的李世民一本正经地打包票,在心里擦了擦汗。

说实话听这段的心情啊那真是如过山车般起起伏伏,听到最后才放下心来。

走向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可没杀兄弟,所以这“微不足道”的瑕疵,纯属无稽之谈!

他,李世民,白璧无瑕!

【刘劭也许可以像李世民一样,除了弑父篡位这一道德和政治上的瑕疵外,他是一个很典型的优秀太子的形象,身为嫡长子的他更是早早六岁就被册立生了太子。】

好读史传,尤爱弓马。及长,美须眉,大眼方口,长七尺四寸。

“文武兼备,相貌堂堂,更兼有嫡长……”

刘彻难以置信,这样一个太子,这样一个继承皇位绝对是板上钉钉的太子,居然走上了一条被众人唾骂的不归路。

“糊涂,真是糊涂。”

其实和生气相比,刘彻更多的是困惑。

这很难评,太子年纪大了?还是本人没有什么才能却被别人撺掇?

刘彻不禁思考起为何刘劭明明身为太子,却杀掉了自己父亲的行为。对于这个问题,刘彻是真的很认真在思考。

因为猪猪陛下,可能从来都没有因为这样

的问题烦恼过,因为猪猪陛下,不但从小是个金尊玉贵猪,更是一个好运连连猪。

龙凤猪三个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自己亲兄弟,而秦始皇亲政斗吕不为,斗生母赵太后和她的面首嫪毐,两个人都是一路打怪升级才拿到了应有的位置。刘彻就不是了,虽说是景帝立下的第二个太子,但是应该没有人不知道景帝真正属意的继承人是谁吧?

他的大哥刘荣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年,刘彻也被封为了胶东王,而且只册立他一个人,那时候刘彻年仅四岁。如果景帝不是存了要立刘彻的心思,为什么越过其他几个儿子,单单给刘彻封王呢。果不其然三年后刘荣退位让贤,从太子到皇帝,刘彻全程顺风顺水。

这运道,真是挡也挡不住。

【刘劭有错不假,然而刘义隆也难逃其责,看看刘劭身为太子的待遇,说好听了叫拳拳爱子之心,说不好听叫作自古溺子如杀子,因为杀害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溺爱。】

大秦

“虽日爱之,其实害之,刘义符的前车之鉴居然还不足以吸取教训。”

看着列出的资料,秦始皇微微蹙眉,秉持了和天幕同样的看法。

特意为其建造宫殿也就算了,吃穿用度予取予求也能理解,但看这还又是“中庶子二率入直永福省”,又是“东宫置兵与羽林等”的句子,秦始皇无语凝噎。

永福宫是刘劭的宫殿也就是东宫,中庶子是东宫属官,也就是说宋文帝命令中庶子率领东宫二率禁军护卫刘劭。换句话说,刘劭早早就有了兵权,不仅如此,东宫属军的指标各项还与禁军看齐。如此,太子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就有了足以发动政变的军队,而且还是禁军,宋文帝这是等死呢还是等死呢。

秦始皇想他都做不到对自己儿子这么大方。他主要重视教育,给儿子请的老师不是大儒就是大臣。

要是哪个儿子提出来要建立自己的军队,敢染指自己的禁卫兵权,他高低得把这个儿子踢到边疆去喂风沙。

不是要兵吗?自己去拿。

其实秦始皇点出的前车之鉴还真引以为鉴了,但是其他方面。关于兵权,天幕同样点出了这个重点。

【在宋文帝所有的儿子里他无疑对刘劭倾注了最多的心血,刘劭什么东西都是最好的,甚至连兵权这种东西都说给就给,他难道就意识不到太子同样有风险吗?】

【但他还是这么做了,经历过倾辄,有刘义符的前车之鉴,宋文帝对于大臣们的提防是认真的,他可以不信自己的禁军,但他愿意信自己的儿子。】

“檀道济。”

刘彻火速回想起了这个人物,也担任过中庶子,只不过是宋文帝哥哥的。

“确实,禁军不可不提防。”

想到那人能干出废立皇帝的事情,刘彻理解了。

【而且宋文帝给刘劭配备的东宫禁军班子更是豪华,刘遵考、臧质、胡藩……朝中大将轮流给太子当属下,有兵有权,这就是为什么刘劭有底气发起兵变弑父的根源。】

拿小本本,重点分析。

在天幕分析之余,刘彻也上交了自己的作业。

“兵权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像宋文帝这般更是不可取,除了滋长太子野心外,其弊大于利。”

【更何况横亘在二人面前何止是一个溺爱过甚的问题,他们之间最重要的问题同样也是千年来困扰了不少皇帝的问题,这个问题纵使功高如唐宗汉武,也没能逃过。】

劲爆,得是什么问题能同时困扰两位声名赫赫的皇帝呢?

一干皇帝竖起了小耳朵,

【要知道宋文帝和太子刘劭,两个人仅仅相差十七岁。而这个问题就在于——】

【太子超长待机。】

“再长又能有多长?”

秦始皇沉声,祖龙以为最大的问题是依然还是对太子溺爱太过,才导致了宋文帝最后的悲惨下场。

至于待机问题,他承认有,但是……

再长,长得过他的祖父吗?

自己的祖父秦孝文王可是在太子位置上苦熬十四年,熬到五十三岁才成了秦国国君。虽然在位时间短促(三天),但此前可从未与秦昭襄王闹出什么不愉快来。

这,才是真正的超长待机。

始皇帝不屑。!

阅读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开局盘点背诵天团[历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