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

第 319 章 棉被做成

上一章 封面 下一章

“夫子夫子——”小崽着急忙慌跑回来,他推开客舍的门,大声喊:“夫子,你在不在?棉花地里来了个官,他问东问西的,我说不过他,他朝客舍这边来了,你快出来迎敌。”

陈老:“……迎什么敌,你闭上你的嘴巴,别嚷嚷了。”

小崽大步过去扶着他,说:“我娘说你可厉害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舌战群儒,老夫子,你可要为我们守住棉花啊。”

陈老:……这娘俩是如出一辙的狗德行,用人的时候可着劲灌迷魂汤。

一老一小走出客舍,无人接待的农官看见人大步走来。

“伯伯,我爹娘不在家,你又嫌我年幼不愿意听我说话,我请来我的夫子招待你。”小崽大声说,“我夫子在来敦煌之前在长安大司马的府上做事,不是个寻常的老头子,你可别小瞧他。”

陈老干咳一声,垂眼说:“玩泥巴去吧,别来打扰我们。”

“要水吗?”小崽一边问,一边去推开门,说:“伯伯,你请进。”

陈老比个手势,身形干瘦的农官迈步进去。

小崽仰头看向老夫子,悄悄问:“我要去找我爹回来吗?”

“他跟你一样没用,回来也只会拖后腿。”陈老摆手,“不要进来打扰。”

赵小崽不跟老头一般见识,他哼了哼,门关上了,他去厨院一趟,之后就坐在客舍外守着。

一只橘色大猫出现在墙头,嘴里叼着只大耗子,一人一猫对上眼俱是一怔。

“咪——”小崽唤一声。

大猫像是没听见,它跳下墙头,大摇大摆走了。

新逮回来的野猫不怕人但也不亲近人,五只野猫游离在人群生活的角落,除了逮耗子,它们还去北边的荒野地逮田鼠捕麻雀,不怎么吃人给的食粮,自然也不肯搭理人。

猫走到无人的角落逗弄还活着的耗子,等它玩够了才一口咬死大口吃掉,小崽远远望着,猫吃饱了趴在墙根睡着了,他才移回目光又看向紧闭的木门。

不知过了多久,门内响起脚步声,紧跟着,木门拉开了,小崽迅速起身,眼巴巴看着大门打开。

“陈老,您留步,我先走了。”农官面上挂着笑。

小崽探头,说:“夫子,学生代您送客。”

“可。”

小崽把农官送过棉花地,确定他不会再回来,他赶忙转身往回跑。

陈老早料到他会再找来,不等他问,先一步说:“跟你爹说不用担心,他没恶意,我已经把你娘的意思传达过去了,等你娘回来,他会再过来。”

小崽大松一口气,气还没喘匀,他又马不停蹄去舀一碗刚熬好的绿豆水和一碟酥黄豆给老夫子送去。

陈老看了眼还在冒烟的绿豆水,问:“什么时候熬的?”

“农官进来的时候,我让殷婆煮的。”

一家子人精,陈老挥了挥手,说:“忙去吧,我这儿不需要你伺候。”

“得嘞。”小崽高高兴兴走了。

晚上赵西平回来,从小崽口中得知陈老劝退农官的事,他想了想,让翠嫂宰两只母鸡给陈老炖一碗鸡内脏送过去,陈老不怎么爱吃鸡肉,但极爱鸡内脏。至于他就不再过去打扰了,他尊敬有学问的人,但老头子不喜欢对他太过尊重的人,明里暗里说他无趣古板不善变通。像隋玉对他持挑剔的态度,不捧着他,老头子反而有交谈的兴趣。

九月初四的中午,隋玉和隋良一前一后进城,二人饿极了,进城先去城内的油茶铺子买两碗油茶填肚子,落座就听到有人在谈城北的棉花。

“玉掌柜?”一个干瘦的男人走到长桌对面,问:“是玉掌柜吧?我姓王,是当地的农监。”

隋玉了悟,她看了看碗里的油茶,说:“等我一会儿,待会儿我们去我的客舍聊。”

“没事,我在城门口等你五日了,不缺这一会儿,你慢用。”王农监走出油茶铺子,站外面等着。

隋玉和隋良三两口吃完油茶,付了钱,二人走出去。

王农监牵的有毛驴,为了照顾毛驴慢悠悠的步子,隋玉和隋良牵着骆驼和马走路。

走出城再往北,走过麦地和黍米地,远远就能看见棉花地了。

早上还没出太阳的时候,仆妇们就来摘过一遭棉花,经过半天的日晒,地里只有零星的棉桃又裂开口子,雪白的絮子在枝叶间很是显眼。

农监目光炽热地看着,问:“这东西真的还能织布?”

“可以,棉线已经搓出来了,过些日子就可以织布,织机我也买了。”隋玉回答,“等我把棉布织出来,棉被做出来,你就准备上书给朝廷,再把棉种和棉布棉被献给朝廷。”

“能不能在十天之内做出两床棉被和两尺棉布?我打算赶在下雪前带着棉被棉布以及棉种亲自进京。”农监担心棉被运送的过程会出岔子,打算亲自走一趟,“我在长安有师友,可以直接把棉布棉被和棉种送到大司农的案桌上。”

隋玉想了想,九月中旬离开敦煌,冬天路难行,进京可能要到腊月了,路上若是再耽误一下,明年开年了可能才把棉种的消息送到皇上眼前。有洪池岭上的雪山挡着,朝廷来使抵达敦煌时最早是在三月中旬,那时她的棉种都种下了。

“好。”她一口答应,“路上天冷,我给农监准备一身棉衣。”

农监道声谢,说:“你这里要是缺人手,你尽管开口,缺人缺物我去给你寻。”

隋玉笑了,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这里织布的人手少,棉线搓出来了,你拿走让城内的织布坊张罗,关于染色和织法,织布坊更擅长。”

农监一口应下。

说着话,三人到了客舍,客舍前的空地上晒着今早摘回来的棉花,大壮坐在树下守着。

两只大黑狗睡懵了,人走近,它们才醒过来,腿还睡麻了,起身迎接主人的时候一瘸一拐,吓得隋良以为谁把它们打瘸了。

仆妇们在第二进

客舍的仓房里绞棉线,五台织机都用上了,走进客舍就听到织机的咯吱咯吱声。

隋玉敲了下门,她进去说:“怎么在仓房绞线?仓房光线不好,伤眼睛。”

“仓房凉快。”仆妇说,“您刚回来啊?”

“对,绞多少线了?”

“都在隔壁仓房放着,钥匙在大人手上。”

隋玉又出去,走前交代:“我让人把茶舍的门打开,你们把织机搬进茶舍,绞棉籽绞棉线的时候在茶舍里弄,光线暗了就点油盏。”

赵西平听到声已经出来了,他看见农监,又看隋玉从第二进客舍出来,他进屋拿上钥匙去开门。

“有一百斤(汉代斤两)棉线了,应该是能织一匹布了。”他说。

门打开,隋玉和农监一起进去,棉线缠成一个轱辘一个轱辘放在架子上,她拿下一卷线找到线头扯开。于她来说,这种棉线有些粗,但对农监来说很是惊艳,比蚕丝粗,比麻绳细,还不易断,而且手感摸上去柔软不扎手。

“好。”他激动道。

“这些你拿走。”隋玉说,“要是织毁了,责任在你。”

农监没生惧,他用麻袋装走一百斤棉线,牵着毛驴驮走了。

“吃饭了吗?”赵西平问。

隋玉摇头,“在油茶铺子被他逮到了,匆忙喝了碗油茶就回来了。”

“有个商队明天要走,翠嫂在忙着蒸包子,你去吃点,晚上让人宰两只鸡炖罐汤。”赵西平说,“农官之前跟陈老见过面,说了什么我也不知道,你想知道你去问陈老。”

隋玉摇头,“既然已经有结果了,过程我就不好奇了。”

“姐,刚出锅的酸菜鸡蛋包子,快来吃。”隋良已经吃上了。

隋玉吃饱喝足洗个澡洗个头,换洗干净,她倒床就睡,一觉睡到天黑。

养足精神,隔天一早,隋玉又忙开了,她请来木匠,让木匠用打磨光滑的木板做个六尺宽七尺长的木框,再比照着尺度钻孔,钻出来的孔隙里塞上光滑的木条,这个最后成型时宛如是四根木耙嵌在一起。

做这个东西不复杂,但工序麻烦,尤其是她要求的精细,木框做成两天过去了。

这期间,五个仆妇又绞出十斤的棉线,隋玉拿来棉线开始绕着木框上插着的木栓做棉线网。

上辈子她上初中的时候,她奶的身体快不行了,老人家死前惦记着给她准备八床新棉被做嫁妆。初二的那个暑假,她跟着老太太背着棉花去赶集弹棉花,也就那一次,她大概了解到棉被是怎么做成的。

棉线绕成经纶网,先是横着排列再竖着排列,最后斜着再绕,棉线都用了一斤,织成的布拿去筛土都不会掉灰。

绞去棉籽的棉花称十二斤铺在网床上,隋玉拿来找木匠做成的大弓,让二黑扛着弹棉花。

“牛皮弦粘上棉花,你用这个木锤刮皮弦,对,就是这样,把棉花坨弹成绒子。”隋玉满意了。

旁观了多天的仆妇们用另一个木框开始织棉网,棉网织成,二黑也把棉花弹好了。

隋玉拿上棉线在蓬松的棉花上继续绕线缠经纶网,之后用光滑的木饼把棉花压了又压,从木框上倒扣下来时,一床十三斤六两的棉被做成了。

另一床棉被做成是十四斤整。

因为是要献给贵人的棉被,隋玉用缎花锦做被面,交给农监的时候,她嘱咐说用棉布或是麻布做被面,盖在身上最舒服。

农监拿出织成的一匹鹅黄色棉布,说:“你再用这个裁做一个被面,献上去的时候可以做对比。”

隋玉依言照做,待送走农监,她着手为自家人做棉被和棉衣,辛苦了一年,该轮到她享受了。

“玉掌柜,你的棉被卖不卖?你开价,多少钱我们都买。”早就留意到这个动静的客商们找上门。

“不卖棉被卖我二百斤棉花也行。”另有客商说。

“卖我一百斤就行,我不贪。”

其他人齐齐瞪住这个他,这个杀千刀的商队怎么还不垮啊?有这样做生意的?!

阅读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最新章节 请关注热血小说网(www.oaksh.cn)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书架

其他热门小说

流放后,我在敦煌当汉商